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龙美术馆(西岸馆)春季三展:《秦一峰》、《威廉·蒙克:引灵人》、《方媛:激浪》即将呈现!

01-05

EveryArt|2024 INSI国际动漫插画大赛!
Every
EveryArt|艺术直播:龙美术馆四展导览!

 




展览名称

秦一峰


展览统筹

萧斌


展期

2024.1.27-2024.3.31


展览地址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24年1月27日至3月31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呈现艺术家秦一峰全新同名个展“秦一峰”,聚焦秦一峰最广为人知的创作——负片作品。秦一峰的负片创作从2010年开始,已经持续十多年之久。本次展览将以时间为脉络,对其多个阶段的负片创作进行集中的对比展示。不同阶段的作品在创作之初彼此相互独立,在时间线索的串联下,在多重矛盾的叠加和递进中,又综合成完整的统一体。逾200多件负片原片和负片打印微喷构成了秦一峰十多年来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不断推进的缩影。


展览的主体部分将呈现秦一峰2013年至2023年以明代素工家具残件为对象拍摄的负片。27件打印微喷、141张负片原片构成的“27联为一”的整体,在展厅3个空间依次铺成开来。秦一峰在这些作品中反反复复进行着实验:把立体之物拍平,把物体的物质性消解,让可见之物消失,让缥缈的日光成为一个立方体再现,多层次的矛盾沿着时间脉络在作品中层层递进。龙美术馆主展厅巨大的挑高空间激发了展览新的布局形式:作品从墙面上解放——由24件灰色立方体组成的全新作品《24块阳光》首次以平置于地面的方式展示。这使作品的矛盾性进一步推进,同时,秦一峰这十年来压缩进画面里的空间与展厅12米上空形成对峙,为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复杂性,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作品。



秦一峰
2013/10/23 12:20 多云
铝框 135x107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12'


秦一峰
2020/08/23 11:41 晴
框 135x107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1'31


秦一峰
2023/02/24 10:18 阴
框 135x107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7'45



在摄影中,相对于照片这一正的存在,底片是一种负的存在,它通常不被作为一种呈现形式独立呈现。秦一峰通过极其复杂的拍摄处理,让底片承载了独特的美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他终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谈及“负片”这一概念时,秦一峰说到“负片不是底片,底片不是终结,它是要转成正片的,在我这里,没有底这个概念;也不是胶片,胶片是一个材料,是个中性的,不说明问题。我把它说成是负片,‘负’就是立场,我要这个‘负’的立场。”


秦一峰的负片创作始于2010年出版《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在拍摄一明代桌角时萌生了将立体之物用相机拍平的想法。将三维立体通过二维平面呈现从而制造出空间矛盾,这在秦一峰1990年代的绘画创作中已然存在。本次展览也将通过一幅秦一峰早期《线场》系列绘画和《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的展示,为观众提示秦一峰负片创作的原始动机和契机。



秦一峰
《线场4》
纸上丙烯 77x106cm
外框94x124cm
1993


秦一峰
《明式素工圆方形制》内页


秦一峰
2011/06/08 11:32 薄云
纸板框 30.5x32cm



近年来秦一峰将创作镜头对准了玫瑰花,为了消解负片中的空间立体感,他将自家庭院中的蚯蚓土作为绘画材料引入到创作中。在秦一峰看来,相较于明式素工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玫瑰花寻常易见。无论是家具残件还是枯萎的玫瑰,都是生命的一种终结,终结之后再生。他选择以生命的残像作为拍摄对象,指涉的是死亡和终结的命题,体现在画面中是更加的虚无:一片灰色的黯淡中,物体若有似无,几近消失。面对死亡,面对终结,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接受,这是秦一峰的创作反复触碰的主题。



秦一峰
2019/07/25 10:10 晴
框 110x137.5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8'


秦一峰
  2020/11/04 10:57 晴
框 137.5x110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32'


秦一峰
2021/11/01 11:04 晴
框 137.5x110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18'



正确认识秦一峰的作品需要深入了解其“三位一体”的创作过程:负片、负片筛选、打印微喷。这在本次展览中均得以体现。秦一峰的负片创作是极为严谨和苛刻的,他选用特定的相机和胶片,等待日光将物体均匀照亮,确保画面每一处都是实焦拍摄,并根据拍摄时的时间、天气状况给每张负片命名。本次展览将其对负片的筛选过程及筛选结果(打印微喷)同时呈现给公众,予以公众重新选择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这样多层次的呈现方式也将为观众参观展览提供多个维度的观看途径和体验感受。

 

矛盾是贯穿于秦一峰创作始终的核心内容。在有意和无意产生的多重矛盾的叠加和碰撞中,秦一峰的作品演绎了时间、空间、生命的循环,并试图追寻关于生命和地球终结后的情形。这是一个更加宏大且无法获知结果的命题。正如秦一峰所说“所有生命结束以后会是什么?地球终结了以后还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去体验。



