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1
分享
- 数字光影重燃中华文化之火,近期数字光影艺术展精彩看点
-
原创 2023-12-06
自古以来,科技与艺术都有着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在科技爆发式增长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再次展示中华艺术文化的魅力。
近期,国内上线了以再现长江文化的“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和再现敦煌壁画精美艺术的“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下面就来一饱眼福!
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
11月24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在江苏大剧院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借助人文、数字艺术和东方意境三个独特视角,以“何以长江”为题,采用4K交互、Unity 3D、AI、3D mapping等技术,为观者提供全维度感官互动的沉浸体验。
作为首个长江原创IP展览,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以“天际流”作为开篇序言,从“通天河源·生命奇迹”“巴山蜀水·壹江同频”“云梦泽·日月岁新”“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奔流入海·山川同脉”五个主题切入,在12大展项中汇集沉浸感十足的艺术装置,刻画了长江上、中、下游的蔚为壮观与迂回婉转,溯源伟大母亲河的雄奇与浪漫。
序·天际流
▲《天际流》
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地势气象中,融入“数字奔流”的时代意象。观众可寻迹长江之源溯游而上,体验长江之水势如破竹的奔涌之姿,深入感受来自地缘深处的文脉回响。
▲《长江诗境图》
何以长江?在地理纬度上,亿万年的水流冲刷、地质构变,形成现今奔流千里的长江。
《长江诗境图》直观地显示出长江流域地理形态以及不同流域区间内诞生的诗歌文学之间微妙而永恒的关系,在当代艺术的语境框架下,将诗性长江的文脉图谱揉进广袤无垠的万古江河之中,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文化图景。
▲《从雪山到海洋》
仰望高山,消融的雪迹化作长江的渊源,汇聚成跨越万年的史诗。人类的痕迹好比微小的尘埃,终将在欢纵的暴雪后被大地遗忘。
通天河源·生命奇迹
▲《2012⽣成与弥散》
这幅大型数字版画作品蕴含的是中国⼈⾼远宏阔的世界观。画面中每一个线条似乎都已经完成了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的过渡,其扑面而来的流动性和宏大气势,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和巨大压迫感。
▲《无限极》
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艺术家使作品不断缩放、持续迭代,《无限极》以诠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幻想,犹如山内有山,景中有景,层层嵌套,永不穷竭。
▲《神思一瞬》
《神思一瞬》的视频收录拉萨生活的场景片段与声音,在古院的鸟鸣、村落的牛铃和煨桑时树枝的断裂声中重现“出神”的瞬间,复原一场关于高原的梦。
作品通过切换日常中细碎的画面,放大自然中微小的声音,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意识。艺术家为其拟了一个散文式的名字——“神思一瞬”。
▲《母亲河》
曾一度被评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微笑天使”江豚,在十年长江大保护中得以重现生机。观众在此数字作品中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江豚”形象,而当创造出⾃⼰的虚拟⽣物时,我们在情感上已成为⽣态系统的⼀部分。
▲《路过》
观众将被引导进入长江的生态系统,成为长江的一部分。
作品呈现的是长江流域三种稀缺生物长江江豚、白唇鹿和朱鹮的现实主义数字艺术。当观众路过作品时,这些生物也会路过他们,一段由关联与作用力的镜像画面由此构成,此刻的我们不仅仅是观看者,还是参与者。
巴山蜀水·壹江同频
▲《长江方言》
“你好,长江” ——在麦克风上用自己的方言给长江打个招呼,识别后的方言会生长为数字花卉,飘落到对应的方言地图中。
▲《共频》
通过六组数字屏幕,展示长江流域巴蜀地区多样性的民族演艺形态,在影像拍摄的过程中,艺术家将取材内容之间的对话,让身处不同地点的表演者仿若互为听众,进而通过影像幕布的围合式空间调度,让这些表演者在影像中相遇。
云梦泽·日月岁新
