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冈瑟·弗格|龙美术馆新展《路与径》

2023-08-14

冈瑟·弗格|龙美术馆新展《路与径》

编辑整理|EveryArt
图文来源|龙美术馆‍‍‍‍‍‍‍‍



2023年8月26日至10月2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艺术家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在亚洲的首场大型回顾性展览“路与径”。弗格在绘画实践中使用抽象艺术语言,借鉴现代艺术及建筑的修辞,演绎出色彩、形式及构图的无尽演变,对绘画的手势与原则进行模仿或反抗——将其推向极致,再以全新的方式进行重新应用。


展览汇集了贯穿弗格艺术生涯的约百幅作品,聚焦于其绘画创作实践,综合呈现其标志性的系列作品,如“点画”“网格绘画”“灰色绘画”等。此外,展览亦涵盖此前鲜有展出的作品,如艺术家在1993年以风干清漆创作的一系列绘画,以展现弗格的艺术表达广度。在不同时代之间、在凝练的极简与丰盈的表现力之间,冈瑟·弗格总能自信地不断前行,在艺术史上开辟出独特的道路。


此次回顾展将同期出版一本画册,收录了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克里斯蒂安·马利查(Christian Malycha)与姜俊博士的文章,艺术家张恩利与贺潇关于冈瑟·弗格的一次对谈,以及多幅作品高清大图。




  “网格绘画”系列,开启展览



展览以弗格最大尺幅的两件作品启幕:这两幅三联画均创作于2005年,是其标志性“网格绘画”系列中的代表作。这些状如巨大彩色墙面的、非具象的作品水平展开,让人联想到风景。在巨幅作品《无题》(2005)中,灰色的底漆从宽阔、浑浊的条纹中显露出来,与明亮的绿色、粉色以及杏色大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将深处的空间打开。虽然画面中散落的碎片并不构成一个整体,但每个部分都有其对应。


 


《无题》

2005年

布面丙烯

280×120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Wolfgang Günzel



弗格的“网格绘画”首次出现于1990年代中期,彼时艺术家正重新审视其绘画实践,并逐渐将之发展成为自己标志性的视觉语言。在这一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告别了先前主要使用的色域、单色绘画形式,转而采用更富表现力的、强调绘画手势的笔触。网格绘画的创作介于计算与直觉之间,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生动的相互作用,弗格巧妙地平衡了理性结构与表现性手势之间的关系。




  “不对称棋盘格”绘画,上世纪90年代的重要新发展



1993至1998年间,弗格创作了一系列以黑、白、灰、红四种颜色的不对称棋盘格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最早的网格绘画同时问世,却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表现主义艺术家保罗·克利的专著所使用的防尘套,画作中交叠错落的色块充满了随意性和不规则性。


这一系列创作展示了弗格对现代主义艺术原则的一种画家式的回应,其中数件作品都曾在1993年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因此这一系列创作也迅速被视作是弗格艺术实践中重要的新发展。在作品《无题》(1993)中,弗格笔下的黑色与灰色色块堆积成了一个扭曲的、棋盘式的网格,这种单色性也暗示着艺术家对色调分配的深思熟虑。另一件作品《无题》(1998)则完全是彩色的,并带有从鲜红色到棕色的微妙渐变。



《无题》
1993年
丙烯 棉帆布
195×16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 ,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1998年
丙烯 棉帆布
250×42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漆画”,极少展出的系列


此次展览也将呈现弗格此前鲜有展出的“漆画”系列作品。这些具有几何性构图的作品创作于1993年,由带彩半透明清漆以不规则的流动笔触绘制而成,进一步拓展了艺术家对物质性的长期探索。这些作品根植于弗格在1980年代中期展开的绘画实验,而在此之前,他曾有数年时间一直潜心于摄影创作。弗格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使用了非常规的画布与材料——例如织物、铅、模压铜板、铝板、风干清漆,并借此模糊了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界限。

在弗格一系列使用半透明聚酯纤维创作的作品中,颜料会被涂抹在尚未凝固的漆面上。这些薄涂的颜色具有独特的色调,能够展现出各自原本的光泽。同时,这些轻盈飘逸的颜料条纹浮在作品的表面,与重涂部分的浓郁色块并置,使画作看上去如同非物质性的光,超越了其自身的物质束缚。作品《无题》(1993)中有一条褐色的垂直竖条,将垂直旋转的蜜黄色颜料分隔开来。而在另一件《无题》(1993)中,松绿色与红丝绒色的颜料在画面的中央交汇,其中细腻的颜料膜上散射着周围的环境光,如同一扇半透明的彩色玻璃窗。



《无题》
1993
风干清漆 聚酯纤维
120 × 9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1993年
风干清漆 聚酯纤维
200×18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窗户绘画”,由图像转向内省


展览第四个部分,观众将会进入一间没有窗户、但四周环绕着一系列“窗户绘画”的展厅。自1985年起,窗户就成为了弗格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艺术家通过描绘昏暗且不透明的窗格,着重表现了窗户的几何特质,例如作品《无题》(2002)。这样的窗户会让人期待某种风景,但在弗格的作品中,人们的目光却无法穿过这些窗格。相反,观众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图像本身的绘画性之上,并在自我反思中转向内省。

