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十年跨越:2024数字文旅产业政策发展趋势报告
-
原创 今天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数字文旅实现了快速增长。据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再创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这一强劲发展态势,既得益于数字化赋能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更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作者 | 无花果(三川汇文化科技作者,三川汇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
“数字文旅产业”是一个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催生的新概念,体现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方向。其核心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工具,促进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革命性变革,最终形成新兴文旅经济活动的集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更为传统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催生出了蓬勃发展的数字文旅产业,并逐渐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十年跨越:市场规模从千亿级向万亿级迈进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引擎。回顾我国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从2012年“智慧旅游”理念的提出,至2014年“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的确定,加速了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智慧旅游服务的推广,这一阶段主要依托公共电话网、无线通信网、无线宽带网(WLAN)等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
随后,建设“智慧景区”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风向标。2015年9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制定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并以5A级景区为突破口,推进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培育壮大智慧旅游企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具备数字文旅特征的企业数量仅为3191家,市场规模约为4427.7亿元。
2018年3月,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原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在此背景下,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了新的战略方向,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文化旅游新业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至2019年底,我国具备数字文旅属性的企业数量增至9889家,是2015年的三倍之多;市场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648.6亿元。
然而,2020年初的疫情给文旅消费带来了沉重打击。为提振市场信心,国家积极适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纳入各类“十四五”规划,持续推动文旅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兴文旅消费产品、业态及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2年6月,为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及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加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有序地推进文旅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化文旅消费新场景、加速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至此,我国文旅产业已成功实现从“信息化+文旅”“互联网+文旅”向“数字化+文旅”的转型升级。据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由4427.7亿元增长至9698.1亿元,比2015年整整翻了一番。截至2023年底,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11500亿元,同比增长18.58%,占整个文旅产业的比重已超30%。
随着数字文旅市场的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一充满机遇的赛道。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数字文旅相关企业数量已接近7.9万家,仅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就新注册了超过2万家数字文旅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传统旅游企业、文化机构、科技公司、广电媒体等多个领域,通过跨界合作、资源整合等方式积极进入数字文旅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二、高速增长背后:离不开各项强有力的政策赋能
我国数字文旅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和强劲助推。据三川汇文化科技统计,自2022年起,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超过40余项(含文旅部等相关部委),涉及数据要素市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诸多重点方向,构建起了综合性的宏观政策体系(请参阅《40多项国家政策发力,强势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迈向新质生产力》)。
同时,各地政府亦通过出台一系列省级政策文件,加速布局区域数字文旅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初至今,浙江、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山东、陕西、上海、北京、湖南、甘肃、福建、四川、青海、河南、贵州、海南、新疆等17个省份,累计出台了与数字文旅产业相关的政策31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
浙江、山西、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在政策均明确提出,推动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例如:浙江省文旅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到,加快数字化场景在文化和旅游消费中的应用,深化打造“游浙里”“浙里文化圈”等应用,探索建设积分商城和统一积分兑换规则等。
山西省出台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则鼓励文旅行业数字企业顺势而为,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康养社区等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场景。内蒙古自治区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云游内蒙古”工程,搭建全区互通共享的智慧文旅数据平台。
(二)支持文旅领域新技术应用与创新
各地政策积极适应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和扩容提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融合。例如:上海市出台的《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鼓励企业聚焦文旅消费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标杆示范场景,支持重点商圈、街区引入实景演出、灯光秀、国潮动漫等新型业态,营造“多要素+无边界”多元消费体验。
山东省出台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顺应年轻一代消费潮流,培育开发一批动漫、电竞等数字化体验产品。湖南省制定的《湖南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标志性工程,打造一批沉浸式演艺、展览、娱乐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创建一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认定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三)提升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各地在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与新业态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政策层面提升数字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福建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专项政策,通过实施文旅数据资源融合汇聚、文化遗产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链数字赋能、文旅消费数字赋能、数字文旅应用场景集成创新七大重点工程,做大做强做优数字文旅经济。
北京市出台的《加快建设信息软件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行动方案》提出,依托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育10家以上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产品等元宇宙领域营收超10亿元的文旅企业。陕西省出台的《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打造以增强现实、全息成像、沉浸式体验平台等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娱乐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四)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数字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农文旅、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青海省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2026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青海文化大数据中心和青海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湖南省制定的《打造万亿产业,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若干措施》提出,加快科技赋能促进文化创新,打造马栏山数字文化品牌,支持动漫产业做优做强,加快推动数字文博建设。
(五)加大产业政策协同与支持力度
为确保数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多地政府还将数字文旅产业纳入了数字制造、大数据平台以及大健康等相关产业予以政策引导和支持。例如《贵州省“千兆黔省、万兆筑城”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项目,推广新技术的融合应用,鼓励文旅消费新模式发展,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旅体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海南省数字健康体系与数字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数字+康养”创新发展场景,推进“呼吸系统疾病数字疗法+气候康养”等重点领域康养数字疗法应用,打造“到海南畅呼吸”“到海南睡好觉”等康养流放品牌。
据上分析,2024年新出台的省级数字文旅产业相关政策,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广泛覆盖和融合创新等特点,进一步优化了数字文旅产业生态,有力提升了我国数字化相关产业市场协同力和竞争力。
三、抢占新赛道:竞相角逐数字文旅“第一城”
相较于省级层面的宏观指导,地市级政策的目标性和任务性更加具体,均把数字文旅产业作为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和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数字文旅游企业,布局现象级的数字文旅项目,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发展预期。
