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孙若风:中国文化科技的爆发

原创 02-24

春节前后,我们迎来了文化科技的滚滚春雷。一个时期以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如天雷勾地火,掀起了这波狂飙。

《哪吒2》一鸣惊人。这部影片巧妙地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堪称典范。在动画制作过程中,AI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动作捕捉与生成,到实时渲染及算力支持,再到特效制作,AI无处不在。全片1900个特效镜头里,AI技术的覆盖率超过60%,不仅在艺术呈现上达到了理想效果,还显著提升了制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人工智能领域,尽管我们早已预知大模型终将走向开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但DeepSeek的出现,依然如平地惊雷。在DeepSeek宣布开源其R1推理模型系列后,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响应,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开源计划或发布了新的开源模型。在开源社区中,“开源更像是一种文化行为,而非单纯的商业行为”,已成为共识。其实,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在于开放、平等、协作与共享,而且,这与中国文化中“以民为本”的主张以及中国科技重实用、重民用的传统高度契合。从本质上讲,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文化层面的革新。因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符号体系和表达方式,宛如一种独特的“语言”。它借助算法和模型,对文化符号进行重新编码与创造。在文旅领域,生成式AI技术正悄然重构内容生产的范式,能够快速生成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例如,带有非遗元素的沉浸式演艺、美轮美奂的数字光影灯光秀等,这些创新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更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让文旅产业成为了这个时代文化表达的崭新窗口。

春晚,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展示的重要舞台。近年来,文化科技在春晚舞台上的比重日益增加,表现也愈发精彩。仅从机器人表演这一角度来看,变化就十分显著。2005年,索尼机器人仅为刘德华伴舞,而到了2025年,宇树科技推出的机器人群舞表演惊艳全场。这不仅体现在机器人数量的增加上,更重要的是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机器人能够精准地完成扭秧歌、转手绢等复杂的舞蹈动作,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即便观众对机器人退场时的表现不太满意,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算法升级,这些机器人便具备了“任意舞蹈任意学”的能力。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极大地刷新了人们对机器人“舞蹈”能力的认知,更为消费级和行业级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事实上,早在春节之前,宇树科技推出的泰山狗机器搬运工就已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关注。

近日参加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企业中,除了宇树科技,还有许多企业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阿里大文娱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六大业务板块之一,业务范围涵盖在线视频、电影、戏剧、音乐演出等多个领域;腾讯的两大主打业务,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网络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美团的文旅产业已发展成为文旅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科大讯飞从语音产业起步,是典型的文化科技类企业。这些科技企业深度涉足文化产业,成为了文化科技融合进程中的重要支柱。

这些塔尖上的文化科技企业,下面有着稳固的底座——各地的文化科技融合,正在蓬勃展开。

比如,2012年获批的“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由科技部、中宣部、原文化部等部委联合命名的首批示范基地。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高地之际,海淀区敏锐地抓住机遇,于2024年启动了“人工智能创新街区”、“AI原点社区”项目,并相继实施了《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实施方案(2023 - 2025)》、《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 - 2026)》、《关于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 - 2026)》。

从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在今年北大召开的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表示,期待海淀区能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科创”与“文创”相结合的优势,其一,在实现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相关专业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充分发挥艺术与技术融合后产生的“跨界联名款”效应;其二,坚持扶大与扶小相结合、政产学研相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文化科技产业的均衡发展;其三,强化海淀区在地发展与向外拓展的有机结合,像“中关村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在北京多个区县实现了延伸,未来应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扩大影响力。

中国文化科技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文化自信与科技自信的增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实践中,创作者们满怀信心地深入挖掘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就像《哪吒2》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大胆创新演绎,这种自信让他们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巧妙融合,以全新的、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过去对西方文化表现形式的模仿追随,到如今坚定地立足本土文化,以文化为核心、科技为手段,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自信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精神根基。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5G通信技术、运算能力超强的超级计算机、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等。这些成就不仅大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也极大地增强了国内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的自信心。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中,科技人员凭借这份科技自信,尝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实现文化内容的高质量呈现。

二、对文化科技融合规律的把握

一方面认识到技术对文化的赋能规律。深刻认识到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它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当今数字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化内容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模式。以生成式AI技术为例,它能够快速生成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充分满足市场对海量文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和创新思路。技术不仅仅是提升文化生产效率的工具,更是拓展文化表达边界、丰富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运用技术,能够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把握文化对技术的引领规律。文化内涵是科技在文化领域应用的灵魂和核心方向。文化能够为科技注入了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审美元素,使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文化载体。准确把握文化对技术的引领作用,能够使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更加精准、有效,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文化科技融合生态的营造

“为什么是杭州?”“为什么是成都?”在DeepSeek、《那咤》横空出世后,探及背后的原因,“营造生态”是共识。其实,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形成这样的生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有效推动。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涵盖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产业规划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最重要的是,政府带头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众多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踊跃投身于文化科技融合的大潮中。在大型企业发挥优势的同时,中小微文化科技企业也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

三是各类人才能脱颖而出。饺子导演是学医出身,无论是团队主要成员,还是参与的一百八十多家企业,基本是本土人才,没有名家大腕和顶流名星。DeepSeek的主要队伍,主要由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没毕业的博士生构成,是一支年轻的“纯国产”队伍,梁文锋本人大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毕业后做的金融投资,跨界进入AI的时间很短。中国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正在造就大批专业和“非专业”后备军。

四是需求拉动。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感”,成为推动文化科技在文旅、娱乐等领域应用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孙若风,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全国旅标委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顾问,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沉浸式文旅产业专委会艺术顾问,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教授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孙若风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新闻 热门话题

274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