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3
分享
- 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正式开幕!
-
原创 2023-11-27
何以长江?长江是大地的诗歌,是时光的枢轴,是想象的舟楫,是情感的纽带。千百年来,在时空中积淀、交汇、演化而成的长江文化,既是有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是无形的想象景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
—— 鲁安东
长江,既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本翻动的斐然巨著。在这条波澜壮阔的河流中,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沃土、多元经济的繁荣,以及悠久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水的流动中,我们得以思考生命的本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次将展览设于南京,并非偶然。南京依江而建,伴水而生。紫金山下觅风华,扬子江畔话江南,文化的根系也在这条源流的变迁中交汇、融合。
——王志鸥
长江是中华儿女伟⼤的⺟亲河,也是中华⽂明最初的⽣命摇篮;她⻅证了华夏⽂明五千多年的兴衰繁盛,从远古先⺠的筚路蓝缕,到现今数字时代的⻜腾创新,每一⼨光阴都在⻓江的河⽔上留下记忆。
11月24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将于江苏大剧院正式开幕。届时,在这处2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艺术大师天团以及顶尖制作团队将⻓江⽂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联手演绎一场瑰丽的美学浸染、一次宏大的东方诗篇,带来一场极致的⽂化盛宴。
从长江源头到江南⽔乡
"先锋艺术家天团"打造东方美学大展
由邱志杰、陈琦、王志鸥、刘建华、杨泳梁、李振中等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家天团”,囊括了国内艺术圈最活跃的一线力量。他们将用最有深度的学术、文化情怀,为走进展览中的观众,讲述最日常、最身边的“长江故事”。
此刻的展览是回溯,更是一起迈向未来。这场如梦似幻的东方美学大展,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团队黑弓BLACKBOW与国内前沿数字艺术团队MetaWay麦塔维打造,采用4K交互、Unity 3D、AI、3D mapping等技术,将为观者提供全维度感官互动的沉浸体验。
用数字化手段讲述“长江故事”
展现可阅读的⻓江图景
“河流是时间的见证,我们是被时间遗忘的旅⼈。”时间的力量隆起地壳,沧海桑⽥,斗转星移。⻓江自西向东,从青藏高原的冰川⽽来,浩浩荡荡奔腾千⾥东注⼊海。
作为首个长江原创IP展览,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以“天际流”作为开篇序言,从“通天河源·生命奇迹”“巴山蜀水·壹江同频”“云梦泽·日月岁新”“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奔流入海·河海同脉”五个主题切入,在12大展项中汇集沉浸感十足的艺术装置,刻画了长江上、中、下游的蔚为壮观与迂回婉转,溯源伟大母亲河的雄奇与浪漫。
—— 序 ——
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天际流》-王志鸥;数字影像空间;2023
效果图
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地势气象中,融入“数字奔流”的时代意象。永恒的《天际流》之中,长江之水循环往复,溯回从之。观众可寻迹长江之源溯游而上,体验长江之水势如破竹的奔涌之姿,深入感受来自地缘深处的文脉回响。
·《长江诗境图 》- 邱志杰;纸本水墨;2023
效果图
《长江诗境图》局部
何以长江?在地理纬度上,亿万年的水流冲刷、地质构变,形成现今奔流千里的长江。在文学范畴内,无数文人骚客游历长江后留下千古流芳的文学作品。《长江诗境图》直观地显示出长江流域地理形态以及不同流域区间内诞生的诗歌文学之间微妙而永恒的关系,在当代艺术的语境框架下,将诗性长江的文脉图谱揉进广袤无垠的万古江河之中,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文化图景。
·《从雪山到海洋》- 潘镜如;数字多媒体影像作品;2023
效果图
仰望高山,消融的雪迹化作长江的渊源,汇聚成跨越万年的史诗。人类的痕迹好比微小的尘埃,终将在欢纵的暴雪后被大地遗忘。
—— 壹 ——
通天河源·生命奇迹
从凝视水中倒影的先民到共饮一江融化雪水的万千生灵,
河源用东奔的水流编织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母亲河》- 王岩;UV喷绘,分屏影像装置;2010-2014
