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戏剧》2023年第2期目录与提要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23-04-3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读

刊首语

目录

内容提要

封二丨

关于举行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

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的公告

封三丨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校友文献展成功举行


刊首语


2023年第2期

本期文章的内容以戏剧创作研究为主。在“学科前沿”栏目中有对国外戏剧2022年演出进行年度述评的五篇文章,分别是:王霁青的《剧场艺术的关怀与自我关怀:2022年德语戏剧述评》、许诗焱的《康复与痊愈之间:2022年美国戏剧演出述评》、张岩与南楠的《危机下的经验重组与意义建构—2022年法国戏剧演出述评》、王仁果的《“动荡”中的传承与坚守—2022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评述》、胡之月与褚英男的《艺术与现实共轭:2022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在“基础研究”栏目中有三篇研究国内戏剧创作的文章,分别是:李静的《间离、残酷与写意—跨文化戏剧视角下林兆华先锋话剧民族化探索》、黄炜星的《论林奕华话剧创作的新媚俗美学—从〈红楼梦〉的实验改编说起》和田亚东的《悬置与象征:过士行早期剧作的疾病意象分析》。之外,还有刘艳卉研究编剧叙事的《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编剧叙事研究—历史、框架与问题》一文。由此,我们会以点带面地对当代世界戏剧的创作状况有一个扫描性的了解认识。


关于“戏剧学”学科的构成及其科学发展,理论与创作构成了戏剧学科的主要内涵与研究内容。而这两者也同时构成了戏剧有机整体性的存在。戏剧理论是基于丰富戏剧创作实践之中之上的理论,戏剧创作是在戏剧观念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实践。纵观戏剧史上那些伟大的戏剧作品、经典戏剧理论,以及著名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无不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于一身的。而反观我们当今的戏剧学科现状,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二者进行了分离、割裂,做史论研究的常常囿于书院,做创作的则往往忽视理论学习,甚至自恋化地排斥理论,由此形成了各自单腿单向行进的方式,严重制约了戏剧多方面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也因此阻碍了戏剧学科的有机整体性发展。 


我们非常期望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我们的戏剧作品是具有对人性、社会、历史与现实充满深刻的洞察力与思想表达,对戏剧艺术本身又闪耀着思想理论光辉,具有艺术观念与方法创新价值的高水平艺术作品;我们的理论成果是对戏剧创作与发展具有深刻洞见与感悟,并为戏剧艺术家们所喜爱、所乐道、所珍藏,从而对创作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力和推动力的理论。唯其如此,理论与创作相互激发,共生共荣,我们才能涌现出“高峰”般的经典作品与理论,以及相应的大师级领军人物。


最后,与大家分享的还有“经典新说”栏目中的三篇文章,分别是:闫鹏与延保全的《宋金社火:从“京师格范”到“民间样态”的演变》、张维平与姚春敏的《“大行散乐”图新考及戏剧研究图像学方法反思》和方冠男的《视像重叠:康乾时代的〈西洋剧场图〉》。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主要以图像学的观念及方法进行知识考古,让我们在原有的知识中看到了新的面影。其中,特别一提的是,《“大行散乐”图新考及戏剧研究图像学方法反思》一文,对众说纷纭的“大行”之名与“窥帘”之说进行了独到的辨析,令人耳目一新。


