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旅+”跨界融合:沉浸式演艺重构文化节开幕式新生态
-
08-02
溯源古楚文化 传承屈原精神
走进不一样的端午文化节
6月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端午·诗意宜昌”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宜昌市秭归县屈原广场盛大开幕。
以诗意化表达让屈原故里端午祭首次在户外通过3D全息纱幕的媒体艺术形式,创新演绎古楚祭祀仪式。聚焦秭归端午文化灵魂人物——屈原,通过情景性、创新性、传承性的创意编排再现屈原故事,与千年历史中的文化记忆相见。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为牵引,丰富和提升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节日体验,带动宜昌乃至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地式融入传统建筑
轻量立体感 多层次舞美空间
舞美设计上始终保持浪漫、神秘的设计调性,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实践“立行”。
主屏采用3D全息纱幕投影,并在国内首次开创双升降威亚系统,可通过纱幕升降设计组合变幻空间造型。面临三峡大坝、背靠屈原祠为得天独厚的舞台背景,融合屈原祠文化建构品格,现代声光电手段与历史文化脉络虚实相连。
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两侧LED异形屏配合地屏,犹如立体画卷,走进古籍里的屈原世界,从形、意、动态打造中国文化特有浪漫主义沉浸式场景。
舞台结构设计图
日景设计效果图
全息投影纱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呈现载体,它融合了声光电、多媒体影像、自然景观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为游客带来更加震撼丰富的体验效果。其具备轻透、防雨、防潮的特性,拥有极高的户外适用性。
在不少文旅景区中,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将景区资源与特效幻影相结合,定制出专属的沉浸式影像,为游客带来更生动丰富的文旅体验,打造数字文旅,引导夜间消费新潮流。
屈原故里端午祭
情景式再现古楚祭祀
开幕仪式
秭归作为屈原故里,由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端午节创新办节思路,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良性互动。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悠悠童谣由当地孩童学生娓娓道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引出开幕式。
随着一阵阵渐强的鼓乐声,升起纱幕作为仪式正式动作,“以开表意,以意造型”的审美意识,拉开了屈原故里端午祭开幕式的序幕。纱幕升起后,保留屈原祠的文化地标作为自然舞台背景,展现月光如水水如天的圆妙境界,独属屈原所具有的强烈浪漫主义内质扑面而来。
主kv当龙舟争上的影像凝固在徐徐展开的立体山河画卷上,粽子小船随浪花沿着两边屏一路向上,大国重器乘风破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得到了具像化表达。持续弘扬屈原“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赓续屈原“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传承屈原“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
音舞诗画《迎太阳神》
宜昌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楚人奉火神祝融为祖先,有着非常强烈的太阳崇拜。《九歌·东君》中太阳神东君为楚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使之掌日月,朝日夕月之礼,与日月同光,以祝祷阴阳调和,天下安定。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
伴随由建鼓、编钟、笙、瑟等传统乐器带来神秘古朴的“荆楚八音”,大祭司以威亚形式空临,与众舞者跃起“祈福之舞”,背后投影火苗视觉人屏交互技术动态跟随,启动燃燎仪式,寓意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开场舞《迎太阳神》用音舞诗画的方式串联古楚习俗中“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的祭祀仪式,回溯古楚恭迎太阳神的盛大场景。
设计图
视效上利用声光电手段打造神秘的楚文化氛围,融入凤凰图腾、虎座凤架鼓、太阳人石刻、本地出土的春秋时期建鼓等楚文化元素。最后生成裸眼3D版的金乌凤鸟飞舞,具像化表达东方文化精神意韵。
动态效果预演
《楚辞里的中国》
打造诗意化原创音舞诗画
《楚辞里的中国》活动kv预演
演诵《橘颂 》
千年前屈原在家乡秭归写下传世名篇《橘颂》,如今秭归人民以柑橘为支柱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橘颂》新篇。邀请著名艺术家、话剧《屈原》主演王洛勇再次在节目中饰演屈原,以心象对话的形式,老年屈原与内心外化显现的自己对话,在一次次诵读对答中探寻屈原内心的坚守。
