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一博物馆恢复收费|河南发现宋代砖雕墓

2023-09-13



  2023年9月13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领导赴新疆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2023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    2023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将在郑州举行

■    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座谈会在国图召开


【博物馆】

■    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展在上海亮相

■    山西博物院四大新展9月开幕

■    成都自然博物馆9月12日起收费

■    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在莞举行

■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


【考古】

■    河北隆尧柏人城遗址开始第四次考古发掘

■    河南三门峡发现宋代砖雕墓


国家文物局领导赴新疆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9月8日至12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提升文物科技支撑能力,推进“文化润疆”,助力“富民兴疆”,彰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物工作担当。


陆进一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孙红梅交流新疆文物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喀什古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等文物博物馆单位,在喀什召开“以文兴城”专题座谈会,看望并勉励援疆干部为新疆文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慰问基层文物看护人员。


陆进指出,要坚持保护第一,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加强有效利用,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借助科技盘活文物资源,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注重宣传推广,做好喀什“以文兴城”经验总结,研究好、阐释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讲好新疆文物故事和中华文明故事,以文物实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国家文物局)


2023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2023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9月11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联席会议召集人胡和平主持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代表联席会议办公室作工作报告。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全国文物安全工作情况,明确下一阶段联席会议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根据当前文物安全形势和工作需要,研究同意新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海警局等5家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审议通过了联席会议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清单、成员单位职责等内容。


胡和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从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制度设计。自成立以来,联席会议充分发挥统筹文物安全工作、协调解决重大文物安全问题等方面职能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文物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扎实推进联席会议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加强重点领域文物安全防范,持续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保障,高度重视文物领域意识形态安全。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作平台作用,加强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设,加强联合调研和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对地方相关工作的沟通和指导,密切协作、通力配合,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不断健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持续部署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加强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加大文物执法督察力度,有力提升文物安全整体防控能力。


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联络员,以及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


2023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近日,国家文物局2023年消防宣传月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培育安全文化的有关要求,推动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火灾防控能力,确保文物安全。


征集主题:突出文物消防安全特点,围绕2023年消防宣传日主题,开展融入文物安全元素、展示文物安全文化的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海报作品制作将消防安全与文物元素有机结合,充分展示文物安全文化特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内容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


活动办公室负责海报征集和审核评选,最终评选出10幅入围作品,同时评选出1-2幅年度优秀海报作品用于2023年消防宣传月文物行业宣传使用。年度优秀海报作者和入围作者将获得一定现金奖励。


活动办公室现向全社会公开征集2023年消防宣传月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作品,参与者将海报及作品信息发送至指定邮箱。   


相关要求如下:


1.作品形式为平面海报,作品应构思新颖,主题鲜明,突出文物消防安全特点,展示文物安全文化,富有创意,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


2.作品单幅或组图均可(组图不超过四张,并注明顺序),尺寸规格60×80CM,分辨率300dpi,CMYK模式,JPG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50M。作品应包含“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附件1)、“119”“2023”“消防宣传月”和文物消防宣传等字样和相关文物元素,类型不限简笔、写实、卡通等风格。


3.作品应为原创,知识产权清晰,不存在版权争议,作品不得包含明显的商业宣传意图。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其作者须向主办单位提供获奖作品的源文件(PSD/PSB/AI/EPS/CDR等格式文件)。


4.参与者将海报及作品信息发送至zgxfkp@ustc.edu.cn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2023海报征集-姓名-单位名称”,邮箱附件提交电子版海报(JPG格式)和《2023年消防宣传月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作品信息表》(pdf版本,附件2),阐述作品的基本元素、设计理念、思路、形式与含义。


5.征集活动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


6.联系单位、联系人和电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洋 0551-63606025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安全监管二处 

樊玉磊 010-56792291


7.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特种楼611室


附件下载:


1.国家文物局中文、英文名称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2023年消防宣传月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征集活动作品信息表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将在郑州举行


从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主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论坛期间,将会商讨论并发布《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郑州宣言》。

