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频
  2. 图片
用科技为人们“智造”艺术,马努艺术吴宽

原创 长期 2020-06-19

案例介绍

艺术一直在伴随科技发展而演进

艺术家其实也好比科学家,都在探索不同时期的

材料技法、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

并将获取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创作

《马努音乐盒》,吴宽


好比由吴宽设计的装置《马努音乐盒》

一个由齿轮和弹簧构成的艺术品

艺术想象力的无拘无束,为科技激发了更多可能性

反之,科技也为艺术提供了多样表达的可能

当艺术与科技彼此融合

它们将给予新时代怎样的解读和思考?

本期我们采访了马努艺术创始人吴宽

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吴宽


马努艺术创始人

发明家 & 艺术家

中国美院客座教授(上海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系)

中央美院MAB18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筹备成员)

马努艺术工作室


“马努艺术”是吴宽现在工作室的名称

“马努”取自于英文单词manufacture(制造)

“我最初的想法是把艺术制造出来

不是只为顶尖的几个人去服务

也不是给藏家收藏起来放在角落里

而是通过市场实现更大的价值

更多有能力的人享受到艺术。”

——吴宽

Q1、科技算不算艺术?


艺术与科技的天赋,更多的不是取决于能力,而是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将拥有什么样的天赋。

说到艺术与科技,现在有个被强调的观点,就是强调艺术创作思想艺术的核心科技只是手段,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强调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地位,是因为当下有很多新型材料与科技被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并逐渐冲击现有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权威,这对传统形成了威胁。

《丛林细语》装置,吴宽、卜冰,2015》

我是比较反感将艺术与科技进行割裂,推崇艺术思想权威性,打压新生艺术创作的这种政治目的行为。

我的观点是:思想、情感、科技,脱离艺术语境,和艺术都没关系;但是它们在以艺术作品呈现时,它们都是这个作品的艺术组成,都是在艺术这一语境下的元素,不可分割。

例如油画颜料、笔法技巧都是技术范畴,可在伦布朗的画布上,你不能把它们和艺术分开对待,它们是艺术家身体语言的外在表达,它们就是艺术。

艺术创作是个思想与表现高度统一的产物,创作其实就是技术思维的提炼与重组(哪怕是纯哲学思维也需要大量技术储备)。

我认为艺术与科技不是简单的想法与工具的关系,人剑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当科技真正溶于艺术家身体时,就会进化出一个新的思维物种,这个新的思维物种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段,这个是1个艺术家+1个工程师所不能理解的。

设计是一座桥梁,连接艺术与科技。在我的作品中,我希望将艺术、设计、科技融合统一,做到艺术即设计,设计即科技,科技即艺术

Q2、艺术,可以不纯粹吗?


其实艺术家并不是一种权威评级产物,它是没有标准的。只要你喜欢,宣布自己是艺术家那就是艺术家。至于艺术权威,那是政治,一旦艺术家脱离艺术生态,那艺术权威也就不权威了。

什么是艺术?艺术必须纯粹吗?必须唯一吗?必须哲学吗?必须学术吗?必须宗教吗?艺术家必须脱离商业吗?当艺术的定义需要如此多“标准”时,它是艺术还是产品?我们知道只有产品才会有如此多的“标准”

《声动竹林》装置,吴宽、卜冰,2015

当这些“标准”绑架上艺术家时,艺术家的身份到底是艺术家还是艺术食物链里的底层“工人”?反过来,艺术可不可以不纯粹?可不可以不唯一?可不可以不哲学?可不可以不学术?可不可以不宗教?如果一个艺术家以“反艺术”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那算不算艺术?

所以你觉得有意义就做,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行为,无关乎其它。


《声动竹林》装置,吴宽、卜冰,2015

Q3、谁说艺术家必须要和哲学搞基?


我比较关注艺术家成名前的生存状态。我不喜欢一边被保养一边装X,那会让我失去兴起的自信。

我比较认同艺术家在成名前有自己的项目收入来源,用艺术挣钱没什么不好,至少比起那些本身被保养却以哲学来排除异己来的真实。虽然我也喜欢哲学,可谁说艺术家必须要和哲学搞基?

当下,科技(或称新技术)成为

实现创作的一种方法、一种形式、一种艺术

借用科技,艺术家可以使用新颖的方法和观众们互动

应用科技和新材料能够

创造一种富含包覆性、互动性等的创作

观众可以和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另外一种对话

案例参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马努艺术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马努音乐盒 公共空间 商业展览 广告营销/活动 柱形结构

56613 举报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马努艺术

马努艺术

上海

设备厂商 · 机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