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巴图:舞蹈高等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八个引擎

2024-06-11

古人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对于拥有强烈进取心的舞蹈教育者而言,找准驱动发展的动力,捕捉时代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方能凭风借力,扶摇直上。

事变境迁,皆有所以。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得以更新迭代,拾阶而上,不断实现突破发展,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都源于各有差异性的驱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变化、艺人身份转换和相对集中的文艺制度给予社会主义艺术的推动; 由单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捩、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给予艺术的推动; 国有艺术院团的改制、多元艺术发展主体的涌现给予艺术的推动; 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锋交融、国际先进艺术实践和经验给予艺术的推动;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提升、鼓励错位发展的教育政策给予艺术教育的推动; 人口增长红利推进教育快速实现精英、大众、普及的递进给予艺术教育的推动; 全国顶尖艺术院校改制后日益充沛的政府财政对艺术教育的推动,等等。溯源既往,这些都曾是艺术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机遇,不说千古一时,也是稍纵即逝,随时可能出现,亦会旋踵即逝。正如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有言,“来而不可失者,时也; 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审视舞蹈教育现实境况,这些动力要素曾在历史发展中居功至伟,但我们也同样发现,其边际效应正在社会变迁中不断递减。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敏锐捕捉新发展动力,强化新发展动能,拓展新发展领域,培育新发展格局。

引擎一:先进舞蹈文化之光的映照

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量,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亦可以增强向心力、形成凝聚力,提供面向未来的精神土壤、勇气和力量。未来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滋养,在前沿的文化交融中孕育,在先进的文化观念中出现。

我们要更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总结中国舞蹈文化的先进性,凝炼中国舞蹈教育伟大的办学传统,践行和创造面向未来的现代舞蹈文化。中华民族现代舞蹈文化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定义和创造。从历史视角来看,是在传统舞蹈文明基础上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化; 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是在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舞蹈文化; 从文化视角来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舞蹈文化; 从全球视角来看,是拥有鲜明中华文明属性的人类舞蹈文化新形态。

面向未来的舞蹈文化核心塑造力是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中国精神和价值涵养当代舞蹈面向未来的力量。作为当代舞蹈文化的重要创建者,北京舞蹈学院要努力成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价值的舞蹈高地、中华文明属性在新时代示范辐射的舞蹈高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表达的舞蹈高地、创建人类新文明形态的中国舞蹈文化高地、推进新时代舞蹈文化进步的创新驱动高地。

舞蹈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是赓续优秀办学传统的发展,要求我们坚守中国舞蹈教育一以贯之的教脉艺脉,巩固中国舞蹈教育的文化主体性,筑牢舞蹈教育发展的道路根基,增强舞蹈教育的办学自信,以新中国舞蹈教育伟大传统驱动中国舞蹈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不随风而动、俯仰随人。

作为全国唯一独立建制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高等院校,北京舞蹈学院肩负着引领中国专业舞蹈发展方向的责任,是新中国舞蹈教育的奠基者、舞蹈教育体系的创建者、舞蹈高端人才的培养者、舞蹈先锋作品的研创者。学院积淀了中国舞蹈教育近现代发展历史底蕴,形成具有鲜明中华文化属性的优秀办学传统,是中华舞蹈文化的守正创新者、舞蹈艺术先进观念的引领者。

站在迎接建校70周年的历史之巅,学院正创建和完善全国舞蹈高端人才培养中心、舞蹈学术研究中心、舞蹈作品研创中心、舞蹈文化传承创新中心、舞蹈数字教育中心和全国舞蹈艺术教育智库,努力推进“十个方面”的全面进步。我们要通过认真追溯中华舞蹈艺术教育经验,凝练中国舞蹈的百年历史实践,总结新中国舞蹈教育的伟大成就,梳理学院的优秀办学传统,深刻回答新时代舞蹈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完善新时代中国舞蹈教育观念与理论,将优秀的办学传统转化为我们审视当下、攻艰克难、突破发展的思想武器,转化为学院竞胜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传统的科学总结。我们要通过对典籍史料和遗存的研究,溯源中国舞蹈文化根脉,升华对中国舞蹈文化历史延续性和艺术创造性的理解,探索中国古代乐舞形态的艺术规律,开展对非遗舞蹈的学术研究,加强对现有舞蹈样式的文化研究,深化舞蹈发展历程中姊妹艺术关联性的认知,关注中西方舞蹈文化的艺术互鉴,找寻中国舞蹈文化当代发展的战略增长点。通过加强中国舞蹈发展历史和新中国舞蹈教育体系建设历程的研究,从前辈创建中国古典舞、学科化民间舞、本土化外来舞的伟大实践中,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滋养中华舞蹈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启迪当代中国舞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在结合互鉴中造就新的舞蹈文化生命体。

