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本色集市,
象君初次遇见LINKUNIT,
混搭着钢筋水泥质感的线条,
充满着冷峻硬核的设计,
用微观的形式,
描述着建筑师脑海里天马行空的故事。
第二次见面,
我们相约位于愚园路的与林工作室,
创始人LIN与丈夫KUN,
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年轻品牌背后,
7年的故事。
建筑师出身,设计是我属性最强的一面,所以我始终认为,设计是大于工艺的。我希望通过首饰把对建筑的想法储存起来,有一天拿出来仍能继续使用。LINKUNIT的首饰会融入大量几何概念,网络结构、等高线、楼梯、台阶......这都是建筑师特别熟悉的语言。在我看来,空间结构就是故事,几何逻辑就是美的存在。这个项圈是我们比较醒目的一个首饰,这个系列叫等高线系列。一片片的圆平面,用二维的形状叠加,再通过两三个点的焊接,形态有点像山脉,也可以说是异形,又或是流动的形态。有种把山川带在身上的霸气,想象一下,一个非常宏观的东西,变成微观的首饰佩戴在身上,
不少景观设计师见到这款设计,都会眼前一亮产生共鸣。
但是这款首饰在设计上,确实没有考虑到戴上后,会不会显脸小,衬得皮肤白等,
我的重点仍是打一个“建筑学”的概念,
说实话这款项圈看起来给人感觉属于不太适合佩戴的类型,
但因为它可以弯曲,可以根据人的锁骨,脖子的大形态去弯曲贴合,所以在佩戴上没有问题。
这款是我自己比较喜欢,也是我最早的设计系列里面的一款手镯,这种网状包围的结构,不够稳定,所以我做了一个压捏的流曲型中断,它的结构得到一个稳定,我在设计时不会引用任何存在于现实的桥梁,或者是经典的桥梁结构,纯粹存在于想象中,想象山谷漫步,坡地高低起伏,人走在上面也充满乐趣,然后用了一个当下建筑师比较热衷的Multipipe,像骨骼生长一样有机联系,没有一个硬角。大的首饰虽然大气,但是也会很重,但是像我们的首饰都会偏轻,且适合佩戴,像这款,很多人会问这么小怎么带啊,但它的形态,跟手握起来时的形态接近,还有这个桁架结构系列,初衷是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做电线塔,但在做的时候发现,电视塔的纤细感,很难在迷你的首饰上得到实现,当它制成首饰后,以黑色衣服打底,有一种半透的视觉。而且我穿插了最稳定的三角结构,3D打印的成品率非常高,这个系列又有点像过山车的速度和激情,也别受小朋友的欢迎。高中报考志愿那年,家人主张自由选择,我对着书上密密麻麻的专业,唯独看到了建筑学。小学五年级希望拥有一把锯子,找出爸爸藏好的大木锯,熬夜将一个旧衣柜改成自己的小书桌。高一开始给自己家设计别墅,把想象中的房子,用素描画出来。刚入职那会儿,就遇到了一个至今难忘的项目,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康莱德酒店,我给这个项目做了一个灯笼形状的手工模型,开会时受到一致好评,可惜,甲方最后选中了马岩松的方案。说来也巧,我就住在新大楼对面,眼看着楼一点点建成,心里总想,如果能够天天看着我们的方案实现该有多幸福。2012年底,我拿到留学offer,就在去银行转学费当天,决定放弃出国,开启独立建筑师生涯。2014年春,我正式走上了首饰创作之路,接触到出身银匠世家的王师傅,决心跟着他学习金工工艺。回忆学金工的日子,屋子位于地下二层防空洞,每次总要沿着黑黑的小道走上一会儿,一边体验着北漂底薪阶层的艰苦,一边与磨人的手艺做斗争,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当时想着用金工做一个小房子形状的戒指,偏就在最后冲刺阶段,火候过了一点点,整个房都塌了,他告诉我,要学工艺,也要学会修复,有能把做坏的材料调整过来的能力,我就按照他说的,一片片分解开来,重新打磨,现在想来挺开心,因为我坚持把它做完了。其实这个小房子的戒指,对当时水平的我来说是很难的。所以学金工虽然苦,虽然磨人,但它就像一个长期的修炼一样,对我产生了一定影响。做建筑那会儿,遗憾很多想法只能停留在图纸上,而首饰可以跑到桌边立马实现,同年9月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展区,并成立了首饰品牌,也就是现在的withlin studio。
选择用金工做首饰,虽然有情怀,但毕竟是传统手艺,做不出太复杂的,直到我接触3D打印后,用它做首饰可以放飞自我,做不敢想象的东西,
