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ULA研究 | 深圳万里鹏城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

2023-05-04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第12期 P65-70

邵志芳,汪东东,于光宇,童丽娟.基于使用与管理需求的深圳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J].风景园林,2022,29(12):65-70.


基于使用与管理需求的深圳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

邵志芳

女 / 硕士 /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自然教育、公园建设管理、郊野径建设管理


汪东东

男 /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公园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规划设计


于光宇

男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公园城市、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童丽娟

女 / 硕士 /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环境品质提升规划设计、绿道规划设计、公园城市



作者写作心得 

更多视频请关注《风景园林》杂志官方抖音号:LA7675

摘要

已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绿道“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而对面向市民的精细化使用引导和面向管理者的建设维护方面关注较少。以深圳市绿道为研究对象,梳理国际和中国的绿道分级分类系统,分析其侧重点、适用面、经验和不足;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深圳市绿道的使用需求和管理需求进行调研;结合所在地特征和管理体制,构建面向使用者、以使用难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级体系,以及面向管理者、以建设强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类体系。该分级分类体系的构建是对现有绿道研究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可为绿道使用和管理提供精细化指引,也可为其他城市的绿道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关键词

绿道;绿道管理;分级分类;郊野径;碧道;深圳


珠三角绿道网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绿道实践案例,深圳自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已成为珠三角绿道覆盖密度最高的城市,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全国绿道建设趋于完善,绿道工作的重点逐渐从前期建设转向全生命周期的实施保障。绿道的分级分类是绿道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日臻完善的绿道体系建设之下,使用者和管理者对绿道的分级分类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回应该需求,本研究构建面向人的需求的、适合深圳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


1 深圳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现状及问题

1.1 研究对象

结合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以及深圳市《绿道建设规范》(以下简称《绿道建设规范》)对绿道的定义,笔者将符合绿道定义的步道、公园连接道、国家步道以及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绿道等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新出现的碧道、郊野径均纳入研究范畴。

本研究试将绿道的“分级”界定为根据研究对象某一特征属性进行等级上的划分;而绿道的“分类”是指针对研究对象某一属性特征进行类别上的划分。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绿道分级分类的现有成果多见于各级绿道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多是政策与制度层面的规范。而学界对这一主题关注较少,理论方面的研究以体系建构为主,未与实践有效结合。因此,现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缺乏从实践出发、能够上升到理论层面、有一定代表性和推广价值并能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

1.3 广东省和深圳市现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及主要不足

目前,广东省主要有2份文件涉及绿道的分级分类,深圳市主要有4份文件涉及绿道分级分类体系(表1)。深圳绿道网络已基本成型,人们对于绿道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深圳市亟待建立面向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


表1 广东省和深圳市现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


2 绿道分级分类标准应用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绿道的分级体系

美国和欧洲、大洋洲国家多根据步行难度和强度因子对绿道进行分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美国采用优胜美地系统(yosemite decimal system, YDS)标准将步道划分为5个难度等级。英国国家步道的分级从使用者的步行难度和安全性出发,将步道划分为3个难度等级。澳大利亚从徒步难度出发,将国家步道划分为5个难度等级。

在中国,《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将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3个等级。国内城市中,香港郊野径采用了面向使用者的5级难度分级体系,并形成综合难度计算方法:综合难度=(长度+时间+累计海拔爬升+路面状况)/4,用易于理解的1~5星来表示难度等级(表2)。成都、杭州绿道的分级与深圳现行绿道分级体系相似,按行政区划和地理范围分为区域级、城市级、社区级3级绿道体系。


表2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确定的郊野径难度星级


2.2  国内外绿道的分类体系

在绿道分类方面,美国从管理维护角度出发,将国家步道根据开发强度衡量因子分为5类,即低强度开发、适度开发、正常开发、高强度开发、完全开发。英国国家步道从体验主题和体验内容出发,将步道划分为海岸体验、历史体验、野生动物参观、美食、朝圣之旅5类。

在中国,《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根据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将绿道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2类。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从游客体验出发,将已建成的郊野径划分为10类,分别为健身径/缓跑径、长途远足径、健行远足径、野外定向径、郊游径、家乐径、自然教育径、树木研习径、远足研习径、历史遗迹径。成都和杭州的绿道分类有一定相似性。成都绿道结合所处位置划分为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生态型绿道。杭州绿道有2种分类方式,一种根据区位和环境景观风貌分为都市精品型绿道、城镇休闲型绿道、乡野自然型绿道3类;另一种根据自然资源特点分为8类,分别是沿江绿道、沿河绿道、环湖绿道、沿山绿道、沿路绿道、湿地绿道、公园绿道、乡村田野绿道。

