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旅部征集行业标准计划项目|馆方回应门票收费问题|山西发现金代壁画

2023-04-20


    2023年4月20日   

【综合】

■    文旅部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公告》

■    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

■    国家图书馆开启“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博物馆】

■    114件(组)古埃及珍贵文物亮相北京

■    “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    官方回复成都自然博物馆收费问题 


【考古】

■    山西襄垣发现金代壁画墓 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    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揭牌

■    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开幕


文旅部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公告》


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引领和支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3年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相关要求见《2023年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立项指南》。《公告》指出,牵头起草单位需于2023年5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提交至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6月30日前,将审核后的项目材料及专家评审意见报送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


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联系人:陈艳平 

联系电话:010-88003037 

联系邮箱:sac_tc390@126.com 


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办


4月18日,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清华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作主旨发言。

关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强化顶层设计、夯实考古基础、引导多方投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关强强调,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要更加强调服务国家大局,进一步构建更高定位、更广纵深、更优质量的战略布局;要更加强调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更加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更加注重考古研究,树立“全流程考古、可持续考古”的理念;要更加注重科学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保护第一,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的阵地作用,做好价值利用;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论坛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论坛上,全国4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聚焦“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新视角”“青年新思潮”“新时代遗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分享研讨。21个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13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立项单位代表3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直播吸引了350多万人次参与。会后,论坛代表参加武汉市两江四岸“考古中国·长江之夜”文化展示活动。(国家文物局)


国家图书馆开启“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国家图书馆18日在京发布了今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备受业界关注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将于23日公布,28日则将一口气推出“万历文物主题特展”等三个大展。


当日,国家图书馆面向社会发布《国家图书馆数字版权捐赠公告》。诚邀社会各界人士、机构和社会组织向国家图书馆广泛捐赠优质资源数字版权,共同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国家图书馆新版网站也于18日正式上线。新版网站通过优化用户体验、强化智能服务、提升网站安全性等方面的改进,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线上阅读需求。


23日,国图公开课演播室将举办“阅享时代开卷生花——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发布暨2023年国家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现场发布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评选结果,并推荐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年度佳作。当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百家各级各类图书馆将联合发布评选结果并举办相关阅读推广活动。活动现场还将播出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作者的主题演讲视频,启动“一本书·一个人·一座城”国图讲坛全国联讲活动,并播出北京首场活动“老舍与北京城”,同时发布2023年“国家图书馆文津领读人”名单。


同日,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书展将在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举办,总馆北区中文图书区设置图书专架,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设置少儿类获奖及推荐图书展示专架,供读者阅览。活动期间,“网络书香·阅见美好”微信小程序将推出第十五届至十七届文津图书奖专题阅读推广活动。通过“专题阅读”专区,提供24种第十五届至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的免费全文阅读服务;在“阅读闯关活动”专区设立签到、点赞、海报分享等环节,鼓励公众参与打卡阅读挑战。


28日,“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Case Lab元世界——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将在同一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厅亮相。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将展出130余件品类繁多的明代珍贵文物:既有日常生活实用之物也有把玩鉴赏的艺术之作,既有内廷制作的皇家器具,也有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品,其中最重磅展品为十三陵“镇馆之宝”金翼善冠。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复原了福尔摩斯的部分故事场景,再现了12个经典案件,并设置了12个互动展项,致力于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探案体验。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精选35种39件修复完善的珍贵古籍予以展出,展品包括《永乐大典》“湖”字册、样式雷图档、舆图和金石拓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图书馆法律馆将于28日正式开馆,法律馆馆藏中外文图书32余万种,中外文期刊480余种,数字资源库40个,开放存取资源库68个,致力于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咨询和研究服务。(中国新闻网)



114件(组)古埃及珍贵文物亮相北京


镀金木乃伊棺椁时隔千年仍光彩夺目,动物木乃伊揭开了古埃及的“动物众神宇宙”……4月18日,“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幕。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的114件(组)古埃及珍贵文物亮相北京,时间跨度达4500余年,不仅带来一场古埃及文化盛宴,也讲述了古埃及文明中生命观的变迁。

此次展览最重要展品之一的镀金木乃伊棺椁吸引了观众目光。(白继开 摄)

  

此次展览的最重要展品之一,是一件公元一世纪的镀金木乃伊棺椁。棺椁的主人是一位生活在罗马时期的年轻贵族女子,棺椁全身使用了耀眼的金箔,并细致地描绘了她理想化的面孔。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策展人路易斯·曼努埃尔·冈萨韦斯·奥尔特加介绍,该展品是第一次离开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展出。“当它最初被挖掘出来时,已经有部分损毁。专业文物修复师通过使用亚麻、金箔等材料进行修复后,还原了棺椁的模样。”

  

鲜为人知的是,古埃及人也会将动物制成木乃伊。展览展出了十分罕见的五具动物木乃伊,包括猫、鳄鱼、鹮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猫木乃伊。后世的人们通过X光等技术确认了它的“真身”。据讲解员介绍,古埃及人格外喜欢猫,相信猫的眼睛夜晚会发光是因为白天吸收了太阳的光芒。猫帮助古埃及人解决了令人烦恼的鼠患问题,猫神贝斯特(Bastet)也是古埃及人最崇敬的神祇之一。在古埃及神话中,对鹰的崇拜也有着悠久的传统。鹰木乃伊通常被制作成站立形象,神似人形。

  

展览现场还通过动画展示了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此外,展览现场设置了沉浸式观展环节,还原了古埃及震撼人心的“神殿”建筑,让观众可以“穿越”千年历史,感受古埃及建筑的卓越成就。还有反映古埃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皿、首饰、乐器、武器、工具等,让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古埃及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例如头枕在古埃及人生活中的功能是支撑头部,防止主人在睡眠中受到一些有毒爬行动物攻击。而在古埃及的墓葬文化中,头枕可以托起头,就像太阳再次升起,寓意着重生。