目录

学科前沿

王霁青

剧场艺术的关怀与自我关怀:2022年德语戏剧述评

许诗焱

康复与痊愈之间:2022年美国戏剧演出述评

张 岩  南 楠

危机下的经验重组与意义建构

——2022年法国戏剧演出述评

王仁果

“动荡”中的传承与坚守

——2022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

胡之月 褚英男

艺术与现实共轭:2022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经典新说

闫 鹏 延保全

宋金社火:从“京师格范”到“民间样态”的演变

张维平 姚春敏

“大行散乐”图新考及戏剧研究图像学方法反思

方冠男

视像重叠:康乾时代的《西洋剧场图》 

基础研究

刘艳卉

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编剧叙事研究

——历史、框架与问题

李 静

间离、残酷与写意

——跨文化戏剧视角下林兆华先锋话剧民族化探索

黄炜星

论林奕华话剧创作的新媚俗美学

——从《红楼梦》的实验改编说起

田亚东

悬置与象征:过士行早期剧作的疾病意象分析


内容提要

剧场艺术的关怀与自我关怀:2022年德语戏剧述评

王霁青

尽管自新冠疫情以来,“关怀”这一概念在艺术领域被频繁地使用,难免造成话语膨胀,但对于面临公共知识的危机,需要在健康、安全、能源和生态等等方面对生命实存的方式进行探索的德语戏剧①而言,“关怀”依然是适当的描述其动向的关键词。这不仅因为当代的剧场艺术是表达关怀的媒介,会用所要表现的内容唤起人们对战争和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关注,还因为它能够通过“展示的中断”揭示身体关怀中的自主权的悖论,比如借淫秽的表演方式呈现虽然脆弱但摆脱了工具属性的身体。此外,剧场艺术还藉由演出格式的变化促成一种对关怀而言十分必要的情境化的知识,并且在关怀剧场自身运作的过程中实现视角的切换,转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非市场主导的关怀模式。

康复与痊愈之间:2022年美国戏剧演出述评

许诗焱

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后,美国戏剧演出创作在 2022 年已经基本康复。疫情本身引起了涉及整个戏剧生态的一系列变化,为戏剧原创和复排提供了素材,为观众解读建构了语境,也催生出全新的戏剧呈现方式和运营思路,让美国戏剧体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风景。尽管美国戏剧演出离痊愈尚有一些距离,但它所展示出的自我修复能力已经足以令人赞叹,相信美国戏剧不仅可以痊愈,而且有能力应对痊愈之后的下一次危机。

危机下的经验重组与意义建构

——2022年法国戏剧演出述评

张 岩 南 楠

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移民问题和全球疫情等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冲击之下,对于现实的观照成为2022年法国戏剧艺术的重要创作角度。一些发生在法国剧院、戏剧节等的戏剧演出选择从观照现实这一角度出发,凭借对当下生活经验的反思和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

“动荡”中的传承与坚守  

——2022 年俄罗斯戏剧演出述评 

王仁果

一个国家的艺术环境甚至社会的整体状态和该国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下旬全面爆发以来,俄罗斯国内受到了强烈且广泛的冲击,其一直傲居全球的戏剧艺术亦未能幸免。俄罗斯的戏剧艺术在2022年呈现出了“动荡”的整体表现。受此“动荡”影响,2022年度的俄罗斯戏剧舞台演出可以用“更替”“出走”“乏力”“坚守与传承”“力量和信心”等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总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俄罗斯戏剧艺术绝不会就此沉沦。经此“动荡”,却似一番洗牌调整,于坚守和传承中留下的是真正强大的俄罗斯戏剧艺术的回归。

艺术与现实共轭:2022年英国戏剧演出述评    

胡之月 褚英男

当代英国戏剧的创作和解读一直受到现实的重大影响。在2022年,随着疫情影响的曲折消退和多种因素带来的经济低迷不振,剧场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在运营模式、主题和形式上都对此现实状况有所反映。本文通过对2022年在伦敦地区尤其是泛西区上演的口碑剧或现象剧的介绍,来思考总结戏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环是如何在现实背景下运营,又是如何被现实因素影响的。

宋金社火:从“京师格范”到“民间样态”的演变

闫 鹏 延保全    

山西壶关上好牢宋金一号墓的社火演出壁画,反映了宋金社火在民间社会的演出形态。就壁画本身而言,其所展示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数最多、色彩最艳、表演最生动、画面最完整的、有乐队伴奏的社火演出图景,演出内容主要有“乔亲事”“瞎判官”“夹棒”“屏风”“村田乐”等,与南宋朱玉《灯戏图》所展现的内容基本一致。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宋金社火演出从“京师格范”到“民间样态”的演变历程。

