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如何释放“数据要素×文化旅游”效应?这些标杆企业值得你关注!

原创 01-25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这是国家数据局2023年10月挂牌成立后,主导发布的首个文件。《计划》将“数据要素×文化旅游”作为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治理能力等目标和要求。

《计划》发布后,江苏、贵州、云南、广州、钦州、青岛、石家庄、无锡、重庆等全国多省市密集发布政策性文件,部署推动数据要素“跑起来”。

流动的数据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要以数据要素的充分流转为基础。如何发挥文化产业中数据要素的真正价值?

本文将盘点文化大数据采集、确权、标识、流通、运用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希望能给你启发!


数据采集,打牢文化数字化的“数据基石”

近几年,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在数据的采集上收益颇丰,在苏州、保定、武汉等地建立了国家文化大数据采集与展示基地,与当地文化旅游局共同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江苏卫视记者探访国家文化大数据江南采集基地在“首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中文在线集团共同签署数据版权和数字阅读两项试点应用合作协议。2023年文化科技融交会的同期活动“文化大模型开发应用大会”上的第二批“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仪式京剧类数据资源库标识案例雅昌文化集团的“中国艺术数据库”中数集团在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的展位数字文化城市整体解决方案2.0版——“文都大脑”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上的“中国长城三维交互数字地图项目”2023长三角文博会上的“魔屏5.0文物显真阁”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建立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江南采集基地”为例,该基地针对历史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新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生态资源四大类别,以苏州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开展数字化采集和数据处理,通过建立数据库并入国家文化专网进行全国和全球分发。

古田会议纪念馆红色基因库试点采集形成红色数据库,包含旧址群、文物、红色故事、红军标语、研究成果等内容


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依托已建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福建中心一期,在完成古田会议纪念馆红色基因库、省博物院中华文化数据库、闽台缘博物馆中华文化遗产标本库等数据采集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渔业、船政、海洋等领域文化数据资源,上线“海韵”优秀文化视频出海平台,推进海洋文化数据库建设,助力海丝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了朱子文化数据库建设,共计征集南平、三明、泉州、漳州等地朱子文化相关文物、遗址、影音资料、出版物资源数据近千条,同步高精度数据采集上百条,完成数据结构化集中存储。

通过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促进数字化产品开发转化,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

· 故宫博物院保存约186万件文物藏品,据了解已经有9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占48%左右;

·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约143万件套,70万件套实现数字化采集,约占49%;

· 中国美术馆有约13万件套藏品,差不多有10万件套已经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76.9%;

· 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大约317万册件,目前有61万册件实现了数字化采集,约占19.3%。

数据确权,夯实数据要素市场繁荣的基础

目前国内数据要素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数据确权作为链上核心的环节至关重要。特别是全球AI侵权纠纷频发、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的大背景下,合理使用正版数据是大势所趋。

中文在线集团通过整合高质量数据、强化版权服务、构建版权联盟,建立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体系。

在“首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中文在线集团共同签署数据版权和数字阅读两项试点应用合作协议。

在整合高质量数据方面,中文在线集团已形成高质量数据一体化开发体系,拥有数据整合能力、数据运维能力和数据服务经验。在强化版权服务方面,公司用技术创新赋能版权保护,已开启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知产保护逻辑、向上延伸至版权溯源与交易平台双线并行业务模式。在构建版权联盟方面,自2005年成立反盗版联盟至今,公司已主导内外部维权案件超万件,涉案著作权作品10万余部,累计获赔金额数亿元,为数千权利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中视瑞德自主研发的版权管理系统采用独创的版权权利数据魔方体系(CMCS),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特点,定制化研发高度契合客户业务形态的版权管理系统,将录入的版权数据汇合成庞大的版权信息数据库,系统具备全流程管理、精细化管理、版权预警、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为版权资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帮助客户实现厘清自身家底、促进版权资产增值的目标。

同时,中视瑞德积极探索提供数字化全链条“版权”服务平台模式,结合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现已开发出成熟的“CPSP版权资产服务平台”,可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以及指纹加密技术,为文化企业提供作品存证、版权管理、版权监测、侵权存证、版权维权、版权交易等全链式服务。

数传集团基于“现代纸书”服务体系,数传对数十亿册传统纸质图书进行技术改造,在其中,借助新兴技术对正版图书赋予“RAYS码”,实现产品服务的确权。

作为全国出版集团中唯一入选国家“区块链+版权”特色领域试点的单位,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将继续积极推进海峡区块链版权综合运营中心项目建设,顺利通过阶段性中期评估。目前,已建成包含版权登记前置工作站、“元犀宇宙”数字艺术平台和“元犀世界”数字拍卖平台3大业务模块,实现了版权由登记、认证、查询、开发利用、销售推广和转让交易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操作。

