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WOW:在屏幕过溢的当下,寻找一种商业与艺术的新解法 | 看见·未来 Vol.13

2023-09-04


一块屏幕能做什么?


能穿过密密麻麻的集成电路,将全世界正在流传的新闻变成字符编码,不容拒绝地拿走你的注意力。


几百块屏幕能做什么?

能扭曲一个正在运动的人,能制造漫天的星光和花蕊,能将遥远南非的野生动物带到面前——甚至你能听到脚底的枯草嘎吱作响,看到空气里的灰尘随着手臂挥动而漂浮。


前者强势且普适,后者则是经由集体智慧塑造的、集结了创造力的作品,常被称之为“新媒体艺术”。


人们在享受新媒体艺术带来的沉浸式快感时,也会产生迷思:它与TVC或大片中出现的特效是否同根同源?如何界定商业和艺术?这种艺术的发生是否只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付费的场所,是少数人看热闹式的狂欢?


这些的确是当下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日本新媒体艺术团队WOW,是一个游走在“艺术”和“商业”的中间角色。自创立以来,多次获得的IF、戛纳金狮、Good Design Award等国际大奖,同时也是奥斯卡、奥迪、索尼、资生堂等诸多大牌,甚至于Lady Gaga、SMAP等明星团队青睐的合作对象。


这一次,我们对话了WOW的艺术总监中路琢磨(Takuma Nakazi),试图抛弃对新媒体艺术的神化或成见,厘清其在当下真实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个新媒体艺术品牌,如何在屏幕过溢的当下帮助观众识别信息,将城市空间激活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场域。

中路琢磨(Takuma Nakazi)



实际上,这其中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媒体艺术家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或如何认识自己的工作。无独有偶,英国最具权威的当代艺术杂志《艺术评论》(ArtReview)上个月刊登的封面文章,为“未来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判断:

未来的艺术家将集合社会运动家(Activist)、商业传道者(Corporate Guru)和社交达人(Networker)于一体。他们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塑造任何可能的新的“后病毒”世界,而不是处于一种遗世独立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未来,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下,艺术与商业品牌之间不再有一道柏林墙;其形态比起曲高和寡,更像是见缝插针且润物无声的。在采访中路先生的过程中,他也表达了相似的理念——既往在定义“新媒体艺术”时,常将其表征为一种涵盖计算机动画、数字艺术、3D打印等新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品创作的流派。但WOW却反对用「数字化」「沉浸式」等高概念谄媚市场,或是高亮「艺术家」的身份,而是将商业活力、社交需求与艺术创作纳入同一层级,正视并着意保留其暧昧关系。


《Journey of classic literature 》(NIJL ARTS Initiative,2021)

以日本绳纹时代的陶器作为灵感的创作《POEM》(Motion Graphics,2021)


中路先生认为,几乎所有人在为一件东西而惊艳或雀跃时,都会发出「WOW」的感叹。这就构成了WOW业务的起点和对自身产品的期许:可识别的、多场景的、全球性的。


为了达成这一愿景,WOW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将团队分为CG相关的视觉设计(包含Graphic合成)、R&D 业务(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及UI设计三大结构。项目执行时,会以视觉为核心进行组队搭配,延伸到平面设计、空间、装置、艺术品等多种范畴。如今的WOW,拥有动画设计或互动装置层面最前沿的技术,也收束了宣通浅井(Nobumichi Asai)等如今创作活力最强的新媒体艺术家。


但这并不代表WOW在组建团队时,已经有了一套极其严苛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相反,很多人并不是抱着要成为艺术家,或想从事新媒体才进来的。中路先生透露:“大部分人在一开始,最主动、最明确的驱动力是想「做设计」,是一种design mind。以这种心境去展开工作,艺术和商业的界限就变得不那么明晰,二者之间就像有一颗珠子一样左右摇摆。比如在接洽商业项目时,可能会在合作过程当中会产生灵感,而这一灵感的实现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以及团队的技术补足,这就会倒逼创作者不再只关注于「设计」(或艺术创作)。"


这些有迹可循又自然发生的环节,使得WOW看似叛逆的品牌气质得以建立。而不自称“艺术家”也无意于“造星”,反而是用团队冠名的、具体的作品探索与广泛商业场景的适配性,便是WOW与其他新媒体艺术团队相比最突出的区别。




正如WOW抗拒被框定为某一类载体的附加品一样,你能在任何地方看见它的足迹:十字街道上空的巨幕广告,流媒体推送,途径身边的某个装置,甚至于行车记录仪,这便是WOW企图深度参与现代生活叙事的方式。那么,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将新媒体艺术融入商业场景是否只是品牌的“一厢情愿”?再往更深处追溯,我们的生活是否需要被这些屏幕填满?如果无法逆风向而行,那么范围和尺度在哪里?

