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4.2.1.7 装置的生态E:装置艺术应该成为公共艺术
-
2024-01-05
本文转载于 邱志杰工作室 公众号,经数艺网编辑后发布。
前面说到,装置艺术非常重要,在美术馆临时展览中简直不可或缺,但装置艺术在生态上的缺陷是它不容易收藏,所以比起传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等,装置艺术不好卖。但这只是针对私人收藏家而言,换一个场景,对于公共机构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基础设施等等,装置艺术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多样化的空间场景需要装置艺术
这一类公共机构需要公共艺术。今天的公共艺术远远不只是汽车环岛中间或街心公园的一件雕塑,或者大楼大堂与外墙的一片壁画,公共艺术在样式上更为多样。公交车站、自行车停放处、树木、栏杆、公园座椅、下水道井盖等城市家具,甚至垃圾站、垃圾桶和公厕,都有机会改造成公共设施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体。对阶梯、过道、天桥、隧道等等传统上不会放置艺术品的空间,也常常需要加以利用。这类场所需要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的公共艺术,装置艺术家在多样的材料和空间上的探索,他们因地制宜的能力,有极大的应用场景。比如利用阶梯立面所做的装置,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名片。
除了空间的特定性,当今的公共艺术,经常需要针对地方文脉作出回响,甚至要求和人群发生互动。这方面,装置艺术家的工作特点和技术准备,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雕塑家和壁画家。他们非常善于进行社会调查,找出地方资源中能够打动人的材料和物品而不是仅仅从图像资源入手。对他们来说,因地制宜并且带有文化针对性地提出方案,是天经地义的工作方式。设置和观众互动的环节,更是装置艺术家非常熟练的操作。
2009 年,创意广告公司 NORD DDB 为斯德哥尔摩奥登普兰地铁站设计了钢琴键盘楼梯。人们踩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的时候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在这个楼梯的旁边有电梯,人们通常都会图省力去乘自动扶梯。现在有了钢琴楼梯,大家走着有趣,就纷纷去尝试走楼梯。旁边的电动扶梯是那种感应式的,没人去走就会停下来。对环保分子来说,这节省了城市的用电量。
楼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钢琴键盘,这对于那些想要吸引顾客的人来说,堪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关于这个钢琴楼梯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被阅读了1000万次以上。现在在意大利米兰、美国旧金山,法国雷恩、阿联酋迪拜、中国西安、杭州的武林广场都有这样的钢琴楼梯。台湾高雄市立大同医院也安装了这样的楼梯,用来鼓励人们减肥和锻炼。台湾人倒是直言,启示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原创。
表演性的公共艺术
当代的公共艺术,还特别注重步入式的体验、沉浸式的体验,也非常注重夜景和水景。要求公共艺术有表演性,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我们今天的音乐喷泉,就来自文艺复兴时代的“魔术喷泉”——在当年,这一类公共娱乐设施已经渗透进了当时的钟表机械的新技术。今天世界各地的,带有技术属性的装置大受欢迎。偏重媒体艺术展览的3D Mapping投影秀、激光表演、Led媒体建筑(用很多建筑墙面作为像素屏幕使用的Led灯装置)非常流行,各城市竞相效仿,几成光污染。除此之外,音景和声音装置、风动力装置等,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艺术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兰登国际小组的《雨屋》是激光雷达驱动的互动装置。人走进去,雨丝会闪避人,当然不可能完全不被飘雨沾到,但也肯定不会被淋成落汤鸡。安装在房间周围的摄像头可以检测人类的活动,向雨滴发送指令,使其不断远离游客。水从地板上的网格滴下,经过处理后被送回天花板再次落下。这个装置在上海展出的时候引发疯狂打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举世同欢。财大气粗的阿联酋沙迦酋长索性买了,在萨迦城里专门建立了一家永久性的“雨屋馆”,让沙迦人民和游客们随时可以体验。首次在英国落成的时候,还有舞蹈团体在这个雨屋中表演。成功的互动装置,因此成为了公共艺术。
