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苏州博物馆|非梦:一次人工智能与昆曲的虚实对唱
-
05-22
创作花絮
01 创作背景
2023年的夏天,直觉泵与苏州讯飞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共同完成了“回响·AI方言艺术展”——一次由博物馆、艺术家和科技企业共创完成的跨界行动,旨在通过AI技术与艺术手段焕发方言魅力,探索对中华语言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形式。展览期间累计接待40万名观众,登上央视新闻、湖南卫视等节目及人民日报、新华网等39家媒体。
除了策展,直觉泵还作为艺术家参与展览,从“语言”这一角度来重新思考“方言”主题,尝试将昆曲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两种“语言”进行对话,打造了深度使用AI技术进行创作的数字展演作品《非梦》,作为“回响”展览的开幕演出。
数字展演作品《非梦》由昆曲名作《牡丹亭》的著名选段《游园惊梦》改编创作而成。《牡丹亭》由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是昆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而苏州作为昆曲的发源地,经常上演这一经典剧目,除了传统舞台、更有园林实景等版本被陆续开发与巡演,让昆曲文化在技术媒介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持续焕发新彩。而《非梦》则是一次将昆曲、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实验性创作,也是一次对传统曲艺文化、苏州园林美学、艺术和科技深度交融的探索。
02 创作分解
01 梦境空间的叙事重构
•
《游园惊梦》讲述了杜丽娘在游园时梦见与柳梦梅相爱而醒后怅然若失的故事,而在《非梦》中,我们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的内容与手段来表达“梦境”以及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叙事。
•
我们用“数字”与“现场”并置的关系映射故事中的“梦里”与“梦外”,根据循序渐进的入梦、梦中、梦醒的叙事章节,将画内空间、画外空间、故事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交错演绎的梦境。
02 人、声、景的实与虚
“梦境”的实体化离不开对《游园惊梦》中人、事、物、场的数字化还原与创作。为此,我们着重对人物、声音、场景三方面进行采集与再现。
•
人物上,我们通过绿幕抠像、动作捕捉、深度摄像机等手段构建数字形象,获得两位主人公的数字“镜像”;
•
声音上,通过高精度录音和人工智能处理,获得数字唱词、念白;
•
场景上,通过数字化扫描真实的苏州园林来建立资产,结合《游园惊梦》的叙事、苏州园林造景的手法对数字资产进行重组,形成符合空间尺度与造景法则的虚拟场景。
03 虚实并置的梦境重组
•
基于叙事架构和信息素材,形成人物的一虚(数字人)一实(真实演员)、声音的一虚(AI声音)一实(真实人声)和场景的一虚(园林)和一实(展厅)。随着梦境的由浅入深,演出在虚实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并通过多种媒介的联合调度,共同构建一个“似梦非梦”的想象体验,展现一场跨越虚实界限的昆曲对唱。
03 作品演绎
第一章 翠幕轻启
Chapter One: Entering the Dream
本章发生在杜丽娘的浅层梦境中,一座错落有致的园林在屏幕上飘然而至,将杜丽娘的幻想世界与展厅空间相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邂逅故事由此展开。
第二章 月下花前
Chapter Two: A Dance of Two
跟随二人的脚步进入月下幽夜,转过芍药栏,紧靠湖山石......舞台从屏幕移至展厅之中,真人演员的共舞将深层梦境的实感和情感推向高潮。
第三章 绮梦终归
Chapter Three: The Awakening Moment
缠绵过后,宿命般的梦醒时分终将来临。退场的演员、模糊的景致,杜丽娘追逐着这片不断弥散的洞天,留下一句“春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的叹息。
完整演出
创作团队 / Creative Team
导演&艺术总监|张琛
制作人|薛朝荣
叙事编排|罗晓楠、侯少康
数字制作|温俊、向川、侯少康、刘双、孙世涵、梁仅想
声音创作|亓梦婕
昆曲演员|李洁蕊(饰杜丽娘)、王鑫(饰柳梦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