METRO WEATHER vision movie

要得出一个二极管的答案,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于WOW这样的视觉团队来说,若无“屏幕”这一载体,他们的工作难以成立。因此写在计划簿第一行的任务,应该是重新审视当下的的媒介环境,以冷静批判的态度去思考自身的角色。而中路先生坦言,屏幕是一个中性产物,但「人们受困于屏幕」这一现状将倒逼他们去深挖内容的生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前到处都是「屏幕」:工作时看电脑是看屏幕,回到家看电视是看屏幕,玩YouTube是看屏幕,手机是看屏幕。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抬头低头都会看见巨大的广告牌;就连坐在出租车上的时候,后座也会配一个屏幕。我们日复一日地被屏幕、被视频化的内容包围着,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一个状态。”
“因此我的工作,需要(让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浮出水面,再通过艺术的、视频的手段去展现它。实际上,这是一种no word(无言,噤声),是清空了文本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尝试打破屏幕、打破视频、打破信息,让观看者自行去感受、去建构。


中路先生去年带领WOW团队完成的项目「Fluctuation landscape」(202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WOW第一个落地中国的作品,其位于上海的超大型购物中心The MixC的室外广场Sunken Squar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屏幕”,而且是高约40米、宽10米的大型数字化装置。但人与之相对,却完全不会产生压迫感。


这一装置位于广场上的水幕之前,其内容也与“水”互文。WOW将天光流云、落霞晚照等自然景色,以及上海灯火摇曳的夜景放入了其中,尽管颜色丰富、变幻诸多,但每一帧的视觉和速度都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平和的范畴,不会带来一种剧烈的拉扯感,反而添了一层静水流深、参差披拂的意趣。同时,因为光的魔法,实在站在装置面前或透过商铺的透明玻璃观看,居左居右或俯仰变幻,都会导致成像发生改变,因此观赏者需要移步换景,才能试图去“偶遇”相同的景色——这一审美体验就如同正在直面不断变化的自然风景一样,会削弱人们“正在面对一个屏幕”的感官。同时,没有字幕、剧情或强提示,所有的声画都是非线性、非纪实、非叙事的设计,既诠释了中路先生「no word」的理念,又将阐释权交给了观众,形成了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


削弱表达的欲望,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处理信息,甚至将观众的理解作为作品创作和叙事的一部分,这便是WOW面对当下铺天盖地的“屏幕监狱”,给出的一枚钥匙。


但很遗憾的是,对于当下的新媒体艺术市场来说,“好看”依旧第一吸引力。中路先生虽然惋惜,但并不否认这一现实,同时也认为这新媒体艺术天生的局限性以及无可避免的“生长痛”:无法展现它多维度的魅力点,无法深刻地去触及到普通人。于是这就构成了最后一个问题:品牌如何通过实践,潜移默化地对普通人进行美感教育?什么样的场域,才能真正解放人们的想象力?


最早将控制论、电信学创造性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认为,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而艺术家所期许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完整的互动状态,而是一种由全新互动关系而形成的思维和经验。有了这种思维和经验,亦或者说是接受与对抗,才能进一步解放人们想象力,开启叙事的新一篇章。


只通过一个作品、一次体验、或一次点对点的感受影响人的一生,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中路先生认为,不论是大型零售空间、或是线上的信息间隙,新媒体艺术被合理地、自然地配置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空间中,才会帮助人们拿回信息的主动权


什么是“自然”,什么是“非自然”?中路先生用一些刷屏社交网络、依附于新媒体艺术的现象级沉浸式展览进行了举例,甚至用上了「暴れ的」(暴力,超出界限的强势)这一在日语语境中较为严重的词。他认为:

“就像teamlab这样的艺术展览,应用影像和技术去组成了一系列作品,是非常精彩和夺目的。但它的耀眼夺目之感一方面来自于很多装置是自发光体,一方面来自于大屏的广泛应用,这些共同指向了一个目的——提供巨大的信息量。(如果将其变为日常的话)会是一件非常暴力的事,它太强硬地给观众塞入了太多的信息。而我更喜爱的方式,是将这些艺术和技术形式自然地融合在一个装置、一个空间之中,要与之契合,而非用一种突兀、强硬的态度提醒观众去听、去看、去习得。"


teamLab : Au-delà des limites

除了像「Fluctuation landscape」一样,将自然现象作为创作的内容之外,WOW还尝试通过“做减法”缩进人们与新媒体艺术的距离。WOW在2016年与资生堂旗下“ULTIMUNE”(更为国内消费者所获知的名字为“红腰子”)合作的项目「wind formシリーズ」里,就试图打破人们对于新媒体艺术强科技感的刻板印象。这一作品运用了30台循环器,通过控制机器的风力,打造出了一场漂浮于整个空间之上的“布料动画”(布のアニメーション)。


这些飘逸、轻柔的红色布料,既不生硬、也毫无卖弄地强调了红腰子的主视觉。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没有堆砌大量声画特效,甚至看不见屏幕,但依然能获得一种沉浸式场景感。相比于艺术行业的自说自话或商业品牌的营销话术,以如此流畅、自然的方式带领普通人一同去探寻媒介与空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想象力的生发。

除了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观众从一种隔岸观火式的旁观者变为共创者之外,中路先生还认为,一个能够生发想象力的综合空间离不开健康运转的生产体系。要打造一个创意城市,首先需要介入一个务实的、与未来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考量因素,即保障足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程序员以及各种数字化人才在内的岗位人才。在明晰的分工合作体系之下,才会让人们接触到的产品、以及生活的日常环境具有美感和生命力。而普通人接收到这些自由的信息之后,又会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加以理解,再重新灌注到自身,让想象力越走越远。 -/-


也许在屏幕过溢的当下,再试图去抢夺注意力不再是一个明智之举;过载的信息量,只能在短期成为一种现象,并不利于带领普通大众进行想象的生发。而WOW能在坚持艺术创作理念的同时,赢得大量品牌的青睐,除了尊重且正视当下大众对于美感环境蒙昧又渴望的需求;更可贵的,是在探索“未来艺术家”这一综合性角色的路上迈出了勇敢的一跃。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C Future Park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大咖专访 经验分享 观点洞察 WOW工作室 新媒体艺术

1335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