9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摄
  
据悉,本次论坛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个分论坛,旨在充分弘扬黄河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本次论坛拟邀请约360名中外嘉宾与会,其中包括约60名外国专家学者、驻华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实现对大河文明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力争把论坛打造成为中国考古学成就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增强各国学者交流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以考古学为代表的各领域学者开展创新性探索的重要合作平台,助力中国考古学国际化传播及中国考古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据悉,论坛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体论坛、分论坛、圆桌会议、体验考察、黄河文化月、中外媒体黄河行等各类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交流讨论、成果发布、实地考察、文化展演等不同方式,力争多侧面、多角度、全景式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此外,在论坛举办前后,安排为期一个月的配套文化活动——第三届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形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广泛共识。(新华网)

古籍数字资源发布座谈会在国图召开


9月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古籍数字资源暨“民族文字古籍特藏”专题库发布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中宣部出版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有关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天津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参与联合发布单位、专家学者以及民间藏书家代表等参加会议。


本次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八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此次发布国家图书馆馆藏“民族文字古籍特藏”和“各地民族文字古籍特藏”“珍秘公天下”3个新建专题库,新增发布古籍资源1672部(件),不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还有多达19个文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研究利用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



此次“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发布的古籍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传记类、文字训诂类、蒙学类汉文古籍748部,佉卢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等16个文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60部;天津图书馆藏明清刻本808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等3个文种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38部;杜泽逊、芷兰斋、励双杰、李兔园4位藏书家捐赠私藏古籍影像18部1.7万余叶,包含清代抄本、稿本、刻本、活字本等。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中华古籍资源库”已实现免登录阅览,访问速度得到提升,受到社会各界肯定。(国家文物局)


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展在上海亮相


“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

本文图片均由中共一大纪念馆提供


2023年9月11日,“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上海开幕,展览将于9月12日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主办,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上海分社、《党建》杂志社支持。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序厅“我宣誓”打造大型多媒体沉浸式体验空间,使观众深刻理解入党誓词背后的千钧语义;第一单元“初心不渝铸誓词”以现有入党宣誓相关史料文献为物证基础,结合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阐释入党誓词百年来的演进过程;第二单元“我以我血践誓言”讲述一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诠“誓”、以生命践“誓”的感人事迹;尾厅“拳心向党颂使命”设置放映厅播放宣誓主题微电影。

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史料270件(套)。第一单元文物囊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入党宣誓誓词相关实物文献,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部党章到《共产党员课本》《共产党章程》及不同年代的入党志愿书。

第二单元集中呈现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体的相关物品及著作,如邓中夏烈士著《省港罢工概观》、方志敏烈士狱中遗作《可爱的中国》、“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坚医生的证书奖章等。



同时,展览着力探索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形式上的创新突破。序厅首次应用多屏联动滑轨装置,利用7块屏幕运动演绎“分屏”与“合屏”两种模式,打破传统空间束缚,以“永恒的誓言”为主题,深度融合油画、图像、影片、音乐等元素,让展示内容“活”起来。

展览运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陈列语言,如天井以“初心之门”为意象,通过声音与造型相结合将观众引入入党宣誓仪式的庄重气氛中;第二单元第八组“永不叛党”整体打造为“向光而生”长廊,带给观众时光穿梭的视觉体验;此外,展览多处应用互动查询、翻板装置等体验式展项,鼓励观众主动探索更多展览信息。(澎湃新闻)

山西博物院四大新展9月开幕


据山西省博物院发布的消息,九月,山西博物院四大新展即将开幕。

  • 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2023年12月17日;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临展厅。

本次展览将汇集三十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百余件文物,集中展示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丰富内涵。

  • 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2023年12月17日;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一层。

本次展览将展出百余件文物,通过山西文物聚焦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从山西古代文明的发展及演变轨迹中深度发掘文物中蕴含的中国精神特质,多层次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构建多层次、有深度的叙事框架。

  • 琴瑟有清声——古今伉俪书画展

展览时间:2023年8月31日-2023年11月30日;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厅。

传统节日“七夕”之际,山西博物院特推出“琴瑟有清声——古今伉俪书画展”,选取赵孟頫与管道昇、龚鼎孳与顾横波等元明清及近现代六对艺坛伉俪书画作品,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中,书法内容涵盖行、篆、草,笔墨精到,气韵生动,绘画内容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卷、轴、扇等形式一应俱全,异彩纷呈,妙趣横生。尤其展品背后那一段段缠绵悱恻、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倾倒,心向往之。