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生 Hannes Koch、Florian Ortkrass 和 Stuart Wood 于 2005 年创立,做了大量的互动装置。
彼得·理查兹 (Peter Richards)和乔治·冈萨雷斯 (George Gonzales),《波浪风琴》(Wave Organ),1986,旧金山
《波浪风琴》是坐落在旧金山湾沿岸的声学雕塑。是不远处的探索博物馆和旧金山市政府合作的成果。探索博物馆驻场艺术家彼得·理查兹 (Peter Richards) 与雕塑家和石匠大师乔治·冈萨雷斯 (George Gonzales) 共同构思并设计了这台管风琴。这个平台所用的石头是从已拆除的劳雷尔山公墓中挑选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带有墓地特点的古老而精致的雕刻岩石,在这里回望旧金山市中心的天际线,远眺金门大桥和马林岬的景色。
阶梯状的可步入的海滨瞭望台。石头平台上有长凳,游客可以坐在平台上伸出的管道口附近聆听。太平洋上的海浪滚滚而来,撞击、涌入延伸到水中的25 根由 PVC 和混凝土制成的风琴管位于不同高度,高差使之与潮水涨落时间形成关联。空气被挤压,发出隆隆声、汩汩声、泼溅声、嘶嘶声,时而呼啸,时而呜咽。高音和低音交错,动人心旌。
这个装置的声学原理就是管风琴的原理,它类似于在海螺壳中听到的声音现象——特定体积的空气以特定频率产生共振。随着水的进出,管道内的气柱不断变化,并且随着每根管道中气柱的长度和体积的变化,它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也会变化。空气越多,声音越低;空气体积越小,声音就越高。
每天潮汐涨落,不同时间点,不同风向都影响发声,涨潮时效果最好,游客在不同部位听见的声音也不同。这些声音同时还被传递给附近几个不同车站的听众。石头来自墓地,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墓地的石头带着有特征的细节,会让人回想人命的速朽与石材的无辜与永恒。石头,海景,海水和风创造的音乐,把这个海岬变成了天海之间,生死之间的一个冥想空间。
这个波浪风琴一开始是作为1981年新音乐节的一部分进行展示的,当时还比较初级。但是效果好,收到探索馆的创始主任弗兰克·奥本海默 (Frank Oppenheimer) 开始了许可申请和筹款,努力把它变成永久装置。奥本海默去世七个月后,波浪风琴于 1986 年 5 月完工,被献给他。从这里步行即可到达探索博物馆。
艺术家彼得·理查兹坦诚,这个波浪风琴的灵感来自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艺术家比尔·丰塔纳 (Bill Fontana) 的一件录音作品,这个录音来自澳大利亚悉尼一个浮动混凝土码头的通风管发出的声音。
旧金山的《波浪风琴》落成后也开始传播。
克罗地亚扎达尔出现了《海风琴》,和旧金山比,它没那么张扬,更隐身, 石阶下方的开口不注意几乎不会发现,但他们通过大海的运动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管子根据传统达尔马提亚克拉帕歌曲的矩阵进行调音,可演奏 5 种音调的 7 种和弦。它是由建筑师Nikola Bašić于2005年设计的。
英国布莱克浦也出现了一个高15米的《高潮风琴》,其实也是通过埋藏的管道和潮汐来发声。但其呈现方式更接近于雕塑,装饰性螺旋顶部一侧是一系列垂直管道,可在涨潮时发出风琴声音。隐藏的管道从结构下方引出,穿过邻近的海堤下方并进入大海。退潮的时候,你可以走下去看海堤的管道。于是来打卡的人成千上万。
这个波浪风琴案例生动说明了装置艺术的一种从实验艺术家的出于好玩的尝试——对漂浮混凝土码头的偶发声响进行录音,到成为临时展览中的装置艺术作品,到永久性的公共设施,最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在克罗地亚扎达尔设计海风琴的建筑师尼古拉·巴西克(Nikola Bašić)意犹未尽,他在同一个地点又做了一个太阳能电池装置《迎接太阳》。嵌入人行道上,形成一个直径 22m 的圆圈。《迎接太阳》装置三百块多层玻璃板构成了扎达尔海滨的“迎接太阳”。玻璃板下方有22组太阳能模块,白天,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然后在太阳落山后转化为迷幻灯光秀所需的电力。灯光变化呈现了太阳系中太阳和行星的变化。
扎达尔是克罗地亚乃至整个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古迹。但自从 2005 年的“海风琴”和 2008 年的“迎接太阳”等现代景点推出以来,扎达尔的观光地图和游客体验已经彻底改变。海水制造的音乐与阳光制造的图画,一起构成对自然的感恩和礼拜。因此,围绕《迎接太阳》装置的圆环上,还刻有扎达尔城市守护神的名字和他们相应的节日日期。
扎达尔本来就有最美的落日和无敌海景,旧金山也一样,美景何处没有?旅行者不但需要美景美食,更需要传奇。正是装置艺术为城市创造了传奇。想要好好打造旅游景点的地方,该好好想一想这些道理。这个道理想明白了,装置艺术家们的饭碗也就有了。
