1. 视频
  2. 图片
【揭秘】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鏖战三年,只为今朝!

原创 2022-05-31

案例介绍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场震撼全球的视觉盛宴由总导演张艺谋执导,视效总监王志鸥带领黑弓Blackbow团队作为视效总制作,历时三年多打造。

秉承“简约、安全、精彩”的主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从一朵雪花的故事开始,通过AI实时互动、裸眼3D、AR增强现实、数字影像等手段,让科技艺术与中国美学碰撞、融汇,也让世人一同见证了冬奥背后的中国数字科技力量!

从倒计时立春环节的“数字科技分形美学”,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到被怀疑是不是电视特效做出来的“冰雪五环”,除了设计和制作开幕式所有的视觉和视效,黑弓还设计了很多环节的核心装置。

雪花导视牌,雪花火炬台,以及“一鸽都不能少”的和平鸽都是由黑弓Blackbow设计完成。鏖战三年,黑弓用科技艺术创新演绎了自己眼中的中国式浪漫。

2022北京冬奥开幕式上的视效画质达到全球顶尖的16K水准,视频帧率达每秒50帧,成片数据量约2T,涵盖15个流程环节、包含约五千八百多秒的数字内容,约29万帧,渲染时长约2430机时,整体视频内容占开幕式内容的100%。

自2019年9月黑弓Blackbow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创意以来,视频团队共完成核心视觉——雪花导视牌、雪花火炬台的图形设计950余版,核心装置编程70多版,设计效果图7000多张,视频总制作数据量约400T,多媒体视频汇报方案30多套。

同时,还会根据特定环节,开展专项研讨会、专项设计、专项测试,配合编导完成彩排及联排内容,以各环节形成以项目管理、视觉设计、多媒体设计、装置设计、动画制作、现场协调等工种为构架的研究小组。

分辨率高、体量大、时间紧、制作本身耗时长、创意经常性颠覆性的修改、内容的不断调整,都是非常磨人心性的过程。面积约11500平米、达到全世界最大LED屏幕级别的开幕式地屏,让很多设计在电脑上的效果和现场完全不一样,白天出片,晚上去鸟巢看效果几乎是工作常态。每一个小细节都要经过数百次打磨,不断推翻、重来、再推翻、再重来。

 “ 冰 ” 

“冰”在开幕式上作为重要元素贯穿全程,从热场环节开始,整个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冰面”,《立春》、《冰雪五环》、《雪花》……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冰”的元素。而与平时在数字动画内容中见到的所有“冰”不相同,为了满足导演对冰面“真实、晶莹、通透、以假乱真”的要求,黑弓从冰的材质、光泽、纹理等方向进行了研究。

开幕式全程多环节使用当下最顶尖的裸眼3D技术,将三维影像投射到表演区域,实现在主要观看位置的沉浸式体验。所以除了“冰”本身,当其他物品出现在“冰面”时,还需要考虑其在冰面呈现出的倒影、光的折射等因素。黑弓研究了大量的冰、雪、水等材质的物理属性,结合光影屏的发光特性与裸眼3D的透视效果,通过不断的测试、调整,实现了逼真的冰雪效果。

 “ 立春 ” 

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承担起倒计时功能。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在此刻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代表春天的花朵绽放于纯净的冰面中心,将观众们的视线从倒计时短片带到了开幕式现场,393名演员手持发光杆与地屏影像相呼应,以光影互动表演展现数字科技分形美学。

《立春环节》分别由花开、柳枝、风车、蒲公英四个象征春天的元素组成,在视频特效制作期间结合总导演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与现场舞蹈团队进行彩排点位设计,配合393人队形编排研讨等工作。共完成动态预演40多版,结合现场测试与校对并持续不断完善迭代。最终成品动态视效内容9250多帧。从花朵、风车、飞燕、柳条、蒲公英到空中璀璨的焰火,完成了由裸眼视效到物理空间再到实境表演三者的完美结合。

以开篇的牡丹为例,在进行牡丹的图形设计时,根据导演的指导意见,需要让大家能一眼识别出这就是牡丹的同时,又保留图形的美感,在保证有花苞的同时不产生任何图形歧义, 所以牡丹的设计需要图形化且有辨识度。

在牡丹的前期图形设计定稿后,后期制作再进行质感与动态的调整,张艺谋总导演希望展现花朵破土而出绚烂绽放的效果。根据多次现场测试后,最终确定单个花瓣线条数量为20根,疏密效果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立春》环节牡丹花图形设计稿

《立春》环节蝴蝶图形设计稿

《立春》环节窗框图形部分设计稿

《立春》环节的数字内容制作,从设计二维设计图开始,到三维构建,再到进行三维材质测试以达到所需效果,紧接着测试单帧,最终做成动态视频。整个环节的图形结构大量运用到线条排布的形式,为了避免产生摩尔纹打乱视效节奏,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测试。而当导演提出修改意见,比如花的颜色、线条需要调整时,则都需要从最初的设计图开始进行修改。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整个黄河之水的艺术调性从极富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而来,借黄河水奔腾不息的磅礴之势展现中国山水画的神韵。那一滴墨,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间只有数秒,但实际做了上千版效果。墨水应该如何滴下,在水中应以什么样的形态散开,每一个细节,黑弓都没有放过。