秦一峰
2013/06/22 11:24 晴
铝框 109.9x136.8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3'48

秦一峰
2013/05/14 14:15 晴
铝框 110x137cm
8x10英寸明胶银盐负片
自然光 曝光8'



关于艺术家



秦一峰,1961年生于青海,1962年起定居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校,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后在该校任教。1983年开始抽象绘画创作。在85美术新潮期间,曾参与1985年复旦大学的“现代绘画-六人联展”;1986年与丁乙、张国梁合作行为艺术《布雕》,并参与“凹凸展”;1989年参与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2年创作《立方体》系列抽象绘画作品,1993年创作《线场》系列抽象绘画作品,2010年开始《负片》系列的拍摄创作,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环境艺术金奖,2009年,于上海上午艺术空间举办《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书籍出版发布展。


近几年举办的个展包括:“线*场”,安卓艺术,台北,2016;“秦一峰展”,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7;“负读。读负”,白立方画廊,香港,2019;“现在安隐”,泥轩,上海,2021;“去幻”,光社影像中心,北京,2022;“[10][3][7][3]”,魔金石空间,北京,2023。并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宝龙美术馆、明圆美术馆、龙美术馆等机构参加群展。






展览名称

威廉·蒙克:引灵人


展期

2024.1.13 - 2024.3.24


地址

龙美术馆(西岸馆)阶梯展厅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24年1月13日至3月24日,龙美术馆(西岸馆)阶梯展厅将呈现威廉·蒙克在亚洲的首场美术馆个展“引灵人”。该展览由他从2019年至2023年创作的19幅画作组成。这些画作既有自传性,亦有抽象性。蒙克曾居于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和纽约等城市,此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皆为他在疫情隔离期间于伦敦的工作室及纽约布鲁克林的工作室创作完成。


蒙克仿佛是一位预言家,以画布作为传送门,进入另一个空间。也许只有他才知道那个空间是幻想还是现实。艺术家在画布上使用油彩,在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下穿透并进入每一张画作表面。他的作品跨越了时间,让人回想起艺术史上那些难以定义时刻,仿佛每个作品的表面都产生了自然现象,好似日食一般。这些画作抽象但却又奇妙地具有辨识度,即便观众只是试图在视觉符号中寻找一种清晰感或熟悉感。稀薄的油彩像一层纱幔,一旦移开便会揭示一个通往新异世界的窗口。人们可能会想到时间穿越的概念,或者有些人可能将蒙克的作品视为一种“异像寻求仪式”的结果,一个跨进潜意识的入口。蒙克的作品开启了与一种更高力量的广阔而神秘的对话,该力量似乎是他创作的一种引导力。


在题为“摆渡人”(创作于2019-2022年)的一组作品中,蒙克从仅由色块组成的风景中勾勒出一些类人的、具有雕塑性的无名形象。温暖的粉色、铁锈红色、土色和柔和的蓝色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状似山体的三角形。建筑般的人形位于画布中央,或坐或立于画布底边,构图似乎恰好裁剪到人形腰部的上方。通过如《引灵人(摆渡人)》和《摆渡人(愚人之船)》等作品标题,蒙克创造出一种模糊性或距离感,引起观者的惊奇与想象。的确,在蒙克的心目中, “摆渡人”是从对披头士乐队《黄色潜水艇》专辑封面艺术作品的解构中浮现出来的,是青春的象征符号。



威廉·蒙克
引灵人(摆渡人)
布面油画
70 cm × 140 cm
2020-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威廉·蒙克
摆渡人(愚人之船)
布面油画
250 cm × 185 cm
2019-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与“摆渡人”系列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系列圆形画作。这些作品的颜色徘徊于明艳的黄色、粉色和深紫色之间,乍一看仿佛巨大的瞳孔或太阳的球状扩张。每副画作的笔触都向内伸展,将我们的目光带入“子(回归 I、II、III)”的光的巅峰或“新星(死眼 I、II、III)”的极度黑暗之中。就像“摆渡人”作品中那些难以描述的形象一样,这些圆形画作似乎在体现或召唤一个遥远的星球。“摆渡人”是扎根于地面的,而这些画作却是空灵而失重的。它们依次悬挂于展厅中,好似漂浮在空中一般。这些圆形构成了经典透视的幻觉,画布逐渐缩小,创造出一个空间的穿越。蒙克通过幻觉般的镜头、遥远的记忆或反复出现的梦境,在画布上抒情地挥洒彩墨。



