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vivo S20系列发布会制作团队专访—— 探寻SBF团队在活动创意领域的专业深度

原创 2024-12-25

前言:随着vivo S20系列的发布会以一场电影级别的创意盛宴震撼亮相,行业内外的关注迅速聚焦于这一创新的发布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产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打破了固有的形式,以一部精心制作的短片将产品亮点巧妙融合于喜剧电影叙事中,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丰富的情感层次以及高水准的特效设计,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此次发布会的独特创意和执行方式,背后离不开一支富有经验的创意制作团队—SBF,他们不仅在创意构思上大胆突破,也在执行层面进行了精细化打磨,从内容创意设计到技术实现,从演员的表现到节奏把控,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他们对创新和质量的追求。

在这场专访中,我们将深入探讨SBF的工作理念、创作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将电影和电视制作手段与现代品牌营销相结合。通过与团队的深入对话,我们希望为大家揭示这场创意发布会背后的故事,并深入了解他们如何通过精准的市场洞察和大胆的创意突破,成功打造出一场既富有娱乐性又具备商业价值的品牌盛会。

无论是对创意行业的从业者,还是对品牌营销充满兴趣的读者,这场专访都将为大家提供宝贵的行业经验与思考,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启示。

VIDEO-1

SBF showreel 2024

VIDEO-2


vivo S20系列发布会幕后制作花絮

vivo S20发布会的创意与制作

01  vivo S20发布会的创意来源


活动创意疯汇:这次发布会选择采用影片的形式来呈现,是什么启发了这个创意?这种“电影化”方式与传统的产品发布会相比,有哪些创新与挑战?


旭东:其实这个需求首先是来自于vivo客户,客户一直都觉得对着镜头讲产品实在是很枯燥,也并不生动,一个发布会的上千万PV观看,但是每个人的观看时长可能只有2分钟,如何让发布会有趣生动是客户一直以来的课题。而从制作团队的角度来讲,做一个有趣的让人能记住的发布会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只是拍个讲话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枯燥和痛苦的。所以当客户,代理和我们三方共同决定去创作一个所谓的大电影发布会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的,只是在这个定义面前,我们并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因为这个概念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但是每次的完成度其实受制于很多因素,客户的产品部门会有他们的坚持,他们更希望把产品讲的清楚讲的明白,而过于花哨可能会违背这个初衷。所以当我们真正在创作创意和脚本的时候,其实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相对枯燥的产品点,通过合理的方式演绎出来,通过有趣的桥段表达出来,这就不仅仅是脚本创作了,还需要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然后再基于文字脚本去创作拍摄脚本。而由于时间的紧张,作为一个50多分钟体量的内容,我们只能同步走,客户内部的团队与产品团队和代理公司的部分同事共同打磨讲话的脚本,导演组和编剧主创一起打磨创意脚本、故事大纲、转场等,然后再碰撞再调整,所以整个项目最大的工作量就是脚本创作。而由于文字脚本不断地在优化,拍摄脚本也是在不断调整的,到我们开拍前其实土豆吕严和音乐节的部分脚本都还在修改和更新,其实就给拍摄筹备的时间压缩到极限,要求制片组及主创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我们很多东西也是在一边拍一边写的,这对于我和我们团队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经历和挑战。

02  产品亮点与影片叙事


活动创意疯汇:vivo S20系列的亮点如何在影片中得到体现?制作团队是如何将产品特性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影片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电影章节来展示vivo S20系列的不同功能和卖点?发布会的剧本和内容如何规划?是否从电影剧本写作角度考虑了情节安排、镜头切换等元素?在影片中融入vivo S20系列的功能和亮点时,如何确保产品与故事情节的自然融合?