“大行散乐”图新考及戏剧研究图像学方法反思

张维平 姚春敏

图文互证和图像系统构建是戏剧图像证史的两条重要路径,图像属性确定是研究的基础。元代散乐由教坊司所掌,成为礼乐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遣使致祭”的广胜寺水神庙地方性献乐应由元教坊司所掌合法的散乐来完成。“大行散乐”区别于太常乐,其名取法汉代,汉代大鸿胪属官有“大行丞”“大行令”,因是“主谥官”而得“大行”之名。从“大行”辨析可看出,图像的性质决定研究的方向。图像之间具有戏剧史意义真正关联性是戏剧图像系统建构的关键,无内在关联性的图像系统容易生成假问题。

视像重叠:康乾时代的《西洋剧场图》

方冠男

康乾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知悉西洋剧场的存在及演剧样态,并通过桃花坞版画《西洋剧场图》将之具象化呈现了出来。《西洋剧场图》的范本是威尼斯画派画家卡纳莱托的威尼斯风景画,但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苏州画师又将其进行了改造,将苏州风景与威尼斯风景结合,并结合了昆曲丑行戏之认知体验,将绘画中的演剧形象,绘制成了有中国戏曲意态的意大利即兴喜剧。在整体效果上,《西洋剧场图》呈现出了重叠着西方和东方、威尼斯和苏州、中国戏曲与西方演剧的复杂视像。由于时代的认知偏差,中华民族错失了文明制度转型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戏剧也失去了一次难得的现代转型机遇。

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编剧叙事研究

——历史、框架与问题

刘艳卉

从经典叙事学出发的编剧叙事研究,必须要实现原有的叙事学框架与编剧学体系的融合,既讲“解构”也讲“结构”,既重视理论的推演,也重视对实践的指导。根据戏剧文本实际去重塑叙事者、叙事视角、叙话语、叙事时空等叙事学概念,还要探讨以上概念与戏剧结构、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场面等编剧学概念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从而实现对编剧理论的真正变革,对未来的戏剧创作作出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对剧作实践发挥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也为戏剧史、戏剧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间离、残酷与写意

——跨文化戏剧视角下林兆华先锋话剧民族化探索

李 静

林兆华对叙述感和非语言表演的探索反映了他的先锋话剧民族化轨迹。20世纪80年代,有叙述性剧本作支撑,林兆华和谐地结合了叙述感和非语言表演。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兆华尝试在对话性剧本基础上建立叙述感,同时探索非语言表演的残酷性或写意性。当叙述感没有成功建立起来时,非语言表演独立传达残酷意义;当叙述感不完全建立时,非语言表演与叙述感同时传达残酷意义;当叙述感完全建立后,非语言表演则在残酷和写意之间自由切换。林兆华既借鉴西方先锋戏剧表演理念,又实现中国传统戏剧精神的回归。

论林奕华话剧创作的新媚俗美学

——从《红楼梦》的实验改编说起

黄炜星

“新媚俗美学”是香港“鬼才”剧作家林奕华话剧的特色。《红楼梦:What is Sex?》作为其中的实验改编剧,是剧作家在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中挖掘到的大众契合点,不在于还原历史的人、事、物,而是置放到话剧当中,与时代发生共鸣。他把当下社会的热点事件、当代人的精神痼疾、情感伦理等多重主题,搬上舞台予以全新阐释;他通过结构拼贴、性别戏仿、符号赋权,拆解与重塑经典著作;他还突出“反幻觉”的新媚俗美学,以剧场这面具有先锋批判性的镜子,洞见到个体的心理症候与情感困境,进而解读“我是谁”的主体建构问题。

