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乌镇戏剧节抢不到的《长巷》,到“泛滥”的环境戏剧

2023-10-30



“从前面的石拱门进去,到老街直走,过桥后右转就到了。”

司机指路时寥寥几句描绘,才让我真正有了已经来到乌镇,来到乌镇戏剧节的实感。

这是一种在智能导航语境中失而复得的熟悉感:没有中庭,没有灯箱,没有现代门牌,有的只是石街,廊桥,亭榭,支护窗,和青团一样碧绿又轻轻弹动着的河流。

乌镇戏剧节已经走到了第十年。尽管依然有人对场景营造中的“人工感”抱有怀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被忘却在日常之外的事情,也依然只能在此地中发生。

这份“唯有此地”的特别,造就了乌镇环境戏剧的创作基因:2014年,赖声川、黄磊、陈明昊便在乌镇白莲区的两栋古宅里制作了环境戏剧《梦游》,以昆曲为引,古代女子与两位作家的不同邂逅为线,以中式园林的回环曲折、人景合一的动线设计为轴,引领观者游走于梦境、戏剧、现实的边界。在国内首档戏剧类真人秀《戏剧新生活》里,导演丁一滕也以乌镇水剧场为背景,重新改编了王尔德经典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结尾两位演员一同跃入了新月形湖泊之中,用飞溅而起的水花带彼时被困住的我们,重新审视了“在场”的意义。

《倒影》©乌镇戏剧节

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re),顾名思义是对演出场所的拓展,主张生活中的一切场景皆可成为“舞台”。它先锋,但并不小众,甚至远比想象中“泛滥”——在很多艺术事件、地产造节上,关于“环境戏剧”的宣传屡见不鲜。但戏剧该如何表征环境?或者说在空间这一块巨大的幕布上,如何抓住最动人的那些星星点点让它成为戏剧?也许这才是在给戏剧赋予一种开垦商业价值的功能之前,更应明确和坦白的问题。
 
©乌镇戏剧节

从抢不到的《长巷》谈起
 
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主题为“起”,意为跃起、奋起、迎风起飞,迈向新的旅程。汇聚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戏剧集市五个单元,特邀剧目名单又分为“大师佳作”“文学舞台”“经典新排”“当代先锋”“舞蹈剧场”“环境戏剧”“学院观察”七大版块,11天时间、12个剧场悉数开放。

暌违已久的世界级剧团回归: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带来的开幕大戏《H-100秒到午夜》,以霍金对宇宙和人类的口吻为线索,展现了精准、冷峻的独特美学。OG剧团的《倒行逆走新世纪》,以回文诗般、视觉隐喻的方式展现了人类走向衰亡或救赎的过程......


《H-100秒到午夜》 ©乌镇戏剧节

除此之外,我们也很感兴趣,十年了,“乌镇”的故事还能怎么讲?今年的“环境戏剧”板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赖声川导演的《长巷》,孟京辉导演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以及波兰行者无疆剧团的《欧律狄刻》。而《长巷》作为今年最受瞩目的剧目,开售即被黄牛炒至天价,现场排队六小时依旧“一票难求”。

能够吸引普通观众的,当然不是“环境戏剧”这个概念。因为赖声川,也因为乌镇戏剧节。即便它又新又定制化,事先不可能有任何推荐;你也能想象到,前者会给出一个满怀深情的本子,而后者会兜住你想要在此入戏的某种热忱。

©乌镇戏剧节

《长巷》是赖声川导演为乌镇创作的新作,10月25日首演,共演6场。

长巷确有其巷,是沈家戏园旁边的洪昌弄,长80米,宽仅1.5米,若非想抄小道,掠过并错过毫不意外。而这条极限小道,便是《长巷》的舞台,也是其叙事主体。

在这里,观众从舞台之下的上帝,变为一个古镇的闲散路人,分A/B两组在巷子首尾汇合,穿过洋行、洪昌巷,再随着剧情中演员的相遇,来到沈家戏园的旧椅上。进入长巷,人便成了境里的一块拼图,已然入戏。

为了让故事的主角更顺畅地成为一个被聆听、被凝视、被跟随的角色,导演将其身份设定为了一个“导游”,而观众则是跟随他途经此地的游客。他们像是偶然闯入般,目睹了一个老去的人和年轻的自己对话,聊盆栽、聊桂家姑娘、聊种种“知来者不可追”的幸福时刻。这“小”得如此顺利成章: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石板路上没有传奇,个体即是一个不停旋转的支点,和巷弄里的生活一样小而踏实。

《长巷》,摄影:王开 ©乌镇戏剧节

环境戏剧击碎了舞台,把演员和观众都放进同一条巷子里。剧本不再是绝对权威,正如如果下起雨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被淋湿。演员的讲述不再受制于等待幕布和道具组,观众也有了更多互动和观察的机会,即便被空间里的其他东西分掉了注意力也没关系,因为或许你赢得的是一种去塑造故事的主动权。

“一个真实的地方”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能够成为一个戏剧的发生地?

