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艺谈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演出为中心环节  积极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2023-10-24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获了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四年多时间在国内40余座城市巡(驻)演出500余场。很多观众看完演出后,纷纷咨询后续演出安排,表示要“二刷”“三刷”乃至“四刷”“五刷”……《永不消逝的电波》成功“出圈”,成为现象级舞台艺术佳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永不消逝的电波》“出圈”以后,从观众、媒体到业界专家学者,经常会问到一个问题——上海歌舞团为什么要做这部作品?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既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嘱托和期待,也是上海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李白烈士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是上海的红色英雄。把李白烈士的事迹搬上舞台,用当下的现代审美、多时空的叙事逻辑、紧张悬念的舞蹈语汇等进行全新的演绎,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持续拓宽舞剧市场,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80、90、00后走进剧场、走近党史、走近革命先烈,更要让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信念走进当代观众的心里,这就是上海歌舞团创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初衷。


一、坚持“一团一策”“一团一品”改革方案的方向引领


艺术作品的创演,离不开滋养它的环境和土壤。上海市委宣传部制定实施“一团一策”“一团一品”改革方案,坚持文化导向引领,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分类、分团实施改革,优化院团的创作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上海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活力,创造了非常好的艺术环境。
上海歌舞团在此基础上,坚持艺术原创、培养人才、拓展演出、发展市场多措并举。以创作锻炼演职员队伍,以作品开拓市场,作品、人才和演出共同推动演艺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逐渐形成了上海歌舞团独特的艺术品质。从舞剧《朱鹮》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可谓是佳作连出,彰显了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时代价值。

舞剧《朱鹮》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二、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红色舞剧怎样才能出新出彩,感人至深?主旋律作品如何真正走进观众心灵深处触发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永不消逝的电波》立项之初,上海歌舞团组织邀请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代表广泛进行座谈,针对当下的时代审美和观众的所思所想,得出的答案是守正创新,坚持对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以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服装设计阳东霖为代表的主创团队,以及由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领衔的上海歌舞团优秀演员团队,是一群80、90后。他们有激情、有想法,敢于推陈出新:黑白灰总基调的现代审美、多重时空架构的叙事逻辑、紧张动感充满悬念的舞蹈语汇等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二)恰如其分的导向引领。剧中表现老上海风情的旗袍舞《渔光曲》片段,第一稿作曲方案是一段非常优美的原创音乐,剧团经过综合考虑,最后确定了用代表劳动人民思想进步的《渔光曲》进行重新演绎,舞台呈现效果非常好,并于2020年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面向全球发布影响空前。自此以后,老上海除了百乐门,更有《渔光曲》。
(三)精益求精的雕琢打磨。《永不消逝的电波》历经两年多20余次的选题孵化和研讨论证,从主创团队到业界专家多方肯定以后正式立项,排练厅150多天的艰辛创制排练,首轮试演亮相后剧组边演边改,打磨提高后才正式首演。三年磨一剧,一举摘获了文华大奖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全体主创和演职员们守正创新,担当使命,大家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才有了舞剧《电波》的舞台呈现。


三、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双效突出


演出是评价作品的一面镜子,舞台是作品价值的最终体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观众是否愿意买票进剧场观看,从某种意义上验证了文艺工作者培根铸魂工作的效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2018年12月20日初登舞台,截至2023年8月底,1700余天累计演出近540场,足迹遍布国内30多个省(区、市)44座城市64个剧院,观众达65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超9成。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更是一次现场文艺党课,一次红色文化洗礼,观众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也被作品所传递的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以及奉献、牺牲精神深深感动和感染。
演出散场后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认真记录每一次观演感悟的网友……《永不消逝的电波》犹如星星之火,在当代年轻人中间引发了观演红色主旋律作品的热潮……


四、培养核心人才团队,以队伍保障演出


《永不消逝的电波》基本上在一个剧场一周演出4场,随即马不停蹄转场下一站,演出频率高,演出强度大。其中,4组领衔主演、30多位角色演员以及近70人的舞蹈演员队伍,为演出提供了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上海歌舞团参考借鉴国际一流院团管理和人才培养经验,结合当下艺术环境和剧团实际情况,率先推出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划分了“荣典首席、首席、独舞A、独舞B、领舞A和领舞B”等级,严格考核,择优聘任。针对获聘的“艺衔”演员,开展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演出实践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升艺德修养、开拓艺术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并在演出机会、待遇分配等方面进行配套扶持。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培养出了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王景、毕然、于婷婷、周晓辉等一批在国内外舞蹈业界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舞蹈人才,建设了一支拔尖引领、骨干梯队的人才队伍,为创作演出夯实了人才基础。剧团现有“艺衔”演员达到30人,示范引领效应显著,极大地调动了舞蹈演员的积极性。


五、启动“驻场”演出,驻巡演出双线并行


为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2021年7月16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开始驻场演出,半年时间累计演出7轮达96场,观众超8万人次,形成了上海红色文化的“新地标”。
《永不消逝的电波》在驻场演出的同时,还要开展全国巡演,驻巡演出双线并行,对剧团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此,上海歌舞团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推出舞剧演出项目组模式,从全国14个省(区、市)招募了50位青年舞者加入剧组,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专业训练和排练,直至达到演出要求水准方能登台。
“驻演+巡演”双线并行,“风雅颂韵”四组领衔主演、两支剧组辗转上海和全国各地,“电波红”席卷全国……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上海歌舞团将汲取创演经验,持续激发内在活力,不断创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作品,始终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张丽佳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483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