数据标识,让文化大数据“流得动”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设立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制定了《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并得到了信息与文献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国际注册机构的授权。

2023年文化科技融交会的同期活动“文化大模型开发应用大会”上的第二批“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授牌仪式

目前已有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苏州文化数字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国夏文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九天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机构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行业分布于文化、艺术、电影、出版、广电网络、文化投资等细分行业。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目前已建成国家舞台艺术影像库、中国传统音乐库、中国大学生优秀数字艺术作品库、《伟大征程》艺术档案库、世界音乐资源库、世界乐谱资源库、世界美术资源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库等8个主数据库、69个子库,300个文化资源数据集(持续扩建中),14万余文件资源数据上传并关联至国家文化大数据底层关联系统。

京剧类数据资源库标识案例


雅昌文化集团通过领先行业的数据采集编辑能力、专业的数据治理能力、前沿的IT技术研发能力、多元的场景数据展示应用策划制作能力,运用数据可视化、3D技术和交互技术,构建数量庞大、结构规范、形式多样的体系框架,实现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数据的交互关联展示,多维度、全方位呈现数据内容,最大化拓展数据展示形式。

雅昌文化集团的“中国艺术数据库”


重庆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为“产业园”)已完成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环保、园区、旅游等10余个行业领域智慧化建设。目前,产业园正加快部署文化大数据底层关联集成系统与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技术系统,推动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并与区文化旅游委(博物馆)达成合作共识,加快启动文化大数据永川博物馆标识项目建设。

数据交易,加速数据的共享与流通

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架构上,交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资源与生产的中介,又是生产与消费的中介。针对目前数据交易所存在的交易不活跃等问题,文化数据交易倡导“一码通”,即交易主体及其交易标的被赋予唯一的关联标识符(ISLI码),凭码交易、拼码结算。文化数据交易由买卖双方在“数据超市”完成交易,文化产权交易所提供第三方交割,交割完成后“点对点”交付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

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以提高交易效率为目标,接通国家文化专网,疏通供给和需求,链通生产和消费,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是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下设的文化数据资产流通全链路机构,将打通从数据归集、加工、交易到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为湖南和长沙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由江苏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的华东区域交易平台连接了11家建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及文化数据库,连通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注册中心,并在交易平台上设置有文创专区、文旅专区、文博专区等,可为各类文化生产机构、数据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苏州文化元宇宙实验室重点聚焦数据资产的垂直应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实验室首期工作将聚焦丝绸纹样垂直领域,利用国内先进的原真采集和纹样解构技术,打造一套在地化的文化超计算应用系统——“丝绸纹样ChatGPT”,对丝绸纹样数据进行解构、标识、赋码、入库,并依托区块链技术服务体系建立IP授权、确权、交易平台,从而实现纹样数字化资产的版权保护和可交易性。在苏州丝绸博物馆里,藏有7万多片珍贵的丝绸纹样。目前,苏州丝绸博物馆已完成222件等级文物和1150片近现代丝绸样本数字采集,采集容量达3.08TB。采集过程中,形成丝绸纹样数字采集技术参数,赋予龙凤花鸟、花卉蔬果、杂宝吉祥等丝绸纹样崭新的数字形态,成为丝绸纹样活化利用的起点。

数据应用,解析文化大数据的多场景落地

文化大数据的应用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大模型应运而生。

在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的同期活动“文化大模型开发应用大会”上,展示了基于文化大模型开发应用的示范案例和相关工具等。

文化大模型是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而开发的。华为的盘古大模型是一个基础大模型,主要作用就是做好海量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读万卷书”。在此基础上依托行业伙伴的专业数据打造行业模型和场景模型,可以称作“行万里路”。文化大模型是在基础大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业模型,文化机构再基于文化大模型开发专业模型,也就是场景模型。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通过文化大模型,可对海量文化资源数据进行过滤,将重复、冗余、弱相关的旁支数据自动筛除。文化大模型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图像识别、图文生成与图文转化功能,还能直接对文化资源数据的文字描述和图像内容等要素进行理解和识别,自动抓取关键词并智能产出对应的档案标签,自动进行数据分类。

