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刘科栋:以多重意象舞美空间,激活观众想象和思考
-
2024-04-08
金属构架和多媒体冰屏创造出迷宫式的舞台空间,既凸显出重庆山城的地域特色和作品的悬疑氛围,又给舞剧表演带来诗意化和流动性,强化着主人公张露萍烈士在血雨腥风中坚守信仰的形象……国家大剧院近日上演的舞剧《绝对考验》,以令人惊艳的舞美呈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止《绝对考验》,舞剧《破冰》《东方大港》等佳作,都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在他看来,舞台就像是一个“灵魂的锻造场”,而他则如同舞台上的“隐喻诗人”,通过和其他创作者的“高水准智慧交锋与合作”,引发观众在剧场里展开更多想象和思考。
提到刘科栋,演出行业无不公认其是当下中国最优秀的舞美设计师之一。1990年以专业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美设计专业的刘科栋,三十多年来不断学习和创作实践,不仅留下了众多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一席之地、屡获国内外各种大奖的经典作品,还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合作、探索的精神,为话剧、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演出赋予了舞美视觉上的重要突破和创新。
无论是荣获文华大奖的舞剧《五星出东方》,还是票房大卖的陈佩斯话剧《戏台》《惊梦》;无论是主旋律作品《醒·狮》《努力餐》《浪潮》,还是带有实验探索风格的《丽南山的美人》《我不是潘金莲》……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的舞台作品都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视觉呈现。
例如在《绝对考验》中,为了打破舞剧舞美设计通常服务于环境铺陈和气氛营造的思维惯性,建立一个既具有重庆地域特色又带有强烈象征意味的视觉呈现,刘科栋和导演丁伟默契沟通,创造出一个可以不断转换构成、演员能够上下其行的立体空间:“既像山城有魔幻之感,也有敌我难分的迷宫气质,再加上倏忽出现的信息叠加出来的映像,真假难辨,虚实相间,塑造一种残酷的诗意。”大量立体化的冰屏出现,更是达到一种对空间进行复杂切分和转换的效果;而钢铁材料的使用,则既给人带来冰冷、坚硬的沉重压迫感,象征着环境的残酷,同时又象征着难以摧毁的坚定信念,“舞美视觉成为多重意象开启的钥匙”。
对刘科栋来说,好的舞台空间是开放式的,“能够激活观者的想象力与思维活跃度。”因此,他在舞剧《醒·狮》中解构了一个“狮头龙骨”,在舞台上做成三个切片,最后一刻合成一体;在话剧《戏台》中,他用根根高柱撑起有骨气之感的舞台“文脉”,《惊梦》中则用面面相对的古戏台和祠堂之门,展现传统戏台文化与根深宗族的承脉相连,以及浩瀚历史烟云中的沧桑变迁;舞台剧《寄生虫》的舞台上,他创造出一只“活”的巨大生命体,带领观众进入充满秘密的城市迷宫;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舞台上,他设计的一只巨大“牛眼”,又如同一个孕育胚胎的子宫、一个包容万象的大锅、一个循环往复的宇宙,裹挟着人的命运和抗争……每一次创作,刘科栋都不愿墨守成规,更不愿重复自己,他先会去捕捉导演的意图,也经常会做出颠覆之举,“与导演在高水准的智慧交锋中,彼此碰撞、相互刺激,求同存异,双方在痛并快乐着的创作过程中,使舞台的呈现样貌渐渐清晰起来。大家契合的高度,决定了一部作品未来的景象。”
除了合作者,刘科栋最重视的还有观众的感受:“戏剧是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这种鲜活和灵动是其他艺术样式无法替代的。艺术家要尊崇自己的感受,对艺术的直觉,以及对观众的尊重。对我来说,创作首先要有趣,给予到观众的东西才会有趣。同时我希望观众看完我塑造的舞台空间有一定的升华。它能够提醒观众,通过看到别人的生活,对自己有一些感悟,对社会有一些帮助。”带着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精神,同时又秉承着非常严肃严谨的创作态度,刘科栋说:“戏剧和舞台在我心中的位置,就是神圣殿堂,有净化灵魂的属性。走进剧场,就要敬重它,尊重它,我如同修行者不敢造次!”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