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重要,但答案可以是一切。要让戏剧替环境开口说话,它必定是建立在一种对于环境的、有情感的理解之上。

“环境戏剧之父”、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认为,戏剧并不仅限于舞台上的表演空间,以政治的观点看,它可能是一个“立场”;以学者的观点看,它可能是一个“知识体”;以戏剧的观点来看,它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而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也在《后戏剧剧场》里说过,“剧场演出也可以看做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度过的一段真实时间。”

一个称之为“环境”的地方,必然有空间作为实际的载体,譬如一条巷子,一个酒店,一间废弃的车库。而它得以成为一个“真实的地方”,则在于它除了“舞台”之外还有别的、可被利用的空间功能,人们带着对它情感或陌生的探知欲走进这里,再让猜测一一实现或落空。因此,这里如果要发生一场戏,要么是一段真实或者可能真实的故事,要么是一个与一草一木有所牵连的延伸——简而言之,它和空间的存在逻辑,以及精神气质是一致的。

©乌镇戏剧节

我想在此引入前几天在乌镇街头听到的一句“无心之语”。

嘉年华表演是乌镇戏剧节的一部分,走在西栅大街上,你会偶遇很多似乎刚从童话、传说以及某个断代中走出来的人物。这群不期而遇的奇幻客人,骄傲地走在路上,奏琴、跳舞、变魔术、踩高跷,使出浑身解数和路过的人们互动。一个极其大胆的小朋友,凑到女演员的眼皮底下,像照镜子一样学着对方的动作。表演结束后,她还延续着刚学那几招,在路上旁若无人的律动着,旁边一位妈妈一样的人大笑着说:“囡囡,你别太入戏喏啦!”

一语道破——在我们的广袤的土地上,气质温润的江南水乡可以有很多个;但引人入戏,则是乌镇作为一个环境的独特性。

©乌镇戏剧节

于是在环境里衍生出这样的共识:我们可以并且被鼓励在这样一个在有历史,有过去的建筑群里,相谈一些如梦似幻的事。没有人会因为《长巷》里“与自我相遇”这个设定,就把它打成一出魔幻大戏,它依然平实且小,因为在乌镇的环境里,这种程度的“魔法”发生,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正因如此,我和所有人一样,都不认为“错过这次,还有下次”,无论是故事设定的背景、演员行走的动线、还是一种江南的哀愁,似乎都独属于此地。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利用了枕水雕花厅略带奢华的场景去讲一个爱上赌徒的故事,非常合理;《欧律狄刻》利用了水剧场开阔、环水、观众能随之移动的特性,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去观赏一场美丽的离别,同样合适——但优秀的置景师们完全可以利用高超技术,更换一些你看不出的角度,将其迁移到别的城市、类似的场景里去,省掉那些必须“此时此地”的遗憾。

但似乎我们在环境戏剧里追求的,恰恰就是这种遗憾。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个体和市场,两种探索

大概看到这里,你已对“环境戏剧”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作为普通观众,模糊即是最好的状态)。它不再是传统的展演关系:演员在台上,观众在台下,中间隔着一个庞大、尖锐、但评论家老是让你忘掉的舞台,演员用信念感讲一个遥远的故事,而观众负责远远的凝望、适时的流泪或欢笑,最后再以掌声与此作别。它不去打破第四堵墙,因为本没有墙。

而在近些年的环境戏剧中,关于“墙”的替代场景,大概有几个方向:自然(能和市集消费及自然主义生活方式所衔接的场景)、社区/街区/小型生活空间(与空间功能结合较为紧密的“附近性”场景)、老厂房/旧车间(切中城市更新议题、完成空间活化的场景)

当文本不再是绝对权威,甚至没有文本,“戏剧”本身的逻辑就被观众抛在了“环境”之后。主办方省下了一笔不低的场地费,同时也省去了漫长的教育成本。而戏本身的质量,除了创作人员本身,亦取决于将“驻地”作为创作方法时,固定成本和感性因素的投入。面向市场时,它似乎有另一套创作及衡量投入产出比的方法


©乌镇戏剧节

谢克纳曾说,中国传统戏曲中,早就有环境戏剧的影子,而向环境戏剧转向的动机,则顺理成章地激活了我们文化中原本就有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属于“过去”、留存于我们文化共识中的原因,而“当下”的迫切,则对应着我们经历了三年“流通闭塞”产生的真实焦虑。

如何在失重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坐标?如何确信我们以一种有未来的状态活着?毫无疑问,这是如今或者更长期,我们将主动或被动地思考的问题。“戏剧”本身,无疑是一种接近于早期“巫术”的形式,具有疗愈性质,同时以非日常的仪式来模仿神、接近神、以期超越自身有限性。而环境戏剧,又进一步跳脱了“镜框”,重新放大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时间以及我们本身,使得人可以找回一种稀缺的“在场感”、重新把握主动权。

从这个角度来说,并非是市场捏造了这一需求,而是在合适的时间,它终于走到了我们面前。


©️ TOPY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顶尖文案TOPYS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213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