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女性意识、社区链接、未来图景,今年的毕业生都在关注什么?

2023-05-1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现场作品《风铃》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展出了一种庙会气场,展厅中还有两处祈福之地。周末排队等待入场的观众可以绕美院一圈。师生和观众组成拥挤人群,连美术馆的咖啡厅,都增添了一分车站候车厅的气质。
展览现场作品《祈》
5月15日,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第一幕闭幕,此次参展学生共490人,其中博士54人,硕士436人,展出作品3000余件。而疫情前的2019年研究生毕业展,有316名博硕士参加,其中博士22人,硕士294人,共展出1000余件毕业创作。今年光博士生就增加了一倍以上,作品数量增加3倍。
展览现场
观众里,除了学生、艺术从业人员等,还有大量社会需求方。比如5月6日,中央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院长带看毕业展”活动,邀请近200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人力资源负责人来到毕业展现场,师生共同参与沟通。

访企拓岗活动

2023年的毕业生因为高校普遍的扩招,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下,学生的商业及推广思维,被极大激发出来。不仅每件都做了详尽的阐释,很多还附上了微信、小红书、B站的二维码,并用中文提示:欢迎一键三连。除此外,众多绘画作品都印制了大小不一的明信片,并在作品旁附上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码,这类明信片从2元到20元不等。
览现场

原作的价格,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洽谈,从洽谈过程看,造型类的毕业生比疫情前对自身作品价格期望值有所降低。大部分学生心怀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但更迫切的是找份工作为自己的创作提供资金支持。“院长带看毕业展”活动中,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表示:对于美院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艺术家,反而它可以滋养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就业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得到艺术以外的成长,这些经历会让你的作品更具有力量。

商业思维迸发的另一面,体现在许多作品本身就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艺术项目,比如隔离时代过去,多件作品呈现出链接人与人关系的作用,有些还以此来形成商业链条;以及AI迅速发展中,设计师等视觉工作者应该如何更好利用它。

《提词商店》,作者认为“未来,设计的边界可能不是技术高低,而是想象力的边界”

通过毕业展可以看出今年的毕业生更关注女性意识、生态可持续发展、社区公共性以及科技赋能下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主题,这种关注没有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打破专业和材料的限制,以话题来看看几件毕业作品。


侯帅 《皮格马利翁的眼镜》


女性意识
罗旻 《从光到阿赖耶——虚拟人的进化史》
元宇宙成为热点以来,虚拟偶像市场迅速发展,但基本都是唱跳少女,性别、外貌、性格比较单一。这些现象也引起了毕业生们的关注。

肖婉滢《今日我应是光》

设计学院的学生肖婉滢认为虚拟偶像的设计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向,不再是只追求人物的完美外观,而是深入到虚拟偶像的故事叙述与精神价值的创造上。
她以《昨日我是月亮》这本诗集为出发点,思考虚拟女性偶像应该是什么样子,诗集来自巴基斯坦女孩努尔·乌纳哈,记录了女孩成长背后的历史碎片、宗教信仰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而创作者以“今日我应是光”来呼应她的诗歌,试图将诗集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转化为虚拟偶像,通过打造“诗中的偶像”引发人们对女性成长和女性力量的思考。
杜之《隧道》

做摄影艺术研究的杜之娱,用湿版摄影创作《隧道》影像装置,她从辛迪·舍曼的作品思考自拍中的二重自我,这其中也包含女性主义对“自我塑造”的影响。


邢一琳《适婚青年邢一琳》
首饰专业的邢一琳正值适婚年龄28岁,与男友恋爱两年尚未步入婚姻,她用一组互动装置展示了此时对婚姻的心情,观众要谨小慎微才能登上又高又陡的展台,互相佩戴戒指。
张晗《蝴蝶记》 陶瓷 220x40x140cm 2023年
刘益彤《她》综合材料 180x180cm 