《母亲河》是英籍华裔女摄影家在2010年到2014年之间创作的史诗性大型摄影作品。从江源的姜古迪如冰川开始,每隔整一百公里对江边的景观进行拍摄。在从零下30℃到零上44℃的环境里,从通天河的暴风雪、沙尘暴到江南温婉的深秋,艺术家记录下了一整套母亲河的地理、人文景观。
·《2012⽣成与弥散》- 陈琦;水印木刻版画(数字版);2023
这幅⼤型数字版画作品蕴含的,是中国⼈⾼远宏阔的世界观。画面中每一个线条似乎都已经完成了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的过渡,其扑面而来的流动性和宏大气势,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和巨大压迫感。事物的生灭与轮回以及观者视觉的宽度与思想的维度,都在流动的巨幅画面中展现。
·《无限极》- 陈天禅;人工智能数字影像;5分44秒;2023
曾有人一度视原子为构建物质的最微小单位,然而后来的研究揭示了“夸克”的存在,在此之后则有人提出一种内部结构莫测的“基本粒子”。但纵然是被人类定名为最微粒的“粒子”,其中是否仍隐藏着另一广袤无边的宇宙?也许,两个宇宙之间的毁灭性碰撞仅源自外部世界的微风轻拂,将两片树叶轻轻交抚而成。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艺术家使作品不断缩放、持续迭代,以诠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幻想,犹如山内有山,景中有景,层层嵌套,永不穷竭。
· 《川虹衍界》- 索喃次仁;丝线编织装置;2023
川:江河湖海,不弃细流,故浩浩荡荡。
虹:清风闻雨,日照虹霓,映江源生机。
衍:临江生息,世代繁衍,筑灿烂文明。
界:凡界有限,锋芒破界,绘盛世华章。
沿江而下,循着川流的脉动,纵观华夏文明。
· 《流星》- 索喃次仁;羊绒布、羊毛、彩色丝线;2022
· 《无题》- 索喃次仁;羊绒布、羊毛、彩色丝线;2022
· 《蝴蝶系列1》- 索喃次仁;羊绒布、羊毛、彩色丝线;2021
· 《蝴蝶系列2》- 索喃次仁;羊绒布、羊毛、彩色丝线;2021
·《神思一瞬》- 高反台艺术小组、格桑央拉;数字影像;40分34秒;2020
视频收录拉萨生活的场景片段与声音,在古院的鸟鸣、村落的牛铃和煨桑时树枝的断裂声中重现“出神”的瞬间,复原一场关于高原的梦。作品通过切换日常中细碎的画面,放大自然中微小的声音,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意识。艺术家为其拟了一个散文式的名字——“神思一瞬”。
·《Aquatics · Yangtze River》- Philipp Artus;多媒体作品;2023
曾一度被评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微笑天使”江豚,在十年长江大保护中得以重现生机。观众在此数字作品中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江豚”形象,而当创造出⾃⼰的虚拟⽣物时,我们在情感上已成为⽣态系统的⼀部分。
·《路过》- 华闪、王哲坤;三屏数字影像;2023
效果图
观众将被引导进入长江的生态系统,成为长江的一部分。作品呈现的是长江流域三种稀缺生物长江江豚、白唇鹿和朱鹮的现实主义数字艺术。江流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生命源泉。当观众路过作品时,这些生物也会路过他们,一段由关联与作用力的镜像画面由此构成,此刻的我们不仅仅是观看者,还是参与者。
—— 贰——
巴山蜀水·壹江同频
两岸万重青山与江流拍岸,
承接蓄积万钧之力导入中原。
·《长江方言》- MetaWay麦塔维 (视觉设计:徐一玄)、E.I.Art;多媒体交互作品;2023
效果图
“乡音无改鬓毛衰”,不同地区的方言声调揉杂了我们对故乡的思绪。无论远近,方言说出的那一刻便能勾起我们熟悉的乡土记忆。
“你好,长江” ——在麦克风上用自己的方言给长江打个招呼,识别后的方言会生长为数字花卉,飘落到对应的方言地图中。
·《福》- 郑祎;陶瓷、布料;2020
“我想通过作品‘福’告诉大家,正如我的作品一样,中国是一个需要仔细品味,耐心聆听才能发现其深意的国家。” ——郑祎
作品“福”是艺术家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历所得,它表达了艺术家对中国的认识和感悟。 从宏观上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人人都是炎黄子孙;而从微观上看,你会发现这个国家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具有十分复杂的特质。正如作品从远处看来是一件汉代服饰,而细细看来却是由形态万千的手捏陶瓷小蝴蝶组成。
·《汇》- 黑米;混合材料;2023
从三峡翻滚而出的长江水 ,汇聚着俊美的山河、多元的文化,伴随着川渝的热情与包容 ,奔涌向前 。川渝盆地造就了肥沃的土地 和无数河流的汇聚 ,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居民,在这里扎根发芽,造就了川渝容纳百川 热情包容的多元文化。这是川的汇聚,人的汇聚,福的汇聚。
·《共频》- 孙骁、E.I.Art;分屏数字影像、音频波形装置;2023
效果图
通过六组数字屏幕,展示长江流域巴蜀地区多样性的民族演艺形态,在影像拍摄的过程中,艺术家将取材内容之间的对话,让身处不同地点的表演者仿若互为听众,进而通过影像幕布的围合式空间调度,让这些表演者在影像中相遇。取材自巴山蜀水的不同声音,借由空间中央实时的声波传动装置形成水乳交融的光影质地, 表达“隔江同频”的民族共融观念。
