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天高海阔 鹰击长空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

06-03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指南(试行)》,为各省市考古机构加强考古能力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为更大力度、更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规划了实践路径。

以“东西南北中”的格局,

聚焦核心,关注整体,引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应运而生。《指南》高瞻远瞩、擘画长远,体现了着眼全国,放眼世界,鼓励争先,激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宗旨,呈现出以“实”为要,以“全”为核,以“质”为引的内容要领。

“实”字当头,夯实根基。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重点是“立足实际,追求实干,突出实绩”。《指南》规定了申请条件,要求以扎实的学术成果为支撑,以完善的基础条件为衡量,以清晰可行的长远目标为标尺,以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为依据,从考古机构是否羽翼丰满,是否内外兼修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要求各建设机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从源头杜绝只求形似而忽视综合发展的“镜中月”“水中花”现象。

“全”字覆盖,统筹各方。考古机构是否是世界一流,要从当前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创新性发展潜力以及对服务国家大局的贡献程度等多个方面系统化考察。《指南》明确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要围绕学术科研、国际合作、管理创新、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以学术成果为导向,注重国际影响,关注政策保障,树立人才发展理念,涵盖了考古机构建设的四梁八柱,做到全面指导、全面规范、全面发展。

“质”字引领,追求卓越。考古机构走向国际的关键在高品质,要点是高水准。《指南》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保持卓越为定势,严格规范一流机构的建设过程和评价过程,组织设立专家库对一流机构进行评价,保障科学性、客观性。并且,按照分类统筹、稳步推进的总体方针,要求建设机构和预备机构进一步明确建设方案,落实落细发展规划,以动态调整的方式激励各机构立足实际,争创一流,树立标杆,保持优质,旨在从内在基底到外在形象立体化全方位向世界呈现中国考古水平。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重视,

全面支持,提供保障,护航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陕西考古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各项工作部署,省上相关部门同频共振,主动作为,大力、全力支持陕西省考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系统规划,统筹部署。202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共建协议》,自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为全国首家省部共建的考古机构。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石峁遗址申遗,加快建设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推进太平遗址、秦东陵等重点项目考古研究。一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建设,为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密切关注,多次考察。2023年,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赴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遗址发掘现场,同中亚联合考古工作者亲切交谈,提振了文博工作者的信心。不仅如此,多位省领导多次亲临考古现场,多次到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察,充分肯定了陕西考古取得的显著成绩,显示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政策倾斜,纾难解困。2021年6月,陕西省委编办批复同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扩增事业编制人员105名,极大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考古工作流程,2022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陕西省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陕西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此外,陕西省科技厅全力支持建设考古现场文保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财政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财政支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文物保护利用八大重点工程,提出24条具体措施,以高额奖金支持推动文物考古事业提质增速。多项举措齐头并进,表明陕西考古事业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

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决心,

势如破竹,多措并举,实现蝶变

陕西作为考古大省、文物强省,承载着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任务。对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以《指南》为引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不懈努力。

争取政策支持,实现多方协同发展。一直以来,陕西考古成绩卓著,对推进中华文明进程研究和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更高水平、高效率完成科研任务与基本建设考古任务,不断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争取政府更大支持,出台科研经费保障与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扩充文博序列高级职称指标,提高学科领军人才、科技人才、优秀博士待遇,进一步延长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延聘期,制定院校合作计划和“考古名家”“大国工匠”储备计划,切实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政策红利,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冲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注入磅礴动力。

立足文明起源与夏商文明研究,探索科研攻关新机制。神木石峁、清涧寨沟等项目研究潜力大,学术引领性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以这些重大项目为试点,秉承绿色发掘理念,将“传统考古”与“科技考古”“文献史学”有机结合,创新科研模式;汇聚考古发掘、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文献史学等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名家,组建多学科、高层次研究团队;与山西省、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协同攻关,深化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积极参与夏商文明研究工程。以点带面,把经验推行到各项目中去,做到学术课题前沿化,人才培养规范化,研究成果普及化,交流合作国际化。

合理布局方案,拓宽研究深度。学科布局与考古成效紧密相关。未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强优势、补短板,全面提升学术布局科学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立足秦东陵、周原、雍城、咸阳城等重点项目,深化研究,阐释疑点,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并加快整理出版考古报告,填补学术空白;着眼陕西考古发展定位,统筹未来发展规划,重点审视学术研究薄弱领域,培育黄河中游地区现代人类起源、渭北台塬地带文明化进程、关中地区客省庄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关中地区周代封国与采邑、秦岭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课题,争取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国家重点项目。

扩大国际影响,搭建合作互鉴桥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持续推进与中亚各国的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落实与联合考古项目相关的俄文、英文、缅文资料翻译与梳理工作,力争在国际刊物上发布研究成果,促使中外学术理念相互启发、学术成果相互补充;继续举办中美田野考古学校,促进中外考古理论方法与科学技术使用的交流、交融,培育更多拥有国际视野的现代考古工作者;积极引进国际考古学专家到陕院担任指导顾问,吸引外国学术力量参与陕西考古团队,为陕西考古发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能,拓展学术研究的国际视野。多维发力,实现国际合作平台“建起来”、成功经验“引进来”、学术成果“走出去”,充分发挥先锋作用,提升中国考古的国际影响力。

盘活发展动能,构建卓越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持续优化人才建设方案,健全人才科学成长体系。发挥重大项目平台优势,启动英才培育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加入,选派考古发掘、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年轻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研究,利用名师现场教学,提升青年考古工作者的成长速度;细化职称评审内部方案,以高质量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鼓励人才大抓学术研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提供制度支撑,营造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大力开展院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实验场所,完善实验室、科研仪器等硬件设施,为拓展研究深度做好物质保障。

促进成果转化,打造展示利用平台。陕西文物资源丰富,成果频出。为促进研究成果高质量转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全力打造成果展示交流平台,激活《考古与文物》的发展动能,提升期刊影响力,扩大学术成果辐射范围;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发考古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快积压资料整理转化,把考古成果、文献资料、图像资料呈现在指尖,实现可视化、可触化;全面建成高水平科技平台,加快建设文物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系统建设文物保存与展览平台。一方面,加快建设考古标本库房,保障资料整理高效化和文物存储安全性;另一方面,立足陕西考古博物馆,发挥窗口效应,提升展览陈列和服务保障能力,定期举办各类考古成果展览,讲述好陕西考古之事,传播好中华文明之声。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陕西考古博物馆

296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