要将总结出的经验融汇到火热的当代教育生活中。我们要更自觉地梳理学院教育制度沿革的历史、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课程教材发展的历史;更主动地梳理代表性教师、代表性课程、代表性教材、代表性学术成果、代表性剧目创作及代表性艺术观念。我们正在推进的“百年百部舞蹈经典作品展播”“70年70部优秀著述出版计划”“70年70部原创小微作品扶持计划”“舞动经典国内外巡演”“为人民而舞——北舞展演季”等,都是希望在传承弘扬学院文化传统上见人、见事、见情、见文化。

▲图1 “百年百部舞蹈经典作品展播”与“70年70部原创小微作品扶持计划”

我们要深刻总结舞蹈教育的前辈先贤站在巅峰依然眺望远方的鸿鹄之志、海纳百川的艺术观念、接续发展的科学战略、自我革命的进取之心、敏言力行的优良作风、团结合作的统一步调、激发艺术活力的民主风气。面向未来发展,我们应当忠实传承、自觉弘扬他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正确政治立场、历史主动精神、开放包容气度、求是致用作风、实践思维方法、文舞相融观念、爱国爱校爱舞蹈的情怀和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的价值追求。当然,我们同时要有探索未知、及锋而试的勇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创出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打开舞蹈教育创新空间,以先进舞蹈文化的真理之光激活优秀办学传统的基因,推动舞蹈教育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推动优秀办学经验和传统舞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舞蹈文明。

引擎二:优质舞蹈教育供给的扩容

社会经济必然在波动中不断增长,文明形态必然在发展中不断升级,人类对美的艺术生活的追求必然不断旺盛,舞台艺术的“爆款”现象已经在不断出现,“人人跳”的舞蹈理念正日益转化为现实生活的生动场面,这些都让我们对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热血沸腾。

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正在显性实现的时代,中国舞蹈艺术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吹响文明号角、提振国民精神、讲述中国故事、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助力“演艺之都”“大戏看北京”、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需求等职责,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命题。当今舞蹈事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初现端倪,“舞剧热”舞蹈“破圈”等现象正在持续发酵,迫切需要舞蹈教育者以更优质的人才培养、以更具前瞻性的舞蹈理论研究、更具创造力的作品,满足行业对高端舞蹈教育的要求。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严峻现实是,面对不断扩容的国家、社会和行业需求,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模、学术研究质量、艺术创作影响、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化程度都囿于“小学校”而折损了本来应当承担的“大责任”。

描述学院的办学定位,我们常用“唯一”“独立建制”“最高”三个词表达,“最高”的位置很难在短期内被人超越,这是我们的自信基础; “独立建制”因为舞蹈外径的不断拓展正日益成为模糊的概念; “唯一”是当下的现实,但肯定不是永远的,建立具有充沛生源的舞蹈学院正成为全国多个省份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出现第二所乃至更多是早晚的事情。也就是说,躺在既有垄断优势地位是不可靠,甚至是很危险的。

国家从全局出发实施稳定教育规模政策无可厚非,但北舞这样全国顶尖舞蹈人才培养院校应该是个例外。从办学规模来说我们还是一所“小学校”,从办学定位来说,我们却承担着“大责任”,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舞蹈教育的社会需求迫切要求我们增加教育供给,按现在话说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扩大的需要。

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是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的主要路径,就是扩大高端供给,提升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着力提高全要素艺术教育效能。可以从扩容功能、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入手,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

对于办学地位“最高”、办学规模“最少”、办学面积“最小”的我们而言,近廿年学院保持甚至缩小了办学规模,抓紧弥补以规模效应驱动发展的历史课程,需要我们科学统筹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关系,需要适度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实现合理增长。

为此,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实现更有动机的战略性扩容:

一是根据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群体、新形态,因应社会需求,动态调整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实现更具开放性的教育布局;

