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虎头“危”局背后,购物中心如何应对新消费品牌的“旧爱”与“新欢”?

原创 2023-04-25


随着网红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的危机爆发,喜茶两次降价后推出十元价格带单品,泡泡玛特股价一度跌去八成,奈雪上市即破发……不禁思考从互联网经济孕育而生的新消费品,是否真的已被消费者抛弃,还是只有“虎头局们”掉队了?曾以此为“流量收割机”的购物中心又该如何审视新消费?


2016年,新消费的概念从互联网孕育而生,自带个性化消费、颜值消费、品质消费等特征。随着新消费品牌的不断涌入,也带动了网红商业街区的形成和爆火。但依靠爆款单品种草引流、产品做新品牌做旧等快速扩张的打法,也带来同质化严重、长期发展乏力的弊病。


▲ 虎头局渣打饼行,图源网络



消费底层逻辑转变:

消费需求的“价值回归”


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正顺应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抓住了细分圈层的需求,“有颜有型”“高端高能”的新需求激发了新品类。根据巨量算数新锐品牌兴趣用户画像数据显示,新锐品牌兴趣用户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比接近半数。有超40%的潮流新生代用户月平均消费1000-3000元,月平均消费3000元以上的新生代消费者比例也接近20%。


▲ 观夏华南首店排队等候区,图源网络


但疫情后,随着经济压力和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在发生变化。消费者更理性、追求超级质价比,更为谨慎地对待消费支出,消费抉择期延长、冲动消费行为减少,少购买甚至不购买的习惯已然形成。而同时,也更享受简约的生活方式,追问“除了物质之外,什么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幸福”,更关注个人健康、家庭关系、以及日常生活,消费品类与支出情况的改变巨大。


消费维度上,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Z世代年轻人,在疫情和失业等复杂的大环境下,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一群人。从没有生存压力的学生党到自食其力的社会人,身份属性让其对于价值感的认知有了新的思考,好看的设计、精美的包装、好听的话术,已不再是他们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商业模型的掉队:流量红利见顶


经过前期的资本助力和消费升级的推手,新消费一度成为全行业投资最火热的赛道。大量新品牌 “破圈”走红,逸仙电商、奈雪的茶、泡泡玛特也成为各自赛道的“第一股”。但资本固然可以加快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但资本的杠杆具有边界,一旦越过了既定边界,就会掉入“砸钱也无力回天”的漩涡。


▲ 完美日记小红书种草笔记,图源网络


这也正是新消费的核心困境,不少标榜新物种、新产品口号的新消费品,本质上做的还是流量生意,线上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的种草,充当了年轻人社交货币的角色,但这在早期品牌流量有黄金地段和尝鲜心理的加成,而随着门店开地越快,流量红利的消耗速度也就越快。


公域流量红利见顶,撒网式传播、分散式触达、低粘性关注等特点,让获客成本持续走高,成为很多新消费品牌的难以承受之重。当规模化发展获得更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产品创新、供应链拓展、数字化运营都无法持续发力,难以形成长期的竞争壁垒,前期积累的红利衰退就在所难免。


穿越周期的产品力:

深化消费与品牌的全旅程关系


不同于“虎头局们”,也有一些新消费品牌,在资本、市场、消费者的三线围堵之下,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它们身上都具有一些“旧”消费的特质。


首先,以人为本。

坚持对人才与团队的培育,在经过野蛮生长之后,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剪枝叶,培养内生、自生的力量尤为重要。


其次,回归产品逻辑。

产品力是最基础的品牌价值,也是品牌的护城河,社群喜好、圈层连接、精神方面的附加价值等只能是锦上添花的内容。


再次,关注消费者的长期价值。

任何商业模式的根基都在于与核心消费者保持高频次、深程度、高质量的有效沟通机制。这可以帮助品牌获得来自消费者最真实的诉求、以及最大限度的信任。才能与消费者在认知、交易、关系上达到三位一体的平衡,实现C端创需求,并真正的做到聚焦于结构性增长。


最后,基本盘稳定且具生长性。

专注于细分赛道上的“精耕细做”是保证新零售品牌活下去的基础,而具有良好的差异化竞争力则必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增强上下游抗风险能力,稳定渠道与供应链、 提升研发技术。



商业地产的“新消费”发展策略


新零售模式与新消费品牌近年来都是商业体的“宠儿”,无论是线上网红品牌的实体开店潮、或是“首店”、“网红店”开始涌入购物中心,这些都是商业地产在努力探索新零售的证明。


新消费品牌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品类、品牌的迭代升级、线上线下的流量与客流人数增长、甚至差异化竞争力的提升,但随着消费者的改变与产品力的下降,商业地产应该尽早的为自己筹划一份新消费“避险手册”。


▲ QQfamily全球首家门店欢乐海岸旗舰店,图源网络


锁定线上+线下“双枢纽”功能


新消费的一大特质就是打通了线上线下,实体店从传统的负责销售的“场”的身份发生转变,具有良好口碑的线下门店是商业体吸引人流的有效抓手;而商业体,特别是商业街区本身自带的流量枢纽功能,也成为品牌的流量入口。


在互联网有效获客成本越发昂贵的今天,具象的、可体验的、可确保提袋率的线下门店已经成为了消费与流量的双枢纽。在新消费的下半场,商业体的任务之一就是辨别并帮助这些“双枢纽”特质的新消费品牌,更好地与用户建立“双向沟通”的路径,助力品牌留下来,活下去。


注重业态关联度与转化率的双高


商业体的运营是一个紧密契合且难以分割的集合体,任何一个进入这个体系的“成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关联度与可转化度


关联度是衡量品牌落地性的尺度,与商业设施整体关联度越高的品牌,其落地性也就越高,融入商业的适应时间也就越短,对于开发商与运营商的时间与培育成本也就越低;转化率是对于品牌业绩的考核,相对于传统品牌,新消费品牌的业绩考虑虽然不会仅限于营业额或租金贡献,但对于有效客流的拉升、项目品格的塑造、甚至对于特定圈层消费者的吸引力都是其转换率的衡量标准。未来,商业体对于新消费品牌的引入,要重视其关联度与可转化度的程度。



结语

消费者在哪,市场就在哪,品牌就在哪。诞生于新需求、新场景、新技术的新消费品牌,从线上到线下,从无形到有形,不变的是它们仍希望占据年轻人的心智,存在于对未来理想生活方式描摹的语境里,那么能否切中时代情绪便是生意成功的重要前提。而能否回归产品逻辑、提供足够的使用价值,建立竞争壁垒,是决定品牌能否走远的核心。


商业地产,在各种眼花缭乱的商业现象之下,练就判断趋势的持续性、现象的普适性、抓住与自身的契合点等能力,才能真正通过引进新兴业态与新兴品牌来实现升级迭代、从而提升商业效益。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RET睿意德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新消费品牌 虎头局

1042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