导演给出的指导意见,是需要能让大家明确的感受到这就是黄河水落下的同时,呈现出一幅中国山水画的图景。因此,针对水如何呈现出水墨风格,黑弓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发现当黄河水的水头层层泻下时,就像层层山峦相叠,颇有山水画的韵味,最后,加以水墨本身富有层次的晕染感,呈现出了多达二十多种的水墨黄河。

常见的瀑布形态的解算方法,无法实现“山水画”与“黄河水”的观念意境的结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黑弓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机器学习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建立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

水的纹理研究

“ 冰雪五环 ”

“五面裸眼3D”、“激光”、“水墨动画”、“水”、“冰”……五环破冰而出由多种视觉效果组成。同时该环节需要配合 10m x 7m x 22m 的"冰立方"大型升降装置、155m x 75m 的地面屏幕、57m x 20m 的巨型瀑布屏、激光跟踪,以及一系列物理装置,是一个大型多媒体互动装置,也是开幕式中唯一一个需要多种机械装置配合的环节。

以激光与视频的互动为例。首先,庞大体量的视觉内容使得激光需要跟踪的最远距离需要达到132米,这在尺寸有限的场馆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激光需要分组对应不同的视频内容并能够放在场馆内合适的位置,以“接力”的形式完成整个环节与视频的互动。黑弓在激光的布局上与灯光老师尝试了两个月时间最终确定为由32根激光勾勒影像内容,达到了激光追踪的所需条件。

32根激光点位图

其次,由于激光是“接力”拼接而成的,无法直接从视频内容中获取激光所需点位数据,为保证激光与视频内容的精准互动,黑弓与激光老师用激光打出视频内容所在的区域,然后一帧一帧手动调试校对。而哪怕片子有几毫秒的变动,也会影响激光的位置,因此每更新一次片子,激光就要重新对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冰立方的尺寸相对较小,可以由固定的24台激光机完成,于是黑弓通过编程的方式,研发了一套从动态三维格式到转出激光可读取的点位数据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快速的效果迭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内容精度,满足创意更新需求。

以编程的方式,研发高效工作模式

如何避免激光投射物理表面形成的光斑与视频内容脱节,将他们融合为一个视觉语言也是一大难点,黑弓尝试了激光追踪人物、线条、文字、冰立方边缘等多种形式,最终确定了以发光的冰线为主要追踪对象,让激光的物理光点像刻画发光的线条一样结合视频内容出现,最终激光与视频内容完美的融合呈现。

制作的视频不仅要进行拆分精准投放到各个屏幕以保证内容的完美呈现,同时还要有效的衔接各种互动。其中,冰立方是一个由五面LED屏包裹而成的长方体“冰盒子”,为了体现“冰”透明晶莹的质感,我们需要在每个LED屏上做出能透视其他四个面的效果。

以“冰立方人形”为例,冰立方的正面需要可以看到左、右、背面以及底面四个面的影像内容,黑弓在冰的透明质感以及人形在五面穿梭做了大量尝试,最终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五面裸眼3D”视觉效果。

激光在“冰立方”上描绘出运动人形及冬奥会历届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名,这是奥运历史上首次以水墨动画风格呈现冬季运动,视效团队研究了中国书画的笔韵和技法,以传统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

这不仅是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也是将“笔墨精神”与“奥运精神”相结合。展现了中国人借以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独特的理解。

“ 中华之门,吉祥之窗 ”

在运动员入场环节中,根据总导演创意要求,对地面及竖屏内容也进行了专项设计,完成纹样设计200多套,并成立专家小组,对纹样设计内容进行专项审查研讨会,形成系统的决议评审结果,确保纹样的规范使用及应用场景。并根据现场彩排情况,不断优化与灯光配合效果,对材质设计、光效设计等都进行多次优化迭代。

场地中央向世界人民呈现的是汲取中国东南西北各地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纹样窗框及门楣。表达了以“中华之门”与“吉祥之窗”热切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客的期盼与愿景。不仅展示了民间的智慧创造,而且传递了交流联通的开放视野。

运动员入场环节部分前期美术设计稿

“吉祥之窗”选取了如北京-步步锦拐子纹式窗花、北部地区-海棠凌角套方式窗花、西部地区-海棠云纹式福庆槛窗等中国东南西北各地窗样元素,通过打散重构、融合冰雪元素进行再设计。

“北京-步步锦拐子纹式窗花”元素纹样设计稿

“中华之门”选取了如北京-古今建筑与曹氏风筝、河北-武强年画、北部-蒙古族图样、南部-安顺蜡染等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各地传统纹样元素进行设计。

“北京-古今建筑与曹氏风筝”元素纹样设计稿

“ 雪花 ”

除了开幕式整体视觉创意、视效设计、视频制作,黑弓还设计了很多环节的核心装置,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雪花导视牌、雪花火炬台的设计正是出自黑弓Blackbow团队的设计方案。

