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拙政问雅·夜苏博——一场跨越五百年的时空邀约
-
01-14
一、策划背景
2023年以来,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对精神生活的重新认识和发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为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新追求和新期待,苏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调研分析,挖掘自身特色优势,结合特色文旅资源,在繁荣“夜经济”、加快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叠加苏州本地夜间已有的旅游产品,在博物馆延时服务期间,为公众提供差异化内容和体验,与周边的世界文化遗产、文旅场所等共同构成一个集观展、读城、休闲为一体的文旅圈,带领观众从博物馆出发,看城市古今变化,品历史文化魅力,从而与本地的“夜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拙政问雅·夜苏博”研学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名馆+名园”的强强联合,以创新方式阐释了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突出普遍价值,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让古典园林的艺术美和“中而新,苏而新”的现代博物馆设计理念走进大众视野,让观众们通过学、教、研的思路去理解世界遗产价值,激发保护传承世界遗产的行动自觉,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是苏州博物馆依托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和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而开发的一个集世界遗产教育、活化利用园林艺术空间、吴门书画文化、文化创意产品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教育体验创新项目。通过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与园林式现代博物馆的结合,依循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以多媒体创意营造方式,构建了一场世界遗产价值的当代语境阐释,同时遵循世界遗产价值保护的原则,努力唤起公众对保护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觉。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9年),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中“拙政问雅”部分是以雅为题,以月为线,以光为笔,以影为墨,以山水为纸,打造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形成“人在丹青行,亦成丹青画”的意境。灯影下的拙政园,天人合一,咫尺乾坤,与虫鸣、花香、鸟栖和谐相处,万物共生。“夜苏博”部分以光线勾勒出现代主义建筑和苏州园林元素的极简线条,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致,让观众在导览中感受“中而新,苏而新”的博物馆设计理念,品味夜游苏博的雅致与闲适。该项目在园林和博物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以沉浸式的创新体验方式让公众获得“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心理感受,同时结合苏州博物馆独具特色和文化意蕴的文创产品,让观众在体验中收获文化自信的精神共鸣。
三、项目特色
(一)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跨界交流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串联文化遗产在地展示和博物馆展示的多元手段,在文化遗产中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各式载体,彰显拙政园内每一方池塘,假山石的光影,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构置博物馆内“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山水景观,使之与一墙之隔的拙政园相连,在光影点染下构建了一幅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山水画卷。光影艺术将文化遗产的突出价值呈现出来,实现了文化遗产园林和博物馆跨界联动的创新,促进了文旅和世界遗产公众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跨媒介方式和科技手段创新结合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探索凝练新的视觉体验与审美感受。一方面,项目深入挖掘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本体价值,运用现代技术,使其焕发当代活力。比如在多媒体技术资源方面应用了WATCHOUT软件实现投影机大型图片的无缝拼接,呈现了园林里的实景山水长卷;运用3DMAPPING技术进行现场的花草树木,亭台楼榭画面的快速有效校对等。先进的科学手段,既满足了文物保护需求,又实现了文化遗产价值的当代创新呈现。另一方面,项目高度凝练文化遗产内涵,并进行再创,以创意呈现文化遗产内涵。例如在拙政园内通过对亭、台、榭、楼、堂等建筑雅趣重构,使短暂的游览浓缩了四季景观,静止的建筑演绎了动态场景,沉默的古典园林和博物馆讲述了历史脉络。用活化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触动游客的内心,使游客融入园林景象,与园林、建筑、艺术、文物、自然产生共鸣,获得心灵的愉悦,为他们留下别样的教育体验。
四、示范意义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创新性开创“世界遗产+博物馆”夜间游览模式,使游客深度吸纳江南文化内涵,学习文化遗产价值。
(一)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示范性
项目遵循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则,通过多媒体和遗产监测技术的运用,藉由影像、光效的跨媒介艺术手段,切实按照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要求,将中国园林转述为当代美学空间。展演使用的所有设备均可拆卸,每天均进行所有设备的搭建与回收工作,做到了对文物本体零影响,是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经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全流程评估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项目。
(二)文化遗产艺术性表达的示范性
“拙政问雅·夜苏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与创新。它以新的跨媒介方式和科技手段介入古典园林,从中凝练出新的视觉体验与审美感受,是基于文化遗产本体的长期艺术创作项目。通过对文化遗产园林、现代主义园林式博物馆的光影艺术再创,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深度传播遗产文化艺术价值,并探索对遗产对现代生活的延续,是满足多元需求的教育产品。
(三)遗产教育和传播的示范性
该项目是一个由集合青年艺术创意们的思考,并由青年文化遗产守护团队运营,主要面对青少年游客的文化遗产教育项目。项目历时两年的运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在80后游客占比高达76%的背景下,项目收获了97%的客户满意度优秀的反馈。
五、实施效果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以创新方式充分阐释了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突出普遍价值,以中国园林美学为核心,通过“名园+名馆”的强强联合,创新探索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的文化体验新模式。从游览馆内中央大厅、西廊、莲花池、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宋画斋、到室外主庭院片石假山,最后回到紫藤园。再由博物馆出发前往拙政园,体验一场光影视觉盛宴。暑期期间,苏州博物馆还结合时令,给参与活动的观众准备了特别的文创伴手礼:山水风物茉莉香囊钥匙扣和夏日物语扁竹茉莉扇,旧时的姑苏城,花娘过桥串巷,一路吟卖篮中的茉莉花手串,也是对茉莉花独有的优待,给观众们留下了一份独特的苏州记忆。
“拙政问雅·夜苏博”项目通过互动式的场景,极具吸引力的综合体验,生动的展呈方式,为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阐释更多的“世界遗产价值”和博物馆在地文化,提高了公众对于不同地域文化价值载体和形式的兴趣,提升了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知水平,激发了保护传承世界遗产的行动自觉,促进了博物馆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自2023年4月项目实施以来,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共计开展27场,参与人数669人,项目收入近22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满足了公众追求高质量、个性化旅游和公共文化体验的新需求,是“博物馆+文化遗产”一站式体验的新模式。
该项目从全球近百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2023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卓越之星奖”。
编辑:范懿萱 肖维波
审核:崔 波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