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频
  2. 图片
揭秘!张艺兴x艺术家林万山《飞天》跨界合作舞台的幕后故事

分享 长期 2022-02-20

案例介绍
本文素材来源于:腾讯艺术、艺术家林万山。
图片、视频由艺术家提供,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 林万山(左)在“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

▲ 《飞天》演出现场

《飞天》演出伊始,张艺兴站在外太空机器装置中,人机合体,装置的镜面空间与数控LED灯管配合音乐与舞蹈带来极具律动和未来感的动态视觉效果。

艺术家用灯光程控、光塑加上mapping投影等技术将未来和过去,科幻和传统糅合、浓缩于舞台,背景影像里DNA螺旋结构、庙宇、庭院、建模人体、佛光、抽象的图像随着音乐变幻,在虚空般的黑色屏幕中隐喻着过去和未来,舞台时空延展,形成一个无垠的场域。

正如歌曲《飞天》所唱的飞天的古老历史,艺术家让来自外太空的“飞天”(也许来自过去,也许来自未来),与传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飞天》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天外”故事?下面是来自艺术家的讲述。

“天外来客”版的“飞天”

“接到这个创作任务之前,我大致查阅了艺人的一些歌曲MV,以及现场舞台,基本是大漠的视觉主题,比如漫天黄沙以及橙色为主基调的落日景致。我设计的舞台则以白色和科幻为主,白色的LED灯管、装置的飞船造型、白色演出服装,我希望带来一个非常简洁且有科幻色彩的故事,把敦煌文化视觉与我理解中的飞天结合起来

▲ 《飞天》演出现场

“在我的故事线中,'飞天'是一个天外来客,它通过自己的几何化母船与人类接触,而艺人则是那个与飞天生物接触的人类。在最终,艺人与母船,以及飞天融为一体,也就是出场时,艺人置身于装置之中,互为彼此的身体。此刻,艺人是人类与飞天、母船的混合体和联结。

▲ 《飞天》舞台张艺兴出场片段

“镜面和飞行器这两个元素的选择也出于现实考量。我希望艺人与装置外部结构的结合能够更加轻盈,也方便进出,这种结合能在艺人身处其中的时候,装置与艺人是一个整体的视觉,同时在艺人离开之后,也是一个可以自处的状态。

▲ 《飞天》舞台装置内景

“实际上,飞天是一个经典形象,对于其文化的再创作非常多,既然音乐本身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讲述,那我就想玩点我感兴趣的,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版本。”

再探索“身体”——人机融合的异形

"从创作本身来说,这次舞台我希望有一个人机结合的异形,这是我的某种自我期待。“身体”元素像是埋伏在我创作中的一条支线,比如《法身》中的人机装置,《场》中观众的身体动作被机器转化成一套视觉语言,《耕魂乙》中人机交互融入机器神,引发的关于身体和灵魂的讨论。这次舞蹈元素的进入,可以说是对身体元素的多元尝试。

▲ 林万山作品 《法身》 ,人机装置

▲林万山作品《耕魂乙》,交互装置

“我个人对这次舞台合作期待和想尝试的便是舞蹈。我并没有在实践中运用过非常成体系的舞蹈元素,我一般期望是演员只使用肢体要素而不使用舞蹈要素,我期待在我构建的作品环境中有一个现代意义的舞蹈,这次就是一个开始。

▲ 《飞天》演出现场

“在交互方面,我其实设计得很节制,主要是动态灯光与舞蹈和音乐的交互。假定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实现各种可能性,诚实地说我也不一定会增加更多的互动,这需要平衡和边界感,在一个纯理想环境下,当前这种互动或许也会是最终结果。

“想法总是很多的,现实总是障碍重重的。舞台场景有特定的规则,而目前这种效果,装置和表演联结得更含蓄更整体。各有各的交互效果玩法,主要看创作者自身怎么处理想要表达的情绪和信息。

▲ 《飞天》舞台整体效果图

“身体作为媒介和符号的探索与我以往的作品连接起来,抛开创作范式,其根源上是我对宇宙、科技、宗教的关注。我会刻意只是把我自己的创作实践归因于我个人对某个主题的关注和感受,我认为这才是有力量的,我的理论框架一文不值,我认为我的感受还稍微值点钱。

宇宙触发的灵感

“《飞天》延续我的关注,对宇宙和宗教,比如之前创作的‘未来宗教三部曲’、‘宇宙呼喊计划’。我对宇宙的兴趣其实没有什么契机,就是自然产生了兴趣。我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时候,萌发了把一个佛像送入宇宙的想法,我希望这尊佛像就像一个小型的实验室,在宇宙中去完成一些艺术化实验。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得了的空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可能性,当然也没有人定义该如何去做,一切就像一片旷野,可以让你自由狂奔,关于宇宙的思考甚至可以消解你生活的琐碎。和很多人一样,宇宙嘛,谁不喜欢呢。

对于面向宇宙,跳出地球的艺术,我属于在理念上开放,在态度上顺其自然。当前对于太空艺术我们还有很多挑战,比如青年艺术家首先面临的资金与技术问题,之后是我们如何真正地向宇宙求解,甚至这个求解的动作本身都是可以消解的,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以艺术这个名词去面向一个我们文明都未曾抵达的深空,这些都是问题。目前我的感受是好玩,我认为好玩,现在就足够了。”

▲ 林万山作品《碳》

装置与舞台艺术的跨界合作

“这次的合作我没有选择很激进的表现手段,从装置结构到成像介质我是相对保守的,因为项目时间本身并不允许我去从零做实验。这就是舞台带来的限制性,同时也因此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比如舞台装置可以拥有现实环境中不可比拟的整体支持。

今天艺术家与舞台的跨界并不少见,反过来说,舞台与艺人,或者说演出者对于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甚至是你只有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做好你的工作。不同于美术馆空间,舞台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我们看似保持着创作者的独立,但其实也要完成第三方的期待,需要平衡很多方面。这个时候艺术家其实更像一个导演,你需要提出你要的东西,然后和各方拔河拉锯,整体考量,最终选择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产物。

▲ 《飞天》舞台布景现场

“对我而言,和艺人的舞台合作是一种体验和不一样的创作过程,在不一样的场域和观众连接。美术馆更像是艺术的专卖店,舞台或者说大众媒体更像超市,要解决和提供很多艺术以外的东西。我不排斥任何艺术可能性,我也不认为曲高和寡是绝对意义上的高级,所谓艺术本就是人类自娱自乐的游戏,让人能够获得情绪,产生关切,这都是好的,不论这种形式是否符合主流意义上的所谓艺术。”

▲ 《飞天》舞台演出现场


艺术创作本身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装置艺术与舞台艺术合作将创作限定在特定的场景中,但不会将艺术家的这支舞蹈囿于舞台之上,它应该突破舞台去往更广阔的地方,连接更多人。

案例参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舞台/演出 装置艺术

20373 举报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数艺网

数艺网官方

苏州

甲方 · 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