二是适度扩大核心专业培养规模,强化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领先优势,夯实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基础;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层次,拓展研究生办学规模,探索舞蹈前沿领域人才培养的教育选择,创设博士人才培养层级,培养更多的如陈维亚那样在国家重大艺术活动中有艺术创意、集成、组织能力的国家级战略艺术家,更多如我们新任芭蕾舞系主任马拉霍夫那样具有国际化舞蹈表演、编创观念的世界艺术大师,更多如高镀那样对中国舞蹈审美和中国舞蹈本体有丰富体验和深刻理解的教育家,更多如王玫那样在舞蹈艺术的世界中充满疑问和创造精神的艺术家;

四是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更加强大的附中;

五是扩容学院服务社会的影响力,为舞蹈美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健康的审美引领、科学的教育方案、引领性的教育实验、示范性的专业的规格与标准及代表性的师资;

六是寻求在世界范围捕捉艺术教育资源,努力将学院建成世界舞蹈留学生的重要选择院校,积极发展学院留学生教育规模,自觉建设国际化校园;

七是建构和完善全国舞蹈教育纵向贯通的办学体系,打通壁垒,共享资源,通过组建全国舞蹈教育联盟、承办全国桃李杯大赛等平台扩大合作内容,贯通舞蹈教育人才不同发展阶段,创建和完善全国舞蹈人才培养联合机制;

八是在全国代表性的地区和城市探索多种办学形式、机构、机制,科学分解学院办学功能,精准捕捉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全国各地对高质量舞蹈教育的需求;

九是扩容学院办学空间,完善办学环境,扩容办学功能,提升办学能力,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科学统筹校区分类发展,创建以学院核心教学区为中心的舞蹈艺术街区、舞蹈演出场馆集群、舞蹈人才集聚区、舞蹈社会美育教育示范区等。

▲图2 2024年4月举办的全国舞蹈专业博士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引擎三:贤哲云集的变量效应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作为艺术教育中最活跃的能动主体,在推动和引导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和名师荟萃的聚才效应是决定未来的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驱动发展的历史经验,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办学理念,打造人才文化,统筹人才资源,倾心育才,悉心用才,培育人才云集、人心聚合的景象,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未来的“关键增量”。

应面向未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人才这一发展的最大变量上,我们提前布局,培育人才文化,明晰人才定位,规划人才规模,改善人才结构,组织人才队伍,提升人才效能。要战略性组建由国际艺术大师、行业领军人才、学科专业名师、重大项目领衔者、重要作品主创者、优秀青年艺术才俊、拔尖创新学生、卓越校友等各类人才集成牵引的人才矩阵。

要敏于发现和培养代表未来的人才。这需要善于从舞蹈艺术发展趋势中洞悉人才工作走向,从舞蹈“破圈”前沿中研判人才培养方向,要敏于在事关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瓶颈性、前沿性、前瞻性问题上“揭榜挂帅”,集聚智能,攻关破隘,引导人才参与关键研究与创作领域的艺术攻关,提出新观念、开辟新领域、探索新问题; 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生产知识、创造学问、滋养新文化、创建新艺术形态为追求,为各类人才创设创新平台,开辟人才发展新领域,铺设人才竞争新赛道,在创新实践中历练人才,在创新事业中成就人才,打造具有引领性思维的创造性人才集群。

要为优秀人才创设可自由选择艺术路径的发展环境。重要的是尊重个性,以事择人,以绩评人,向人才放权,为人才松绑,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之有度,让创新创造的血液畅快流动,让自由探索的艺术精神蓬勃生长; 要为人才提供宽松探索、宽容失误的发展环境,切实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顽疾; 要实施有利于激活艺术生产力的评价体系,向创新要素和卓越劳动价值倾斜,鼓励人才差异发展,教有所长,风格独具,各得其所; 要动态调整科学的人才梯次,安排成长性人才发展平台,创设后备人才孵化机制,鼓励青年苦心向学,在承担责任中锻造成长,同时要引导艺术大家褒贤贵德,乐携晚学。

引擎四:自觉的舞蹈学术驱动

面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艺术的发展、审美的变化,我们应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以自觉的科研向舞蹈的至深处进军,理解艺术真谛,把握艺术规律,嗅到舞蹈发展新气息,捕捉舞蹈文化新场面,融入舞蹈艺术新风暴,不断突破认知边界,探索艺术未知,以对艺术更深刻的理解驱动舞蹈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