  • 大唐东都——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2023年12月17日;展览地点: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

展览通过100余件/组精品文物,勾勒唐代洛阳城的繁华盛景,展现唐人的文化生活,折射盛唐的开放包容。(央广网)

成都自然博物馆9月12日起收费


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获悉,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以下简称自然馆)定于2023年9月12日(星期二)正式实施入馆门票收费,全价门票人民币20元/人/次。(成都日报)

今起,博物馆恢复收费!

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在莞举行


9月12日上午,2023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在松山湖开幕,以“面向未来的博物馆”为主题,设置科技文保与产业发展、新馆建设与特展运营和数字文博应用拓展等议题,包括1场主场会议、4场平行会议、1场品牌展览、1场全国博物馆文创供应链洽谈会、2条文博游径调研交流。大会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指导,博物馆头条发起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共同参与,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博物馆领域合作提供一个多元交流、汇智未来的平台,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本次大会吸引了2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300多位馆长、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研讨,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美术馆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和创新发展之路。


会上,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指导单位,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作为管理单位,东莞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为委员单位。接下来,该委员会将着力于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传播、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研究、数字化教育等领域,团结和动员博物馆工作者以及一切热心博物馆事业的热心力量,倡导“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为广东省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博物馆头条总编辑、大会总策划折彦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之所以将会址选在东莞松山湖,是因为这里是科技前沿地,契合了大会“面向未来的博物馆”主题的超前意识。近年来,东莞的博物馆事业通过创新展览吸引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让博物馆行业聚焦到了东莞。此次参会的博物馆,不仅有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还有艺术博物馆等多种类别的博物馆,大家共同探讨行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行业的盛会,也欢迎文博爱好者和更多人的关注。

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也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2004年,东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


目前,东莞全市有博物馆、类博物馆53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的博物馆10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二。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宣部的中华民族文化红色基因库的试点单位,今年以来,已接待参观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打卡地。在文化强市建设背景下,通过“博学东莞”文化品牌和“东莞博物馆联盟”,老百姓可以用越来越多样的方式感受东莞的博物馆魅力。(东莞广播电视台)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入选省智慧旅游景区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对2023年度江苏省智慧旅游景区名录进行公示,位于丹徒的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入选。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由中华老字号企业恒顺集团投资建设,是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国家工业遗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醋文化博物馆展出面积8000多平方米,由醋史馆、老作坊、酱园、酒海、三酉堂、现代工艺馆等展馆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制醋工业和食醋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老作坊展馆内,完整保留了“制醋先制酒、二十一日由酒成醋”的恒顺国家级非遗制醋工艺,被誉为“活着的国家工业遗产”。整个博物馆展区充分体现了江南地方特色,小桥流水的亭院与四季花开的风光相融合,前店后作的酱园与现代壮观的工厂相辉映,再现了“恒顺百花会馆”的历史风情,集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科普教育于一体,是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性主题展馆。(镇江日报)


河北隆尧柏人城遗址开始第四次考古发掘


近日,在河北省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的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10余个探方依次排布。探方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古队员正在开展发掘工作。大部分探方已经发掘到文化层。
  
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中大型城池之一。战国时期,柏人城曾是赵国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根据文献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柏人城因水患而废弃。
  
202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师生组成的考古队进驻隆尧,对柏人城遗址进行第四次考古发掘。本次计划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田野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此次发掘的年度目标是进一步探清柏人城演变的时间年代、城址变迁过程,丰富对柏人城建设布局以及功能区划的认识,从而为柏人城遗址未来的学术研究与保护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中国新闻网)

河南三门峡发现宋代砖雕墓

 
2022年8月,为配合渑池县新华大道新建项目k3段的工程建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渑池县文物钻探队对该项目所占区域内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项目工地位于渑池县城南部的耿村以东,上八里寨以南。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宋金墓葬3座,其中编号为M1的砖室墓葬虽被晚期扰乱,但整体形制保存较好,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M1为一座坐北朝南阶梯墓道砖室墓,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封门、墓室构成。方向为200°,总长5.94米。

