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文旅部公布两个重要名单|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落户山西|河北发现恐龙化石

2023-09-12



  2023年9月12日 


【综合】    

■    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23—2024年)名单公布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的公示


【博物馆】

■    刘曙光:建设考古博物馆利在千秋

■    两件新藏品入藏中国体育博物馆

■    国内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落户山西

■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


【考古】

■    河北首次发现两具完整“热河生物群”恐龙化石

■    以色列考古学家在死海附近发现古罗马时代兵器


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23—2024年)名单公布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名单(2023—2024年)的通知。该名单经地方申报、省厅推荐、专家评审、台账校验等程序,现确定北京市海淀区等16个地区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通知》要求,各有关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委派专人负责,为试点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对试点地区加强指导。各试点地区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编制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实施,实施方案于2023年9月25日前反馈至市场管理司;要坚持创新思维和系统观念,突出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深入推进试点任务;要加强宣传引导,对试点工作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不定期形成简报报送至市场管理司。

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指导监督,开展监测评估,鼓励探索创新,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附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名单(2023—2024年)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通知》(办产业发〔2023〕8号),在各省级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研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拟确定首批6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现予以公示。

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刘曙光:建设考古博物馆利在千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考古博物馆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阐释主体,日益成为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增长极。考古博物馆是考古成果的核心展示场所,集公众考古、景观保护、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综合文化体。建设好、运行好考古博物馆意义重大,利在千秋。
  
建设考古博物馆,有助于保护中华文明发生、发展、演进的物证。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悠久、最持续、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石。考古博物馆大多建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高光时刻,展现的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特色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建设考古博物馆的首要目的,是对这些遗址本体及其出土(附属)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防止其因为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而消失或损毁,让它们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为世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建设考古博物馆,能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文明精神。相较于传统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的展示陈列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着鲜明的系统性、权威性和专业化取向。遗址、遗迹和展览,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态特征和技术成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展览,公众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化、所积累的丰富智慧、所坚持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建设考古博物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认知水平。考古博物馆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遗址的互动性与可视性。遍布祖国大地的考古博物馆,虽然各有特色,但串联在一起,就有了生动诠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的综合功能。因此,考古博物馆不仅是向公众传播考古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能有效增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尊重,提高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
  
回望来时路,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依然璀璨夺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了光芒万丈的篇章。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建设好、运行好考古博物馆,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展现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光明日报)

两件新藏品入藏中国体育博物馆

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 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获悉,中国体育博物馆日前受赠新藏品——以长拳为题材创作的油画作品《武动亚运》以及“武状元”金头盔,而两件新藏品目前已在“汇聚体育之光 共赴美好未来”展中展出。
  
据悉,以长拳为题材创作的油画作品《武动亚运》由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玉萍向中国体育博物馆捐赠。作品描绘了长拳运动的人物形象,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呈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风采,彰显体育与艺术的融合,表达对杭州亚运盛事的美好期盼。“武状元”金头盔则由北京体育大学陈超教授捐赠。在中国古代,“武状元”是武科举考试中经皇帝钦定为第一名的武进士。1994年,“武状元”头衔在“南北武术擂台争霸赛”中得到继承和发扬。陈超曾荣获“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称号,三次蝉联“中华武状元”殊荣并获得可永久保存的金头盔,本次他将珍藏近三十年的“武状元”金头盔捐赠给中国体育博物馆。
  
这些藏品具有鲜明的项目文化特色,是承载个人记忆的珍藏,是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见证物、展示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珍贵载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国体育博物馆馆长)黄金接受捐赠,并代表中国体育博物馆颁发收藏证书。中国体育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化,热切期盼有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体育文化事业,中国体育博物馆也将继续挖掘藏品内涵,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精神力量。
  
杭州亚运会配套体育文化特展“汇聚体育之光 共赴美好未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 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杭州市体育局、光大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展览设置在杭州全民健身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10月8日。

国内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落户山西

工作人员修复壁画。记者 曹 伟 摄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绚丽多彩的艺术遗产之一,保存至今的古代壁画,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由山西晋之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博物馆展陈主题为“壁上丹青·中国古代壁画源流”陈列展,以山西现存的古代壁画为主体,旁搜博采,兼及全国,依据时间顺序,分为7个时期,选取典型之作,以高仿真复制品、临摹品、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壁画源流,探求艺术与生活的互生关系。
  
走进博物馆,百余幅壁画扑面而来,让参观者顿感震撼。馆内七大展陈空间,第一部分为《壁语初萌》,展出的是早期壁画——岩画;第二部分的《天上人间》为秦汉时期壁画;第三部分为《多元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第四部分的《盛世飞天》为隋唐五代壁画;第五部分是宋辽金西夏壁画《各领风骚》;第六部分的《雍容宏阔》为元代壁画;第七部分为《众生百态》,是明清壁画。
  
馆内还有壁画实景展和馆藏壁画实物展。壁画实景展为同比例大小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永乐宫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尊位的神堂。殿内四壁满布壁画,画面平均高度约4.4米,总长97米,共画神祗286尊,总面积达430平方米。
  