—— 叁 ——
云梦泽·日月岁新
以一叶扁舟为时间胶囊,
用亘古不变的永恒眼光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
·《长江记忆》- 邬烈炎、邬羽乔、于西;混合材料装置;2023
效果图
以长江不同时段的落日为展厅意境,模仿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而下的态势,观众也化身一叶轻舟,“卧游”在山水中。展厅中心的船舶装置与数块大型屏幕构建出属于长江特有的航运人文记忆,观众可以在落日余晖下,感受江水的浩渺,聆听江水的记忆。
—— 肆 ——
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
梦里不知身上月,
拂去一肩半生光,
唯恐江南成异乡。
·《静影沉璧 · 梦忆长江 · 长》- MetaWay麦塔维(数字创意:陈嘉璐);数字影像;2023
长江见梦中。
金箔为茎,宣纸为底,花鱼画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驶过悠悠长江水,共同坠入长江的潜意识。
·《江河湖海》- 董文胜《波澜恣意》系列;帷幕数字影像;2023
效果图
“为了拍摄这组作品,我时常奔波于江湖,每次都是在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开启快门,至天色完全黑下完成拍摄,曝光时间甚至长达十分钟左右。那一刻,面对苍茫浑穆的水面,我心存敬畏,挥动手中的光笔,光线刺破水面,在胶片上留下或轻匀缓慢、或恣意汪洋的波纹,在曝光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被一种类似宗教的仪式感笼罩着。每一笔镭射光都瞬间消失在沉郁模糊的水面上,我甚至怀疑胶片是否能捕捉住我内心与自然碰撞的轨迹,这波澜或忧伤或焦虑,或激昂澎湃、荡涤俗情,或闲淡平静、涟漪轻缓。” —— 董文胜
出生于江苏的艺术家董文胜,基于对家乡的热爱,为展览创作了“江河湖海”一组作品,艺术家通过实地勘景,精心选择了最能代表江苏段长江自然风貌的“燕子矶”、太湖第一胜地“包孕吴越”、万里长江在启东的入海口以及蜿蜒的古运河。为配合“数字艺术”的主题,作品将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
·《气体》- 刘建华;瓷,微水泥;2022
作品由金属釉烧制的器物造型、四方体、喷雾装置三部分组合而成。装置中缓缓升出的白色雾气,是水元素的雾态呈现,水与空气的结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
·《夜游记》- 杨泳梁;3通道4k数字影像;9分50秒;2017
《夜游记》影像作品,用城市建筑的影像作为画笔,峰峦叠嶂地谱写出一幅以宋代山水绘画风格为蓝本的数码影像创作——城市夜景融入无垠的星空,人造和自然的世界互相交叠,和谐地共生于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画面中。
·《夜游记II》- 杨泳梁;数字影像;9分50秒;2019
效果图
《夜游记II》似一幅层峦重叠、烟波浩渺的宋代山水画;传统山水中山石树木及其笔墨皴法均被艺术家以现代元素,如城市建筑的脚手架、旧房子、新房子所置换。画面当中那似动非动的安静与平和,灯光闪烁的街区、川流不息的汽车……城市山水中的万物都在运行,发展和变化。
·《米书》- 李振中;书、墨水、稻谷;2023
效果图
过往作品图
一方一圆;一黑一白;一个代表精神,另一个代表物质;一个可触摸,另一个不可观看;我们是否还知道稻谷的手感、味道与历史?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版画在江苏省泗洪县与农户置换。在精神粮食与身体食粮的转换空间中,艺术家邀请观众从米缸中手捧稻谷,放入碗中,共同完成整个作品体验。
·《Willow · Chang》- Samuel Yang;真丝、苧麻、人造纤维、提花面料;2023
过往作品及概念参考
Willow Dress 裙如其名,其灵感来自于随风摇曳的柳树枝条。 这件裙子的设计在解构上别具一格,腰部的剪裁犹如枝条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扭转,呈现了流动平滑且妩媚的效果。 “Bias cut”的斜纹裁剪方法使其上身后,沿着身体的曲线自然垂落。5 组Willow Chang Dress 拟态长江的“长” ,又体现东方女性的肢体之美,婀娜如柳枝以置景于江南水乡。闲庭午后,五位女士相聚八仙桌旁,伴着光影和微风,谈笑风生。
·《梦里水乡》- MetaWay麦塔维、反川;多媒体交互作品;2023
水墨江南,以诗绘景。以吴冠中的经典作品《双燕》、《江南春》为基底,用数字创作方式续写四时节气之美。临摹古人诗句,共谱东方浪漫咏叹。
伍
奔流入海·山川同脉
史前高塔坍塌的尘沫以钢铁、管线、数码的姿态重又垒砌,
交织于冰冷屏幕上的波动字符得以再度赋形。
·《江畔摇篮曲》- MetaWay⻨塔维(数字设计:陈子健) 、彩虹合唱团、金承志;多媒体作品;2023
效果图
江⽔的声⾳轻微涌动,带着温柔的呢喃包裹住我们。在⾳乐和光影的交织中,感受襁褓中婴⼉被包裹的舒适和安全感。此刻,与⻓江⺟亲河相拥,坠⼊摇篮曲的轻柔梦境。