悬置与象征:过士行早期剧作的疾病意象分析

田亚东

精神病患、医生、死亡这些与疾病相关的意象在过士行早期的代表剧作《鱼人》《鸟人》《棋人》中均有亮相。这些意象有所象征但又被刻意“悬置”。而这些悬置的疾病意象不仅象征着不同人群的社会困境,亦指向了不同层面的“生存难题”。


封二丨

关于举行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

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的公告

2019和2021年分别举行了首届与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活动,在广大国内外学者专家及相关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现举行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其具体事务由学院学报《戏剧》编辑部负责。


为使本次活动办得更为全面充分,此前,我们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征集”活动。结合前两届活动主题与本次主题征集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我们设定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 征集论文主题。


本奖项设“学院奖”(理论奖)和“学院奖”(理论奖·新秀奖)两类,参加“新秀奖”评选者限为35岁及以下人员。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及“理论奖·新秀奖”奖励文章将从征文中择优评定。


论坛活动要求与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评选原则及方法如下:


一、论坛主题

1. 中国戏剧现代化研究

2. 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研究

3. 中国“戏剧与影视学”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4. 中国古典戏剧演剧体系研究

5. 中国现代戏剧演剧体系建设研究

6. 当代科技发展与戏剧影视艺术创作与及未来形态研究

7. 戏剧影视经典作品的再创作与传播研究

8. 当代戏剧影视批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

9. 中国音乐剧理论与创作发展研究

10. “戏剧与影视学”文献建设研究

11.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60周年)


二、参加方式

参加者以单篇论文方式参加论坛与评奖活动,每人限一篇。


三、论文要求

论文为原创、未公开发表及出版的论文(不含译文),须包含中英文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正文为中文或英文,行文格式符合《戏剧》刊发要求(参见《戏剧》投稿须知),字数一万字左右。

论文请寄电子邮箱:xijuxuebao@126.com,并注明“‘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 征文。应征“学院奖”(理论奖·新秀奖)者,请注明“学院奖”(理论奖·新秀奖)征文。


四、论文征集时间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1月30日止。


五、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评选原则及方法

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的评委将选取国内外“戏剧与影视学”与“艺术学”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学术影响力及有地区代表性的重点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术专家担任。

评选方式采用匿名通讯评审与研讨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程序是:首先进行匿名通讯评审,然后在客观评分基础上进行研讨投票,最终决定获奖人选。


奖项设置如下:

总奖金为20万元人民币。分设:一等奖2人,每人3万元;二等奖3人,每人2万元;三等奖5人,每人1万元;新秀奖3人,每人1万元。

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获奖公布时间为2024年4月,并择时举行颁奖仪式与论坛交流研讨会。

获奖及优秀论文将陆续在《戏剧》上发表,其后分主题结集出版。


中央戏剧学院  

2023年4月30日 


封三丨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校友文献展成功举行

2023年3月21-26日,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举办的“校友文献展”于中戏昌平校区舞美楼黑白展厅展出。中戏舞美系历史悠久,校友遍布国内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此次文献展是院级重大项目,旨在通过对历届校友珍贵文献的搜集,尤其是早期舞美专业建设与社会实践文献的挖掘与整理,以钩沉历史、启迪新思。历史文献并非僵死的文本,而是鲜活的精神与文化载体。


本次展览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涵盖演出剧照、设计手稿、气氛效果图、技术制作图、影像资料、口述历史、作品集、理论著作、教学讲义、书信等,是一次中戏舞美人的历史创作展与精神风貌展。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历史文献

舞美系教学活动历史影像

歌剧《小二黑结婚》说明书(1952年)

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1964年)

歌剧《中国革命之歌》设计图(1984年)

儿童剧《马兰花》设计图(2016年)

歌剧《马可波罗》设计图(2018年)

识别二维码查阅

《戏剧》电子版

识别二维码查阅

《戏剧》往期

公众号推送文章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订阅方式

1.登录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mall.11185.cn)或微信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下单即可订阅;

2.前往附近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54)。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 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 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姓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戏剧学院

2016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