大轻挂装置艺术
由于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当代的公共场所有很多跨度极大、挑高很高的巨型室内空间,这样的空间需要巨大的、轻盈的、安全的、可悬挂的公共艺术,不可能把传统的石头、木头、金属雕塑悬挂在空中。尤其是交通枢纽公共空间如机场、火车站,地面要保留出来作为人群流动和商业空间,都大量需要悬挂类作品。旧金山机场的艺术项目举世闻名,其中很多是装置艺术家的杰作。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动感雨》,是柏林的艺术家和工程师合作小组Art+Com的杰作,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动感雨》由两组 1216 个悬浮雨滴组成,这些雨滴由轻质铝制成,表面镀铜,每个水滴都通过一根细钢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细钢丝绳连接到嵌入吊顶的单个电机系统。这些雨滴在 15 分钟的计算设计编排中不断升高和降低,每个液滴就像一个像素,创建出一个极低分辨率的 3D 屏幕——一种“机械全息图”。在某些时刻,它们会汇聚成形状——抛物线弧,甚至是喷气式飞机的草图,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就像整地在下雨。这是对新加坡热带气候的响应。
这个动态装置安装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办票和候机大厅的中庭,两个中央自动扶梯上方,总面积超过75平方米,高度超过7.3米。在樟宜机场经常引发旅客围观赞叹。
除了交通枢纽,宾馆,大堂,写字楼大堂,商场的中庭等场所也需要大型的、可悬挂的公共艺术。即就商场而言,我们看看每年的圣诞节和春节期间,所有的商场都得识相推出相应的艺术装置以烘托节日气氛,今年是龙年就需要以龙为题材的作品。这种节令性的需求,实际上已经养活了不少艺术学院毕业生的设计工作室---他们如果上过装置艺术课程显然更为好用。装置艺术中使用轻型材料的一路,就很适合出现这类悬挂性作品。因此在本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工作坊,叫做“大轻挂工作坊”,就是专门要探索这种大体量、轻盈的,可悬挂的装置作品。以便我们的毕业生能应对这种社会需求。
装置艺术需要中介机构
历史上扮演公共艺术角色的主要是壁画和雕塑。不过今天,大量的公共艺术要由装置艺术来充任了。学过做装置艺术的,要有做公共艺术的准备。历史上最好的艺术家应该来做公共艺术,米开朗琪罗画天顶画,达·芬奇画《最后的晚餐》,这都是公共艺术。做公共艺术是最体面的行为。装置艺术家有责任把我们的公共艺术变得有趣、深邃、高级,而不应该把它们让给商业艺术家去互相对付。做公共艺术,对于装置艺术家而言,既是生财之道,也是责任。
可是装置成为公共艺术存在着一个传统的障碍。那就是苦心研究装置的艺术家们并不是都像克里斯托那样耐烦和城市管理者打交道。在国内,这可能意味着和建委主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规划局沟通,陪地产开发商喝酒,很善于干这些事的人,艺术通常又搞不好了。因此,需要一种把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和装置艺术家的能力连接起来的中介机构。
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到达私人藏家那里是有一个中介机构的,这个中介机构就是画廊和拍卖行。但是却没有一个中介机构来负责把装置艺术卖给公共机构。公共艺术的甲方是城市政府、市政公园、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房地产开发商、商场、宾馆酒店等等,但是这些机构找不到优秀的装置艺术家,一些套路化的雕塑家、壁画家得以日复一日地兜售低劣行货。这使得我们的城市中充斥着丑陋的熊猫和不锈钢双螺旋雕塑。所以必须有人来做这样的工作了,要有一种中介机构在运行,这样的中介机构其实是一种装置艺术走向公共艺术的代理执行机构。他们一方面每天去看装置艺术展览,看看展厅里哪些作品适合改造成公共艺术,与艺术家谈判获得授权,经过包装加工,经过合适的阐释和适当的调整之后去兜售给甲方。另一方面,他们要熟悉甲方的需求,把甲方的需求传递给艺术家,代表甲方向艺术家委托创作、征集作品、组织征稿比选,组织艺术家来研究地方文脉和基地的地理、物理条件。总之,他们的责任是搭建装置艺术家和甲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装置艺术的落地施工,然后,从中赚取中介佣金。
画廊和拍卖行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这样的装置艺术中介机构却还稀缺。有了他们,装置艺术的生态才是完整而良好的。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