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香港黄金地段:奢侈品滤镜碎了,它们成了新“顶流” | HK72小时

原创 2023-04-26


直击香港黄金地段


撰文 | 舒苗 燕妮 徐娜

主编 | 付庆荣 

头图来源 | 商业地产头条拍摄

编者按

Preface


如歌的香港商业,正在回归。奢华、烟火味犹在,但进化有些缓慢,呼唤fresh air。【重读香港】系列,关注大湾区宏大叙事下,香江商业变化中的闪光点。此篇为,HK72小时·下。


往期回顾:

HK72小时·中】【HK72小时·上谁在香港勇敢开店】 



“HK72小时”暴走记前两篇,我们以“街头”和“社区”视角捕捉了变化中的香港,最大的触动是——圈地自萌,自我生长。但那些难以三言两语道明,却生动鲜活的画面,值得细品。

暴走香港第三天,我们挪动镜头,聚焦三个黄金地段——尖沙咀、铜锣湾、中环。在香港最中心,看到的“繁华”,换了一种呈现方式与表达语系;感受到的商业变化被放大,一条崭新的轴线被拉出。

在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的名品街、大商场内,LV、Dior、CHANEL、GUCCI门前排队的人潮,时常可见,却无法笃定“他们多数是内地人”。毕竟,在回深圳的关口,大牌LOGO购物袋出现的频次出乎想象的低。


去香港“买买买”的欲望被重构,而“逛逛逛”的打卡情绪被凸显

我们被K11 MUSEA圈粉,个性定制的楼层主题,美学设计的立柱、防火门、扶梯底部,甚至是卫生间,随处可见的艺术品,及“真正”的展厅装置。在这里,K11的“艺术·人文·自然”理念,不再是缥缈的概念,而是可观、可感、可触摸的具象存在。

我们为Don Don Donki奇奇怪怪小玩意着迷,这种满足感不来自购物篮里满满当当的“战利品”,而是那种寻到“宝物”时生怕被人抢了的小确幸,以及放大的瞳孔中透出的那束光。

我们也为内地品牌牢牢占住香港的核心繁华地而高兴,名创优品、湊湊、海底捞、李宁、喜茶、Maners……这些内地年轻人的潮流之选,也希望它们能够牢牢抓住香港年轻人的品味。


因为一个国际范的香港,在欧美大牌、日料日杂店包围的消费空间中,国货品牌应该是个不可或缺、且异常重要的角色。

繁华并不是商业最重要的底色,多元才是。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品牌、多元的客群、多元的消费方式,彼此区分,却能融合共生,这才是一个理想的“购物天堂”,本应有的样子。

走在熙熙攘攘的香港街头,新叙事正在展开,而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与它的下一次见面了。


01
奢侈品滤镜不再
K11 MUSEA成了香港宝藏打卡地

尖沙咀广东道,连续三年蝉联亚太区最贵大街,全球最贵零售租金第二,仅次于纽约第五大道。

周日早上11点,广东道的LV、Dior门店已出现排队现象。沿街而立的,还有Hermès、CHANEL、GUCCI、Prada、BVLGARI、Giorgio Armani、Catier……疫情三年未离场,牢牢坚守香港黄金地段。


不止广东道,铜锣湾时代广场的CHANEL、中环香港置地广场的LV等,也都有被我们镜头捕捉到的排队潮。不过,相比疫前高峰期,排队的队伍并不长

另一方面,虽同为大牌,但命途也有不一。广东道上的BVLGARI正在翻新门店;而下午4点客流熙熙攘攘的中环时代广场内,毗邻CHANEL的FENDI,时隔2年卷土重开,所在地为LV原址,让曾经那句“永久关闭”成了个玩笑之言。


少数大牌,撑起了香港昔日贵气,但在2009-2018年间四次问鼎“全球最贵街道”称号的铜锣湾罗素街上,我们看到了属于香港奢侈品的时代滤镜,削弱不少。

全长仅250米的罗素街,一向被视为香港奢侈品业销售的晴雨表。但近几年,因Burberry、Prada、LV等多间名店撤出,风光不再。铜锣街道上的租户大洗牌,档次参差,原来的卓悦变成了“变形金刚主题餐厅”——THE ARK,除了OMEGA和英皇钟表珠宝,其他奢侈品牌难觅踪影。


奢侈大牌留不住的人群,我们在K11 MUSEA找到了一种新的聚合方式。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上搜索“香港新地标”、“香港新打卡点”,出来的笔记中,一定少不了“K11 MUSEA”。

“K11 MUSEA就像一座未曾开发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掘和解锁。”项目名字灵感来自于“海边的灵感缪思”(A Muse By The Sea)。在这里,艺术、文化元素融入建筑的每一处细节。