蔡雅玲《ON》


社区链接
展览现场
此次毕业展,参与和互动作品明显增多,其中还不乏成熟的社区互联项目。
高治走走植
社会设计专业学生高治策划的走走植,已经在深圳双年展、万科等商业机构进行了实践,他给社区里的植物装上脚,领养者被称做“植爸”、“植妈”,植物社群可以线上交流,也可以线下互动。所用的花盘、展板也是环保可再生材料。毕业生希望借作品来观察每个领养植物的人能为地球减少多少碳排放,让养植物成为一个生产行为。



臧知非《银河美育》网页


老龄社会下银发一族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也颇受毕业生关注。臧知非的银河美育2020年就已经启动,项目通过在北京地区开展艺术学习和艺术疗愈活动,为高龄者建立社会连结,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社会融入感。在艺术疗愈活动中,银河美育邀请参与活动的高龄者画出自己珍视的东西,通过与他人分享物品与自己的故事,给情绪一个抒发的渠道,帮助高龄者更好的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提高个体认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与超越。

孙溥键《欧帕兹影像修复事务所》

孙溥键用策展的方式重新整合了一段历史。他在逛旧货市场时,发现了成立于1996年的胶片修复工作室欧帕兹影像修复事务所。“欧帕兹”一词英文为“OOPArts(Out Of Place Artifacts),意为在不寻常或不可能的位置或时间发现的古物。
作品被做成衍生品,可以现场购买
影像修复事务所主要业务内容为修复深度划痕、残损或存放不当而导致发霉的胶卷底片,这些底片基本均已无法看清其中的内容。由于胶卷材质的特殊性导致了这些照片基本无法再造。欧帕兹影像修复事务所的修复方法是通过邮寄专用录音磁带,由客户亲自录制。录制内容需要以关键词形式口述胶卷底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穿着、动作、环境等信息。录制完成后寄回欧帕兹修复。最终修复的底片将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呈现。欧帕兹事务所的修复技术至今仍然未解,有人猜测是手绘,有人猜测是拼贴,还有人猜测是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技术。
展览现场,策展人邀请观众写下自己人生中记忆深刻的一幕。


未来图景
偃师献技》人与机器共生,最终变成非人
毕业生对未来的想象,多体现在对非人的建构上。

罗雅蕾《生物驯化》

《生物驯化是虚拟的生成艺术实践,毕业生罗雅蕾根据生成的植物来制造一个未来农场。基于对生物认知,了解科学的生物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深度学习的技术,对未来植物形态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营造虚拟环境,让观众想象未来植物形态。这个作品以乌托邦的方式,来探讨人类社会与植物驯化的生态关系。导师陈小文教授认为“生物驯化” 是一个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物驯化概念设计项目,这里,人被机器(人工智能)所取代,人不再是生物的驯化者,进而不再是未来的设计者。
崔昱建立了一个雌雄同体的世界,装置作品《豌豆花》是一个个植物和人类的嵌合体,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拟态”设计。“豌豆花”是典型的闭花受精、自花传粉植物,与崔昱所畅想的“融合态社会”中的“雌雄同体、雌雄莫辨”等观念相互吻合,装置主体物自身就可以完成受精、生育等行为,并且外形上对于豌豆花的“雌蕊”和“雄蕊”的形态进行拟态设计。《豌豆花》是未来生物与植物的混合体,她们有卵巢,绽放的美感吸引了众多观众。
崔昱《豌豆花》
“我构想的未来融合态社会,她们有可能在下水管道中,在废墟中,也可能会在任何被工业侵蚀的场景中。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再无等级之分,在技术的帮助下,以多元方式重新协商与定义人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

柯轩《社SOCIETY会2.0#TIKTOK》






补充:本文涉及作品没有标注艺术家名字的,均是因为拥挤而没有排到展签位置。本文遗漏美术馆一层大量重要作品,均是因为人太多而没有排到作品前。










撰写、编辑:山山
图片:悦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商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277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