据三川汇文化科技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0多个地市州出台了与数字文旅产业紧密相关的政策措施(请参阅《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其中,广州、杭州、深圳、西安、成都等10多个重点城市明确提出,致力建设游戏产业之城、数字要素之城、数字创意之都、数字演艺之都等城市品牌。
1、广州市:筑梦“游戏产业第一城”
2023年初,《广州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8年)》明确提出,将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音乐、创意设计等领域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游戏企业数量已攀升至约3000家,年营业收入高达1058亿元,同比增长8.6%,占据了全国游戏市场收入的约35%。
2024年10月,广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全面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及《关于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配套文件,规划到2035年,广州全市文旅消费总额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张城市名片,全面建成一个兼具核心竞争力、人文魅力和都市活力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2、杭州市:力创“数字文旅第一城”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地,杭州市充分依托这两大核心优势,将发展数字文旅产业视为新赛道,持续推动数字科技与文旅行业的深度融合。2023年,数字文化内容生产业、数字旅游体验服务业、数字文旅技术服务业、数字文旅平台及数字文旅新型基础设施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共实现了8600亿元的综合营业收入。
2024年11月,杭州市新出台了《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意见》及《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围绕上述五大核心产业,布局网络视听、游戏电竞、数字动漫、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演艺、沉浸式文旅、数智运营等八大重点赛道,构建年营业收入超万亿元的数字文旅产业体系,将杭州市打造成为“数字文旅第一城”。
3、深圳市:打造“数字创意第一城”
近年来,深圳市凭借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资源的双重汇聚优势,出台了《深圳市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深圳市关于建设国际电竞之都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数字创意产业已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2023年,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442.64亿元。其中,深圳游戏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营业收入占比超过全国50%,占广东省比重则接近70%。
新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深圳、广州分别以429次和160次投融资事件位居大湾区前列,合计占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事件数的84.6%。从投资领域来看,数字文旅最受青睐,投融资事件数达到265件,游戏、视频音频、动漫、影视等领域紧随其后。从投资主体来看,近五年来腾讯投资、创东方投资和深创投的投资次数位居前列。
4、西安市:培塑“数字文旅演艺之都”
作为全国文旅领域的“热搜城市”,西安市早在“十四五”初期便确立了聚焦“博物馆之城”和“演艺之都”的发展定位,并提出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宏伟目标。近年来,西安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速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文旅演艺产品,“数字+”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4年10月,最新发布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和新体验,对社会效益良好且投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智能交互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20%、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5、南京市:力推“数据要素第一城”
近年来,南京市充分发挥全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的优势,积极推动数字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5月,南京市文旅信息中心与省数字文旅发展中心、美团文旅研究院和银联江苏分公司联合成立“文旅消费大数据实验室”,并上线全国首家“智慧文旅行业大脑”,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消费趋势,强化“数据要素×文旅”的综合效应。
据银联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南京市文旅消费总额达2660亿元,占全省比重高达26.9%,异地文旅消费占比保持全省第一。近日,新出台的《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在总体目标中也提出,拓展旅游新质生产力,到2027年,计划年接待游客2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消费达到4000亿元以上。
6、成都市:聚力“数字文创第一城”
成都市作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名城,一直以来都注重文旅产业的发展。2023年初,成都市出台的《高质量打造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3100亿—3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全市旅游接待游客达到3.5亿人次、总收入达到63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增长到39%。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成都市的数字文旅企业已超过1000家,其中拥有腾讯、携程、咪咕音乐、中科大旗、极米科技等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00余家,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19个国家级数字文旅平台也相继落地成都。以数字文创行业为例,2023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74.94亿元,占GDP比重11.65%,成为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7、武汉市:直指“中国数字内容高地”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武汉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上,将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借此壮大优势产业、推动文旅产业迭代创新。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接待游客3.33亿人次,拉动社会消费总额7531.9亿元,同比增长8.6%,持续位列中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2024年4月,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以数字内容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领域营业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相关文化新业态领域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60%,对地区GDP贡献率达到3%左右,初步建成国家数字内容产业高地。
8、长沙市:锁定“全国传媒旅游之都”
近年来,伴随着AI、AR/VR、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长沙以视频文创产业链为代表的数字文创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主导,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长沙音视频产业规上企业已达580余家,2023年实现营收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
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和中国“网红之城”,长沙同样重视推动“科技+文旅”“媒体+旅游”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据长沙市《2024年全市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显示,2024年长沙共储备文旅项目183个,计划总投资1181.29亿元。其中,广电芒果城投资高达45亿元,通过“传媒+文旅”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传媒旅游的新地标,进一步升级“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品牌形象。
9、南昌市:挺进“中国数字文旅强市”
自2018年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南昌,该市充分利用这一全球性产业盛会平台,六年间累计签约超过300个项目,总资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吸引了华为、腾讯、高通、海康威视等280多家顶尖及VR相关企业的汇聚,构建了一条覆盖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创作分发、应用服务等完整的VR产业链。2023年,南昌市VR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800亿元,正加速向“世界级VR中心”迈进。
近年来,南昌市依托其在VR产业的领先地位,积极探索VR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新路径。最新发布的《南昌市城市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及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24-2026)》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数字文旅产业标杆项目,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和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进一步推动南昌市向“中国数字文旅强市”挺进。
10、苏州市: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除了上述省会城市外,有着“中国最强地级市”美誉的苏州,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其数字文旅产业同样备受关注。2024年前三季度,苏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3%;文旅消费累计达2087.6亿元,同比增长9.5%。文化产业也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文化产业规上企业营收总计2632.2亿元,同比增长8.9%。
近年来,为弥补文旅产业的短板,苏州正在积极“补课”。继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之后,苏州又先后制定发布了《关于推动苏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促进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2024年上半年,苏州市共有1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298亿元,数量及投资额均位居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各地在抢占数字文旅“第一城”的新赛道上各显神通,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文旅城市品牌。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文旅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文旅产业必将成为推动地方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