空间被填满了内容,没有一处是被浪费的。从灯光、天花板、地板等硬件,到悦耳的音乐、扑鼻的香气,从每个装修精致考究的门店,到俯拾皆是的艺术作品,K11 MUSEA让我们对“体验”一词的内涵有了全新的定义——不一定是真金白银的实物消费,也可以是沉浸式场景带来的感官盛宴

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内地大部分商场“大而空”?原来是缺了供人探索、获得游逛乐趣的内容

入口处,香港首个贯通室内三层巨型人物造型滑梯
电梯楼层标识以书本设计装饰,每层书页内容均有不同,带来“想象之旅”

另一让我们感慨香港商业宝藏地是“中环街市”,是市区重建局携手华懋集团打造的保育活化项目。生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却定位亲民,成了中环最具人气和活力的地方


傍晚时分,中环街市的餐饮店座无虚席,零售店亦人潮如织。并且,消费者主要为香港本地人,俨然成了社区消费主场。



02
逛日杂店“寻宝”,
这里是年轻人的快乐老家

不再迷恋奢侈大牌,频繁出现在香港街头的内地年轻人,解锁了一条“游逛”新路线——走,去日式杂货店寻宝吧。

日杂店首站,我们去了美丽华广场的Donki一号店,照着指引下楼,过道两边都是二次元道具和贴纸,如同走进游乐场隧道。


就着魔音,开逛Donki。商品密度吓人,眼花缭乱的程度。逛了三十分钟左右,马上明白一件事情——Donki为什么对一些人来说完全无感,对一些人来说就是回到快乐老家?

一起来确认几件事情:

①你是超市便利店十级爱好者吗?
②你是“怪物”收集控吗?对奇奇怪怪小玩意毫无抵抗力?
③在“吃”方面,有敢于尝鲜的勇者精神吗?
④在“淘”方面,有在海量商品中寻宝式搜刮战利品的兴致吗?

如果答案都是“√”,恭喜你,这里绝对是淘宝天堂,“走进Donki,就像走进哆啦A梦的百宝袋”。

“极细牙齿清洁刷”“速效白发修正笔”“矫正嘴型的鸭子嘴神器”,还有“容量大到可以传给下一代”的1000ml爽肤水......


Donki的魅力还在于氛围感和对话感十足,堪称社恐避难所

成排成列的货架、节日感纸花、24小时不灭的暖黄灯光组成了温馨氛围;各种主题广告标签充斥店内,产品使用感受和方法介绍详细,一款食品的口感会被精确描绘,对话感极强。

同处尖沙咀佐敦道,与Donki正面交锋,松本清人气不遑多让,贡献者主要是本地市民


2022年,松本清首间香港门市落户观塘apm,开业当天大批港民排队“朝圣”,人龙绕了中庭半个圈;此后,松本清沙田店、尖沙咀店、铜锣湾店,无一不是开业爆场。

松本清的优势在于香港门店均为直营,美妆、日化、药品、健康食品等和日本基本没区别。自有品牌matsukiyo和独家日本新兴品牌RECiPEO和ARGELAN等都是常被抢空的爆品。


内地游客逛美妆店已成习惯,“可以不买,但不能不逛”,将来松本清或许会替代门店锐减的SaSa、卓悦,成为内地人的新晋美妆购物处也说不定。

相较Donki、松本清这些内地人“好奇”的新人来说,MUJI则像个老熟人。这个在内地时常在降价风波的玩家,却在香港受到“另类”热捧

在豆瓣“MUJI小组”中,帖子基本围绕香港MUJI的信息共享,不少人更是把逛MUJI作为到港“隐藏路线”。这种特殊偏爱产生的缘由何在,在此次探店中也触到了谜底


美丽华广场的MUJI离附近Donki只有几百米远,但没想到路线之曲折,至少经过5个指示标,才找到门店。

对比内地MUJI动辄几千平方米的面积,这家店铺称不上大,但商品基本与日本配置一致,上新速度和货品都比内地快和全

搜刮内地没有的香港限定成了MUJI迷的主线任务之一,包括但不限于日本原版IDEE商品、MUJI限定饼干鞋、made in japan的文具、印度奶茶饮料等。另外,价格方面,香港内地定价基本一致,算上汇率,加上高频打折就便宜不少


货全、价优两方因素叠加,寻宝兴致自然拉满,店内MUJI迷不少,最让人瞪大双眼的是,收银台处还看到有人直接拿着行李箱扫货。

除了以上品牌,我们还去了Log-on、 city'super等代表日杂店,一天逛下来,愈加明确一件事情:用走马观花的方式打开香港日杂店,收获的大概只有平平无奇,想要搜刮奇特、限定、独一份的好物,秘籍只有一个字:淘