M1墓葬航拍图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带台阶的竖井式,由于后期扰动破坏,墓道开口直接暴露在地表,其原始开口层位已不可知。墓道开口平面近长方形,道底与道口基本等宽,道壁加工较为规整,底部平坦,距现墓道口深1.86米。墓道内现残留4个台阶,加工粗糙,长宽高低不一,道内填以黄褐色为主的花土,土质较软,含有少量料姜石。
  
过洞位于墓道北侧,为拱形顶,直壁,平底,连接墓道与天井。天井位于过洞北侧,平面近长方形,道壁加工较为规整,底部平坦。随后则是封门,封门由青砖封堵而成,自底部起竖砖平铺六层其上则为青砖拱形起券八层。
  
墓室位于天井北侧,平面近长方形,室顶东部已被破坏,顶砖坍塌进入墓室,墓室为简化仿木建筑的砖砌单室,墓室整体涂有灰白色涂料,雕砖涂有红、黑、蓝等涂料。室底平面呈近长方形,东西长2.5米,南北宽1.9米。底部贴四壁朝墓门方向砌出“凹”形棺床,棺床底部为须弥座式,高0.56米。棺床平面为青砖平铺而成,四壁自棺床向上约1.3米处砌出一排青砖做锯齿状,以上渐收成穹窿顶。

M1墓室
  
墓室北壁自棺床开始以青砖错缝叠砌,至0.2处有一假门,由槫柱、门槛、上额、门扇等组成。假门高0.76米,宽0.7米,一侧门扇呈微开状态,在假门的门额上雕刻两枚方形门簪。假门两侧各砌有一破子棂窗砖雕。假门以上错缝叠砌四排条砖后为一排锯齿状砖其上条砖渐收至墓顶。墓室南壁自室底以条砖错缝叠砌,中间为封门,至1.7米处砖砌出一排锯齿状砖,以上渐收成穹窿顶。墓室东壁自棺床开始以条砖错缝叠砌,至0.2米处中间装饰砖雕仿木格子窗和花卉图案,花卉由红、蓝颜色构成,应为牡丹。墓室西壁自棺床开始以条砖错缝叠砌,至0.46米处装饰砖雕方桌,方脚,长腿。桌子两侧各有一把椅子,椅子形制相同,方脚,带有较高的靠背,桌子上放有花瓶,瓶内为牡丹花卉。

M1墓室北壁

M1墓室西壁

M1墓室东壁
  
墓内葬具皆已严重腐朽,从灰白色及灰黑色木质朽痕判断,其葬具为单棺,在棺床上发现部分铁钉,应是钉葬具所用。棺痕内发现人骨一具,腐朽严重,大多数呈黄褐色粉末状,仅剩部分盆骨、腿骨保存较好,根据体质人类学判断墓主为25-30岁的成年男性。
  
墓室内未发现随葬品,仅在墓道填土发现残白釉瓷碗1件,陶柱础1件。白釉瓷碗为敞口,圆唇,腹部略弧,矮圈足,碗内外均施白釉。柱础则为一灰色长方形青砖改修而成。另外,在M1墓室顶部券顶砖多为手印纹砖,青砖大小相近,手印纹大小差别较大。

M1墓道所出瓷碗

M1手印纹砖

由于该墓并未发现明确纪年,因此仅能从墓葬形制和墓道出土器物等方面判断墓葬年代。从墓葬形制来看,M1为长方形仿木建筑的砖砌单室,其墓室四壁简单装饰有桌、椅、门窗,而没有发现人物形象,这符合北宋中期北方中原地区仿木构砖室墓的特点。而M1所出瓷碗与河南泌阳县宋墓M2所处瓷碗(M2:1)较为接近,因此综合判断M1年代可能为北宋中晚期,墓主当为稍有家资之平民。
  
此次考古发现的仿木建筑结构墓葬是古人视死如生的重要体现,同时手印纹砖在三门峡地区考古发现中也较为少见,这些对于我们研究三门峡地区北宋时期的丧葬习俗、社会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渑池县文物钻探队)文博中国公众号)



编辑:高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494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