动态效果预演
节目以“橘树”作为文化符号串联时空,在东方语境中“树”象征生命和万物连接的精神图腾,通过柑橘林的视觉意象承载了屈原故乡端午文化的传统和历史记忆,展现跨越历史山海和后辈致敬情感的真挚相望。
在时空穿越中,屈原与当代学童相遇,在漫天橘灯里共同吟诵《橘颂》,氛围情感达到了最高峰,屈原精神得以代代相传,演绎着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人格操守,传递“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家国情怀。
动态效果预演
情景舞蹈《天启·九歌 》
《九歌》原为古楚巫风民歌形式的祭祀组曲,后由屈原在流放途中改写,以此为核心创作蓝本,原创编排大型古典歌舞《天启·九歌》,演绎屈原创作的最富浪漫和想象的敬神之作。由著名青年舞蹈家潘永超、张迪领衔,在其中演绎屈原在人生困苦的境遇中苦思冥想,重现屈原创作《九歌》时的心境变化与精神寄托,演绎与天地对话、与神巫和鸣、与众生共舞。
宜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Part1-寄情著歌
营造冷淡、清苦、充满愁绪的氛围,体现屈原流放时愁思沸郁,于案笔竹简之间,寄情于《九歌》之中。无数诗词与人互动围绕,屈原以笔代锤,击建鼓,乐诸神,视觉上一撇一捺的挥笔投影动态交互呈现泼墨质感。
动态效果预演
Part2-化现“楚巫”
屈原回想到当时古楚民俗祭祀的礼节,将自我意想化身代入了祭祀中与神明对话的巫女。光影浮动间,巫女置于纱幕之后若隐如现,她代表着九歌众神、世间众生,更是屈原自我心相幻化。通过纱幕轻薄的特质,拓展舞台多维度空间,打通双叙事链接。
Part3-共舞祭神
以作品《屈子远游图》为视觉灵感,实与神二象融合,神灵随之化形,呈现巫傩圣光、万物共舞的大视觉、超现实氛围。屈原与巫女共舞,是人与神的对话,是屈原与众生的对话,更是屈原与自我的对话。
动态效果预演
Part4-汗青《九歌》
众舞者化身成为一词一句的诗篇,用特制道具外显思绪纷繁,随着他们的舞姿,一缕一缕思绪不停翻飞、落下,具像化展现屈原思考创作过程。
最终《九歌》诗篇显现。选取《九歌》11篇其中每一篇的精彩段落,用古时期文字楚简呈现。由此展现出屈原的个人魅力及浪漫文学意象创作的过程,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屈原先贤的精神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情景诗朗诵《仰望·谁也不能高过你的头颅》
由三闾骚坛农民诗人、屈原家乡乐平里屈原庙的守庙人——黄家兆古音吟诵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韵味悠长,将观众瞬间拉入古今交错的时空。
朗诵环节,屏幕视觉配合诗句呈现书法笔韵,朗诵者分别追加定点光束,虚实结合,古今对话、中外和音,共拜诗祖。投影纱幕因其轻透的特性,朦胧映照出屈原祠建筑实体,为衬托屈原祠山门,用投影技术勾勒出一圈蓝边。
钢琴演奏《心若兰兮》
屈原品行高洁,多次在作品中以兰自喻、借兰明志,表达自己忠贞不渝、廉洁正直的高洁品性。《心若兰兮》融合宜昌生产的长江钢琴与中国传统乐器箫、二胡等,在琴键与丝竹的和音雅韵中,在九畹芝兰的氤氲香气里,共同奏响端午忆屈原的最美协奏曲。
动态效果预演
整体舞美上营造幽静清新、高雅淡薄、飘逸澄净的氤氲氛围,裸眼3D谱写长江之歌、诠释兰花齐放,共同演奏屈原“心如兰兮”的内心世界。
原创歌曲《何以家国》
以屈原诗词《天问》为创作蓝本,在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民生思想引领下,中华民族脚踏实地、以民为本的孜孜追求,展现屈原楚辞的浪漫和瑰丽。融入宜昌长江三峡、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
动态效果预演
宇航员利用威亚奔向“星球”,触碰星际线,体现中华民族上下求索、革故鼎新的精神追求。
动态效果预演
舞蹈演员手持40个LED发光盒子寓意中华儿女皆为星辰,歌颂中华民族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追寻“上可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
歌曲《天问天下》
歌曲创作深受屈原《天问》的启发,源于屈原对宇宙、人生与梦想的深度思考,在无尽的星空中,被宇宙的神秘与壮美所触动,对生命的意义和梦想的价值产生了深刻的追问。
融合古典与现代的旋律,通过激昂而深情的音乐,以“领唱+合唱”的方式,让观众置身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汇的空间里。
泼墨风格化视觉展现名胜古迹和特色建筑群(如黄鹤楼、知音号、三峡大坝、天问航天器、三峡氢舟一号等),纵览山河魅力,见证泱泱华夏的大国重器,领悟中华民族对文化的传承、对自然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
一次次相生、相和与相见
让千百年来流传的端午故事更加亲近动人
以屈原祠等山水实景为幕,现代多媒体技术为笔,用视觉生动描绘楚辞里的盛景。在端午佳节期间通过仪式化情景式再现端午祭场景,别开生面地展现宜昌历史悠久的屈原文化,观者仿若在时间变迁长河中置身于古楚城史的年轮里,别具特色地打造了一场全景式、多维度地文化盛会。留下人们对秭归的文化印象,利于凝聚成别具一格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旅创新模式。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古奇文旅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