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独家探访灯光艺术大师Ingo Maurer工作室

原创 2024-12-09

在德语里,“光”(Licht)一词为中性,不分阴阳,包容所有。当我们抵达Ingo Maurer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工作室时,庭院里的旋涡雕塑映入眼帘,“Licht”一词在中心浮现。在被各异缤纷模型与杂物充盈的工作室里,在共事多年老伙计的老笑话里,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一生“造光“者。他造光,而他自身也像太阳。

Ingo Maurer(1932~2019),在世人赋予他“灯光艺术大师” 这样的盛名之下,Maurer凭借自由的想象与表达、对技术与时俱进的探索,在当代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他对“光”的思考与理解超越了造型范畴,真正让光变成一种文化表达、制造一种场域。

设计于1998年的“Zettel'z 5”挂灯选用多张和纸小纸片,印有一些有趣的话语,人们也可以自己在上面创作。

五年前被Ingo Maurer的离世的消息“刷屏”时,我们还未足够了解他。直到拜访了他在慕尼黑的展厅与工作室、结识了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通过现存影像看其喋喋不休着不同语言里“灯”的词义,我们才算真正熟悉了这位大师。

不像其作品素来被认为的“诗性”,Ingo Maurer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爱讲笑话,有时口无遮拦、会不留情面地挑剔。穿过慕尼黑市中心一条热门餐厅聚集的大街,在一片明黄的墙面下,我们遇见Maurer那张眼“戴”灯泡深入人心的相片。

工作室里Maurer的经典照片被插在Zettel’z系列的枝状支架上,幽默如他。

这么些年,我们也不是不知这位大师偶尔喜欢幽默恶搞的脾气,从照片、灯具上暗藏的感叹标语、诙谐的作品名字里——冷不丁的幽默与他安静纯澈的作品共存创作在其心间,是透彻的自由。

Maurer与团队在慕尼黑施瓦宾格街工作了很多年,直至2005年,设计、生产和仓储都在这里,业务扩大之后,遂在慕尼黑郊区开辟了新的工厂,这里变成展厅,另一个展厅设在纽约。

Maurer在不同时期探索不同材料与主题,这也令展厅分散出不同气质的角落。在这里,和纸灯“Lampampe”台灯与“Zettel'z 5”挂灯组成一个静谧安详的角落。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Maurer与团队一直在慕尼黑施瓦宾格街工作,直到2005年搬迁生产部门,这里被改成展厅。在展厅入口,Maurer的几件代表性灯具组成一个宛若超现实的入口。酷似层叠衣架的“Oh Man, it's a Ray!”挂灯可灵活悬挂,木质板条上也暗藏一些标语。

与他一起工作了26年的Axel Schmid迎接我们,我们突然认出了他,在某年米兰设计周的视频里,Maurer曾指着一旁忙来忙去的Axel向记者大声介绍:“他比我能动手。”在Maurer离世之后,Axel成为设计主导,继续发展这个早已从“人”升华为符号的品牌。

Axel年轻时曾为Richard Sapper工作,他了解人们定义中的德国设计,Maurer在他眼里无法归类。“他绝不是典型的德国设计师,虽然我们身处巴伐利亚州,产品中会出现很多德国本土元素,还是会从‘德国制造’ 的氛围中受益,但这都与自由精神交织在一起。”

手握Lucellino设计的Ingo Maurer,这款设计包括台灯与壁灯。诞生于1992年的Lucellino台灯依然在“演化”,如今推出点触开关款式。

采用卤素灯泡光源的Bulb台灯,这是Ingo Maurer设计的第一款灯具,诞生于1966年,灯罩采用穆拉诺手工吹制玻璃。

“长着翅膀”的Lucellino台灯深入人心,由此Maurer拓展了许多灯具,比如24颗灯泡的Birds Birds Birds枝形吊灯,这是其中使用的LED灯泡。

“除了爱迪生,世上可能没有人比他更执着于灯泡。”《纽约时报》 在Maurer离世时这么写道。Maurer对灯泡的痴迷更像是执着于“人造光”的本质。“人造光与自然光就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他曾明确表示,人造光永远不可能成为自然光,人造光拥有自己的属性、表达与话语。

