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数据要素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博场馆这样做!
-
原创 2024-06-07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文博领域也迎来了数据革命的新时代。
近日,国家数据局公布了首批数据要素的典型案例,湖南博物院的“文物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案例”脱颖而出,这不仅是对湖南博物院在数据融合与应用方面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文博场馆在数据要素管理及创新性运用方面探索与实践的鼓励与启示。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博场馆正逐渐成为数据密集型机构,数据要素的管理与运用成为推动文博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从文物数字化采集、存储到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再到通过数据驱动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数据要素正为文博场馆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湖南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积极推进文物数据资源的挖掘、汇聚和利用,通过创新文物数据授权合作开发模式,推动文物数据资源复用增效、融合创新、协同优化。通过高清影像拍摄和激光扫描等手段,采集文物数据103万条、图片11万张、三维模型2000个,推动构建马王堆汉墓文物、音乐文物等文物知识图谱,编制文物数据采集加工地方标准。
“数字汉生活”文化IP开发通过向高校及各产业的优质企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马王堆数据资源库”双授权,形成数据授权合作开发的新模式,打造文化IP系列产品。
在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上,湖南博物院的“数字汉生活”系列文创产品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图形、纹样、文字等元素,还巧妙地融合了湖湘地域特色的非遗技艺,具有马王堆标识和湖湘文化特色。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通过将文物与旅游、科技、艺术、传媒、消费等各行业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引导带动文化创意开发,与京剧、多媒体技术融合打造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与VR技术融合推出沉浸式体验、与AI技术融合复原辛追数字人等。
日前,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它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为原型,进行数字形象建立和互动智能体打造,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这是湖南博物院公开发布的“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左为35岁左右,右为50岁左右。(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此次“辛追夫人”数字化运用了当前先进的超写实数字人技术,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可还原人体微小的生物特征,使人脸毛孔清晰可见。
为了让数字人有更加真实的动作表现,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使用运动捕捉技术来捕捉真实人体的动作、姿态、表情,并将其应用到“辛追夫人”身上。在老年复原版数字人基础上,该团队又利用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先进技术,建构出不同年龄层的“辛追夫人”虚拟数字人形象。
据了解,项目下一阶段拟推出的“辛追夫人”AI智能体可以进行多轮、长周期记忆对话式互动。上海我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辛追夫人”AI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等,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西汉向量数据库完善、多模态交互体验优化等重要步骤。
湖南博物馆还将文物数据与旅游、科技、艺术等各行业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开发,推出多媒体戏剧、沉浸式体验、数字人、元宇宙及数字藏品等系列产品,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同时,构建体现文物传承利用价值的数据要素体系,将文物的病害、监测等数据与其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研究积累进行协同优化,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能力和文物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文物管理效能。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智慧国博建设为抓手,以文物活化利用为导向,持续增强数据采集能力,提升数据采存管用的效率。
数据采集及流通 据悉,国博按照最优参数、适度超前原则,“透彻感知”的数据获取基本方法,感知的对象不仅包括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社教、传播、文创的环节,也涵盖文物、展览、观众、空间、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由此生成的数据资源是海量的且在快速增加,总量已达PB级别。为保证这些数据的流通,国博开展泛在网络建设,保障数据高速传输的同时,搭建了算力资源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弹性扩展的“国博云”,整合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生成的数据经过融合处理后就会上传到大数据平台集中存储管理,供馆内研究人员分级查阅和使用,实现数据在馆内的畅通无阻。不仅如此,公众可以通过国博的官网,查看近80万件文物数据、近百个数字展厅以及各种音视频等数据。