艺术院校的科研仍是面向未来发展的短板,有组织的科研应体现为对学术方向、带头人、团队、选题、项目、平台、资源配置和评价等的科学规划与统筹,体 现为对学术兴趣的引导,对研究力量的整合,体现为培育学术风气,推动艺术进步。有组织的科研要求我们主动聚焦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需求,研究解决事关中国舞蹈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系统回答舞蹈艺术领域的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全面构建中国特色舞蹈艺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舞蹈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先导。

自觉的学术应体现为有组织的科研和高水平学术民主的有机衔接。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应当在研究中倡导诚实卓越的艺术劳动,鼓励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思维,独立思考,独出机杼,是学者的道德,是学术的精神,是学问的品质。学术自由作为探索艺术真谛的自由,是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的基本条件。涵养顶尖院校科学民主的研究氛围并不容易,应在教育政策上强化研究者面对未知的同等地位,淡化身份,倡导学术民主,鼓励创新观点。为此,应鼓励更加开放的研究,打破固囿,鼓励破圈。在文化观念上可择西学补吾阙,可择中学奠吾基; 在学科关联上可拓展外径,引导交叉; 在学术组织上可创设能解决跨学科疑难问题的研究架构。研究者应消融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为论忌分门户,毕竟学无常师,转益多师。以当下研究的核心领域而言,舞蹈本体也有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过程,亦有既往、当下与未来,作为探索者的学问家不会以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垄断和封锁对未来的探究。

引擎五:学院风格的艺术创作

学院创作与艺术审美趋势同向,敏锐捕捉艺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以更具教育性的艺术实践延伸课堂教学,以更具学术性的作品转化研究成果,以更具文化性的艺术观念坚守和发展文化传统,以更具艺术品质的创作检验呈现人才培养质量,以更精准的艺术活动托举师生,以更具影响力创作服务社会,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动力、与人才培养相衔接、大学品质和青春风格突出,具有鲜明思想性、文化性、传承性、学术性、实验性和教育性的北舞创演风格,以优秀的艺术实践与创作驱动学院事业未来的发展。

为此,要更自觉地将艺术实践纳入学院整体办学体系中,以建设全国舞蹈艺术作品研创中心为目标,以在全球艺术市场发挥重要影响力、完成国家重大文化使命和优秀精品力作为任务; 全面提升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治理能力,在顶层设计中实现规划、计划、项目的自觉衔接; 要通过改革和完善艺术实践机制,解决艺术实践和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度融合问题,以演促学,学演融合,培育以优质演出活动助推人才成长的生动局面; 要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教学效能,高水平研学和演绎经典剧目,孵化原创小微剧目,完善教学剧目库,强化剧目课教学,实施以剧目驱动教学的改革; 要探索院内外优质艺术实践资源的捕捉、转换机制,柔性借鉴先进实践机制,实施院校、院团、剧院、院线“四院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共同开展剧目生产、创作、演出、推广、传播等活动,在更广泛的社会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我们鼓励创排具有教学价值的学院风格作品,推动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强化和完善校内外实践的衔接与贯通。近年来推出的“大戏看北京”开幕式演出《杨家岭的春天》,献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以十个革命英雄故事为题材的舞蹈诗《那些故事》,以北京城百年变迁为题材的舞剧《巍巍正阳》,以庆祝建党百年为题材的“为人民而舞——百年百部舞蹈作品专场演出”,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沃土的《中关村》,以爱国精神描写林徽因把最美花环雕在纪念碑上的《人间四月天》等一批作品,越来越彰显出具有鲜明顶尖艺术院校特色的艺术创作实践机制,突出学院品质、创新创作活力和青春风格。我们通过推出“北舞展演季”,加强开放合作和资源协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等相继呈现47台剧(节目)90 场的精彩演出,网络浏览量超过4000万的话题关注。我们通过推出“中小型原创作品扶持计划”,搭建舞蹈高等院校生产知识、创造学问、滋养新文化、创建新艺术形态的平台,助推学院优秀教师及广大青年学子苦心向学,探索未知,以创促学,化茧成蝶,激醒编创欲望,激发编创潜能,激活艺术机制,激励艺术创造。