以长江不同时段的落日为展厅意境,模仿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而下的态势,观众也化身一叶轻舟,“卧游”在山水中。
展厅中心的船舶装置与数块大型屏幕构建出属于长江特有的航运人文记忆,观众可以在落日余晖下,感受江水的浩渺,聆听江水的记忆。
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
▲《江河湖海》
艺术家通过实地勘景,精心选择了最能代表江苏段长江自然风貌的“燕子矶”、太湖第一胜地“包孕吴越”、万里长江在启东的入海口以及蜿蜒的古运河。为配合“数字艺术”的主题,作品将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
▲《夜游记》
《夜游记》影像作品,用城市建筑的影像作为画笔,峰峦叠嶂地谱写出一幅以宋代山水绘画风格为蓝本的数码影像创作——城市夜景融入无垠的星空,人造和自然的世界互相交叠,和谐地共生于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画面中。
▲《梦里水乡》
水墨江南,以诗绘景。以吴冠中的经典作品《双燕》、《江南春》为基底,用数字创作方式续写四时节气之美。临摹古人诗句,共谱东方浪漫咏叹。
奔流入海·山川同脉
▲《江畔摇篮曲》
江⽔的声⾳轻微涌动,带着温柔的呢喃包裹住我们。在⾳乐和光影的交织中,感受襁褓中婴⼉被包裹的舒适和安全感。
▲《我从长江来》
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
日前,“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开幕。
3000多平米的展览空间内,“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以“发现敦煌”“守护敦煌”“传承敦煌”为主线,运用触摸互动、3D裸眼、2D3D相互转换、光影式沉浸、洞窟高度复原、张大千临摹画作、考古体验、当代艺术家岩彩画等形式展示敦煌文化。
敦煌元素与数字光影技术结合,让灿烂的敦煌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出集传统美学、数字艺术于一体的充满故事性的视觉盛宴。此次特展将带领观众进入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体验一千多年前的佛国世界、世俗生活、西域王宫的奢华和丝绸商旅的艰辛。
沉浸式体验区
走进光影与实景相结合的虚实空间,仿佛超越时空的限制,一转身,便来到敦煌。通过技术手段,为敦煌实现了全新的呈现方式,让我们也走进了这座千年石窟中,感受它跨越千年的前世今生。
壁画沉浸区,画面上行人马匹缓缓而行,一瞬间,穿越千年。仙乐响起,光影交错,《五台山图》在眼前缓缓铺开。
互动体验区
触摸互动区域,让大家亲自体验将上层壁画擦掉,显露下一层壁画的神奇效果。手掌轻轻拂过屏幕,经过之处画面即刻显现,随着触摸面积的增大,画作渐渐完整。
体感互动区,在屏幕前站定,轻挥手臂,丰富多彩的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天王等作品逐一展现。
鹿王本生互动区吸取美丽善良的九色鹿形象,利用体感互动科技,让屏幕上悠闲的鹿群在你轻轻靠近时,惊跳跑开,让敦煌元素与参观者深度共感。
手绘岩彩AR体验区,将亲手绘制的图画放置到互动设备上,画面一秒“飞”上屏幕,与宝塔融合,神奇的画面和美好的愿望一同实现。
投影沙地互动区,在沙地上挥挥手会出现湖泊,水流随着海拔的降低流动;堆起沙堆,到达一定的高度,可以产生火山喷发的效果。
岩彩共创窟打造出原始洞窟的效果,在这里可以实际参与壁画的创作。体验天然矿石粉的质感,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
数字光影区
展览采用数字形式展示那些流浪在外的敦煌文物,让它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家”。
敦煌藏经洞的文物,散落于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绢帛从古至今都是较为昂贵的书写绘画材料,因此大批描绘着佛陀、菩萨的精美绢画优先从藏经洞中被挑选出来,并成为了英法美等国家博物馆中的馆藏。本次展览展示的是流浪在外的部分绢画作品。
拍照打卡区
▲唐代灯笼区
▲光影佛像
▲敦煌诗篇
▲魂穿壁室
▲藻井区
▲沉浸区
舞台灯光 音响工程 照明设计 电气智能化
高级培训
- 企事业单位、剧院、演出公司、机关、乡镇等从事音响、灯光工作的技术人员。
- 可承担大中型音响、灯光、照明系统搭建和调试设计为培训目标。
- 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双向成绩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高级职业技术证书。
联系方式:乔老师 13901236002
责编:Michael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古奇文旅演艺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