威廉·蒙克
子(回归 III)
布面油画
直径 220 cm
2021-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威廉·蒙克
新星(盲眼 I)
布面油画
直径 220 cm
2021-2022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于2023年创作的四幅近乎方形的“无处之子”系列作品,标题再次采用了“子”这个词。这些作品与上述系列中的精神符号或形象符号不同,它们采用了柔和的水蓝色、赤陶色和跳脱的黄色,绘制出边缘分明的矩形。四张画中的图腾皆位于画布的下缘,指向相似的浅粉色天空,伫立于同样轻微勾勒出的沙地上。



威廉·蒙克
无处之子 I
布面油画
270 cm × 255 cm
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蒙克在接受《策展人》平台创意总监丹·戈尔登采访时表示:“我非常在意每个人面对我作品时的状态。”在他看来,对于展览空间和布展,“空间和时间就是一切。感受空间需要时间。我们的目光会扫过一个空间、一幅画、一个房间或任何一件东西。目光会一直跟踪并仅在对比点停留。就让目光停留的那一刻变得特别吧。美丽也好,令人不安也好——无论如何,但是别让它浪费我们的时间。”


本次展览“引灵人”的所有作品从概念上给一切阐释超越尘世和界限的存在创造了空间。绘画可以只是如此。艺术家寻求真理,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蒙克在他的“烟圈山”系列中也展现了同样的热忱和痴迷——这种情感甚至可能在长时间凝视太阳后出现。印第安原住民拉科塔部落战士疯马曾说道:“(我们)需要一个非常伟大的异象,拥有这个异象的人必须追随它,就像雄鹰寻找天空中最深的蓝色一样。”“烟圈山”系列中的“山”使用了点彩画法,由无数细小而色彩斑斓的点组成。与每件作品柔和的色调和精细的选色相呼应,蒙克能够在画布上的微观世界里自由驰骋。除了标题本身的指向外,“烟圈山”系列中的世界没有任何直接的人物形态或叙事表现,完全依赖于观众与其所在的景观之间的关系。



威廉·蒙克
烟圈山 III
布面油画
270 cm × 255 cm
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威廉·蒙克
烟圈山 II
布面油画
270 cm × 255 cm
2023
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威廉·蒙克的画作深入探讨了隐喻性的领域。他的创作没有使用书面或口头语言,却涵盖复杂的叙述。那些未能言表的东西乍一看似乎是虚幻的,但这次展览充满了形而上的蓝图,就像我们肉眼永远看不到的星星一样,看不见却永远存在。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肖像。致谢艺术家和佩斯画廊


威廉·蒙克,1977年生于英国泰晤士河畔金斯顿,目前在纽约生活和创作。他以描绘神秘超凡形态的画作而闻名,其半抽象绘画深受该媒介的悠久传统和历史的启发。蒙克使用鲜明的分割构图,创作引人入胜、色彩鲜明的绘画;他也经常深度创作系列作品,这些系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画作展现出不规则的细节、线条、前景和背景;其中,一种重复性打破了形象的呈现,创造出视觉上的“咒语”。这种节奏贯穿蒙克的创作——放弃具象的逻辑以达到更奇特有力的效果。蒙克的画作大气磅礴,与观者建立更直接的实体连结,拉近我们内在与外在体验之间的空间距离。


蒙克于2005年荣获荷兰皇家绘画奖,并于 2009年荣获杰伍德当代画家奖。蒙克的作品曾展出于佩斯画廊(香港、伦敦及纽约)、弗里斯博物馆(荷兰吕伐登)、鹰庭博物馆 (荷兰奈梅亨)、海牙艺术博物馆、梵高美术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诺里奇大学 (英国诺里奇)、 Project Space Leeds (英国利兹)及萨默菲尔德画廊(伦敦)。他的作品被海牙艺术博物馆、广东和美术馆、龙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荷兰阿克苏诺贝尔艺术基金会、伦敦罗伯茨艺术学院、荷兰弗里斯博物馆、荷兰 ING 艺术收藏、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迈阿密当代艺术中心、英国布伦海姆艺术基金会、洛杉矶马西亚诺艺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且被囊括在许多私人收藏之中。(撰文:凯蒂·戴蒙德·翰墨)






展览名称

方媛:激浪


策展人

杨鉴


展期

2024.1.13-2024.3.24


地址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三展厅

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于2024年1月13日至2024年3月24日呈现艺术家方媛(b.1996)的首个重要美术馆个展“激浪”,由策展人杨鉴策划,呈现20余件艺术家近年来全新创作的绘画作品。


方媛的绘画呈现一种宏大的画面调度和轻盈回溯,就像情感涓涓细流总是之于奔腾宏大历史时空之下,大量纵横的视觉平移犹如人生的历程般,只会继续前进,不会卷土重来。回旋的画面流向如若真切地在此间继续交缠,时空的飞逝感牵挂强烈的个人情感。艺术家感知着、交织着混杂的文化经验和弥散的身份认同,又感同在他乡的遥远距离的涉身体验,使她的生理感知与作为行动的画面不能放下一切再次交缠,只能选择沓飒地延绵、与过去紧紧纠缠却也总是紧紧咬住未来,逐渐膨胀,直至无限。