馆藏壁画实物展展出的是博物馆保护、收藏的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县一处清代奶奶庙壁画。该组壁画在2020年当地旅游开发整村拆迁时抢救、保护、收藏进馆,由省文物局备案,经省文物专家委员会鉴定定级为三级文物。该组壁画经由博物馆壁画修复专家队伍,历时2年多修复保护,现为公众逐一展示呈现,为文化爱好者提供近距离感受古代壁画、品味古代壁画气息的文化体验。
  
据了解,山西晋之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数字化团队潜心探寻壁画多年,足迹遍布山西各地,掌握了山西壁画众多的第一手资料。团队负责人李茂斌介绍:“山西的壁画特别是寺观壁画太分散且地处偏远,如果实地查看这些壁画,没有几年时间完不成。这些壁画有的已历经千年沧桑,有一天或许会损毁,因此要早日采取措施保护。”责任所在,使命使然,筹建一个山西壁画博物馆成为团队共识。该团队将2009年至今扫描的上万平方米的壁画,进行原大复制后予以展示,并从图像学角度对壁画进行介绍 、著录、临摹、考释,同时进一步对壁画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进行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深度挖掘其社会价值。
  
记者了解到,该博物馆除观摩展示功能外,还具备壁画主题研学功能、文物修复保护功能和壁画文化研究功能。壁画主题研学活动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和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走进历史、与古人共鸣。馆内开设有壁画和彩塑临摹、传拓和装裱技法学习、壁画文化观影和讲座等研学课程,为公众打造走进壁画世界、触摸壁画文化、亲近中华文明的深度文化体验。馆内还建有1500平方米的文物修复中心和一支经验丰富的文保队伍,对话三晋大地上的历史遗存,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地生根为专业的文化行动。
  
博物馆还建有以山西壁画、彩塑和古建筑资源数据库为特色的山西文化遗产资源大数据中心,为山西壁画的保护研究、三晋文化的挖掘传承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新华社)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恢复对外开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提升,9月10日,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正式恢复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整洁一新的展厅,各式各样的馆藏风筝作品,让人们仿佛进入了风筝的海洋,尽情领略潍坊风筝的无穷魅力。(潍坊日报社全媒体)


河北首次发现两具完整“热河生物群”恐龙化石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一只为新属种,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一只属于剑龙类,骨骼、皮肤印痕保存近100%,其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此次发现的两具恐龙化石,是化石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裸露的化石骨骼,为避免次生破坏,经中国自然资源部批准,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修复。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明才介绍说,此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属于较原始的角龙类,体长约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一般认为角龙类恐龙演化由原始到成熟过程中,头上逐渐出现大型角等头饰,行走方式也从两足转向四足。此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出自约1.3亿年前的地层,已有微弱的头饰结构,似处于这一转变的中间位置,是填补角龙类恐龙进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
  
王明才说,剑龙类恐龙化石是首次在河北及“热河生物群”核心区域内发现,说明1亿多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中国北方依然有剑龙类恐龙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剑龙类恐龙化石保存有完整的皮肤印痕,其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堪称世界恐龙皮肤印痕化石之最,对于认识剑龙类恐龙乃至所有恐龙的体表特征、生理机能以及早白垩世时期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恐龙化石修复已经完成,后续化石发掘修复团队将根据化石标本,制作等比例的3D复原模型,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并开展相关科研、科普工作。(中新社)

以色列考古学家在死海附近发现古罗马时代兵器


以色列文物局日前发布公报说,该国考古学家在死海附近一处洞穴内发现了多件较为罕见的古罗马时代兵器,距今约1900年历史。


根据公报,这些兵器出土于死海西岸艾因盖迪自然保护区一处洞穴的缝隙内,包括4把存放于木制和皮革鞘中的剑,以及一把带柄短矛。洞穴在悬崖峭壁之上,人迹罕至。考古人员推断,这些兵器为犹太人反抗古罗马帝国统治起义时的战利品,被藏匿于洞穴中。

公报说,50年前,一块写有古希伯来语铭文的钟乳石在这一洞穴内被发现。近日,考古学家在此试图用多光谱摄影技术对其进行拍摄、从而破译肉眼无法看到的部分铭文时,于一处深而窄的缝隙中发现了一把斧头,并在邻近壁龛中发现了几块有加工迹象的木头,后被考证为剑鞘的一部分。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与地质勘探人员对洞穴内所有岩缝进行了深入考察,于洞穴上部缝隙中发现了藏匿的4把剑,它们保存完好、造型精良,剑柄由木头或金属制成。3把剑带有铁刃,置于木鞘之中,刃长为60至65厘米,尺寸与古罗马斯帕达长剑一致。而第四把剑较短,刃长约45厘米,经考证为环首剑。考古学家认为,它们是古罗马帝国时期驻扎于此的士兵使用的标准剑器。

考古学家说,死海一带干燥的沙漠气候使得一些文物便于保存。除这些兵器外,同一洞穴还出土了一些皮制、木制和金属质地的兵器配件、一枚古罗马时期的青铜硬币等文物。(新华社)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082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