中数集团在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的展位


雅昌文化集团运用盘古大模型的CV视觉模型、多模态模型,可以智能化解决图片智能校色、老照片智能修复、图片智能搜索、跨内容的智能标注/关联、以图识文、艺术品价格评估、艺术品鉴定、智能设计、智能排版、构建知识图谱等。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大模型评测阶段进行了四方面探索:打造知识图谱自动生成功能,提升时间和效率;打造模糊查询、图片检索;查重与分析,实现对文字与图片、图片与视频与音频的查重;智能归类,根据读者平时个人喜好,根据阅读习惯等进行分类和排序,方便读者查询。

此外,通过对海量文化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有效预测,可以对传统文化业态进行提质增效,催生一批新兴文化业态,如动态图书、人工智能、VR体验等等。

南京文投集团推出的数字文化城市整体解决方案2.0版“文都大脑”。

第一层是基础层,重点建设文枢大数据平台、文脉区块链平台、文博大模型平台、文都元宇宙平台等四大平台能力。

第二层是打样层,围绕世界文学之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博场馆、文化演艺、文化服务和文化元宇宙场景,打造一系列新示范产品和线上线下入口。

数字文化城市整体解决方案2.0版——“文都大脑”


第三层是放大层,集结旗下多家企业共同参与文都大脑建设,同时通过建立文都产业基金、成立南京元宇宙产业协会、江苏文都创意城市研究院等,建立产业合作生态平台。

第四层是产出层,研发了城市文化大数据基座、城市文化IP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文化旅游消费云平台、元宇宙博物馆(景区)建设、文化元宇宙展厅等六大细分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形成服务输出能力,实现数字文化新产业闭环。

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公司基于长江南京段文化资源数据库,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规划布局,通过对南京长江文化资源数据的挖掘、梳理与分析,打造云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资源展示平台,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云上资源一张图。

该平台以数据化、系统化、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规划、文旅布局和资源分布,汇集了620+个南京长江文化地标,包括“一主两支四大片区”整体建设格局、长江南京段全量文化资源、长江南京段八大文化内涵、长江主题文旅游览线路,涵盖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文旅融合等诸多维度,点击每一文化地标均可查看具体文化信息。

另外,文都云还打造了南京长江大桥首个元宇宙体验产品“云游大桥”小程序,是对大桥进行数字化扫描采集和数字孪生建模还原,并结合3D实时渲染技术,打造云上虚拟空间。

新维畅想的微痕提取采集技术,可在对文物本体无接触的前提下以超越人眼识别的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实现对目标文物空间集合信息的高精度提取,可以提高文化信息识别率高达30%—80%,让“已经消失”的文物信息得以重现。

中国长城三维交互数字地图项目是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长城研究院及民博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长城数字化综合体验平台,是国内第一个运用数字化手段全面复原、展示、保护和研究长城遗址的应用平台。

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上的“中国长城三维交互数字地图项目”

这一项目以三维立体动态数字地图沙盘的形式多维度、多时空展示了历代长城的演变,观众可随意点击旋转放大缩小,进行互动查询。同时,三维立体数字沙盘上标注有历代长城相关的“烽燧、驿站、戍堡、关隘、堑壕、长墙、敌楼”等遗址,观众可以点击查看相关遗址点及周边文旅信息,实现VR体验、AI语音交互、实景空中漫游以及与三维复原模型互动。

江苏印象乾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魔屏5.0文物显真阁”是基于文物数字孪生技术和自主研发超高清显真技术的互动平台,通过高精度3D扫描和建模,将文物转化为数字模型,并运用实时光线渲染,呈现出逼真的光感和质感。观众不仅可以在屏幕上清晰观察文物的每一个细节,还可以通过触屏查询和互动,全面了解文物的各种信息。

2023长三角文博会上的“魔屏5.0文物显真阁”

基于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文化和旅游部也愈发重视文化和旅游数据要素的管理和价值挖掘,去年公布了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34个“优秀案例”,以及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十佳解决方案。这些案例的背后,也展现了文化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与创新。

2024.10文化科技融交会

邀您参展参会

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简称“文化科技融交会”或“融交会”,是全国首个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专题性展览交易平台,每年在南京举办。

展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网信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共同承办。融交会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数字文旅、元宇宙等领域,全面展示了文化产业最新成果。

自2018年至2023年,展会已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超4430家,集聚49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13家投融资机构、285个商协会、262家文博场馆、445余家文旅集团/景区等现场参观参会,行业观众累计超5.8万人次,达成交易超860亿元,全网阅读量累计10.25亿次,连续两年获得中宣部文改办简报专刊报道,树立文化科技融合的“风向标”,打造产业数字化的“指南针”

参展咨询:李先生 18251960408

论坛咨询:姜女士 18363996740

商务合作:吴女士 13675161637

媒体合作:王女士 13951661116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文化科技融合汇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观点洞察

1604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