2.3 对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探讨

2.3.1 分级体系

上述案例的分级体系可分为从规划者角度出发的体系和从使用者难度出发的体系。在国内城市中,杭州、成都与深圳现有绿道分级体系相似,主要从规划体系出发。由于绿道规划等级与使用难度不能完全对应,市民具体徒步或骑行时难以判断路线的困难程度;管理者也无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国家步行道均从徒步难度的角度进行分级。

从使用者视角出发,以难度为衡量因子对绿道进行分类,既可以为游人选择步道提供参考,又有助于管理机构的风险管控,是现有规划分级体系之外的必要补充。

2.3.2 分类体系

上述案例的绿道分类体系可概括为建设强度、体验主题、环境特征3类。体验主题与环境特征密切相关,都属于依风景资源进行的分类。风景资源这种分类方法在以往绿道的规划和建设中曾经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对管理者尤其是基层落实部门而言,这种分类在实际建设维护管理中的指导意义较弱。而依建设强度的分类可以明确指导绿道建设内容、设施设置及养护、日常运营等,为管理者提供不同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依据。因此,深圳绿道需要从建设强度方面进行分类,作为补充。

综上,新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既要从人的使用体验层面提供更加详细的绿道信息,方便市民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经验和体能的绿道;又应从管理者角度构建从规划到设计、建设和维护的全流程指引,避免绿道的同质化、不合理开发和建设。同时,新体系还引导建设者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分层次、分强度的精细化利用和维护,平衡自然资源保育与市民休闲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深圳等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空间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深圳市绿道需要补充建立以人为本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一是面向使用者,从使用难度对绿道进行分级,形成清晰的指引;二是面向管理者,从建设强度对绿道进行分类,指导系统化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3 深圳绿道分级分类体系建构

3.1 构建方法

在绿道分级方面,本研究采用综合难度作为绿道分级的核心衡量因子,并将相关信息如技能体能要求、郁闭度、配套设施、下撤点等作为辅助因子。

综合难度主要涉及难度和强度两大要素,考虑量化因素,综合难度以强度作为核心评判要素,作定量划分;以难度作为辅助评判要素。

在综合难度的定性方面,研究借鉴美国YDS标准,将绿道从易到难分为1~5级,考虑深圳市域研究范畴、地理地貌特征和普通市民平均体能情况,对难度数值做了降级处理。

在综合难度量化方面,对于线路强度,借鉴奈史密夫定律(Naismith’s Rule)和中国登山协会徒步时长指导意见,形成线路强度的计算方法:

线路强度=路程(km)×0.1(路程加权系数)+累计海拔上升(km)+累计海拔下降(km)。

在绿道分类方面,研究参考国际上依建设强度的分类标准,在《绿道建设规范》划定的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类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将深圳市绿道分为低、中、强3类强度。

3.2 服务使用者的绿道分级

3.2.1 综合难度分级

深圳市绿道依综合难度划定为5级(表3)。


表3 深圳绿道5级综合难度


3.2.2 绿道难度分级应用

深圳绿道难度分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后,已在“深i绿道”App进行应用,也对全市19条精品绿道进行难度级别判定(表4)。


1 “深i绿道”App


表4 深圳市19条精品绿道的难度级别


以淘金山绿道为例(图2、3),线路长度为5.52 km,海拔累计上升、下降分别为0.14、0.09 km,线路强度为0.78;线路路面无明显障碍物,有少量坡度,大部分为硬化路面;无户外技能要求等辅助因子。由此,淘金山绿道难度级别定为2级(容易)。


2 淘金山绿道线路平面(上)和竖向海拔(下)

3 淘金山绿道实景


在标识系统应用方面,研究对5个综合难度级别进行了颜色划分和标识设计(图4)。


4 深圳绿道分级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3.3 面向管理者的绿道分类

借鉴《绿道管理维护技术规范》中绿道的管理维护标准,研究将新的分类体系依建设强度分为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3类,又依阶段的不同再次细分为建设、管理、维护3个阶段。整合后的分类体系更加注重绿道建设、管理、维护的一体化,能够系统、实用、全面地指导建设、管理与维护,具有较强的指引性和可操作性(表5)。


