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大爱之心、润泽山城“万物生——百岁戴泽重回故里艺术展”将在重庆美术馆隆重开展

2023-08-14

8月15日,万物生——百岁戴泽重回故里艺术展”将在重庆美术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戴泽艺术基金承办,重庆大学、解放碑CBD管委会协办,是第二届“重庆都市艺术节”开篇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学者薛永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青年学者葛玉君副教授担任策展人。

戴泽先生今年101岁高龄,是徐悲鸿先生嫡传弟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戴泽先生也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回信的八位老教授之一。

戴泽《中央大学的游泳池》55×46cm,布面油画,1946

戴泽《中央大学的宿舍》28×37.5cm,纸本水彩,1945

戴泽《嘉陵江边》27x19cm 纸本水彩 1945年 

本次展览是一次具有浓厚“回乡”温情的特展。戴泽与重庆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是重庆云阳人,1922年出生(生于日本京都),同年便返回云阳老家,在这里长大成人。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艺术系便在重庆,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等大师引领戴泽走上艺术道路。在中大学习的习作里,戴泽以重庆风景为题,画了大量水彩和速写,如沙坪坝、嘉陵江码头、街头饭馆、铁匠铺、中央大学校景……在新中国初期、新时期以来乃至新世纪以降,重庆题材一直是戴泽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戴泽近乎跨越百年历史长河的创作中,不仅记录了江城重庆的时空变迁,更饱含着一位游子对故乡重庆的深刻眷恋。

一如戴泽所言:“重庆——我的挚爱”!

展览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一、“碎中见整”与“多元风格”——严谨、开放、自由的学术之风(1942—1949);二、“历史叙事”与“民间(民族)属性”——主题性创作的个体践行(1949—1978);三、“东西碰撞”与“个体经验”——回应时代大潮的内在诉求(1978—2000);四、“文化观照”与“日常审美”——四季轮回与万物生长(2000年—)。本次展览尝试从三个方面呈现戴泽先生的艺术魅力。其一,戴泽先生的创作与大时代变迁的同频共振;其二,作为徐悲鸿先生嫡传弟子的戴泽,在艺术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丰富性与前瞻性;其三,也是本次展览最为突出的,即无论是“艺启云阳”“故乡情思”还是“桑梓重温”乃至“梦牵故里”,犹如一只不断线的风筝一样,“回家”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同时也是饱含戴泽先生深情的重心所在……



戴泽《成都河边》40x34.5cm  纸本国画  1963年 

戴泽《重庆》52.5x38.5cm 纸本国画 1973年 

戴泽《小熊和她的妈妈》32.3x25.2cm 纸本水彩 1951

戴泽先生时常手书“万物生”三字,他的艺术探索饱含着对“生命万物”的无限热爱,早在重庆就读期间,戴泽先生便形成了“画画要有‘情调’”的理念。诚如其恩师徐悲鸿所言,“从来艺境是佳境,尽力耕耘善保持”。一方面,戴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为艺处世不偏不倚,体现了一代大家风范;另一方面,戴泽将“艺境”与“佳境”相比拟,画面上总是充满着美好与感动。戴泽的艺术之旅也正是一个感受自然,向内心追问,在岁月变迁中寻求艺术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过程。

戴泽,《夔门天下雄》102x102cm,纸本国画,1985

戴泽《睡》50x44.5cm,纸本设色,1984

艺术之风,润泽山城。重庆是戴泽先生的故乡,也是他艺术人生旅途的起点。这座历经沧桑,如今正不断散发出年轻魅力的都市,曾与戴泽一起见证了炮火纷飞的抗战、共度了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建设岁月,一同体悟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直至今天共享新世纪美丽中国的静好时光。此次展览,不仅记录着百岁戴泽与重庆故里的世纪情缘,更呈现出一位百岁老人艺术探索的历史脉搏与内心律动。展览在为重庆市民提供一次生动丰富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散发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人”的美育精神的光芒……

戴泽《混沌》69x69cm  纸本国画  2015年  

 戴泽《海阔天空》46x70cm 纸本设色 2009

戴泽《窗外》45x68cm  纸本国画  2009-2010年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10月15日结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亚洲艺术 Asia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245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