▲图3 作品《杨家岭的春天》剧照

引擎六:更有效能的舞蹈教育国际化

“外来文化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并且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马克思此言为日益走向世界核心领域的大国艺术教育提示了以国际化驱动发展的说明。我们要面向世界艺术发展前沿,以更开阔的国际艺术视野,把握世界艺术发展趋势,深度参与国际艺术教育事务,在国际舞蹈艺术发展的核心领域发挥影响力,积极发现舞蹈艺术发展的全球机遇,敏锐捕捉世界艺术教育资源,全力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全面汲取舞蹈文化全球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世界舞蹈艺术的中国化,全方位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更多能在世界舞动中国风采的艺术人才。

我们提出要在舞蹈教育观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师生来源、校园文化乃至办学机制方面实现全面的国际化,以建构“国际化校园”作为我们国际化的核心战略。为此,要完善国际化办学体制,提升国际化治理能力,组建世界舞蹈教育联盟,更加主动地发起全球舞蹈事业计划; 将国际化纳入办学目标体系,细化国际化办学任务清单,推进核心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扩大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设置国际化学科专业,引进和共建优质课程和专业,共享师资,合作培养学生,倡导不受时空限制的交互式教学,推进国际艺术教育资源更广泛的利用;设置高级人才岗位,吸引全球艺术家,扩大国外专家担任专业师资覆盖面,探索在管理层面引进国际专家,培育国际化教育团队;鼓励吸纳国外专家进入学院项目申报与在研项目,提升“BDA舞蹈论坛”等学术活动的国际影响,鼓励师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更活跃地参与国际重大艺术活动;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吸引优质国际生源,扩大留学生规模,培养顶尖国际化留学生;要重视培养具有强烈的国际参与自觉、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开阔的国际艺术视野、独特的舞蹈艺术观念、掌握世界级别的艺术智能、专业的艺术表现能力、深厚的跨文化交流本领、高超的跨媒体传播能力的紧缺国际化人才;通过一流的普及教育实现中国艺术的世界传播,培育中国艺术教育国际化的世界土壤。

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曾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是中国舞蹈面向世界的诚意。

引擎七:舞蹈教育的数字化赋能

已无争议的事实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技术已经或远或近地与艺术教育产生交集,5G、AI、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业态推动原有艺术表现形式发生深刻变革,前有ChatGPT近有Sora的横空出世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艺术+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无法低估的内生动力,必将为舞蹈插上新的翅膀,是驱动发展的必然力量。

与时代进步同频,与科技发展共振,更积极地感知和预测智能时代影响艺术的内涵与边际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提出建设中国舞蹈教育数字化中心的办学任务,就是希望通过加强对“舞蹈+”的战略实践,在跨界创新中强化对舞蹈本体形态的研究和创新性发展,通过科技与艺术的交叉融合,跟进技术发展带来的舞蹈艺术和教育的思维创新。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舞蹈资源云体系提升计划,逐步建立集成优质舞蹈剧目、舞蹈核心课程、舞蹈著作等核心数字资源的中国舞蹈资源库,科学组织收集、转化传播、共享开放,实现对艺术教育资源的统一规划。

舞蹈教育数字化需要我们在核心理念、体系建构 、数字教育范式、数字教育内容、数字教育治理上实现快步创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发现新兴演艺形态,及时分析和导入创新性艺术资源,敏锐捕捉影响艺术表达的新业态,在舞蹈教学资源库、优秀舞者动作数据库、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示范课程的数字化公享、优秀经典教学剧目的数字化、数字化教育模式等方面,抢占赛道,提前在教育体系中布局舞蹈艺术数字化面向未来的发展。

通过学科教育与数字教育交叉融合,我们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推进舞蹈编创、表演、传播、舞美等教育要素与资源的优质数字化。当今新媒体和融媒体的出现使我们进入一个影像传播和视觉叙事的新时代,我们通过建立校园融媒体中心,推动聚合舞蹈要闻、剧目资源、直播、资讯等传播要素的全媒体建设,形成垂直度高、响应速度快、权威性高的传播矩阵。我们创建新的舞台美术系,就是意识到舞台美术作为舞台艺术迭代升级的先锋,是拉动整个舞台演艺体系“破圈”发展的牵引力量,是深刻影响表演和编导的新质生产要素。数字技术高速迭代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舞台视觉艺术和舞台美术教育,我们要主动开辟“舞台+科技”的教育新赛道,打造视听文化新高地,以数字化引擎作为驱动事业发展的新动能,打开艺术实践和思想探索的边界,创造中国演艺新质生产力,让更多创新人才和创造性舞台作品破土而出。

