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乡村旅游】乡村营地开发模式及建设思路
-
2023-04-30
【广振按】扎根在乡村的营地,不能只看成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而是充分汲取乡村资源的同时,要更多地与乡村产业、经济体系实现联动,带动民宿、餐饮、电商、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发展成一个微型旅游目的地。
22
22
一、乡村营地的4种开发模式
1、营地+生态环境模式:田园休闲型营地
22
乡村营地因为地处乡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对城市游客会有天然的吸引力,针对资源环境的不同,大概会有滨水型乡村营地、山地型乡村营地、森林型乡村营地、田野型乡村营地等类别。此类营地可以说最接近传统自助式营地,在选址与建设中,会保留和利用当地特色的自然环境,打造营地内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功能分区上一般包括服务区、娱乐区、补给区、自助烧烤区、儿童拓展区等。此类营地的游客,有人群覆盖广、自驾游为主、停留时间短、重游率高等特征,以休闲放松为目的,运营上营地主会推出特色草地烧烤、音乐下午茶、户外运动等自然沉浸式项目。
2、营地+农场模式:农业体验型乡村营地
22
此类依托农业生态园、果蔬基地等农业生产资源的农场型乡村营地,特点是一般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且游客参与度较高、体验性较强。此类营地往往在前期就要重视资源的整合,以丰富农场体验或联动双赢为目的,因露营活动偏重采摘劳作、享受田园趣味,可增加体系化的农事项目,丰富营地教育,还能带动村集体或农户的收入,最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其他营地活动解决季节影响较大、复游率不高的问题。
22
3、营地+特色民宿模式:食宿延伸型乡村营地
表面上看,民宿主打一个“民”字,产品注重乡情、热情,更乡土、更淳朴。而露营主打一个“野”字,产品注重自然、自由,更真、更原态。但其实民宿和营地的结合,也可以看成度假和休闲的结合,服务和活动组织的结合,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度假体验。
22
4、多营地集合模式:复合发展型乡村营地
复合发展式乡村型营地是基于村落或村镇范围内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和待开发空间,打造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主题的营地项目,依托场地特征和村落文化,形成活动内容多样、体验路线明确的多营地集合体。
22
二、乡村营地建设的思路
1、做好“1”个顶层设计
22
乡村营地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否合理或者周期时间是否合适,最关键的就是前期可研分析和宏观发展规划的水准怎么样。作为宏观层面重要的总体规划,要基于资源基础和市场环境,确定乡村营地的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产品搭建、空间落实、容量预测、土地使用和规划实施等内容。前期市场定位越精准,项目后期生命力就越强,顶层设计能在项目最初阶段避免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起到统筹大局、方向把控的作用。
22
22
顶层设计一方面要有区域发展视角。编制乡村营地总体发展规划时,应当把项目所在区域的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统筹考虑进来,这也是规划行业“多规融合”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
22
另一方面要有运营前置思维。我一直在提“流量时代,运营为王”,如果没有运营前置思维,一切旅游项目都将是空谈。在项目筹划前期就需要从市场出发, 考虑后期运营模式,即便是前期没有运营团队介入,也需要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运营思路,这样才能对项目推进和落地起到保障作用。
22
2、把握“2”个关系
营地与乡村相遇,比城市营地复杂的是除了牵扯企业与政府利益外,还会涉及村民利益,一方面乡村土地权属问题较为复杂,且会涉及到农田、河流、森林等敏感问题,另一方面乡村的公共配套没有城市完善,需要协调相关用地。因此,乡村营地建设中要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关系、平衡好“村营”关系。
3、激活“3”类资源
22
乡村营地的差异化发展离不开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乡土文化及农业资源的特点,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将乡村田园资源、原生态文化、产业特点纳入测评和挖掘范围,基于深度提炼,引入市场化手段,丰富营地服务特色和产品类型。一方面通过营地课程、实践体验,彻底激活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沉睡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和有经济价值的市场化产品。一方面统筹农产品、闲置宅基地的创意开发,与农渔产业做深度关联,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推动乡村营地运营效益和村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4、探索“4”类经营
22
乡村营地要健康长远发展,除了要练好“内功”外,还面临产品迭代、品牌培育、活动运营、推广运营4个方面的市场运作考验。
文章 | 绿维文旅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小荃
■
往期回顾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振智库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