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火”起来到“潮”起来,非遗如何借助科技解锁更多可能?

原创 2024-02-29

农历大年初二,《无界·长安》演出现场,观众在炫目的视觉特效中感受非遗与科技相融合的艺术盛宴。


《无界·长安》由总导演张艺谋与总制作人沙晓岚创作而成,以“和鸣、霓裳、影人、万象、长安、重圆、共生、传奇”八个不同风格、不同立意、不同维度的创意段落组成,将秦腔、皮影、木偶等具有代表性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极富张力的前沿舞台科技相结合,让观众在独特的视听体验中感受“忒色”陕西。去年11月上映以来,备受好评,不仅让古城西安又一次焕发出璀璨的非遗文化光彩。

无独有偶。今年过年,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秦淮灯会作为2024“点亮中国灯”的主会场为各地游客上演了一场实景版的《上元灯彩图》。80多米长的“神龙在天”,整整拐了24道弯,对应着到来的2024年。夫子庙的“金龙照壁”,贡院的“鲤鱼化龙”,老门东的“龙腾盛世”,各种不同造型的龙灯以昂扬之势展现出蓬勃生气。一组组明艳的彩灯,一个个沉浸的场景,在秦淮河畔尽情领略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传统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数字技术的出现,为非遗的传承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

场景体验,从“只可远观”到“触手可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非遗的传承方式也实现了从“文物式”的静态保护到交互立体化的转变。

在南京玄武湖公园,达斯琪的全息设备时而显示玄武、青龙等四大神兽,时而显示百花闹春,喜气洋洋,让冬日的游船码头焕发出了新生机和活力。

在去年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上,ALIGHT光禹莱特将原展出于湖南江永县女书音乐馆的《女书艺术字典》带到活动现场,让来自全国的智慧旅游者从业者现场观摩这一非遗数字化展览。


女书,被认为是世界现存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2006年,女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整体呈长菱形,笔划纤细,亦柔亦刚。女书还拥有诗体与音律,字音极具乐感,能以吟颂、歌唱来传递情感。展出的《女书艺术字典》结合女书、中文、英文,进行朗读和示范,作品借助体感交互技术,让观众在挥手舞动中与古老女书对话,让女书村的文字、风水、花草,都穿梭在这片惊世的美好中。

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打造的《禹的传说》入选了“2023年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实践优秀案例”推荐名单。《禹的传说》VR互动项目选取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的传说,运用虚拟现实、inside-out追踪定位等前沿技术,还原羌族民间传说故事。体验者能以大禹的视角寻找三江九水图,体验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千难万险治水救民的旅程。

去年的深圳文博会上,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数字艺术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裸眼3D实现立体视觉效果,通过多种光学技术将屏幕图像分离成不同的视角图像,利用双眼视差原理产生立体观看效果。观众可以在这里直观感受活字印刷的场景再现。



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国粹数藏”互动体验游戏,将潮州木雕、广彩瓷艺等非遗产品经过激光三维扫描、纹理采集、数据与影像三维建模、后期优化等多个步骤就可以实现虚拟再生,打破时空限制,以数字化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实现“永久保存”。



大连小螺丝科技有限公司全程设计、研发、制作、施工的同江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色数字展区,其中的“长卷互动投影”展项以卷轴形状造型为基底,投影于卷轴之上,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手法,数字触控展示系统、三维技术加上艺术再现,双投影融合后的数字场景和实体长卷模式的完美结合,具有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观众可以手动与长卷大屏幕互动,点击场景中的任意含带知识点区域,会有语音、文字等介绍。


此外,通过KINECT体感互动技术,结合小螺丝科技依托于赫哲族传统民俗、文化而开发的互动游戏,让体验者以亲身操作的方式沉浸于赫哲族的民俗生活中,整套节目包括捕鱼、狩猎、祭祀活动体验,参观者还可以从中感受特色民居、服饰的魅力。


四川“钦斋泥塑”也是利用技术焕发新生机的非遗之一。钦斋泥塑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但长期以来处于眉山脚下,不为外界熟悉。在困难面前谋发展,传承人李长青发现,相比传统泥塑,3D打印泥塑省了一个做泥型然后翻模的环节,更快、更精确,由此他让钦斋泥塑焕发了青春,并在短时间内卖出100余套泥塑衍生品,与一些商家也有了长期合作。

