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光影漫谈·策展人篇:让光把叙事归还给市民
-
2023-04-26
气候交响曲 Climate Symphony - 分号C
当我们谈论起一座城市
谈论起城中之光的时候
我们将会提及什么?
光影漫谈系列首发-策展人篇
邀请到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总策展人赵力
福田展区执行策展人刘铭熙
围绕策展主题与理念、公共空间与艺术
文化价值与活动、城市名片与产业发展等维度
与我们共同展开探讨
让城市之光幻化为思维之光
在人与人之间飞梭
以下为漫谈部分摘录,观看视频了解完整内容
Q:您怎么理解全市主题“共觅流光”和福田展区主题“光景所见”?
赵力:
“共觅流光”是对于光的一种追逐,反映了人的趋光性,我们对光明的向往。
我们的向光明而生,在生的过程里面,自然成为了光芒的一部分,所以它是一个集体的行为,是一个共同的正念,也是一个向往的、向善的力量。
“光景所见”对应我们的“共觅流光”,强调的是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们有景观,光的进入变成了“光景”,但是不仅是“光景”,主要还是后面两个字——“所见”。你看到了什么很重要,它是一个互动性的,所以我想“光景所见”更多的强调光和你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协调、共存共生、共创。
大花猫的尾巴 The Big Multicolored Cat's Tail
张珂嘉、谭茜蔓、陈广城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树・人Tree Man - ENESS
Q:您认为光影艺术变成户外公共艺术,它的亮点和公共意义在哪里?
赵力:
我们要参观艺术,要经过、进入到空间里面去,好像“美术馆”就是一个艺术的专属空间、艺术的领地。但是光影艺术季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展品就在街道上、在公园里——你可以在生活的一个偶然的转角看到这些作品。
我觉得非常可爱的一种场景就是“生活”,所以艺术进入到日常生活里面去,艺术和普通人的接触就越来越多,这种体验和美术馆完全不一样。
语境生成了艺术,也给公园带来了一种新的观看、新的体验,甚至能够形成一种新的链接。
Q:作品所表现的价值是否也与自然空间有呼应?
刘铭熙:
公园首先提供给市民的功能,其实是一个“休闲的场所”,市民主动走进公园,也要在公园里面做较长时间的停留,所以自然环境本来是应该让市民在这个停留过程中去享受的,我们现在有一个短期的展览在里面,会非常关注作品和自然空间的契合性。
我们首先要确保的是,这些作品对自然环境不是入侵的。但我们理解的互动性其实并不是非常直接的交互,我觉得跟人的一个互动信息更多应该是一种情绪、情感上面调度的互动。譬如哪怕这个作品其实是非常静态的,它也没有任何像是传感器之类的设置,但它能够调动起市民的情绪,或者当时的一些想法,让他有一些联想或者新的启发,这样的一种互动性才是我们特别想要去达到的。
延伸黄昏 Last Light - Adam Frelin (美国)
Q:这种跟市民互动性增强的方式,希望传达什么样的文化价值?
赵力:
实际上是一个全市的关于美育的一个计划或运动,想通过这样一种关系,让大家能够有一种美的提升和美的认识。
在这过程里面,我们的互动是什么?我们在这个展览里面也得到了一种新的感受,我们要把艺术作为一个平台,把观赏者和创作者结合起来,变成一种互动。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答案给到观众本身,也就是说我经常说的“把叙事归还给市民”,你讲的故事或许就是故事的一种——这才是真正的互动,要不就变成了一种预设的答案。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Q:今年光影艺术季首次打造了公共教育活动板块,这是如何考虑的呢?
刘铭熙:
今年的公教区域在光影季中是首次设置的,我们希望能通过公教区域去梳理光影季沉积下来的一些价值和思考,同时我们也还有一层思考,其实光影季里面我们运用的主要艺术形式是媒体艺术,媒体艺术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可能一般市民接触到媒体艺术的机会比较少,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大家对这样相对新鲜一点的艺术形式有所了解,这是我们公教区静态展示的部分内容。
同时我们公教板块里还有一系列的工作坊,我们跟周边的学校,和报名参与的市民,有各种各样像是艺术家的交流会,一起创作作品,一起去公园里面游览观看作品、交流想法这样机会,这些成果也会不断地更新到我们的公教板块展览里去。
Q:城市景观名片,对于推动深圳相关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赵力:
深圳是一个高知识量、高转变的城市,它有科技、有年轻人,都是不断变化的力量,所以数字艺术或者光影艺术就要和这样一种生命力的结构结合在一起。
深圳的力量、城市规模、人口和科技的密集度,包括年龄都可以横向对比各个城市,发现它的规模、密集度和产业的能力是大的,我个人认为光影艺术在这里生根是有基础的。那么生根以后,它怎么能够能形成一个名片,核心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就需要土壤好、制度好。
回到艺术的讨论,我们怎么通过光影季在制度的安排方向上,让数字艺术有持续的生命力,提供足够多的动能和内容更新。比如说通过知识分享和人工智能的方式,把这些产业和艺术变成了一个专利分享和结构。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科技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这个结构过程里面,艺术是创想的,是创造的创新的——科技也是围绕着创新创想和创造去做的,所以这两个轮子要形成一个双轮驱动。
我觉得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个基面问题,一方面回到艺术,一方面又融合我们的产业。这个基面又是在深圳城市方向上的制度性安排,就形成了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名片。它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能看到人、看到世界,看到不断生长、生命力的过程和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怎么去擦亮它、完善它。深圳光影艺术季在这方向上做了三届,也在论坛上回顾了过去,横向对比了全球的相关的一些案例,我对深圳在数字艺术,尤其是在光影艺术方向上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深圳光影艺术季举办三年以来,采用策展人制度,让策展人们在全新的室外场景之下,探索更多艺术可能,从而使新媒体艺术展览延伸至更多元的公共空间。
不仅限于策展人,更有众多海内外艺术家、专家学者、高校学子、商圈与媒体等相关行业代表,在这个共创的平台之上,与公众和光共舞,让生活与艺术交织。
光影漫谈系列视频将不定期更新,让我们一起期待后续精彩。
编辑:高詹妮
视觉:黄宁
审核:卫远 吕宇昂
-- 往期推荐 --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光影艺术季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