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田沁鑫:中国戏剧的空间结构

2023-10-08

9月26日上午,2023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台湖剧场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为期2天,以“场域·空间·外延”为主题,以“剧场空间的拓展”、“数字化与表演设计”和“当代舞美设计的价值”为子议题,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邀请到250余位国内外著名舞美设计师、戏剧导演、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代表共同参与。


26日上午,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中国戏剧的空间结构”为题,对本届台湖舞美论坛的主题“场域·空间·外延”从导演角度,以其戏剧创作为例对舞台空间探索展开演讲。


中国戏剧的空间结构


在美丽的中秋9月,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非常荣幸与各位欢聚一堂,探讨舞台美术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是辉光日新的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些掷地有声的语句贯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充满文化自信,中国艺术正在以这样的精神赓续中华文明自信的使命,以更优异、更杰出的成果绽放在国际艺术领域,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辉。今天我将在此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国家大剧院合作的三个实践作品,谈一谈中国戏剧空间结构的创新与探索。


一、新现实主义空间探索


2010年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四世同堂》,演出至今已经13年了,仍然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票难求的全国巡演剧目,经常受邀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四世同堂》的时间跨度从1937年到1945年,描写的是八年抗战下的北京人民。这部长篇小说篇幅85万字,分为三部:第一部是惶惑,是抗战之初;第二部是偷生,是抗战的中段;第三部是饥荒,是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


小说中的生活环境是位于北京西城的小羊圈胡同,我与当时国家剧院舞台美术设计、国家著名舞美大师薛殿杰共同商议,在不使用转台的前提下,实现胡同外景和三户人家内景均有展现的舞台构想。主要外景是胡同中部一个街心小广场,胡同百姓经常在那里议论国家大事、讨论家长里短,然后分散各回各家。



主要内景是四世同堂的祁老爷子家、胡同最富有的冠晓荷家和最有学问的钱氏人家,三户人家阶层不同。他们戏份平均,都要展现薛老师的高妙处理是将内景设计得像叠画一样打开,进而内外景可以流畅的转换。祁家的房间可以连环打开、贯穿舞台,呈现结尾处“祝寿”时祁家的院落环境胡同内的人际关系伴随着国家大事和家庭内部的悲剧徐徐展开,形成如同平民史诗般的风情长卷,壮观又实在。


在灯光配合下舞台美术增强了时空结构的层次,正面照明的舞台是一条时而安静时而热闹的胡同,背面照明的时候又呈现中国版画的效果。版画的内容正是这条胡同,经过投影可以看到四季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缓慢的变化既不会破坏观众的想象,也不会像多媒体那样明显,不仅增强了舞台时空的表达,而且当演员走到景片后面,观众还可以看到胡同里热闹的人群。


这部剧四层空间的结构设计既简洁又丰富、既真实又抽象,在真假虚实之间遵循了中国式写意美学的精神表达,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空间概念,是一次有意义的中国戏剧空间创新探索,所以我们把这部话剧《四世同堂》定位于新现实主义作品。


二、表现主义空间探索


话剧《北京法源寺》创作于2015年,我们几次来到台北与李敖先生(《北京法源寺》原著作者)进行探讨,演出八年来几乎年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广受观众喜爱。这部剧聚焦晚清戊戌变法十天内发生的事,以北京法源寺这座位于北京西城的寺庙为舞台空间的基础环境,讲述戊戌变法时期国家在困境中的突围。如果说《四世同堂》是多重空间环境,《北京法源寺》就是一个空间内的多重环境,“庙堂高耸、人间戏场”是全剧的主题,同时也为解构本剧的舞台空间找到了依据。



首先,“庙堂高耸”是源于实地考察北京法源寺和故宫博物院两地,体现寺庙和朝堂的两种环境。经与国家话剧院舞美设计王琛商量,建议舞台后方设置寺院的实体墙,地面青砖铺至台口,青砖既可以做寺庙地面,也可以理解为朝堂的地面,舞台两侧矗立着六组高柱,六组如殿顶式的房檐,都是镂空的结构。借助多媒体的营造,观众可以同时看到寺庙、朝堂和民间等多种空间的平行展现。寺院的天幕墙紧贴着舞台后区的建筑墙体,观众看到舞台环境的时候,会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寺庙环境,通过演员的表演可以在寺庙、朝堂和民间三个空间流畅转换,实现“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的空间构思。


三、多媒体影像对舞台空间的拓展


《抗战中的文艺》是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话剧,2022年10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构思时我们希望在舞台上看到一个现代文献博物馆,亟待解决的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建立数十倍大的现代博物馆空间。通过舞美设计和多媒体的配合,去掉舞台侧幕,将LED大屏与两侧搭建出的钢架结构结合,利用透视关系拓展出视觉空间。高大的框架结构与多媒体相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博物馆内。舞台下方伫立9块立屏装置,构成了博物馆内的小型展览空间。这部剧多媒体影像的构成层次非常多,有拍摄,有剪辑。随着演员对文献的叙述,屏幕中的演员与舞台上的演员分别展现现场叙事和抗战中的人物叙事。


这部剧最突出的创新,即是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对舞台空间进行了结构性的拓展。未来,多媒体影像和舞台空间的结合是世界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将随着数字化科技和艺术不断紧密结合而成为大势所趋。



从先秦至今上千年流变,中国人的戏剧观充满着浪漫主义、写意精神,在空间结构上非常的自由。“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中国艺术观追求可变性、流动性。它既传统又现代,是卓越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我们要继续发扬、创新和转化。中国国家话剧院将一如既往,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勇攀艺术高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戏剧的力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32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