旭东:S20系列最大的亮点其实三个,第一个外观设计,第二个轻薄续航耐用,第三个是拍照。而我们为三个部分,分别设计了三个主要场景,外观是开场部分同时与时装秀结合,轻薄续航则与土豆吕严的喜剧部分结合,拍照则是基于音乐节的这个核心应用场景而搭建了一个漂亮音乐节。然后我们再把具体的产品卖点与具体的故事情节或者桥段进行结合,比如土豆吕严部分,像小V圈搜,原子岛,低温续航等每一个卖点我们都针对性的进行了桥段和场景的设计,力图让内容更加有趣。而外观则尽量做得更加纯粹,用产品CG或者时装秀的视觉冲击力去表达,尽量减少语言讲述的内容。

在耐用部分,针对耐摔、油手触控、防水等特殊功能,又开发了一场打戏,力图把这段从来都是用科学论证用演绎的方式进行颠覆,让画面既精彩又有趣,同时大家也会记得这些产品点。

可以这么说,整个发布会的场景和情节设计是基于产品出发的,除了这个火车的大帽子包装之外,其他的所有情节,桥段和内容都是基于产品功能区开发和设计的,这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尝试,虽然很辛苦,但是也确实实现了这个发布会的初衷。

而针对必须有的大段内容需要直白表达的部分,从主创到客户其实也有一些无奈,所以我们用官方吐槽的方式进行自嘲,客户也用非常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比如土豆吕严会说“别叭叭了”“我们头上为什么会有PPT啊”,助理会说“你说这么多话不渴么”等等。此外我们为主讲人格平设立了一个类似于大话西游唐僧的人设,也让他一讲到产品就兴奋得滔滔不绝显得不那么啰嗦和乏味。

幸运的是,主讲人格平也可以完全放得开,真心的投入到角色里面,再配合他一说就启动的BGM,就让他还是有点啰嗦的样子去讲产品显得反而不那么枯燥甚至有点可爱。


03  影片制作与技术应用


活动创意疯汇:在制作这部“大片”时,使用了哪些电影和电视手段?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制作团队是如何将这些技术融入发布会的?这些技术是如何帮助实现产品亮点的展示的?

旭东: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上海的影棚完成的,主体的火车车厢,走秀车厢,护眼车厢,电竞车厢,虚拟网球场,这些都是传统置景,而火车车厢外则用高精度LED渲染了火车外的风景作为背景,土豆和吕严的戈壁戏份则是在XR棚完成的,我们搭建了一个36*7.5的虚拟屏幕,结合VP虚拟制作技术,将4个不同的戈壁景观(包含日戏夜戏)用2天时间拍摄完毕,音乐节我们是在天津的一个叫火星基地的户外搭建的,因为我们的兄弟公司宇宁兄弟也是做演唱会,所以就有比较多现成的资源和经验,原计划是在金华小冰岛拍摄,因为天气预报说拍摄日一直有雨所以临时调整到了北方,拍摄的两天天气都是晴朗而清透,冬日的阳光几乎一整天都是金色的,可以说反而为这一部分的影调呈现带来更好的感受,这也是一种幸运吧。

其实对于技术来说,我们一直都认为技术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内容本身,不管是虚拟制作,还是棚内或者户外的拍摄,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一定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如何与内容的结合。比如虚拟制作时如何与整体影调、灯光、故事情节结合,背景如何与前景结合等等,这些因为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同时这一次制作组的团队也非常专业,所以现场几乎没有因为任何技术原因而影响进度,几乎都是纯粹的拍摄时间。现场的灯光光是两组车厢就使用了超过500支影视灯具,比如时装秀部分,就大量的使用灯光台编程全部的灯光变化,才能呈现出更加富有张力和舞台感的效果。所有的正片拍摄前都有预打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拍摄效率, 拍摄方式上,也与传统TVC不同,比如我们的开场第一颗车厢内的镜头,完全是以表演为主的拍摄方式,首先是导演和副导先把所有人的表演和位置定好,彩排好,然后摄影是基于表演去设定机位和光位来拍摄,这与拍电影比较类似,这样的好处就是尽量保证表演的连贯性和自然,摄影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的定位,同时相比TVC的一颗一颗镜头的拍法,实际效率也会提升。我们每天大概有50颗镜头的工作量,如果是用传统TVC的方法是肯定不可能达成的。



04  跨领域合作

活动创意疯汇:影片制作过程中,是否与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士合作?比如编剧、导演、摄影师等?发布会在视觉效果、音乐选曲和特效制作上,是否使用了影视行业中的高级手法?

