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首都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圆满完成

2023-07-25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首都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开班


2023年7月18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领导下,由环境设计系具体负责实施的“首都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圆满完成集中培训工作。


本次课程从全国范围内招收31名学员,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等院校的青年学者及学生,有来自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际度假区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有来自凤凰数字科技、利亚德智慧科技集团等一线企业的设计骨干。

课程开班仪式合影


2023年6月26日上午,项目首先举行了开班仪式。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教授致欢迎词,并希望本次项目能够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专业化的城市夜形象设计人才,为打造城市“名片”、发展城市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出贡献。项目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张林副教授就项目申报初衷、专家团队、培训安排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此后,项目紧接着开始“首都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学术研讨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邢辛老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专业戴志强教授,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洋,前解放军歌剧院舞美设计师、先锋戏剧导演窦辉,新加坡季节画廊艺术总监杨旭,项目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张林副教授,课程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许寒添,课程班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励耘博士后陈焱松等专家学者及到场的课程学员,从数字艺术与光环境、光与健康、城市照明与舞台美术等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

学术研讨会上的邢辛老师发言


2023年6月27日至7月11日,项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黄昌兵研究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曲学院马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杜异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照明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荣浩磊老师,人民日报社文化事业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侯杰(文丰)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分院院长王忠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曹立宏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张宗伟教授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基础类课程、第二部分的交叉类课程的线下授课。


其中的基础类课程强调夜形象设计的创新应用,通过城市规划、景观照明、色彩设计等不同的设计领域,进行多维度引导,帮助学员寻找创意生成的路径,寻找更多的创新可能性;交叉阶段则强调跨学科的广度,通过戏剧舞台、数字技术、传播学、心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的基础原理,形成首都城市夜形象设计的交叉思维。


此外,项目还组织学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梦工厂”、北京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家》的相关采风与课外学习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曲学院马路教授参与授课


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校外授课

项目组织学员于北京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进行学习采风


2023年7月12日至7月18日,项目开展了第三部分的实践类课程的设计工作坊,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传播设计系主任肖虎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宁,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洋,前解放军歌剧院舞美设计师、先锋戏剧导演窦辉,新加坡季节画廊艺术总监杨旭,国家大剧院灯光设计师孔一帆等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同时以首都历史“中轴线”为题,根据《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2035》文件关于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的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进行光影创意设计,相关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光环境规划、文旅夜游、建筑光环境、光影展演、虚拟光环境设计等。

第1小组《戏游南锣》的汇报

第1小组选择南锣鼓巷区域作为研究重点,打造出沉浸式光影戏剧艺术街区项目《戏游南锣》,让游客充分在南锣鼓巷全方位体会到北京文化生活。项目旨在将美食互动化、将艺术数字化、将戏剧沉浸化,并以北京传统文化的IP形象兔爷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将IP深入到各大创意空间,在文化体验空间中利用名人故居、文化符号等进行虚拟游戏研学,在商业消费空间中打造全区联动,流量引导、共享共建等模式,在居住休闲空间里,实现环境共享、生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2小组基于天桥区域,围绕“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大众的艺术空间”的主题,以《天桥繁会图》全域行浸式主题演艺项目,为北京中轴线天桥区域打造了“一座永不散场的戏梦幻市”。项目结合相关政策与区位发展,以天桥区域“演艺中心”这一官方定位为主导,发挥其优质演艺资源汇集优势,将“演艺文化+京城文化”深度结合,为天桥区域带来新的夜经济运营转化增长点。《天桥繁会图》项目应用“大地剧场”这一当代文旅语境表达的创新落地概念,集实景演艺、互动游乐、民艺体验等内容为一体,以“迎宾盛礼”、“戏梦幻市”、“与民欢赞”等三阙构成完整章节体验,融合诗音乐舞、数字光影、历史场景复原、非遗民艺戏剧等内容,让游客沉浸在“戏梦幻市”中,收获无上的心流体验。


