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古“运”今风,大运河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原创 06-28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作为连接8个省市、贯穿27座城市、拥有58处珍贵遗产点的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彰显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过去的岁月里,大运河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科技与文化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程。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使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数字赋能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永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的全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天津市文物局进行了大运河天津段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通过大运河历史文化数字化采集与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工作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了790卷相关档案的编制和审核。这些记录档案充分利用文字、图纸、照片、拓片、电子文本等形式,有效著录了文物保护单位本体记录等科学技术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行政管理等内容。

数据采集只是第一步,如何对数据进行整合消化运用才是关键。已经上线近三年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作为云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集成了数字治理、内容聚合、供需对接、产业促进等功能;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大运河数据驾驶舱”数字体验区,将海量文化、文物、人物和景点数据,通过运河大脑、运河星谱和运河万物墙三大数字化展项进行深入整合与消化,让历史中的运河、文化中的运河以及与运河紧密相关的人物、文物和景点得以立体、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沉浸式体验

从看景到入景,品大运河的古韵新生

“沉浸式体验”成为时下文旅产业的“网红”。借助先进的科技,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传统的时空关系,打破了当下和穿越、室内和户外、真实和虚拟的界限,让游客身临其境,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构建出逼真的大运河虚拟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大运河的壮丽景色和文化内涵。

从“零起步”到成为网红“打卡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然成为扬州的新地标。自2021年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数量超800万,全平台粉丝量超400万,阅读量超2亿次。它的“出圈”和其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密不可分。正如馆长郑晶所说:“中运博是一个主打体验的博物馆,这正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同样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中,通过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超体量三维衍射系统、衍生区超智能数字点云系统,观众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运河的壮丽景色。在这里观众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化身为“剧中人”,大型三维衍射艺术装置与三折幕沉浸影像配合观众步入运河中,多元集萃直击观者记忆和情感,实现人与运河文化交融的全维体验。

AIGC+短视频

千年运河再现盛世繁华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运河这一承载着千年文明与历史的伟大工程,正借助AIGC技术焕发新的生机。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AI生产实验车间推出的《AI上大运河》系列短视频全程运用AIGC技术,生动地再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场景。《AI上大运河》第一部“缘起”一经推出,在海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

据悉,短视频累计生成了200+张可用的分镜图,这些图片主要通过结合深度学习模型的MG(Midjourney)、SD(Stable Diffusion)等技术制作而成。据此,团队共制作了累计近250个视频片段,时长接近1000秒,主要采用了Runway、SVD(stable video diffusion)、Deforum等技术。这些技术使生成的视频片段不仅具有真实质感,而且更富有动感和冲击力。

无独有偶,宿迁广电联合迁里运河融媒工作室出品的宿迁首部运河运河主题AIGC短视频《AI大运河˙四世风华》也于近日正式上线。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观众不仅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深入探寻大运河的波澜壮阔与文化底蕴,更能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世界。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见证数字技术为大运河文化传播带来的崭新活力。这种赋能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更促进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数字技术地不断发展,将有更多创新技术应用于大运河文化传播之中,让大运河的千年文化魅力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吸引更多人深入了解和热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及图片来源: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发布、扬州文旅、水韵江苏等官方平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1003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