旭东:编剧、导演和摄影师中,编剧是广告行业的创意出身,导演是目前广告行业里拍长片最好的导演之一,摄影师则是从影视剧转行到广告行业多年的一线DP。大家虽然不是做电影出身,但是也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在其它视效、编剧和特效方面基本上还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伙伴,里面有两段编曲是我们一直合作的给好莱坞大片做预告的作曲家。整体上来说,并没有刻意融入影视行业的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电影和广告(发布会)有本质的区别,至少在技术上,应该是一致的。





05  场景设计与转换


活动创意疯汇:发布会中融入了多种场景元素,这些场景的设计背后有什么考虑?不同场景之间的快速切换和节奏控制是如何实现的?有没有特别的技巧或技术支持?

旭东:首先我们在最开始创意的时候就定了公路片这个基调,但是汽车俨然是一个比较局促的空间,而我们又没办法让整个过程只出现3-4个人,如果中间又不断切换交通工具不断更换人物感觉又比较散乱,缺乏线索,最后才想到火车这个主体,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人,甚至车厢可以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让大家不觉得很突兀。

大部分的场景都是火车场景的变形和延续,只有音乐节是单独的。在转场方面我们没有刻意追求转场的镜头衔接,而是更加关注故事性上面的连接,让观众可以看进去,停不下来,不会因为场景转换而失焦,包括最后回到火车等等,一切都希望看起来更完整,更像一个电影,更闭环。

06  《演员与品牌形象



活动创意疯汇:郑钦文作为美学大使的参与,在影片中的表现如何塑造vivo的品牌形象?除了郑钦文外,其他演员或人物在展现品牌个性和吸引年轻观众方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旭东:郑钦文的形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命题作文是在我们脚本创意中期加入进来的如何巧妙地融入又不显得突兀,如何不让她出现的太晚,如何与她的TVC衔接等等,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命题。可以说主创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让她的人设有意思又不突兀,最终我们为她设计了一个类似于女特工的角色,让她的一记发球,将劫匪治服,从而改变了剧情走向,考虑到拍摄时长的限制,以及她本人与手机特性的连接,我们让她承担了讲解手机握持手感的部分,这样她本人出现在片中又合理又酷炫,又可以作为品牌大使进行一段真正的讲解,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几句空话,可以说她的作用还是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承前启后,又有干货,我们自认为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07  《观众反应

活动创意疯汇:从观众的反馈来看,电影化的发布会形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SBF团队在制作时是否预料到这种“电影感”会对年轻受众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

旭东:我在B站看发布会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弹幕说这个发布会有意思的,挺有趣的,也有问什么时候发布会才开始的,可见这个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新鲜的不一样的,我们并不能判断会对观众有多大的吸引力,我只能说我自己做过几十场线上发布会,这是少数的我可以每次看都会笑出声音的作品,也可能是以前不管是甲方还是我们都太专注于做严肃政治正确的东西,而没办法过于关注有趣程度和可看性。

08  市场反响与用户反馈

活动创意疯汇:目前市场和用户对这种新型发布会形式的反馈如何?制作团队在发布会后有哪些收获和反思?

旭东:项目结束后,还是与一些客户进行了讨论,很多客户也表达了相当的兴趣,从我们团队以及主创们来说,我觉得我们收获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不管是在创造这样一个发布会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还是整个过程中不断去突破挑战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安排和任务,甚至到演员如何搭配、调教,都有了更多的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整个过程,对很多参与其中的人,我相信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回忆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后劲儿很大的项目。





SBF团队背景与创意实践

09  介绍与背景

活动创意疯汇:请简要介绍一下SBF团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是如何成立的?有什么独特的团队文化或工作方式?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是否跨足了多个领域?