“一朵雪花的故事”以中国古诗“燕山雪花大如席”作为创意理念,核心元素“雪花”,从导视、仪式、表演直到大雪花火炬点亮的高光时刻贯穿开幕式全场。

“雪花导视牌”的创意从最初的为每个参赛国家和地区设计一种雪花,到最后每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用同一朵雪花。设计方向从最初根据雪花基本形态进行创作,到以中国传统剪纸纹样、各参赛地区地标建筑、各参赛地区纹样等作为设计元素创作,每次提方案都要做几十个不同形态的雪花。

“小雪花”部分设计稿

最后全部推翻之前的方案,开始以中国结为雪花分支进行创作,同时根据导演对线条粗细、走向、空间、疏密等方面的要求,雪花导视牌——“中国结小雪花”经过了无数的修改,在600余版设计稿中诞生出大家看到的“一朵小雪花”。

“小雪花”部分设计稿

为体现“团结”、“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共同体”的文化理念,“大雪花”的设计导演决定外圈雪花采用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为元素进行创作。像一个橄榄枝花环长出了枝蔓,根据花环这一特点,图形就要体现编织感和连接感。

最初是以雪花等边对称的标准来创作,图形略显僵硬,不太像橄榄枝,更像是树长在花环上。紧接着又尝试了许多方案,线条疏密、枝叶茂盛程度、雪花形态、分支长短等都是需要考究的问题,同时图形不能丢失美感。经过300余版图形设计的迭代,最终完成了“大雪花”的设计。

“大雪花”部分设计稿

“雪花火炬台”的设计黑弓这次充分运用了程序计算和数字可视化,为让每个小雪花都能独立发光,设计了程序算法。这样,整个大雪花每一秒都富于变化,很是浪漫——既有雪花绽放的晶莹感,也有橄榄枝的生命力。

最终,为满足装置实际制作,在进行例如线条粗细、光点数量等多方面的测试、调整后,“大雪花火炬台”装置宽14.899米,由中国结和橄榄枝元素“编织而成,雪花内核则是96个以中国结元素编织的小雪花紧密相连,在突出“一起向未来”理念的同时将东方美学与奥运精神有机结合。

“雪花火炬台”部分编程效果

此次点火仪式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呈现微火火炬,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创造性的将手持火炬与火炬台有机结合,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一朵朵“小雪花”连接成一朵“大雪花”,各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在其间联结闪耀,全世界的雪花都汇聚于此,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火炬台由此而生。

“ 致敬人民 ”

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结”的元素除了在“大小雪花”中有所体现,在《致敬人民》环节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是其图形构成的主要元素。

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的宏伟画卷展开,画卷两侧的中国结纹样,不仅传递吉祥、团结、幸福、平安的寓意,富有中华特色,而且具有永恒绵延的意味,与画卷相映衬,形成了全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视觉阐释与表达。

“一起向未来”的设计,经过多个版本迭代最终确定的方案是采用线条的形式构成文字,根据现场视觉角度的远近测试,在进行多次调整后,线条数量最终确定为中文8根英文4根。

针对画卷两侧的图形设计,导演要求线条要拉直、流畅且无断裂感,同时展现出带有编织质感的效果。期间尝试了双钱、纽扣、团锦、十字、吉祥、万字、盘长、双联等结式,编出了不同形态、韵致各异的结。定稿后,开始制作图形在冰面上颜色效果呈现的美术设定,根据导演的建议开始进行许多不同颜色和质感的尝试、调整。

中国结图形设计部分设计稿

轮滑演员推开地面实时生成的层层白雪,露出冰面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发光口号,体现出特有的东方美学。发光口号的地面图形设计,导演最初给了很多约束条件,例如图形要有交织感、线条走向有特定的要求等,如何在规定的要求中进行创新的设计,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发光口号部分设计稿

最终,黑弓配合现场实时互动团队以及轮滑演员进行现场测试、排练,结合总导演创意需求和现场测试效果进行多次修改、调整后,共完成了动态演绎制作70余版,动态视效内容2000多秒。

“ 一鸽也不能少 ”

正如视效总监王志鸥在多次采访中所提到的,出自黑弓Blackbow团队之手的和平鸽灯是冬奥开幕式上唯一一稿过的设计。为了设计效果能成为最终呈现效果的有效参考,三维建模时设计师便将充气装置的特殊性考虑在内,在最后渲染时也进行了多种材质的尝试。

和平鸽设计稿

在和平鸽《雪花》环节中,视频团队也进行多次设计调整,共完成动态演绎200多版,设计效果图300多版,动态视效内容2700多秒。配合现场彩排,完成点位设计,队形编排等工作。通过技术编程等手段实现创意需求。


国家文化盛典|文旅产业升级|文博数字化演绎

国际顶尖跨媒体艺术团队

以科技艺术打造中国文化记忆

The Aesthetic Recre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Heritage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案例参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黑弓BLACKBOW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2022北京冬奥会开 数字艺术 裸眼3D 视觉视效 创意设计

34373 举报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黑弓BLACKBOW

黑弓BLACKBOW

北京

总包方 · 跨媒体艺术创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