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沉浸式空间|“LBE沉浸式大空间”案例探析、模式疏理与趋势研判

昨天

当下数字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刻重塑了各行各业的面貌。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融合,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入一个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LBE沉浸式大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业态与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成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与消费升级的典范。

一 · LBE沉浸式大空间发展现状


LBE,全称为Location-Based Entertainment,即基于位置的娱乐。LBE沉浸式大空间以封闭的物理空间为核心基石,增强现实体验为核心场景,三维数字资产的制作、播放与运营为关键环节,通过AR、VR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将虚拟内容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这一新业态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娱乐体验的边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新奇、刺激与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更在商业运营、教育科普、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市场价值。

2022年法国VR内容品牌商Excurio耗时三年打造的“胡夫金字塔地平线”项目在法国巴黎亮相,空间中观众穿戴上VR头显和电脑背包,即可在NPC数字导游“神猫”的带领下,穿越到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沉浸式体验金字塔的恢宏壮观和神秘的祭祀文化。2023年,“胡夫金字塔地平线”项目改名为“消失的法老”登陆上海兴业太古汇,掀起了大空间沉浸式LBE话题的流量热潮,十个月内吸引了超10万名观众到场体验。2024年,“消失的法老”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在北京展出后项目运营方取消了电脑算力背包,提升观众体验感。

(图片:《消失的法老》画面丨来源:网络公开)

作为全球元宇宙领军产业之一,LBE沉浸式大空间正在中国蓬勃发展,除引进项目外,目前在全国投入运营的基于原创IP的大空间沉浸式LBE项目已经超过200个,项目时长大多为30分钟左右,内容选材都与落地的地方文化关联属性极高,“PICO VR+经典IP+本地Wi-Fi串流”成为主要模式。业界数据分析表明,2026年中国大空间沉浸式产业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成为新质生产力标志性的现象级产业。

(图片:XR大空间沉浸展《唐宫夜宴》丨来源:网络公开)

2024年12月12日,2024沉浸式技术与科幻LBE大空间发展年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会上深入探讨了沉浸式技术与科幻LBE大空间的发展趋势、技术前沿和产业机遇,并公布2024年沉浸式科幻技术空间示范案例,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标准和发展路径。本文将选择案例中的几个项目进行介绍,了解国内目前LBE大空间优秀项目,反思发展难点,探讨优化路径。

二 · 内容叙事上:

《汉阳孤军》《永恒的巴黎圣母院》《隐秘的秦陵》


(一)《汉阳孤军》——

沉浸式战争体验

《汉阳孤军》是一部以1938年武汉会战为背景的LBE XR电影作品,由梦语者VR与西安沉浸奇观电影科技公司联合出品。这部作品讲述了在汉阳兵工厂一带,中国军队为掩护最后一批工厂设备和人员撤离,与日军进行顽强阻击的感人故事。

(图片:《汉阳孤军》体验现场丨来源:网络公开)


该项目通过集成MR(混合现实)空间定位技术,精确追踪观众在物理空间内的移动,使得虚拟场景与真实环境无缝对接,营造出一种超越物理界限的沉浸式体验。观众会穿戴可穿戴力反馈装置,进一步增强感官体验,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虚拟环境中的风阻、震动甚至是被击中的力量反馈,极大地提升了体验的真实感和互动性。人联机功能的加入,让观众能够与其他参与者一同进入这个虚拟世界,共同完成任务或是对抗敌人,增强了团队协作和社交互动的乐趣。

(二)《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作为“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项目,7月12日《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数字沉浸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B1层开启试运营。此次展览采用了“沉浸式探索(Immersive Expedition)”模式,参观者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自由穿梭于虚拟环境中。借助高精度的扫描技术,展览精确地重现了巴黎圣母院的壮观景象,无论是广场上的宏伟景观还是教堂内部的细腻装饰,均在虚拟现实中得到了生动再现。观众只需佩戴上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就能生成与自己体型一致的虚拟化身,“走入”巴黎圣母院。

(图片:《永恒的巴黎圣母院》画面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隐秘的秦陵》——

跨越千年与历史对望

中国历史文化LBE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于2024年7月在上海长宁来福士正式开展。观众佩戴上VR眼睛,用别样的沉浸式方式游览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观众将作为未来世界的穿越者,来到两千多年前的大秦王朝,参加盛大的亲王加冕仪式;前往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秦驰道”,从高处俯瞰在驰道上行进;探索从未被发掘的神秘地下宫殿……各种壮丽景象不断映入眼帘,让观众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对话。

(图片:《隐秘的秦岭》画面丨来源:网络公开)

展览中的每一帧景象,皆是项目团队跨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及浙江等地,对众多历史遗迹进行现场实景扫描的成果。在筹备阶段,团队特邀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张欣先生作为学术指导顾问,依据严谨的考古学术研究为项目提供科学指导。凭借科技的强大力量,秦陵的自然风貌、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等历史场景,在虚拟引擎的助力下,得以高精度地重现于观众眼前。

(图片:《隐秘的秦岭》画面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 ·玩法互动上:

《寻找黎明:异星》《达芬奇狂想之翼》

(一)《寻找黎明:异星》——

一场星际探险之旅

青岛栈桥景区引入一款元宇宙游戏《寻找黎明:异星》,该游戏是以宇宙科幻生存为背景的第一人称虚拟现实冒险游戏,引领玩家踏入一个遥远星球的神秘领域。只需装备VR眼镜,步入精心构造的空间,玩家即刻能沉浸于一场激动人心的星际探险旅程。在这场探险中,玩家不仅能与同伴沟通协作,共同面对挑战,精准执行战术动作,还能体验到乘坐专属设计的飞碟座椅所带来的动态快感。座椅会根据游戏情境灵活调整旋转与位移,加之双侧的互动拍打按钮,共同营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每一次操作都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异星环境之中。