03
李宁、喜茶、Maners攻占繁华地
国货在香港当自强

内地品牌在香港,总是格外引人注意,它们门店地理位置优越,大多位于地铁站、商场各层出入口,街头十字路口,主要聚集在“年轻人的天堂”——香港铜锣湾。

周日上午10点左右,在尖沙咀广东道,见到了与众多奢侈品并肩的李宁旗舰店。相比对街奢侈品橱窗带来的小惊喜,这家运动品牌门店形象、陈列“国潮气质”不显,但较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家长带孩子进店选购。


考察第二站,我们去了香港K11 MUSEA L6层的湊湊甄选店,到达目的地之前,我们在这个内地人最爱逛的商场第三层,惊见泡泡玛特、江南布衣+速写集合店,前者未营业,后者店内挂满50%折的标签,氛围冷清。

对比下来,湊湊简直是被优待的孩子。直达电梯、扶手电梯包围,临近海景天台,三方引流;店前艺术装置,赋予独特记忆点。而湊湊在上环南丰大厦的店也是临街大店,这个在香港开了数家的火锅品牌,看起来活得不错。


第三站,打卡铜锣湾世贸中心L2层的Maners coffee,这家店分为手冲区、正店两部分。前者位于楼梯口、是档口型门店,意欲通过手冲吸引人流驻足;正店位于转角处,设置数十个座位,就餐氛围清新中藏着小情调。

不足的是,两个区域未能连成一片,手冲区未有明显导视指向正店位置,对首次到店顾客不友好,服务细节有待优化。如下午1点左右达到时,手冲区没有店员仅有三两顾客驻足,“这么快就活不下去了吗”,让人不由得怀疑门店营业情况。


而海底捞、喜茶两个在内地声势浩大的前辈,也均在铜锣湾布有门店。海底捞独占利舞台广场19层;喜茶位于时代广场B2层电梯口背面,对比同层其它品牌,进店消费顾客较多。


铜锣湾还藏着默默“进港”的它们——伫立在十字路口的绝味鸭脖、在世贸中心旁开着临街大店的G2000、客流不断的6IXTY8IGHT、招牌醒目的五粮液、中式氛围浓厚的北京同仁堂


最后一站,选定在香港拥有数十家门店的名创优品。香港门店形象与内地一致,采用日式极简风格,优势仍在提供“物美价廉”商品供应链上。其中,无限极广场店临街、正对上环地铁站,交通极为便利。



04
-反差时刻-
快时尚、茶餐厅在港新故事

01

ZARA又见长队,H&M冷清依旧,优衣库扎满外国人


在尖沙咀“偶遇”快时尚三巨头,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三种景象。

海港城的ZARA人气回归,试衣间已排起长队。在小红书上,也能感知到ZARA热度回温,今年3月,一条“谁懂,为什么香港ZARA更好看?”的笔记讨论度颇高,一名自称“前ZARA员工”的网友答疑表示,“选品是根据当地大多数人的喜好来的。”


广东道上的H&M,与一众奢侈品同街而立,在人流如织的闹市,它的冷清程度被衬得格外突出,简直是店有多大,人气就有多惨


有趣的是,在海港城优衣库门店中,看到了不少外国人“真爱粉”,看来基础款确实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审美。

此前,法国超模Ines De La Fressange就曾在《Parisian Chic: A Style Guide》书中,盛赞优衣库是拥有Parisian Chic的品牌之一。

02

茶餐厅内地拓店成风,在港却关了不少?


从TVB电视场景走出,自带浓郁粤式风情的茶餐厅向来是香港烟火气的最典型符号。

过去三年,茶餐厅在内地蓬勃生长。以广东为锚点,港式老字号茶餐厅汹涌北上,生于内地的肥韬茶餐厅、合兴发茶冰室和东发道茶餐厅也不逞多让,开疆拓土,步履不停。

然而,重新走到香港街头,过去的茶餐厅热闹景象却削弱不少。“菠萝油瘾犯了”的我们,在尖沙咀广东道、铜锣湾罗素街、中环皇后大道,难寻一家打眼的茶餐厅,以前闭着眼都能偶遇,如今要靠导航来找。

这种反差,令人惊诧不已,我们不由暗自嘀咕“茶餐厅少了那么多,那香港人吃啥?”

再走几步路猛然抬头,答案就在眼前——全城日料正以快取店、连锁快餐厅、居酒屋等形态多元生长低调盘踞街头巷尾的米线店在饭点排满人,香港人甚至嗦粉嗦出一家上市公司“谭仔米线”

或许,跳出“旧印象”,才能在“新港市”的面貌中,读到细节饱满、鲜活和质朴的香港。

精选阅读

and more...


“特种兵式”暴走10万步后发现,香港商业真的变了

疫情三年,谁还在香港勇敢开店?
香港社区商业:长在边边角角,比高奢mall有趣又好玩 

精选栏目

selected columns


赢商新媒体矩阵

winshangfamily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头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商业地产 香港

1229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