2023年5月国博推出了“数说犀尊”展览,按照智慧博物馆理论与技术路线,依托馆藏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以“一物一展”的形式,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研究,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纹饰艺术、造型美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透彻解析释读,集中打造集文物三维数据采集、数据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环境监测、观众分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展厅,获得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数说犀尊”展览,依托馆藏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以“一物一展”形式集中打造智慧展厅
数据获取是基础,数据管理是关键。近年来,国博从组织、制度、流程、技术四个维度构建系统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持续强化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标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八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制定文物数据采集工作规程、数据归档管理办法、数据授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形成科学规范的数据管理体制。
国博海量的数据要素资源已经广泛运用于征集、保管、研究、展示等核心业务。基于丰富的数据资源,国博策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年均临时展览数量超过40个。同时,国博在打造线上展览方面持续发力,官网上已经推出76个虚拟展厅、140多个展览专题网页、50多部短视频。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也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成为常态产品。此外,数据授权工作不仅有效支撑国博馆内的各项工作,还为社会各界提供数据授权千余件,授权内容涉及展览、出版、研究、复制、影视制作等,助推博物馆行业发展,实现数据有效利用和价值释放。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一直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文化名片,文物藏品数量庞大,约有186万件套,涵盖类别丰富,包括25大类。
对于文物的数字化采集,故宫博物院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实体文物藏品留存“数字身份”。经过二十多年的数字化积累,已有约92万件套文物实现了基础数字化采集,比例接近藏品总量的50%。在追求“更多”的同时,故宫博物院也在尽可能的追求“更好”——文物数据体量庞大,要尽量挖掘其利用价值,转化为高质量公共服务数据,实现更广范围的文化传播,而不是让它们只躺在数据库里。
“数字文库”平台已公开了超过10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每年至少还会增加1.5万到2万件。考虑到公众对文物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且对文物的认知理解层次不同,故宫博物院还利用中国可移动文物知识图谱技术开发了智能搜索引擎。在该技术加持下,数字文物库里的文物能更方便快捷地被查找到,观众搜索某一件文物,还能智能化推荐更多类似文物,便于搜索、了解、研究、鉴赏。
“数字多宝阁”,观众可以从三维角度,随时放大、缩小、360度无死角地观赏超过400件文物,这种体验感远强于二维影像,主打“可触”。“故宫名画记”,这是超高清书画类文物的欣赏、研究系统,目前已收录超1000件珍贵院藏绘画作品,主打“可鉴”。“全景故宫”,主打“可游”。通过高清全景空间采集技术,故宫博物院对当前故宫所有开放区域和部分非开放区域空间进行了真实完整的记录,观众可以在线上身临其境地“走”进空无一人的故宫,全方位欣赏这座伟大的中国官式古建筑群的全貌和历史。
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壁画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元等多个朝代的兴建,蕴含壁画、彩塑、建筑等艺术价值,洞窟空间结构复杂、体量大小不一、壁画病害种类多、病害程度不同等众多因素,都对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提出了挑战。从逐幅覆盖式拍摄到基于壁面曲率分析的壁画数字化摄影采集方法,从色彩管理系统到定位纠正等,莫高窟第61窟、第148窟、第130窟等代表性洞窟数字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精,莫高窟的数字化开辟了一个在业界有一定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新局面。
数据采集 目前,已完成敦煌石窟295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186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处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45身彩塑的三维重建,5万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形成了多源、多模态的海量数据资源。
“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 依托文物数字化海量数据资源构建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成果的价值与内涵,推动活化利用。“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实现了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2023年推出“数字藏经洞”,运用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等技术,以1:1毫米级比例,首次生动复现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敦煌IP出圈 与华为共同搭建“世界第一AR文化遗产平台”,通过基于华为河图技术的华为AR地图,华为开启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数字新世界,让全球游客可以获得莫高窟不同的游览体验。与乐乐茶、李宁、王者荣耀、良品铺子等品牌跨界合作,激活文化共鸣的同时,让合作形成1+1>2的效果。