直至2000年代初,砖墙、扶手、窗帘等与建筑相关的图式仍然是艺术家创作中的一部分。在《无题》(2002)中,灰色的哑光色块被紫色的接缝连接在一起,乍看之下像是某种抽象画,但若与另一件《无题》(2002)并列观看,便可发现它们其实是一堵密实的墙面。在后一件作品中,深红色的砖块伸向漆黑的夜空,而夜空的幽暗也悄然渗入砖石之间,仅剩底部的几道赭色未受影响。


《无题》
2002年
布面丙烯
195×165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2002
布面丙烯
235 x 195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2002年
布面丙烯
235×195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色块绘画”,重塑抽象现代主义


人体——包括其外观、知觉与感受——一直潜移默化地出现在弗格的绘画之中,而艺术家也借此重塑了抽象现代主义。在《无题》(1994)中,弗格提取了爱德华·蒙克作品《马拉之死》(1907)中立姿女人与横死男人的形象。但不同于蒙克的横向构图,弗格将这些元素置入了一个纵向的构图,并将身体转化为肉色的模糊形状,使之成为为某种记忆的幻影。


《无题》
1994
丙烯 棉帆布
220 x 15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Bernhard Strauss
  

展览还包括弗格在暂别绘画两年后、于19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三件“色块绘画”。这些在铅板、木板、画布上用丙烯颜料绘制而成的单色绘画与艺术史展开了复杂的对话——一方面,这些作品的色彩与构图会让人想起巴内特·纽曼或马克·罗斯科等艺术家对绘画形而上学的期望和对色彩的实验;另一方面,作品急促的绘画手势与粗粝的外观,又挑战并破坏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性与崇高感。在三件《无题》(1989)作品中,连续性与个性化不断彼此碰撞、相互影响。弗格将这些作品一分为二,在不同的色域之间形成某种关系,并在中心线上达致顶点,呈现出相互融合、扶持或碰撞的态势。            


《无题》 
1989年 
布面丙烯
200×7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1989年 
布面丙烯
200×7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无题》 
1989年 
布面丙烯
200×7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Bernhard Strauss



  “缩影绘画”,先有大画后有小稿


弗格创作于2003年至2007年间的“缩影绘画”,被专门安排在一间红色展厅内。这一系列作品可被视作是艺术家原有大幅绘画的某种“缩影”。而当时,弗格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方法,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因此自我反思也就成了这个系列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将其原有的大幅画作转译为小幅木板作品,弗格改变了传统上要以小幅草稿或模型为起点的艺术创作过程。



  “点画”及“灰色绘画”并置,展览收尾


展览尾声,弗格的“点画”系列作品——其生前创作的最后一个作品系列,从2005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因中风而停止创作,与他最早的、奠定其整个创作生涯的第一个作品系列“灰色绘画”系列作品并置展出,它们共同展现了弗格毕生所追求的那种以观念性与延续性为导向的艺术创作道路。

弗格的“点画”标志着一种明快、轻盈且开放的结局。在这些作品中,笔触本身变成了主角。弗格将网格绘画中的网格结构转变为了富有韵律性与姿态性的标记,而这些标记则游走在巨大尺幅的画布上,摒弃了此前任何的秩序感。在作品《无题》(2007)中,颜色不再受到任何网格的限制,故而得以自由全情地绽放。在大量分散的色彩中,每种色调都各司其职,呈现出最饱满的状态。点、斑、影线不断彼此挑战:它们相互排斥、相互依靠、相互成就。

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就读的前三年中(1974-1977),弗格每周都会创作一幅灰色绘画,并总是使用同一种灰色颜料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涂抹,以检视、比较颜料对不同表面的影响。到了1990年代末,弗格又再次回归灰色这一颜色,并以其早年的研究为出发点,创作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作品。弗格并没有选择去实验不同材料的质感,而是通过姿态性的笔触使用颜料来创造结构。在《无题》(2009)中,弗格用灰色颜料涂满了一幅点画的整个画面,并以此暗示了某种完结——以艺术史为根基,在绘画上综合了所有的实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得以圆满。
  

《无题》
2007
布面丙烯及油彩
200 x 400 厘米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图片: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Serge Hasenböhler


《无题》 
2009年 
布面丙烯
195×210 厘米
© 冈瑟·弗格艺术资产,瑞士,图片由冈瑟·弗格艺术资产、豪瑟沃斯画廊提供,摄影:Stefan Altenburger Photography Zürich



  关于艺术家



冈瑟·弗格(1952-2013)出生于德国菲森,是德国战后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一名多产的画家、雕塑家、平面设计师和摄影家,弗格因其深入探索现代主义传统且极具实验性的大胆艺术实践而闻名。他开创性的跨学科创作挑战了艺术传统,并试图解析现代主义美学传统的历史、误读,以及其中的矛盾关系。弗格通过难以归类的艺术创作,既对艺术史进行了一次观念上的重塑,也对他所欣赏的保罗·克利(Paul Klee)的具象艺术、布林奇·巴勒莫(Blinky Palermo)的形式抽象主义、与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表现主义作出了巧妙且机敏地回应。



  展览信息



冈瑟·弗格:路与径
展览名称:冈瑟·弗格:路与径
艺术家:冈瑟·弗格
展期:2023年8月26日至10月25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 END —


媒体合作广告发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艺术社区
— ART COMMUNITY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011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