也就诞生了现在的LINKUNIT。
有趣的是,我个人其实是不爱戴首饰的,市面上卖的也都不是我的取向,初中到高中是个假小子,穿着“只有我觉得舒服”的衣服,度过青春期,常常有女性用户在我们这挑半天,都很难有挑中的,因为我们的概念都是非常理性,甚至有些坚硬。有一次,有位女士来我们这买东西,反倒是她儿子挑了很多,叫他妈妈买,因为小孩子更能发现首饰里包含的有趣想法,他们能想到这个是过山车,那个是小桥。LINKUNIT的落地始于2020年春节期间,因为疫情我们在福州待了一个半月,做不了手工首饰,也没有项目,就和我丈夫KUN想着怎么推进3D首饰。每晚等孩子睡了,两人在客厅讨论首饰研发方向,建模到深夜。每天匀出的时间不多,但一个多月下来,足以让我们有信心将其推出,并决定2020年最大的项目就是推出3D打印首饰。回到上海后,买了台简易的光敏树脂打印机,在愚园路的工作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打印。KUN负责编程和打印,各种调试都交给身为理工男的他,我负责造型建模,清洗树脂模型,晒树脂,修剪模型支撑,
选定方向,找好了3D打印厂家,了解打印工艺条件后,最终选择了银饰作为LINKUNIT首饰的主要材料。象君有幸和LIN的丈夫也是其合伙人KUN(陈昆鲲,清华建筑学学士)聊了更多:
我早年从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Emtech专业硕士毕业,后就职于伦敦Peter J Davison工作室和北京的英国MAKE建筑事务所,起初,我的炫技冲动很高,因为从大三开始,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会时常运用数字化设计,但是LIN对手工首饰有着很明确的理解,数字化设计中太多炫技类的东西反而违背了withlin的风格。数字化设计能在电脑里实现数学感很强的异形,但这种套着超强技术外壳的“捷径”,并不符合LIN坚持的情怀。LIN的坚持,让我更加明确技术越高难度,未必就能做出适合的东西。他尊重天赋,所以如果你的想法非常出色,天赋被人认可,你的设计之路就会畅通无阻,大家会像尊重艺术家一样去尊重你的想法。但如果你在一开始没有瞄准方向,就意味着很难出人头地。▲2009年,KUN在AA Emtech专业读研,图为班级合作项目 wave canopy的施工现场
所以这要求设计师快速决定,快速吃透某一个项目,并明白如何快速有所成效。可以这样定义,中国是工作的文化,英国是设计和创作的文化。国外的设计教育尊重人本身的样子,很多设计系优秀的学生,从小就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有过人的才能,来自家庭和生长环境的沉淀,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所以进入大学后,你会发现,那些人已经成为设计、创作思想的贵族,对他们而言,学习专业知识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设计领域有所天赋的学生,也许会在上高中时包揽班里的美工活,但除此之外,设计的底色是没有透出来的,到了大学专业以后,慢慢地成为专业上的一种优势,人们各自的底色才被渐渐提炼出来。大学以前,把大家的综合素质拉到每个人都能公平竞争的一个状态,之后经历相当多的综合素质的训练,包括社会工作经验的注入,都是让你成为一个到了社会上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一个人。既然我们很擅长学习方法,那就不要把这种锻炼的方法给丢掉,虽然每个人在天赋上注定有差距,但是后期的锻炼仍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一个高度敏感的状态。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也许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天才和贵族的境界,但只要我们知道最好的天才和境界在哪里,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把视野拉到最好的层级,文章为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