  

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馆长玛丽安赫拉·陶勒·德洛尔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她表示,这次来到中国的展品,比如三个法老石棺和镀金木乃伊棺椁(金箔、亚麻)等,都是第一次在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之外的博物馆展出。相信此次展览将会为中国和西班牙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也能够让中国观众更加了解古埃及文化中的神话思想。

  

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及博物馆于1992年建立,博物馆由2000多件属于法老文化的永久收藏品组成,研究和传播古文化、尤其是古埃及文化。展览将在北京展出至7月9日。(北京日报)


“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4月18日,“文明‘叙’语——古叙利亚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95件(组)精品文物分别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完美呈现来自亚非欧三大洲“交叉路口”的古代文明面貌。


青铜晚期的仪式用斧

此次展览共分四个单元。“曙光”“变革”“碰撞”“融合”分别讲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的文化脉络。

本次展览展期至7月9日。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赵志明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欢迎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叙利亚的精品文物追叙一段古老的文明传奇。(山西新闻网)


成都自然博物馆要收费了?官方回复称具备条件


近日,有网民在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四川网络问政平台”咨询,成都自然博物馆正在招募门票研究听证员,是不是意味着场馆试运营期将结束,即将开始收费?成都市成华区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称,该馆具备收费条件。


回复称,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按照市政府与理工大学签订的合作共建协议,以及省级物价部门的批复,该馆具备收费条件。




下一步,将通过听证的方式,结合博物馆运行成本,采取惠民低价收费。一方面能够保证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确保观众体验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观众及藏品安全,提升科普展示水平。成都自然博物馆也将秉持服务于公众的原则,制定各项惠民措施,例如老年人、未成年人、伤残军人等符合门票减免人群的惠民措施,切实落实服务功能。若实行门票收费,所有收入将纳入财政管理,全部用于博物馆的发展。


山西襄垣发现金代壁画墓 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

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9个洞室组成。主墓室内仿木构砖雕精美,采用砖雕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手法。砖雕主要用以表现门窗、立柱、铺作和合瓦屋面等。墓室内经过整体白灰打底并于四壁空白处施绘25幅彩画,内容应为“二十四孝”故事。

杨柳说,墓葬壁画线条流畅,一些人物的关键性表情栩栩如生,同时绘有树木、屋面等渲染背景。比如,在丁兰“刻木奉亲”故事中,其妻子探头窥视,身旁还放着扫把,人物行动轨迹跃然纸上。

墓葬主墓室和9个洞室巧妙相连,且规模较大,是金代长治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多代人分室合葬墓。杨柳表示,墓葬中有墓志,各洞室上有墓主人名字,三代墓主人墓室有序排列,这对研究金代长治地区丧葬礼仪、民风民俗等意义重大。(中国新闻网)


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揭牌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在青浦区重固镇揭牌。这是继青龙镇遗址考古工作站后,上海成立的第二家考古工作站,标志着福泉山遗址保护利用进入新的阶段。该遗址历年出土的文物珍品,将亮相上海博物馆6月20日举行的“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以往在这里考古,我们租住的是民房,条件有限、库房安保不够完善,出土文物和工作人员还要经常搬家。现在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工作人员长期扎根于此,可以更安心、扎实地推进福泉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长期从事上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说。


福泉山遗址是环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良渚文化遗址,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年以来马家浜至唐宋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自1979年首次试掘至今,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吴家场权贵墓地发现高等级随葬品和精美文物,充分说明此处是上海地区良渚文化晚期重要的政治中心。其中装饰有神人兽面纹的象牙权杖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为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同类型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对认识中国早期文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透露,福泉山遗址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根据大规模考古勘探,确认该遗址的地下埋藏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而到目前为止,历年的发掘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对该遗址内涵的发掘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考古界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两大重要课题,福泉山遗址是其中一把非常关键性的钥匙。


为了持续做好福泉山遗址的挖掘研究、整理阐释、保护利用工作,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青浦区文物局以及重固镇人民政府共同推动成立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该工作站占地面积1255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记者看到,这里有资料室、库房、修复室,不仅将承担考古发掘、整理修复等功能,还将推出研学体验、展示教育等活动,与广大市民共同分享考古成果,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惠及更多人。(文汇网)


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开幕


“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依托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全面展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不少文物为首次展出。

自2020 年以来,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展览主要展出2020年以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五省考古新成果,聚焦公元前3700年-前221年的长江中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到中原夏商文化对本地文明的催生、周王朝对南方的经营、楚对南方的开发、直至秦统一这一重要而长时段的历史进程。



“惟见长江天际流——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文物180余件(组),依据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科技手段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从“九江甚中——古国时代的长江中游文明”和“江汉朝宗——夏商周时期的长江中游文明”两个方面以物见事,以物证史,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其中,湖南澧县孙家岗、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肖家屋脊文化玉器造型精美、种类丰富,是中国早期玉文化的重要代表;随州枣树林墓地曾公求编钟是近年湖北出土最重要的音乐文物,铭文对于研究曾国历史,破解曾国之谜有重要意义;江西国字山出土的两件有铭铜戈(戟),经专家考证,铭文分别是“者殹自乍用戟”和“诱戉台王旨殹之大子不寿自乍元用矛”,器主分别为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和翳的一个儿子不寿,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越王勾践剑一起,显示了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流。

此次展览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江西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4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 8月10日。(国家文物局)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旅部 计划项目

1563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