在工厂车间,Wo-Tum-Bu落地灯所使用的和纸材料、混凝土底座在窗边一角。Maurer有一系列灯具专用日本和纸,自然褶皱与内部光源形成一个整体,温暖柔和。

当欧盟因节能政策希望取消白炽灯泡时,他公开反抗,想为白炽灯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对人类来说,老灯泡是有广泛情感联系的事物。能源的问题也不在灯泡上。”这也让人明白为何他频频用一只灯泡“叙事”,偶尔是蝴蝶飞虫环绕,偶尔是米奇的脑袋,偶尔灯泡似一个身形健硕的人。灯泡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产物, 却被他创造出超越工业性的感受与想象。

“人造光与自然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在Maurer眼里,由人类制造的光拥有自己的属性、表达与话语。其所造之光总是生发出新的环境、新的景象、一个新的世界。

白炽灯泡是一个起点,Maurer对人造光的探索多年持续着,他不停跟随出现的新技术,LED与OLED灯、卤素灯、全息投影……这些又只是途径,抵达某种确切的创造。这让人想起Maurer某次“口无遮拦”,他欣赏很多前辈设计师,同时认为他们总“忽略灯泡的重要性”。他谈起Achille Castiglioni经典的Arco灯,他认为如果灯罩下再加一个反射片,光线弥漫一定更美。

“他们总是把灯泡忽略,似乎一切设计都重要, 除了灯光本身。”这清晰地将他与其他设计师区分开来——他不仅仅是灯的设计者,而是“创造者”,此处的“创造” 更接近神造物的内涵,其所造之光会生发出新的环境、一种景象、一个新的微小世界。

“YaYaHo”低压卤素灯系统.

“光不是只要亮就行了,光有质量。”譬如1984年的“YaYaHo”低压卤素灯系统,时至今日,从实用性、光学技术、美学等不同维度,这组灯具系统都难以被超越。纤细的轨道与电线静静悬吊在空中,不同结构的灯体自然垂落,既成为空间的某种雕塑元素,又形成明暗不一的放射聚点,其所在就是一个独特的场。

展厅里“Porca Miseria!” 灯挂在一角,这个名字源于某年设计周现场观众的一句惊叹。

Maurer在创作上的自由也源于他广泛而敏锐的观察感知,甚至细到一个词语。他曾数次谈起某些作品名字的由来,模拟了陶瓷餐具一场破碎式爆炸的“Porca Miseria!”灯就是在米兰设计周上当场取的,因为到场的意大利人首次看见作品时发出这样一声典型的意式感叹,类似于英文的“holy-crap!”。或是他很喜欢“灯罩”的法语说法“abat-jour”,他喜欢“击碎日光” 这一原意。这些观察看似与设计无关,又能凸显他对事物广泛无限的感知。

以光板校准与比较和纸的透光性, 材料光学在这里被严谨控制。

Maurer在20世纪80年代迷恋上日本和纸的清透性, 探索过和纸的不同特性,或平坦,或自然褶皱,最终在工厂里手工制作成不同形式的灯罩。一位工匠正在裁切Floatation挂灯的和纸灯罩。

工匠正在固定黏合和纸灯罩。

“我们在当下是不同寻常的,它既是设计工作室,同时又具备一家制造商所应拥有的所有部门:研发、原型制作、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维修服务……只是以较小的规模。”尽管Maurer离开了,跟随Axel的介绍,我们看到这里仍像一个庞大的家庭继续分工明细地运转。大而全的组成也是因Maurer灯具的原创性,从光源到技术细节都是从零开始的,几乎不可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在位于慕尼黑市郊的工厂里,不同部件与成品也划分出清晰的仓储空间, 氛围放松。

2005年作品Delirium在工作室所在的庭院中央,这件作品最初是为一间酒店创作的。水柱形成一个连绵直抵中心的旋涡,德语中“Licht”(光)这一中性名词与灯泡在其中浮现。

最后,我们问起Axel这些年里最深刻的回忆,他说记着的都是插曲。“有一次,有位客人带着滑雪板走进展厅,却不小心绊倒了一盏Porca Miseria!灯……在这里,总有些仿佛发生在超现实里的意外。”

Maurer给真实世界留下了一些“光”,是引人从现实沼泽中抬起头来,看向光所在的地方,做个微微一笑的梦。“在这里,总有些超现实的插曲发生。在光影之下,在戏剧性表达中,真实世界的烦恼就这么被‘ 光’消解了。”一句句同事回忆与杰作交织,那些由光编织的梦境都是真实的。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安邸AD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灯光艺术大师

421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
安邸AD

安邸AD

北京

其他 ·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