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当艺术遇见科学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CMA实验室
-
01-30
“艺术创作和视觉传播是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与科技的交流与碰撞中进行的,让公众了解和丰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社区。”
—— Mission of CMA
Chicago Daily Tribune, March 14, 1930
历史上,科技与艺术的相遇创造了无数难以忘却的瞬间。对于艺术家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来说,1930年的3月13日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刻,发现冥王星的消息被公布了。
Discovery of the Planet Pluto
© Lowell Observatory Archives
天文学家汤博(Clyde Tombaugh)在两张超过15万颗星点的照片中发现了微弱的移动,找到了那颗隐藏在繁星之中的“行星X”冥王星。宇宙是如此浩瀚,在无边的闪烁中有我们永远无法窥见的真实,但这种未知的真实所带来的想象也是无穷的,冥王星的发现使考尔德陷入对宇宙的迷恋。
Alexander Calder
A Universe, 1934
© 2024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动态雕塑”,纤细、轻盈的外表,随着空气漂浮流动,利用各部分重力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有时还会加上复杂的动力装置,做看似无规则的周期运动。1934年创作的 A Universe,一个小的红色球体和一个较大的白色球体暗示着行星,并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弯曲的金属丝路径移动,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Herbert Matter
Excerpts from Works of Calder, 1950
©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1951
对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来说,A Universe 也是一次难以忘却的相遇,据报道,在 MoMA 展出时,爱因斯坦在整个 40 分钟的循环中,都在缓慢移动的球体前呆呆地站着。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瞬间,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瞬间,如果我们把科学与艺术的发展看成两条并行的线,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说的那样,走的越远,艺术就越科学,科学就越艺术,他们在山脚下分离,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
Neri Oxman's Krebs Cycle of Creativity III, 2016 and Walter Gropius' Bauhaus Curriculum, 1922.
Graphics: FAY Design. © Neri Oxman
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愈加复杂,同时,以量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将重塑生产要素和创新模式,带来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而大学校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可以大规模探索支持城市或国家生活的技术、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复杂叠加。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发挥强大的内地供应链网络优势与香港校区形成统一和互补的大学体系,致力超越传统领域的界限,开拓新的知识和研究领域,以应对更广泛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CMA 计算媒体与艺术楼希望通过一系列实验室和工作室,将尖端的计算媒体技术与艺术创新媒体项目、作品和研究的创作相结合,提供良好的创造性教学和学习环境,以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那么 VAVE 将如何在保证不影响独立教学功能的前提下,释放空间潜力,通过设计来鼓励跨学科的协作与交流?
我们认为重点在于如何利用空间与空间的衔接,在交接面、在转角、在看起来微小的地方通过实体或非实体的链接创造具有偶发性和惊喜的体验。通过探索链接的可能性,让实验元素发生碰撞和反应,以此鼓励越界探索和关照社会现实的实验精神。
我们重新对每个实验室的功能需求、技术设备、使用场景、开放程度进行整理。实验室并不一定是完全封闭的向内探索,它可以是一个有丰富组织形态的创造社群,可以链接更多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思维与跨学科的可能,并真正使研究和学习活动能够超出实验室和教室,让学生与大学的关系真正具有变革性和终身性。
在进一步对实验室组合布局的过程中,通过可移动隔断、玻璃隔断、媒体隔断多种方式实现空间的多形态变化,通过局部的转折、突破、留白预埋未知的可能使用场景,最终在保证功能区可独立使用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使用模式。
多用途区 Multi-purpose Zone & Reception
多用途区是 CMA 的枢纽,他可以和艺术装置区一起办一场大型展览,也可以成为XR区域的台前直播 SHOW。
艺术装置工作室 Art Studio + Workshop
CMA 展览“扮演河神的身体”现场,Dec. 5–20, 2023
© Information Hub of HKUST (GZ)
艺术装置工作室是学习、制作和展示装置艺术的地方,拥有机械臂、3D 打印、真空吸塑机、自动绘图机、激光器切割仪等专业设备。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所展现的探索精神和创作自由,目前已有多个跨学科工作坊在这里进行。
虚拟制作工作室 Virtual Production Studio (XR Studio)
虚拟制作工作室是一个多功能实验室,可用于摄影、电影制作、视觉效果、实时 XR 虚拟制作、动作/表演捕捉和定格动画。其中 XR 虚拟拍摄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虚拟引擎的实时渲染能力,集合了 VR、AR 等众多虚拟方案于一体的新一代虚拟拍摄手法,为拍摄出更多、更真实的虚拟画面提供了无限可能。
虚拟现实实验室 AR, VR and AI+ Lab (MR Lab)
虚拟现实实验室用于研究、设计、生产、测试和实验 AR/VR/AI+ 内容。
动画实验室 Animation Lab
动画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工作站和显示笔等设备,可用于动画和数字内容制作的各个阶段。
可视化实验室 HCI Visualization Lab
可视化实验室是集信息可视化、平面设计、影视编辑、声音编辑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作平台。
可用性实验室 Usability Lab (UX Lab)
可用性实验室可供研究人员可以在观察室中研究、观察和收集数据,进行用户实验。
声音实验室 Sound Lab
声音实验室连接录音室和控制室,用于创造沉浸式的环境声以及研究声音美学和音乐表现。
委托方 Client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概念与设计 Concept and Design
VAVE Studio
创意指导 Creative Direction
欧智文
技术指导 Technical Direction
付耀文
主创策划 Principle
王君辅、高想
空间设计 Space Designer
刘琴、张铧心、曾俞鸿、李鹏程
3D建模 3D Modelling
陈张程
客户经理 Account Manager
黄家慧
公共关系 PR Manager
杨始朝
搭建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广州原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面积 Size
1042 sqm
Copyright © 2013–2024 VAVE GmbH(VAVE Studio)保留所有权利。
VAVE GmbH 的子公司包括:1VAVE Germany GmbH 2翡梧(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3翡梧(深圳)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4翡梧想象力(深圳)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VAVE STUDIO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