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高级时装品牌“小着”上海新店,300m²“缝合空间”处处有惊喜

2023-08-03




高级时装品牌“小着”上海新店
300m²“缝合空间”处处有惊喜


高级时装品牌“小着”上海新店位于巨鹿路758号。作为一个诞生于后疫情时代兼容商业、公共、休闲属性的多重性空间,店铺位处繁华地带,为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改造过程中,我们保留了部分原始建筑结构,重新构图后它们成为了整个设计方案的逻辑支点。设计之初,我们从伯纳德·屈米所论述的“事件空间”概念中汲取灵感,摸索出一种含混、不定性的空间状态,激发店铺与街区之间行为和活动的发生。最后,我们尝试暂时“忘记”建筑本身,通过对品牌基因和服装的观察解构寻找能够明确建筑形态的元素,从而取得设计与品牌的一致性——以直截了当而不失细节的执行手法塑造一个兼具形式美、事件性和品牌辨识度的线下空间。



# 事件空间:店铺和街区的“中间者”


70年代中期,伯纳德·屈米 (Bernard Tschumi) 提出“事件空间” (event-space) 概念,寻找在建筑的预设功能预设形式之间制造“分裂” (disjunction) 的可能。屈米认为建筑是空间和事件的混合物,事件具有打破甚至颠覆建筑预设功能与形式之间稳定对应关系的潜能,而这种冲突与“疏离” (de-familiarity) 自身具有美学价值。

案例中,我们通过“打开”店铺的前场空间激发其“事件性”,吸引更多人流、增加互动形式,本质上是在店铺主体和街区之间建立了一个事件空间,提供休憩区域的同时弱化室内外边界,以此激发人们的使用积极性,周围环境的活力也会随之增强。

具体手法是将沿街立面更换为透明玻璃幕墙,突出光线、开阔感等元素;并在入口和窗边设置座椅。帆布材质的大屋顶从室外延伸至室内,将各种元素组织在一个开放的独块统一体中;形似一张床垫或若干个枕头紧贴在一起,给人柔软亲和的视觉感受。原始建筑结构中的梁柱(图中黄色、红色部分)也被保留下来。

透明的沿街立面

▲商铺的入口

最终所呈现的外观像是一个“小亭子”,醒目的赭红色立柱、酷似瓦片搭接而成的平顶、造型仿古的小料石座椅都有助于这种空间意象的搭建。


▲拆解为屋盖与台基的观景亭

行人可以同时看到简洁利落的外立面和层次鲜明、色彩跳跃的内部装潢,两种不平衡的力量相互对峙,与环境一起构成这座城市的表情之一。



▲夜间效果

进店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格子墙”。我们在踏勘时发现这里上方有一扇天窗,阳光照射下,原本光秃的墙面会显现窗格的影子,便索性以此为灵感设计了这样一面更有辨识度和想象空间的幕墙。当阳光将自然景致投射在墙上时,墙体化身“窗口”,凭光影虚构出一个“窗外”世界。


▲格子墙

等位区起到过渡作用的同时强调秩序感,符合品牌产品干净利落的特征。地面和墙面的材质主要为小料石,与天花、格子墙形态相呼应。照明方面,我们在天花缝隙处安装了条形灯,维护“横平竖直”的视觉效果。





▲等位区与取货口

我们可以借用屈米所定义的“中间者” (in-between) 来描述这种空间模式。项目的预设功能主要为服装零售和展陈,而酷似凉亭的外观挑战了建筑的预设形式,附带地给与其休闲、娱乐、社交等更多使用上的可能性。因此,前场空间不仅是店铺主体和街区之间的间隙与联系,更是允许异质元素交汇、允许事件发生的实验性场所。


# “缝合”空间:非线性设计叙事


店铺主体布局将购买、提货、后勤三大常规动线纳入考量,除服装展陈区和试衣间外,取货口、打包台、仓库、员工休息室以及设备间等支持性设施被整合在同一纵线,将场地垂直分割为东西两侧。

▲平面图

“建筑的叙事从不是以线性的方式进行。” 屈米指出,事件对空间的影响在于其非线性的展开方式;设计本身同样允许非线性思路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初衷便是呈现一个“缝合”而成的空间,将形象或抽象的“缝线”元素作为贯穿场地的主要线索。

▲概念图:“缝合”而成的空间

为保证新置入元素和原有结构之间的亲和性,我们首先对墙面和梁柱表面样式进行重新打磨,使用帆布、长绒布料、肌理漆打造一种介于麻布和皮革、朴素质地与高级质感之间的特殊肌理将空间包裹起来。