(图片:《寻找黎明:异星》飞碟坐骑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达芬奇:狂想之翼》——

与达芬奇并肩冒险

《达芬奇:狂想之翼》是PICO全新推出的MR互动剧。PICO是抖音集团旗下虚拟现实产品,《达芬奇:狂想之翼》就是基于PICO 4 Ultra这款全新的头显设备而打造的,全国率先使用手势交互技术的MR沉浸式体验空间。该剧将观众直接带入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艺术家、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工作室中。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观众能够亲眼目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和科学发明,还能通过精准的手势追踪技术,亲自操作这些发明,感受其精密的机械结构和独特魅力。

(图片:《达芬奇狂想之翼》空间丨来源:网络公开)

四 · 文旅传播上:

《看我天地中轴》《永恒的金字塔玛雅文明》

(一)《看我天地中轴》——

中轴奇幻之旅

2024年9月《看我天地中轴》影院级VR互动体验展亮相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这是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指导,北京虫洞创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研发制作,协奏公关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发行运营的沉浸式体验展。项目出品人、总导演姚勇先生表示:“《看我天地中轴》是国内首部UE5大空间VR体验产品,元宇宙技术+文化遗产IP+影视化创作,科学技术创新、体验形态创新双轮驱动,努力跨越元宇宙时代技术和艺术、制作和创作的鸿沟,用‘芯’做文旅,用‘AI’打动观众。”

(图片:《看我天地中轴》展馆丨来源:看我天地中轴公众号)

整个展览需要观众佩戴VR眼镜,内容篇长约40分钟,以“象天法地,以中为尊”为主题,分为“紫薇天宫看中轴”、“夜游太和殿”、“钟鼓楼时间与节气”、“飞览北中轴”、“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等五个体验场景。展览能够带来影院级的视听享受和超逼真的游戏式互动,让观众了解中轴历史文化,体验穿越时空、大气磅礴的东方浪漫主义。VR体验区外还有380平的文创空间,集合了北京中轴线15个景点及东城区优秀文创品牌;水吧区通过结合中轴线文化、展馆特色,研发出了包括中轴·簪花茉白、太庙·花间提壶、端门·予君茉莉等在内的特色饮品。

(图片:《看我天地中轴》画面丨来源:看我天地中轴公众号)


(图片:《看我天地中轴》展馆文创区丨来源:看我天地中轴公众号)

(二)《永恒的金字塔玛雅文明》

——体验玛雅文明的神秘与辉煌

2024年11月,“永恒的金字塔——玛雅文明超沉浸探索体验展”在北京可以艺术馆开展。比起埃及金字塔,玛雅金字塔并没有那么出名,但是它层层叠加的建筑结构、巧妙的内部通道与密室,都成为了人类古文明建筑的独特的典范。展览运用最尖端的大空间虚拟现实(LBE)技术,对玛雅金字塔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1:1高精度还原,观众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深入探索其内部结构,观赏每一处细节。观众还能亲历古老的祭祀仪式,通过与玛雅神灵超现实的互动设计,如设置在水下穿行的独特环节,让观众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领略玛雅文明的奥秘与辉煌。

(图片:《永恒的金字塔玛雅文明》画面丨来源:网络公开)

展览特别邀请了墨西哥考古学、博物馆学专家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确保展览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基于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全息扫描技术,展览将全面展现玛雅文明的起源、发展、繁荣与衰落,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玛雅文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五 · 新质生产力助力,

LBE沉浸式大空间趋势研判

LBE沉浸大空间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它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难点。第一,空间技术研发和建设成本高昂,周期漫长,特别是裸眼拟平面系统等高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目前业界公认最成功的“胡夫金字塔地平线”项目回报率仅为50%,尚有大量中低制作水准的LBE项目正在为达到盈亏平衡线而苦苦挣扎。第二,项目规模化发展难度大,同时间一个数字资产IP只能在一个物理空间运营,而一个物理空间在运营期内也只能运营一个数字资产IP,每场观众人数有限,导致整体项目效率和规模无法突破,回报金额受到限制。第三,用户体验感有待提升,大多项目采用本地无线网络Wi-Fi串流VR头显的方式,单用户装备成本低(约3000~5000元)且佩戴舒适,但受制于技术限制,画面精度降低,无法形成观众的数字分身,遭遇“能力”门槛。

未来LBE沉浸大空间发展在内容IP方面,鼓励和支持原创内容的开发,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LBE项目;积极与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引入优质的IP资源,丰富LBE项目的内容库;探索与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领域的合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具有教育意义的LBE项目。如果说内容是项目的核心,那技术和硬件设施就是基础。加大在空间定位技术、体感交互设备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升定位精度和交互体验,减少眩晕感,提高观众的沉浸感和舒适度;探索新型追踪技术和交互方式,如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减少线缆束缚,提升观众的自由度和沉浸感;推动硬件设备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普及率和可维护性。另外,在城市LBE沉浸大空间选址上也需精心部署,打破数字资产“黑盒”化,让同一个数字资产IP将能够供多城市、多店面、多观众同时体验,推动LBE项目实现实质性规模化量变。

编者后记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LBE沉浸式大空间作为产业新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持续向规模化爆发的“奇点”逼近。LBE沉浸式大空间通过高精度的空间定位与细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交互,成功地将观众带入高逼真的虚拟世界,让观众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享受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参与感。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LBE沉浸式大空间将继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推动该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沉浸城市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沉浸式空间

127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