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如何用一个展览呈现一部爱情经典?

原创 2023-11-17

《红楼梦》中见证宝黛甜宠桥段之一就是宝黛读西厢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名著讲述了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障碍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红娘这个词也成为婚恋介绍人的专属名词

清人仿仇英、文徽明《西厢记》图册-佛殿偶遇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日前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是广东省博物馆文学经典系列展览的首个原创大展
展览首次汇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封市博物、上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东莞博物馆、广东美术学院美术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14家文博单位文物精品320件/套,集中呈现《西厢记》的戏剧形态、故事内容和后世影响,多维度、全方位展示《西厢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清 叶逋《西厢记》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西厢记》作为元曲的不朽典范,被誉为“天下至文”“千古绝技”,和《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话题。
西厢故事在后世以文学、图像、器物、影像等不同样态广泛传播,形成了品类丰富的西厢文物,这些文物作为一种“物证”,见证着人们对于西厢故事的记忆,蕴藏着人们对美好情感的赞颂,是博物馆策展工作关注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文化资。


展览立足于围绕西厢故事所形成的主题文物,借用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叙事结构来组织展览内容,以“楔子”引入后,通过“杂剧何谓”“西厢何解”“情为何物”“曲短情长”四折内容讲述西厢故事,同时在展览叙事中注重将《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曲文描写作为叙事线索,将展览主题与展览叙事有机结合。


《西厢记》故事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金代董解元以此为蓝本创作《西厢记诸宫调》。到了元代,经过王实甫重的重新创作,《西厢记》故事定型为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两个“有情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力终成眷属的故事,表达了对婚恋自由的赞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经问世即“天下夺魁”。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碗 广东省博物馆藏《西厢记》问世之后广为流传,成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纹饰的主要素材。
这种情况在瓷器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甚至衍生出一个专门的瓷器品类“西厢瓷”。

清顺治 青花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觚 上海博物馆藏

清康熙 五彩开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盖缸 故宫博物院藏


15世纪以来,随着中西贸易的频繁,中国瓷器开始在欧洲广泛流行。明末清初大量涌现的“西厢瓷”乘着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漂洋过海,用独特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打动西方。

清康熙 五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雕版印刷业兴盛,《西厢记》版本层出不穷,加上各种外译本、改编本,《西厢记》版本达数百种,堪称中国古典戏曲之最。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5卷 插图由陈洪绶所绘 明崇祯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版画是戏曲文本传播的一部分,并在明代达到鼎盛,出现了“无剧不图”的盛况。在《西厢记》的精美版画中,不乏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的手笔,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典范作用。


《西厢记》依托崔张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至宋元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婚恋观念从“门当户对”到“有情人成眷属”的价值转向,细致地描绘了焚香听琴、书笺酬和、读书应举等生活内容和社会风尚,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意向追求和审美表达,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爱情故事。


展览以此为基调,在形式设计上以《西厢记》中曲折的围墙和门窗作为空间隔断和设计灵感,表现故事的迂回悠长,情感与礼教的冲突,为展品营造《西厢记》“花间美人”般的展示语境和想象空间。


同时,利用纱幕融合投影、互动游戏、艺术装置等手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博物馆成为传播文学经典、诠释文物文化内涵、激发公众情感体验的新路径。

展览信息

文学经典系列展览

天下有情人

《西厢记》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25日-2024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一、二展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展览 数艺网 活动

1302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