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频
  2. 图片
人工智能“眼中”的人类长什么样?可不只是一串串字符

分享 长期 2021-08-08

案例介绍
本文资料来源于vimeo等其他网络;配音、字幕、剪辑:数艺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的编码中,它似无形又似有形般的存在。这个由意大利工作室Ultravioletto创作的“神经镜像”装置。让我们看见在人工智能的“眼中”我们是何种模样,又以何种形态存在。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是“神经镜像”装置

在意大利城市斯波莱托(Spoleto)的一座旧教堂里,放置着四面方形立体镜,以及四张由速记机器人编写的数据流印刷纸,两两相望。这便是Ultravioletto工作室创作的,名为“神经镜像”的装置。

它使用人工智能和面部识别技术让参观者看见大数据下的另一个自己。

乍一看,这个装置如同一面普通的镜子,因为它包含了一层镜像薄膜,覆盖在OLED显示屏上,可以将参观者的图像反射回OLED显示屏。

在短暂的停留后,彩色的点状图像很快就覆盖在原有的镜像上。

这是面部识别软件扫描并通过谷歌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解码参观者的性别、年龄等身体特征和情绪状态后转化为人工智能实时处理的信息流塑造的数据图像。

该人工智能程序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它会根据捕捉到的数据,决定以何种形状和颜色来构成图像。

这些数据被实时传送到定制设计的速记员机器人上,它将收集的数据以JSON字符串的形式(一种基于JavaScrip轻量级的数据交换语言)写在一大张纸卷上。

类似于一种虚拟的身份识别工具,身体数据和情感方面的组合通过印刷从人工智能转化为写作。参观者可实时看到采集到的数据。

信息透明化,个人数据毫无隐私可言。人工智能正在以不可预估的速度提取我们每个人的所有行为,这一度使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抱有一种敌意的态度。Ultravioletto想通过这一装置,让参观者在艺术环境中思考具有争议的人工智能技术。放下这一戒备,并通过纯粹的、没有经过提炼的艺术形式,发现数据之美。

案例参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数艺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据可视化 人工智能 数艺网

22998 举报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