三星堆博物馆
自2002年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开通以来,三星堆博物馆对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化宣传、文物数字化保护、数字化成果利用等方面均有尝试。
建设智慧博物馆 三星堆智慧博物馆系统建设以馆园一体为原则,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业务融合、资源共享,以提高馆内管理和工作效率。在数据管理上,三星堆智慧博物馆系统秉持安全第一和开放共享原则,对涉密数据严格管理,设置多级审批流程和存储要求,同时,针对有利于文化传播的数字资源进行安全、有序公开,为群众建设内容生产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激发群众创作活力,努力实现文化的全民共创、共享。
三星堆三维文物“云赏”平台收录精品馆藏的三维形象数据以及超过1000件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图文信息,游客通过一部手机即可“云游”三星堆,零距离感受古蜀文化魅力,未来新出土的文物也将被“搬进”小程序。同时,通过对三星堆新馆及周边环境的精细化三维建模,实现业界首个小程序端的三维导览,将带来3D化、逼真化的地图视觉感受和更加沉浸式的导览体验。
入驻“探元平台” 三星堆博物馆联合腾讯SSV共同实现三星堆版权保护和数字资源开放利用,向全球学者、艺术创作者等不同群体开放高清数字资源下载,通过开放、共创、共享的模式,推动文物数字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探元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文物数字资源流通记录以上“链”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对数字资源开放全过程留痕,从而快速实现证据收集、版权确权、信息追溯等功能,有效规范数字资源开放流程。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近日,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简称为“南京文投集团”)的“南京文化大数据金库”成功入表“无形资产-数据资源”会计科目,成为江苏省文化资源数据资产化入表"第一单"。有了数据要素的大规模赋能,南京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升。
南京文投旗下大报恩寺遗址打造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以全新方式、全新视角、全新科技,赋能大报恩寺遗址。以馆内重点文物为基础,设计绘制图鉴体系,以交互形式将散落在馆内的文物进行有效串联。
构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 基于自研文化内容生产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建立时间、人物、事件、地理位置等关联数据模型,构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
基于长干大模型研发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智能馆长为观众提供“文物解读、场馆运营”多维度的问答服务。
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都云数字科技公司的《宝塔奇缘 VR》是通过游戏叙事与虚拟现实交互方式打造首个大型遗址数字重生 VR 体验项目,游客可登上新大报恩塔通过 VR 眼镜一键穿越回明代大报恩寺,在数字世界中一览古琉璃塔的风貌,与历史人物对话互动。
与江苏原力联合数字复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文史、考古、古建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利用影视级 3D 建模渲染技术,首次1:1 数字复原再现,明代“天下第一塔”的艺术原貌,并上链“文都链”让遗产变资产。
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首座丝绸专业博物馆,藏有丰富丝绸文物,每件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但由于受限于场地和条件,馆内7万纹样难以全部展示。
在此背景下,苏州丝绸博物馆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指导下,携手苏州文投集团下属苏州博古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共同启动了馆藏文物和丝绸样本的数字采集工作。目前,已完成222件等级文物和2212片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采集,并制定涵盖数据格式、色彩模式、采集精度、纹理数、几何精度、贴图精度等多个关键维度的技术参数指标。
与此同时,博古公司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积极探索“1+1+N”授权合作模式,以激活丝绸纹样数据要素潜能,实现丝绸纹样数字资产的有效运营管理。该模式构建了国有文化机构(资源方)、国有企业(独家授权方)、民营企业(多家转/分授权方)的三方授权链,既唤醒了传统技艺,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在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上,苏州文投集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不仅带来了针对传统服饰纹样打造的“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让观众在现场就能直观欣赏代表性丝绸传统纹样;还带来了诸多与各类文化创意企业跨界合作的时尚文创、定制产品。
中国探月工程官方IP形象“兔星星”龙年新装上的“四合云纹”图案,灵感就来源于苏州文投集团独家授权、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的明代一级文物“褐色四合云纹暗花缎白鹇织补女衫”
内容参考:中国网信杂志、南方都市报、博物馆官网/官方公众号/小程序、敦煌发布等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