大数据技术,从“少有问津”到“家喻户晓”

在非遗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非遗信息的采集、存储、传播、利用与传承等,无疑可以更为迅速地传播非遗,使得非遗传承更为广泛、科学。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个国家级门户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正式开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2022年3月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上线,这是西北地区首个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保存和展示非遗的大数据平台,不仅将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非遗数据汇聚到统一平台上,还按照特别编制的数据标准进行了高效整理和呈现。这既对非遗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基础保障,也对非遗保存、传承以及推动相关成果转化利用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平台上,只需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即可获取“非遗”项目相关内容,包括知识图谱、传承人信息以及作为文件记录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作为平台亮点之一的“非遗地图”通过互动效果,分门类地呈现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统计数据。

去年正式发布的“徐州非遗码”,用户通过扫描非遗产品背后的二维码,不仅可以验证真伪,还能直接在线观看非遗项目名称、项目介绍、非遗传承人故事,图文并茂。产品来自哪里,是区级非遗、市级非遗、省级非遗、还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谁,企业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样,一目了然。

这就意味着,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应用,徐州非遗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这一创新举措,也是全国首例。同期,徐州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这是在徐州市文广旅局的指导下,由寿八百(徐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新型非遗保护发展空间。除了有装饰画、服饰、食品等的展现外,中心还精心布置了书房、客房等非遗运用场景,300余项非遗产品的“沉浸式”体验。

济南的“泉润非遗”数字藏品包括济南皮影戏、泥塑兔子王、莱芜木版年画、侯氏社火脸谱4款,深受大家喜欢。


用户通过手机进入“泉润非遗”数字藏品,就能看见实体非遗被搬到虚拟世界。通过3D建模的方式,演出时在幕布后面翻飞的皮影被生动地还原,泥塑兔子王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精致呈现,侯氏社火脸谱细节、纹案样式一一呈现,莱芜木板年画可以将美好寓意一同随身携带。


感官体验,从“平面观赏”到“身临其境”

舞台剧、电影等形式是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法。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打造的沉浸式感官体验,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

北京华嘉博艺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非遗跨界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就是代表之一。在现代科技呈现的炫丽视觉画面下,LED大屏技术再现了千年大运河热闹忙碌的场景,也展现了星辰之下大运河的宁静与寂寥,还有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


《帆影弦歌万千重》以运河为线,引入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串联起南北方的昆歌、昆曲、劳动号子、箜篌、古琴、商羊舞等非遗表演形式,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相互衬托,打造出全新的大型非遗原创器乐剧,同时也描绘勾勒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就像运河水一样川流不息、传承有序。

江苏省淮海剧团的淮海戏《荡湖船》是江苏第一部以民间非遗为题材的地方戏,通过民间湖船和民间艺人的命运波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新生活的美好。同时又通过湖船的失而复得,歌颂了洪泽湖边的渔民,在退捕还湖、洗脚上岸后,挖掘渔家文化,开辟渔村特色旅游,走向新的幸福生活的故事。


体现非遗的好剧目还有很多,比如《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雄狮少年》等国产动画电影,基于现代视角重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动画形式呈现中国传统剪纸、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剧目《东仓鼓乐》,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沉浸式剧目《易俗百年》等,通过全新的创作和兼备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展现形式,借助现代化的黑科技元素和交互设计,使“千年活化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新编创方式展现出来。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也迎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在数字的世界里,非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文化传承的美好篇章。

案例发布/品牌曝光请联系 王老师 13951661116(同微信)



2024.10文化科技融交会

邀您参展参会

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简称“文化科技融交会”或“融交会”,是全国首个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专题性展览交易平台,每年在南京举办。

展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共同承办。融交会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数字文旅、元宇宙等领域,全面展示了文化产业最新成果。

自2018年至2023年,展会已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4430家,集聚49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13家投融资机构、285个商协会、262家文博场馆、445余家文旅集团/景区等现场参观参会,行业观众累计超5.8万人次,达成交易超860亿元,全网阅读量累计10.25亿次,连续两年获得中宣部文改办简报专刊报道,树立文化科技融合的“风向标”,打造产业数字化的“指南针”

参展咨询:李先生 18251960408

论坛咨询:姜女士 18363996740

商务合作:吴女士 13675161637

媒体合作:王女士 13951661116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1467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