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生长点燃“文博热”,激发“消费潮”

今天

国博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甘博麻辣烫毛绒玩偶……最近,各地博物馆文创又开始“整活”了一把,以“花式”创意再度点燃文博热。前有凤冠冰箱贴带火孝端皇后凤冠参观热潮,后有麻辣烫毛绒玩偶助力甘博文创火爆,博物馆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火爆态势。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而在今年国庆假期,多个热门博物馆门票在预约开放首日便全部约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488万人次,假期日均超1000万人次前往博物馆参观。


据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63.8亿美元,增速为13.09%。从早期故宫文创一枝独秀,到如今全国各地博物馆文创百家齐放。博物馆开始褪去原有的高冷厚重,在文创产品的助力下,开始变得越来越活泼可爱,圈粉了众多年轻人。先有调查显示,创意设计、社交属性和情绪价值是年轻消费者购买博物馆文创的主要驱动力,而沉浸式、互动式的购买体验则进一步助推了其购买热情。从“圈地自萌”到“破圈爆款”,博物馆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蜕变过程?


一 · 博物馆文创1.0时代:

复刻文物形象,注重“打卡”效应


最初的博物馆文创主要作为旅游纪念的伴手礼而存在,比较常见的是文物仿制品。该时期博物馆文创的制作理念较为朴素简单,通常是按照一定比例对文物进行复制和仿制,或是将博物馆标识元素印制于书签、日历、帆布包等日用产品中,售卖给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这类初代文创产品注重形似而轻文化内涵,主要停留在对文物的符号化复制和应用,虽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实用性和创新性较弱,无法满足日渐多元的消费需求。博物馆观众更多受打卡驱动而消费,但难以吸引博物馆“回头客”的复购。

(图片:马克杯文创丨来源:网络公开)


博物馆文创1.0时代也初步出现了“网红文创”的雏形,诞生了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网红文创鼻祖。2008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文化创意中心,同年故宫淘宝上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午门城楼举办“天朝衣冠展”,故宫文创随展推出了餐桌、床榻、靠垫、披肩、服饰、手包六大系列产品,开全国博物馆之先河。但彼时国内还没有对于文创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直到2014年,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文章走红网络,让故宫文创全方位出圈,率先跨入博物馆文创2.0时代。文章里比着剪刀手的雍正、挤眉弄眼的康熙等表情包,让我们看到了“年事已高”的故宫在语言和风格上的转型,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庄严形象,“放下身段”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语境。随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爆款文创火遍大江南北,也让故宫正式实现由正经严肃的紫禁城到“萌萌哒”故宫淘宝的转型。一时之间,博物馆文创热潮涌动,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切入文创赛道,探索布局自己的文创版图。

(图片:萌版雍正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 · 博物馆文创2.0时代:

提取文物灵感,创意传播情绪价值


2016年是博物馆文创的特殊转折点,国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强调“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支持引导文博单位和社会资本开发原创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随后,国家文物局按照试点先行,确定92家博物馆为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这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标配”,博物馆文创全面进入2.0时代。

进入博物馆文创2.0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创开始走出庄重严肃的博物馆大门,以创意营销和鲜活形象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不再局限于对文物外形的简单复刻,而是提取文物中的创意元素作为灵感,借用文化创意和文物内涵的化学反应为文创消费者赋予情感价值,使一般产品变为文化创意产品。例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三千年前的古蜀面具为原型,推出青铜人面具月饼、饼干。新奇独特的造型戳中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一经推出便热度不减。


(图片:陕西历史博物馆虎符饼干丨来源:网络公开)


这一时期博物馆文创的产品使用场景也渐趋生活化,着力缩短文物与生活的距离。除了常见的文具、日用品外,也开始进军食品、美妆产品等领域,推出了大量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随着社交平台和电商的崛起,博物馆文创的销售渠道也开始从单一的馆内柜台,拓展到新媒体营销,社交网络助力博物馆文创圈层破壁,吸引更多公众对博物馆文化的关注。

(图片:故宫美妆口红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 · 博物馆文创3.0时代:

讲好文物故事,“破圈”IP迎合国潮趋势


博物馆文创3.0时代,是运用IP讲好文物故事的时代,IP开始成为博物馆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的不竭动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意识到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开始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本馆特色IP。从市场来看,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开始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国潮的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助推市场开发更多兼具中国文化意蕴和潮流风格的文创产品。博物馆开始跨界寻求品牌授权合作,推出一系列“博物馆+”的文创形式:+餐饮、+科技、+金融、+美妆、+旅游、+游戏……例如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走红后,河南博物馆以此为契机开发唐宫夜宴仕女IP形象,并推出系列盲盒,不失为博物馆界与舞剧界的一次“梦幻联动”。

(图片:河南博物馆唐宫夜宴仕女手办丨来源:网络公开)


此外,“动态文创”概念的提出,也让部分博物馆在激烈的文创市场中挖掘增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创新之路。“动态文创”是指文创产品不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需要人参与其中,并通过各种互动等方式最后获得的文创产品,注重人在其中的参与式互动体验。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文创作品,需要消费者化身考古学家,利用工具亲自模拟真实的考古场景,体验发掘文物的惊喜感。

(图片:考古盲盒丨来源:网络公开)

今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IP的文创玩偶再度激发了体验经济热潮——天水麻辣烫化身为呆萌的毛绒玩偶,工作人员化身为厨师“无实物烹饪”,现场模拟制作与打包流程,为消费者提供“过家家”式的沉浸购物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文创消费者从原来的“观赏者”变为“体验者”,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激活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图片:甘肃博物馆麻辣烫玩偶丨来源:网络公开)


四 · 博物馆文创4.0时代:

打破文物局限,创新打造“沉浸”文创


博物馆文创4.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IP数字化探索,博物馆将与数字化、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场景做更多的结合,推动更多与科技创新、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跨界文创,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视听艺术体验。例如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先后推出了“数字藏经洞”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供养人、“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等,通过创新数字产品,推动更多文物资源上“线”入“云”,探索向大众普及敦煌文化的多元路径。今年8月,故宫博物院与高德地图正式签约,将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故宫管理和公众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未来观众拿着手机在故宫内与文物进行互动也许将成为现实。

(图片: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丨来源:网络公开)


这一时期的文创,开始打破文物的局限,从“文博思维”向“文旅思维”转变,是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又一次“升级更新”。其中,桌游、剧本杀等沉浸式参与互动项目成为新型流量密码。在文创领域,北京故宫博物馆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连锁品牌“奥秘之家”,推出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将故宫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趣味结合,包含了较简单的礼乐度量、时令节气、棋谱书画、五行八卦等知识,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外延。

(图片:《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丨来源:网络公开)



从博物馆文创1.0到4.0,我们看到了博物馆文创从最早追求形似的“旅游纪念品”,升级到如今开始探索文创产品的IP效益、社交价值和沉浸体验。博物馆文创让原本严肃的博物馆变得生动鲜活,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博物馆,也带来了实打实的增益。放眼全国,博物馆文创所带来流量和效益有目共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年经营流水都超过亿元,部分大型博物馆的文创类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三分之二甚至以上。

目前,各地的博物馆持续扩大文创产品开发队伍,深挖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争相推出具有新鲜感、潮流感和沉浸感的网红文创,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然而,有的仍处于“无人问津”的1.0时代,有的已经率先“破圈”进入4.0时代。从1.0到4.0,在博物馆文创的发展之路上,各博物馆仍在进行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说,“如果我们不能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历史,我们将失去年轻人,而年轻人,将失去历史。”沉浸城市智库发起人卜希霆则认为,未来博物馆的文创想要既叫好又叫座,需要深刻理解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偏好。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偏好,提炼出具有鲜明特色且易于传播的文化符号或IP形象。在内容创作上,应该注重原创性和艺术价值的有效挖掘,鼓励社会参与,通过不断推动文博文创数字化的转化与应用,增强文博文创的趣味性、娱乐性与沉浸体验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沉浸城市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沉浸式博物馆

125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