方媛
《极夜》
布面丙烯
240×200cm ×2,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方媛
《偶合02》
布面丙烯
210×170cm,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作为已然成为经典的艺术范式,抽象的形式主义及其背后的精神是我们主要的关注方向,并且将其定义为一种以欧美为中心的带有普遍主义色彩的艺术风格。然而,在方媛这里,艺术家一直追求着普遍性之外的特殊可能,她通过创作与“身体”“景观”“时空”“符号”的概念重建了抽象与我们周围世界的联系,并且强调植根于真实世界的经验,纯粹的形式并不存在,而抽象的形式特征决定了它反映真实世界经验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形式更迭地记叙美术史叙事之外,抽象可以对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作出一系列反应。


在作品中,方媛表达了她对全球化之特定情形与个人文化身份的细致理解,以及随之而来的流动状态带给人们的复杂感受,并在创作中同时寻找和保留着人类经验和绘画审美普适性,以寻求一种最为直接的共振。在十八岁搬到纽约之前,方媛在深圳的“特区”生长经验鼓励着她以更为外向与求新的文化姿态去寻求当时极为流行的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并且,身处当时全球最为激烈建设的城市中的体验促使她永远处于辞旧迎新的进步论环境中。而当真正投身于纽约这样的世界都市,种族意识强烈的外部环境促使她重新洄溯自身的文化身份与思想根基。这种基于海外而寻求故土文化的回访与错落感,使得艺术家对于探寻与主动建构自身最为本质的文化基因产生了强烈的动能。



方媛
《末日狂花》
布面丙烯
200×240cm,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方媛
《潜流 02》
布面丙烯
240×200cm ×2,2023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例如对绘画中最基本的颜色选择,在色彩谱系可以极其轻易的通过各自方式或者技术手段调和到悦目的当下,方媛却坚持在作品中融入一些在外界看来不够和谐甚至是有些隔涩的颜色组合,并且进行一些拒绝调和的颜色搭配创作。或许是因为方媛基于自己作为一个95后华裔女性在极具强度的纽约独自打拼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感悟与性格特质的觉醒。在当下的世界文化语境多当中,参与和融入最好的方式或许不是谄媚于体系和趋同于群体,外置自己的特殊性、主动寻找碰撞才是异乡人切割乡愁与构筑坚硬栖所的方式,所谓世界主要的包容性更多时候是针对强者与能力者,对怯弱和附庸者只可能是怜悯式的关怀。这些色彩的索引来自于方媛对于中国传统湿壁画在时间与自然之后所留下颜色的选取,它们不是初始被绘制的颜色,但是在时间的打磨和自然的锤炼下,确也铸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可能。我也相信方媛作为一个与中国文化现场已然有一些割裂的新生代华裔艺术家,她在西方美术馆收藏体系当中看到类似这样的东方藏品时,所激发的那种身份与文化自觉性是这一切选择的初始动能。(撰文:杨鉴)



关于艺术家



方媛(1996年生于中国深圳)是一名生活并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她于2019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视觉与批判研究学士学位,并获得罗德家族最高杰出成就奖和多项奖学金。2022年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取得纯艺术硕士学位。方媛的抽象绘画实践驱动于一种对外界环境的自我抽离,成长并生活于高速发展的都市以及不断流变的身份认知与外部世界的形变使她持续性地感到周围环境投射给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对她而言,一切的变化都可以是一种真实而生动的可触碰的物理经验。


作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95后华裔艺术家,方媛的作品被众多知名机构收藏,包括龙美术馆、巴黎老佛爷基金会、ICA迈阿密、纽约FLAG基金会、达拉斯Green Family基金会、 Grand Rapids艺术博物馆、夏洛特Mint博物馆、巴西Inima de Paula博物馆、奥弗兰帕克Nerman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X美术馆等。



关于策展人



杨鉴(b.1990)的策展工作是以艺术史与艺术行业机制的研究和写作为基础,立足本土性深入调研大量亚裔艺术家个案作为主要研究与策展方向。他力求将具有时代关照与延展可能的艺术家案例以视觉化和具有社会维度的方式展开在公众面前,实现艺术家能效最大化,并尝试以不同艺术层面、相似时空语境下的迥异个人史勾联出能够佐证当下大历史中的艺术轮廓。






— END —



媒体合作广告发布

请扫描左边二维码




MORE
延伸阅读

艺术招聘|2023年12月:有效招聘合集资讯
艺术热点|从时代语境下,看赵无极的一生


艺术展览|上海外滩艺术区:最新展览动态


点击进入
艺术社群



MORE
相关账号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496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