数字化不能停步于对技术的追随与运用,要培育与数字时代相关联的艺术观念,要敏锐捕捉颠覆性艺术技能、变化的演艺空间,要将新的数字要素在艺术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艺术配置,才能开辟艺术教育数字化的新境界。这样的探索已经开始了,我们与丘成桐先生合作,在人民大会堂实现艺术与科学的交汇。我们与河南卫视合作的《舞千年》成功“破圈”,形成全网总播放量10亿的效应,通过多轮传播触达不同圈层。我们与中央电视总台合作在龙年春节晚会上亮相的《锦鲤》,精蕴于传统,精致于艰辛,精瞻于发展,是守正与创新的时代聚合,是艺术与科技的巅峰汇合,是文化与审美的先锋碰触。我们飞起来了,飞得很美,飞得让大家对舞蹈形态产生新的联想,飞得让我们演员对舞蹈本体有了新的领悟,飞得让我们对科技服务于舞蹈有了更强烈的憧憬。

▲图4 作品《锦鲤》剧照

引擎八:舞蹈课堂中的革命风暴

时代变迁正在深刻改变教育形态,教师教学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学生对教学内容要求更加全面,对接受的方式更加多元。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标准,做强核心课程,推出示范课程,共享美丽课堂,激活教育细胞活力,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驱动舞蹈教育在办学的核心领域取得进步。

顶尖舞蹈艺术大学的课堂都应是美丽课堂,是有文化的美的存在,应涵盖美的技术、美的观念。美的技术是由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浸润而成的,是深刻的身体文化。美的观念是对美的观察审视、分析研究,教育传承的正确立场、艺术观点和价值倾向,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革命的起点。

美丽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对美的发现、琢磨、加工、提纯、沟通、转移、创造的过程。美丽课堂贯穿着对美的形态和精神的追求,从对美的身体律动的极致把握、舞蹈舞台多元素的认知,到对舞蹈艺术的文化、思想的探索,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在感官乃至精神上因不断探触到美的精髓而愉悦,这是课堂革命的内涵。

美丽课堂促成高尚、专业、友好的师生关系。美丽课堂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方基于教与学形成本质的社会关系,构成一切师生关系的基础。我们的教师是牺牲自己、托举学生,是美丽的身份;我们的学生百里挑一,追求有品质的美中之美,是美丽身份。两种身份互相激发,形成教学相长的美丽风景,是课堂革命的动力。

美丽课堂是美的教育的传承空间。围绕一门课程,围绕特殊领域的学习者,一代代北舞人接续历史发展,赓续文脉艺脉,后人在汲取前人艺术教育滋养的基础上守护家园,保持传统,这是课堂革命的定力。

美丽课堂是面向时代的美的创造者。进取中的北舞师生与时代发展同频,与社会进步共振,与火热的当代生活融汇,引领专业发展的方向,探究艺术发展的未来,课堂中总有不经意的变化,日新而月殊间悄然实现艺术教育的迭代更新。美丽课堂体现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体系的自然延伸,“舞以尽意”体现为学生对于美的社会文化外延的全面理解,体现为舞者对舞蹈所反映的社会、自然的深刻洞察,这是课堂革命追求的方向。

美丽课堂传授美的品格、品性、品型,传授艺术技、道、法融合的教育内容,是生产知识、传递知识的空间,也是分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这些问题可能包括以前从未提出过的问题,可能包括尚未被解答的问题,可能包括也许难以被解决的问题,在探究无限未知中,我们的师生乐此不疲,这是课堂革命的价值。

“入夫子门谁敢议,机会来时非偶然”,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巧用天时,留下千古美谈。对于我们的启发是:机会可以通过准备和判断来捕捉。当今正是春风时,我们以先进的舞蹈教育观念、优质舞蹈教育的扩容、贤哲云集的变量效应、更自觉的舞蹈学术观念、学院风格的舞蹈创作、更有效能的舞蹈教育国际化、舞蹈教育的数字化赋能、舞蹈课堂中的革命风暴应对未来,必能长风万里。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古奇文旅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教育

983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