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国家大剧院与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的再度合作——《莱茵的黄金》
-
08-28
Das Rheingold
明日(8月28日),国际知名艺术家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全新的一部在中国创作的舞台作品就要和观众见面了。这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再度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演绎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莱茵的黄金》。
本次与国家大剧院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经典歌剧《莱茵的黄金》,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一如既往地延续着自己“舞台多面手”的职责,身兼导演、编舞、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数职,将用他独到的创意见解和现代视觉语汇,带给中国观众再一次饕餮的舞台视觉享受。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是瓦格纳的四联神话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这部作品浓缩了瓦格纳创作精髓,其创作时间持续26年之久。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神、巨人、水仙和侏儒的故事,族群不同,但却拥有相同的“人性”(或“神性”)弱点——对权力的贪欲。一个虚构的神话传说,似乎与现实毫无关系,但它又能穿越时空折射当下,给予人深刻的思考。
据了解,本次大剧院与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合作版的《莱茵的黄金》演出时长约为150分钟,近90分钟里,各种舞台动作将缓慢却持续地进行,地面上将会升降一个18米见方的大水池,池中将装入5到8厘米深的水,空中将出现钢网、指环、多达20多层叠层的圆环等布景。
熟悉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作品的朋友们,在这部作品中依然会看到舞台上的大型装置,大量点、线、面构成的恢弘场面以及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式的现代视觉元素。但从设计图上来看,就足以令人期待,相信到时候舞台上的精彩呈现,必将引发戏剧迷的一波追剧高潮。
此前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与国家大剧院合作的第一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在舞台上运用了纯净的白色,以及鲜明的线条组成的舞台结构,这也是在他作品中经常采用的。
当序曲的音乐响起,大幕缓缓升起,巨大的弧形线条勾勒起简约的纯白舞台。弧线的灵感来源于国家大剧院的外观,从近到远形成了灵魂和记忆的通道。所有的舞台元素都是以‘环形’的方式存在,某种层面也意寓人类历史仿若一个永恒且周而复始的旅程,炫目又雷同。斯蒂凡诺·波达(Stefano Poda)还为卡普莱蒂家族和蒙太古家族分别设计了红黑“两套”服装作为区别,开场舞台上缓慢移动的“一片红”,便代表着朱丽叶所在的卡普莱特家族。身着皮质击剑服、佩戴击剑面罩的演员们置身其中,瞬间让人有种穿越于外太空的超现实之感。
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有意模糊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用现代人的视角打造剧中经典场景,从而赋予了这部剧更多的虚幻、超现实的感觉。
可以说,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每次呈现的作品,都是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高潮的创作,对于歌剧的创排,从导演构思到视觉呈现,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基本都是身兼数职,从而在舞台上实现出他所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一致性。
在2019年PQ展上,小蜥蜴们就曾就歌剧舞台视觉的创作与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有过深入的交流(相关阅读:【在现场】聆听舞台艺术家Stefano Poda对于歌剧舞美设计的独到见解)。正如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所言,歌剧的创排不是一个遵循理性纪律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像梦一样在一个破碎和自由的维度工作,而创作者也不需预先为观众建立解释,而是要给观众提供一个自己发现和重新创造整个世界的环境。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莱茵的黄金》,是斯特法诺·波达(Stefano Poda)又一次天马行空的,如梦一般的探索、尝试与呈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火蜥蜴视界观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