《我从长江来》- MetaWay⻨塔维、杨鼎;分屏数字影像;2023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三屏影像装置分六个章节叙述⻓江之上⽣命的故事;江⽔的冲刷如同时间的洗礼,数字码的汇流将每个被捕抓的⽣命原点烙印在时间的刻度⾥,绽放属于每个⼈的⻓江之息。
·《空明》- 黄旺旺、高俊杰;琉璃;2023
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取一片江水,用古法非遗制作琉璃工艺,将流动的江水定格成势,施以碧波涟漪之色,从浅入深处的设计质感中,动静交互的河流变化,主要反映水环境的变化规律,希望通过作品表达水润自然之美,保护长江水环境生态的艺术表达。
特别影像单元 -「每个人的长江」
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系专业联合策展板块
特别单元影像策展人:姚礼尧
特别单元艺术指导:贾方
特别单元艺术支持:曹昆萍、谢冰
此次长江文化数字大展设特别影像单元——「每个人的长江」,汇集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系专业学生的12幅作品,从年轻化的人文视角细腻的描绘长江-人-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立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化一叶扁舟,卧游扬子江畔,于行旅吴越间,长江以她独特的魅力迎接我们,吟唱岁月文明。在这流淌的数字江水中,时光仿佛被编织成一幅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画卷,记录着无数个江畔的浪漫故事。
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是对长江的礼赞,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深刻追溯。以数字之美话文化之韵,我们希望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能够打开每个中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根源的一扇窗口,成为每个人心中独特的“长江之书”。
顺江而下,数据漂流
故事的采撷,身份的思考
与诗词相遇,与作品对话
从浪花中奔涌出的数字影像
连缀成一幅“180万平方公里”的画卷
「何以长江」
2023年11月24日-2024年1月31日
相约江苏大剧院
共饮一江水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4日 - 2024年1月31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江苏大剧院东门广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181号)
购票链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票或扫描海报二维码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
执行单位: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视界互联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 品 人:庄传伟 王洪俊
艺术总监:王志鸥
学术主持:鲁安东
学术顾问:李翔宁 张 明 唐克扬
策 展 人:王雨馨 曹宇嘉
制 作 人:沈晓峰 花 露
策展团队:
黑弓BLACKBOW
GLA格兰莫颐文化艺术集团
MetaWay麦塔维艺术科技
主创人员
专 家 团:高世名 龚 良 周 宪 贺云翱
陈云松 邬烈炎 魏 洁 蒋 杰
谢 辉 薛 墨 汤爽爽 陈 静
童 芳 李子晋 窦平平 欧 宁
郑晓笛 许晓青 王子耕 薛天宠
臧 峰
特别策展单元鸣谢: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时光机研究组:
徐依依 和 煦 沈逸哲 罗宇豪
缪政儒 江明慧 罗 靖 肖文娟
张新雨
特别支持:地球知识局
策 划:Lucy Liu Jimmy He
数字创意:Zijian Chen Jialu Chen
熊元昱 秦玉娴
数字内容:何 辉 林 楠 张朋飞 王彦超
孙 鹏 吴思敏 刘泳鑫 冯继球
代中浩 樊浩莹 杨美英
视觉创意:张小伟 Cherry Gao
Imelda Libertad
平面设计:李景岩 张恩绅 施 悦 赵程程
空间设计:Amy Huang 荣 红
Stin Simone Shing
Jiaxing Yan
展陈设计:Yan Lyu Frost Ni
Leah Li Stephen Shao
音乐总监:Punx Stephen Shao
音乐制作:李旭昊
技术支持:康劲松 王 韧
AR 制作:林 楠
品牌宣传:江 珊 李伊岚 肖兴闽
策展助理:贾 雪
服装制作:陈 敏
落地支持:陈 鹏 王 真 李赟昊 孙佳阳
张 琼 张国驹 刘金宝 汪 伟
赵 勇 卢海林 焉立强 刘 恒
李 斌 吴宗泽 吕凯凯 王 安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由 黑弓BLACKBOW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