表5 以建设强度为主的深圳绿道分类体系


以福田区梅林山郊野径为例(图5),它是一条郊野径手作步道,按上述分类属于低强度的绿道类型,在建设方面要求路面材料自然化,在管理方面卫生保洁的频率偏低,在维护方面绿化管养须采用低干预方式,以自然生长为主,保证原有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5 梅林山郊野径的路面和标识


本研究的绿道分类体系可应用于深圳市郊野径的建设管理维护细则编制,指导全市各区郊野径工作的科学开展。


4 结语

本研究在梳理和比较已有绿道分级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立足深圳市绿道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新发展阶段的需求,参考借鉴国际和中国的绿道分级分类经验,对深圳绿道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深入了解了这两类人群对绿道的认识和需要,最终构建出5级综合难度、3类建设强度的绿道分级分类体系。该体系既弥补了以往分级分类体系重规划、轻管理的缺陷,又可为绿道的实际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中国其他地区绿道建设的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致谢:

感谢磨房运动户外运动协会课题组成员参与本研究。本文也得到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图表来源:

表1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7][13]~[17]绘制;表2根据参考文献[22]及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网站(www.hiking.gov.hk)资料绘制;其余图表均由作者绘制、拍摄。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胡剑双,戴菲.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26(12):88-93.

[2] 马向明,程红宁.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2013,37(2):38-44.

[3] 单樑,周亚琦,邵凯.生态文明导向下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4):10-15.

[4] 茌文秀,林广思.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的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9):25-30.

[5] 张桉树.绿道分类系统探究与规划设计: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6] LITTLE C E. Greenways for America[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7]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绿道建设规范:DB4403/T 19—2019[S].深圳: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19.

[8] 深圳市水务局.碧道的内涵是什么 [EB/OL].(2019-11-18)[2021-10-08]. http://swj.sz.gov.cn/szsswjwzgkml/szsswjwzgkml/ywzsk/hd/content/post_5672833.html.

[9] 陈磊,陈晓锐,赵玉桐.基于扎根理论的“G-LEF”复合型绿道分类方法研究[J].规划师,2022,38(2):77-82.

[10] 辜智慧,李佳云,邓蓓瑶,等.基于分类分级管控的绿道综合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构[J].城市规划学刊,2020(2):49-55.

[11] HORTE O S, EISENMAN T S. Urban Greenway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Typology[J]. Land, 2020, 9(2): 40.

[12] SHAFER C, SCOTT D, MIXON J. A Greenway Classification System: Defining the Function and Character of Greenways in Urban Areas[J].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2020, 18(2): 88-106.

[13]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R].广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14]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R].广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15]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20年)[R]. 深圳: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2011.

[16]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城市和社区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征求意见稿)[R].深圳: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2011.

[17]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绿道管理维护技术规范:SZDB/Z 144—2015 [S].深圳: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15.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EB/OL].(2016-10-14)[2022-06-08].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tzgg/201610/20161014_229168.html. 

[19] HOOPER L. NPS Trails Management Handbook[M]. Denver: Denver Service Center, 1983.

[20] NSW National Parks and Wildlife Service. Australian Walking Track Grading System[EB/OL]. (2016-04-08)[2022-06-08]. 

https://www.nationalparks.nsw.gov.au/safety/bushwalking-safety/australian-walking-track-grading-system.

[21] 杨真.深港两地郊野型绿道规划及景观设计对比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22]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关于远足 [EB/OL].(2019-11-18)[2022-06-08]. 

https://www.hiking.gov.hk/content/about_hiking.

[23]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天府绿道保护条例公开征求意见[EB/OL].(2020-08-16)[2022-06-08]. 

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home/2020-08/16/content_4e466960d92b4ae08f564c688defe156.shtml.

[24]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EB/OL].(2019-05-09)[2022-06-08]. 

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9/5/9/art_1566998_38895686.html.

[25] NATIONAL TRAILS. National Trail: Introduction to the Trails[EB/OL]. (2016-04-08)[2022-06-08]. https://www.nationaltrail.co.uk/en_GB/trails/.

[26] 深圳市绿道网建设管理办公室.深圳市精品绿道建设指引(试行)[R].深圳: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0.

[27] 游侠客.徒步登山时的体能分配和小常识[EB/OL].(2013-12-31)[2022-06-08].https://bbs.youxiake.com/y/36172.html.


版面预览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12期

文章编辑  李卫芳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规院景观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63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