同时,项目将积极与天桥官方活动、机构深度联动,持续为京城打造系列活力非凡的国潮演艺文化事件,激活与焕新天桥演艺文化IP,推动北京中轴线夜经济创新发展。

第2小组《天桥繁会图》的汇报

第3小组聚焦天坛区域,以《天坛文化品牌重塑及夜形象规划》为题,围绕天坛寄托的中华民族独有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与天圆地方哲学思想,通过数字孪生、天坛夜游及活动运营三位一体,对于天坛公园进行整体光环境优化和品牌重塑。


设计内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借助光影表现游客齐聚天坛,合天祈福之意的大型光影交互秀“天坛问福·褐天祈年”、依托园区自然生态,关注人文体验的“冥想泡泡·凡笼”、以天坛古柏九龙柏为主体,运用“智能数字+光影”融合手段寄托祈福、纳福之意的“九龙迎圣”,以及聚焦人文智慧体育的“天坛吉象WALK”。


四大主题借助智慧光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基础理念相互串联,在保护古建的前提下赋能古建、活化古建,激发天坛新活力,为游客打造安全舒适、绿色美丽的天坛公园。

第3小组《天坛文化品牌重塑及夜形象规划》的汇报


第4组选择了正阳门(前门)区域,基于对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地理布局、游客访谈等方式,确定了“光映正阳”主题,即通过线上构建AR交互游戏配合虚拟光环境场景,线下实景激光雕刻复原的裸眼直观,形成线下虚实共构的方式强化受众对该区域城市夜形象认知。


作品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为设计基础,结合新兴科技手段在虚拟空间赋予百年国门新活力,主要基于AR的媒介属性,以“雨燕从箭楼飞走”和“瑞兽渡过正阳桥”为游戏节点,激活历史古建筑,实现突破时空维度、物理维度的沉浸式体验。以保护历史遗址、解决记忆遗失、传承传统文化为终极目标,讲好中轴线故事,开好国之大门。激光雕刻解除了设备对于虚拟再现的制约,使民众直接通过裸眼观察到北京古城墙,与AR游戏相结合,满足不同年龄段对正阳门夜间形象的认知构建。

第4小组《光映正阳》的汇报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首都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充分发挥主办方的教学、科研优势,以城市夜形象的全新视角,将规划设计、建筑景观、夜景照明、城市传播、夜生活业态等相关领域的核心理念和设计要求,整合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从而帮助学员全方位认识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理念、步骤方法,全面提升学员对城市夜形象的管理、规划、设计水平,为我国城市形象的提升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课程学员、北京印刷学院讲师刘毅认为“自己在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学员们合作中更加深刻认识到城市夜形象规划的重要性,并期待为首都夜形象的设计贡献力量”。课程学员、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特高级舞美设计何沂林则提出“在紧密的学习、调研及创作过程中,学员们在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之间构建起对首都夜形象规划的不同理解与认知,虽然时光短暂,但成果丰硕”。课程学员、凤凰数字科技市场部总经理、凤凰沉浸式光影艺术实验室负责人崔晓认为“项目课程涉及文旅规划、景观照明、数字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在专家授课、项目考察与实践工作坊等多元课程共同培养下,大家对顶层设计思维的掌握、跨界合作能力及灵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和技术制作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让人受益匪浅。”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戏剧影视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创作”齐头并进,“学业、品格、视野”相济兼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2012年“戏剧与影视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戏剧与影视学”跻身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环境设计专业(光影空间艺术)

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专业立足于中传特色,聚焦于国家倡导、社会服务、行业需求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先进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手段,在现实和虚拟共构空间里营造可观、可感、可知的情景,培养具有新型交叉学科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能满足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设计机构、高教师资与科研单位后备力量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未来从事的相关领域主要是基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夜形象规划设计、文旅夜游项目的光环境设计、大型展演的灯光设计、虚拟光环境艺术等。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由 数艺网 授权 数艺网 发表,并经数艺网编辑。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或删除。

新闻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首都城市夜形象 规划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

1842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