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沉浸式数字艺术给传统美术馆能带来哪些创新价值?

06-26

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新馆专门设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推出的「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成为八个开幕系列大展中最特别的一个,这一举措不仅为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也为更多传统美术馆运营提供了新的价值参考。

撰稿 / Drawing

编辑 / Alex

一个多月前,作为华南地区最重磅的年度艺术事件——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个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三大场馆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其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超4万平方米。宛如一艘“巨轮”的空间造型,让这个恢弘的建筑一亮相便成为湾区新的城市地标。

▲鸟瞰白鹅潭艺术中心

伴随着艺术中心的开放,长达三个月的“2024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馆艺术季”也随之拉开帷幕。作为艺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特别策划推出了“新时代 • 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其中包括展出海内外700余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的八大展览。除去带来了提香、鲁本斯、拉斐尔等众多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大展《凝固的诗篇》,其余7个展览均跨越古今,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岭南文化和中国艺术。

▲广东美术馆部分开幕大展海报

#01

未来触感——
广东美术馆首个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

在一系列密集的展览文化活动中,有一个特别的展览备受瞩目,那就是广东美术馆自成立以来首次推出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

这是由3件重量级数字艺术作品组成的展览,3件作品,3个篇章,都是运用了创新的数字技术手段,深掘岭南文化根脉,从山水的诗意探索到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再到对自然哲学的现代解读。每一篇章都是对人与自然、传统与创新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

▲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海报

其中,艺术家管怀宾团队的《山海岭南》借助当代影像和声音媒介还原粤港澳山水人文景观,诠释中国人的山水经验与世界观,他以在大湾区拍摄的山水人文影像作品,作为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未来的触感”的序幕。其数字影像作品《山水:海山·南国》通过沉浸式交互观影体验,将山、海、溪山行旅三个章节,把观者带入超现实的情境与当下此刻的激荡共鸣之中,吸引不少观众来“室内看海”。

▲ 《山海岭南》 © IVY简记岁月

第二个篇章是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带队创作的《穿越湾区》,GeeksArt担任本件作品的内容视效制作。作品通过电影纪实、采访、记录等手法,结合现代科技、编程等科技,不仅展示了广州、香港、澳门这三座城市不同年代的城市景观,还将西关的骑楼、地砖、窗花等代表性元素作为创作灵感,将城市景观的片段以动态影像的方式呈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 《穿越湾区》展览现场 © GeeksArt

第三篇章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的费俊教授领衔创作,他们推出了影像装置《南国花园》。该作品以将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融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广东美术馆馆藏的岭南画派代表性作品的美学风格,把代表 11 座城市的市花化作艺术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数字艺术表达形式。间接体现对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发扬。


▲ 《南国花园》© IVY简记岁月

#02

「神秘」的10号厅——
隐藏了大量技术细节的特别展馆

“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是广东美术馆有史以来第一次推出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而承载此次展览的10号厅,也是美术馆专门设立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今后10号厅将专门用于呈现沉浸式数字艺术作品。据介绍,这个创新举措在国内公立美术馆体系中尚属首例。

或许是因为暗场作业环境所致,与其他展厅呈现过程不同,广东美术馆新馆10号厅似乎从一开始就带着某种“神秘”感。然而,展览开幕后的运营数据也给这份“神秘”带来强烈的戏剧反差。

据悉,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开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0号厅已经成为人流量最多的展厅之一。在热门的社交媒体小红书上,许多观众评价展览“惊艳”、“震撼”,是“体验感”、“互动感”最强的一个内容。

▲ 展览入口 © GeeksArt

之所以能够收入如此多的好评,与展览背后的专业团队精心制作息息相关。这是一个经过5个月的打磨,才呈现出来的数字艺术展。


▲ GeeksArt 团队在现场调试画面 © GeeksArt

自2024 年初开始,在业内有着资深经验的GeeksArt团队集合了公司内部空间设计师、视觉动画设计师、开发工程师等10多个跨专业人才,参与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10号展厅筹备项目中,团队从早期的空间布局、动线规划、音响布局、投影测算等技术环节,到与展览中的各位艺术家沟通协调以及展览最后的施工落地,全过程的参与了这个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以及开幕大展的制作呈现中。

▲ GeeksArt团队在现场做技术测试 © GeeksArt

GeeksArt 团队介绍说,10号厅的「神秘」之处在于其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照明和参观动线的设计,关键的更在于其中隐藏了大量的技术细节