旭东:
SBF是2017年由凯和我两个人在他家成立的,从两个人在他家里,租电脑租临时办公室开始做项目,到现在发展为3地(北京、杜塞尔多夫、吉隆坡),近50个员工,一年做超过20个项目的中型团队,可以说一路走来还是比较幸运的,不管是初创时2017年就承接了雪佛兰探界者球体投影、宝马5系、奔驰S等大型项目,还是疫情期间通过虚拟拍摄XR找到的新赛道,开启线上发布会制作,到疫情回归后,尝试更多形式的各种发布,SBF都还恰巧走在了不错的位置,参与了不错的、有影响力的项目。

我们一直觉得SBF最重要的就是人,SUPER BONFIRE的原本含义是超级篝火,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像一群围绕着一个巨大篝火的小人儿一样,载歌载舞、发挥创意、快乐地创作,创造打动人心、激动人心的作品和感受。

团队背景没有很复杂,我们依然是以视觉创意为支点的创意制作公司,大部分来自于影视相关背景或者活动相关背景。但是我们非常注重自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去学习和突破自我,哪怕你的基础不好,只要你坚持学习和提升,也可能成为一个核心成员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10  创意的挑战与突破


活动创意疯汇:在过去的项目中,曾经遇到过哪些创意上的难题或瓶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推动项目成功完成?团队是如何应对客户或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创意方向的?

旭东:其实创意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你不能做你想到的第一个IDEA,因为别人也会想到,你不能做跟别人类似的想法,你不能只做你觉得好的创意,因为我们的创意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表达。我不认为我们在创意上遇到过特别大的挑战,任何挑战可能都是因为我们的创意方向与客户需要表达方向是否一致,如何把创意与客户的诉求进行结合,如何平衡,这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去提升的方向。

11  团队作品与案例分析


活动创意疯汇:除了vivo S20发布会,能否分享一些其他标志性的创意作品?这些作品背后有哪些成功的关键因素?

旭东:线下发布会有今年AUDI E品牌的发布会、vivo xFold3发布会、vivo x100发布会、2023大众ID品牌之夜、2022保时捷20周年发布会、2019奥迪A6L发布会、大众2019全新品牌发布、2018奥迪A8L发布会等等。

vivo x100发布会


All New Audi A6L National Launch


2023 Volkswagen ID. Night & ID.7 World Premiere



线上发布会有vivo S20、vivo S19、vivo ORIGIN OS Ocean发布会、理想L7、L6发布会、捷尼赛思品牌日、2021年Nio Day Alan Walker线上表演等。

LiXiang L7 Virtual Launch Event 2023


Vivo OriginOS Ocean Launch 2021


每个项目的情况都不同,没有成功的秘诀,只有SBF用火一样的热情去全力投入每个项目,不断地去挑战自己和突破自己。

12  《客户沟通与创意理解

活动创意疯汇: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与客户保持有效的沟通,确保创意方向符合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能够带来新颖的效果?如果客户对创意产生异议或修改要求,团队如何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双方目标的达成?

旭东:其实我们觉得与客户沟通是没有秘诀的,如果真的说有什么方法,那就是以始为终。客户做任何一个项目他都有一些要达成的目的,虽然我们在具体沟通中都是就一些细节去讨论,但是客户提出来让你把这个镜头快一点或者那边亮一点暗一点的反馈,如果你真的按照他们的反馈去调整,不一定能够达成最终的好的结果,反而可能会不断反复,我们作为创意解决方案的提供方,需要提供的是帮助客户达到其传播目的的修改方式,所以要理解客户反馈的真正目的,然后进行调整,而不是根据客户的反馈去直接调整,这是我们的方法。


13  行业趋势与发展

活动创意疯汇:目前创意产业正在经历哪些重要的变化和趋势?比如数字化、短视频的崛起等。团队如何在这些变化中找到机会,进行创新?对未来的创意产业有什么展望?你们会如何应对这个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旭东:我们觉得可能最大的趋势是AI吧,它是一个房间里的大象,我们在创意行业工作了将近20年,AI正成为全球创意职业的一个巨大威胁。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利用AI创造几乎任何与创意相关的内容。

将AI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显然会提高我们流程的效率,为我们节省大量时间用于构思和视觉开发。这些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团队需要经历的许多耗时工作。但归根结底,一切都取决于思考和决策——什么对的?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无效?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如果一切都由AI制造,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人性化的感受。但这最终取决于客户是选择人工智能生产的还是,还是欣赏手工艺的价值。

所以如何使用AI又保持人脑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可能是每一个创意人最大的困境吧,也是我们在不断思考和努力去提升的重大课题。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活动创意疯汇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SBF团队 vivo S20系列 活动创意

494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