展陈区:镜子将环境场景引入室内,透明立面瓦解了视线障碍。两种观察角度都体现出室内外的自然贯通以及空间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呼吸感。






打破传统服装门店布局策略,我们将试衣间从场地边缘移至中央区域,使其成为视觉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互动装置。多边体帆布表面略带弧度,形似一个巨大的软垫。


▲试衣间

▲试衣间:帆布肌理

软装方面,我们撷取品牌服装中标志性的亮眼元素——例如袖口的彩色缝线、注重设计感的纽扣——“搬运”到空间中,以或强烈或隐晦的表达手法呈现,一如隐藏在工装和工作日常背后灵感与创造力交汇的瞬间。




▲彩色缝线和纽扣装饰

米白色为主的空间中出现红、黄、蓝、紫四种品牌色,彼此碰撞而相对独立,挑染出几分俏皮表情。

我们一边在细节之处做文章——帆布“皮肤”上的毛边、四处穿插的彩色缝线、陡然弯曲的衣架——隐喻“穿针引线”将分散的设计元素“缝纫拼合”而得一个符号空间;一边以建筑师视角放大诠释服装上的各种设计巧思——拉锁形状的金属门把手、恶作剧般出现的巨大纽扣——又将店铺变成乐园般的游戏场地。不同方法的共同目的在于提升空间的可探索性,为善于观察的人制造惊喜和共鸣。


▲造型奇特的衣杆和纽扣装饰 组1



▲造型奇特的衣杆和纽扣装饰 组2


▲造型奇特的衣杆和纽扣装饰 组3

▲拉锁形状的试衣间门把手

整体而言,等位区和展陈区在色调、材质、形态、尺度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石材与布料、浅灰与米白、硬朗的线条与随性的曲面、规整的比例与迂回的动线,使前者成为功能、风格和主题三重层面意义的过渡区域,有效衔接起室内外活动的同时通过改变观感、触感和体感进而改变人的行动意向。

▲展览区和等位区对比


# 重写本:旧物痕迹


利用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巧思改变人们对传统职业装所持有的“廉价”、“粗糙”、“千篇一律”等刻板印象以及制服本身所暗含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是小着所致力探索的领域;店铺设计中的一系列趣味性元素正是为反映这一理念,激励人们自发地参与到空间当中。项目改造的过程同样充满惊喜,原本枯燥的踏勘工作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建筑的思考。

场地年龄较大,在反复拆改重建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奇怪的“交接点”,这让我们联想到由赤瀬川原平等日本艺术家开创、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概念艺术形式——“超艺术托马森” (超芸術トマソン hyperart Thomasson),意指“毫无用处、无法解释却真实存在的文物或结构被保留为建筑或已建成环境的一部分而成为艺术品”。

▲施工过程中令我们联想到“超艺术托马森”的物品

受此启发,我们的改造思路并不是最大程度清除老旧部件或刻意规避原始结构的露出,反而是通过改变颜色或材质让它们成为更加跳脱醒目的存在,为空间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红色钢柱、黄色混凝土梁柱、紫色立柱、灰色过梁为场地原有结构
 
任何改造建筑都可以被看作一部“重写本” (palimpsest) 或是拥有独立进化史的有机体,我们既希望参与书写其进程又敬畏地保留一些痕迹,借由这些在时间里二次曝光的建筑物件,与观者分享我们最初发现它们时所感受到的愉悦。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分裂是“现代城市的根本特性”,“导致了现代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跃迁”。本案中,我们从改造策略、空间性质形态、功能分区、内外肌理、色彩搭配、细部装饰等多个节点起步,不同元素的混合并置形成衔接得当的设计闭环,帮助用户在空间的分层、扭转、拉伸、留白与反射之间获得动态的空间体感。对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做出回应的同时,我们希望设计能增强城市的活性,由“缝合处”分泌灵感。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


项目名称 | 小着高级体验店
项目位置 | 上海
项目状态 | 建成
建筑面积 | 300 m²
设计单位 | F.O.G.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 | 邹德静、黄莺子、王圣淇、庄少凯、郑宇、詹迪
灯光设计 | 立本社,张旭
施工单位 | 上海固勤建筑工程装饰有限公司
道  具 | 东莞市联威家具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 | 陶辛未
摄 影 | 言隅
撰 稿 | 白勺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Hi设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77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