▲ GeeksArt团队在展厅现场 © GeeksArt

整个10号厅面积超近1000平米,空间动线被有机分割为三个独立的小厅。展厅的不同位置共分布着40多台超过9000流明的大型激光投影机,7.1通道的沉浸式环绕立体声场,在发出声音的时候让观众犹如亲临现场。画面的融合、光比的设定、声效的高逼真还原和观众参观体验时的互不干扰……一系列技术难题都需要经过他们缜密地设计,这场由数字艺术开启的视觉盛宴背后是馆方团队与GA团队以及参展艺术家团队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晶。

▲ 王绍强馆长与GeeksArt团队在10号展厅 © GeeksArt

#03

趋势洞察——
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或成美术馆新标配

尽管在美术馆中专门设立永久性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在国内尚属首例,但环顾全球,在过去十年间,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早已经成为全球艺术界的主流趋势。在国内,沉浸式数字艺术的临展项目也早已遍地开花。因此,有业内人士判断,在传统美术馆专门设立独立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或许会成为未来美术馆的新标配。

▲ 欧洲最大的数字展览空间Outernet London

在全球范围内,沉浸式数字艺术不断增长的观众数据是这股流行趋势的显著例证。2023年,在英国伦敦市中心托特纳姆宫地铁站旁,一个耗资十亿英镑重金打造的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Outernet London开幕,该项目运营的第一年就吸引了625 万游客,超过了大英博物馆同年(2023)的访客数据583 万,成为了英国当年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 巴黎光之工坊(Atelier des Lumières)的夏加尔展览© Culturespaces / Eric Spiller

Outernet 只是过去几年中出现的 100 多个遍布全球的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中的一个。2018年,日本的数字艺术团体TeamLab推出了专门的沉浸式艺术空间“无界” 美术馆(Borderless),第一年就有 230 万人参观,比同期参观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人数还多。

▲ TeamLab Borderless 展览场景,2018 年 ©佩斯画廊

在国内这样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近几年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项目不断上新,很多国外机构也开始在国内设立永久性沉浸式数字艺术空间。和国外不同,国内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在空间类型上更加多元,不仅在政府公共文化空间中展出,也出现在商业空间和私人美术馆中。

▲ 无穹-中国航天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 今日美术馆 © GeeksArt

有业内人士指出,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市场的增长,意味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作为国家级美术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设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或将催化传统美术馆展览方式和空间场景进行新的变革。这一举措不仅能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也能为更多传统美术馆运营提供新的价值参考。


#04
沉浸式数字艺术给传统美术馆能带来哪些创新价值?

沉浸式数字艺术到底能给传统美术馆带来哪些可能的价值?为何如此多机构愿意花重金打造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空间项目呢?这背后核心离不开其“沉浸”二字。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传统的美术馆展览,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最大不同就在于能够给观众创造触及‘心流’的浸入式视听体验。在传统美术馆场景中,大多数时候观众与作品仍然有距离感,而在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中,观众能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不仅能看到艺术品,还能与之互动,得到多感官的沉浸感。技术的助力让艺术拥有了更强的交互性、即时性和深度体验等特质,这种特质背后藏着最务实的运营收益,这也是众多沉浸式艺术内容创作者和出品机构最坚实的源动力。

▲2024年3月在墨尔本 THE LUME 的达芬奇主题沉浸式数字艺术

在GeekArt团队看来,数字艺术这种天然带着技术基因的创新艺术方式,能让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走”入画卷,让观众参与到创作者的意图中,从多个维度探索作品的意义,全身心地拥抱作品的丰富性。这种展览形式将注意力从单纯的观察转变为观众的深度体验互动,比传统的艺术展览更能吸引公众。

▲ 《穿越湾区》现场 © GeeksArt

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美术馆的艺术教育功能,沉浸式数字艺术能调动参与者的多种感官,影响参观者的情绪,从而发挥其艺术疗愈的价值

▲观众参观10号厅 © GeeksArt

另一个层面,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的客群更年轻和亲子化,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拓展美术馆的观展客群,这是赋予传统美术馆运营又一个实际价值。

▲《穿越湾区》现场 © GeeksArt

生活在“体验”时代的“千禧一代”是更重视个体感受的年轻族群。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在场体验,还能满足其将照片发布到社交媒体上的内心诉求。这无疑会给美术馆增加新的活力。

总之,当拥有全方位感官体验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成为吸睛利器,成功圈粉大批年轻受众与亲子客群的时候,自然会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美术馆管理层的广泛关注。广东美术馆作为行业先锋设立专门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从提升观众体验、拓展观众客群,到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丰富教育功能……既可以为美术馆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传统美术馆的运营创新提供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千核GEEKS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沉浸式数字艺术

298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