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发布 | 北京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挂牌

2023-04-19


    2023年4月19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 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文物局 教育部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

■    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举办,“北京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挂牌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发布

■    重庆召开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


【博物馆】

■    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 系列精彩大展文创精品蓄势待发

■    河南安阳: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文化新地标

■    三星堆博物馆与抖音集团达成合作

■    中国石油管道博物馆焕新开馆


【考古】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打卡”人次达1.46亿

■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


1f849150e66843ff3e637fffd533571f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 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湖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见证签约,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签署协议。


2a39bde74a55a8c2f249d7b169bb2eb1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物局将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加强协作,深化湖北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探索新时代符合国情、省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实现文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根据协议,国家文物局将在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监测提升项目、加大文物建筑保护力度、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物领域工作、打造省级文物鉴定中心、推动文博机构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文物执法督察体系等方面加强指导支持,全面推进湖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将切实履行文物工作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将文物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充实文物资源富集市县行政和业务工作力量,加大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强化财政保障体制机制创新。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和直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国家文物局 李瑞)



国家文物局 教育部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近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

该工作旨在推广一批能够反映革命文物资源与“大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优秀成果报送类型主要包括“现场教学类”“情景故事类”“新媒体产品类”和“工作案例类”,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大中小学校均可申报,鼓励馆校联动。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成果将通过两部委联合发布,并上传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编写相关读本读物,供大中小学生使用学习。
国家文物局、教育部:鼓励高校邀请纪念馆、博物馆专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



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举办,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挂牌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圆明园举办。本次活动围绕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变革中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通过专家演讲、圆桌座谈、公众交流、展览展示等环节,让专家与公众交流分享关于时代变革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等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开展了座谈交流。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共同举办。


会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申遗办专职副主任褚建好发布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可持续》报告,该报告是在北京中轴线申遗办的指导下,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方联合研究编制,是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点首次在申遗阶段明确提出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对其做整体评估。该报告以北京中轴线为核心案例,呈现遗产保护工作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产业带动、文化涵育等多元体现,探讨如何优化中轴线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赋能北京城市发展更美好的未来。报告指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支持人群凸显“年轻态”,有利于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社会传承和代际传承。同时,通过中轴线的社会话题大数据挖掘,发现中轴线文化传播对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积极影响。


活动期间还进行了“北京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该中心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共建,旨在集结多学科、多方合作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技术和成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进步。


古迹遗址保护科普讲座暨2023首期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作为配套活动同步举办,特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为观众分享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经典案例。围绕“我家就在中轴线”的主题,姜波与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的中小学生及中轴线沿线社区居民进行了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分享交流。


据悉,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通过走进社区文化中心、文创园区、图书馆、书店等公共文化空间,邀请权威专家多视角、多维度深入解读北京中轴线,两年来举办了31场官方大讲堂和9场社会讲堂系列活动,已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3000万人次观看。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发布


4月18日,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


五年来,公布挂牌的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文保规划稳步推进。55处公园中,33处公园已由地方政府颁布了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近5年,三星堆、御窑厂、大窑龙泉窑、明中都、辽上京、二里头、屈家岭等7处公园新颁布了遗址保护条例,郑韩故城、渤海上京、御窑厂等10处公园已启动或完成了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工作,保证了文物工作的持续、科学、有效开展。


公园建设持续开展,配套设施不断完善。55处公园规划总面积6.7万公顷,土地管理面积2.5万公顷。46处公园建有博物馆,42处公园配置了考古工作站,54处公园设置了游客服务中心和综合办公用房。其中,二里头游客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逐渐加强。

文保工程依法开展,遗址保护状况明显改善。55处公园开展文物保护工程290项,处理遗址病害302例,开展遗址本体及环境监测201次。遗址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遗址安全得到了保障。周口店、良渚、秦始皇陵等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同时提升了公园整体监测水平。


考古科研目标明确,学术带动作用显著。55处公园共开展考古和科研项目465项,学术活动633项。其中,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5项,国内学术会议179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7项,国内学术会议362项。出版科研成果1045项,其中论文715项,科普读物116项,考古发掘报告49项。2018-2022年,钓鱼城、石峁、明中都、二里头、殷墟等5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里头、石峁、仰韶村、三星堆、隋唐洛阳城、泥河湾、郑州商城、殷墟等8项进入“考古中国”重大成果发布。


机构建设不断加强,队伍不断壮大。55处公园中31处设立了专门运营机构,在职人员8104名,其中文博专业人员从714人增长至1097人。志愿者队伍规模明显扩大,由2018年的595名增加到2022年的2424名。累计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195次,参加培训人员4.16万人次。其中,辽上京近五年连续开展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并开办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共培训考古领队55人次。接纳实习学生2103人次,进行业务交流2464次,交流人员达7.32万人次。


财务收支变化显著,地方政府更加重视。55处公园累计资金收入20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遗产保护专项经费9.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文保资金18.58亿元,带动地方建设项目投资114.92亿元,实现门票收入39.23亿元。


社会服务提质升级,社会效益逐步凸显。55处公园举办社会活动4733项,展览活动367项,五年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宣传报道2.29万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报道数量逐年递增。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后,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坚持“一园一策”,进一步完善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特色的建设发展策略和路径,加大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促进考古成果有效转化,深化管理运用模式创新,加强宣传传播,让公园“潮”起来,“活”起来,切实提升遗址公园发展质量和水平。



重庆召开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


日前,重庆市文物局联合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召开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现场会。现场会旨在提供示范引领,推动重庆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重庆文物消防安全监管水平。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桂堂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重庆各区县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成果,双桂堂消防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一线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技能竞赛,并参加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安全管理培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渝文化旅游走廊文物安全区域协作,进一步树牢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意识,夯实文物消防安全责任,健全文物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厘清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地落实落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负责人到场指导,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及与重庆相邻的达州、泸州、广安等地市文物部门代表,重庆各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文物管理所及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文物单位安全负责人共150人参会。(国家文物局)


236da3439779cdd13c9727bf2b1a21bd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 新展览、新活动精彩迭出


“走,去恭博——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系列活动”于近日启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表示, 恭王府博物馆(以下简称“恭博”)自创建以来,经过历代“恭博人”的不断付出、守护、创新和奋进,实现了从腾退修缮到全面开放,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多元并进。2023年12月14日,恭博将迎来创建40周年,为展示其40年来典守文物、守正创新的历程,恭博将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走,去恭博”为口号,通过系列活动,回首过往的辉煌成就,体现恭博作为一家现代博物馆的公众性与互动性。

恭王府博物馆新馆徽

新馆徽聚焦恭博的文化内涵展开创意,将汉字“恭”及“福”的字形巧妙结合在图形之中,在相互衬托、互为成像的关系中,构建出“福在府中”的博物馆建筑群空间格局,体现出恭王府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遗址基础上,以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展示、传播为核心,拥有“福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识别性。

馆徽线条工整,结构精巧,其方圆曲直的变化更是呈现出恭博亲和包容的一面。白色负形的流动路径,外框的向外扩展,增加了馆徽的开放性及延展性,体现恭博服务于公众,与公众保持良好互动的开放性姿态,象征恭博在时空维度上不断延伸探索、推陈出新、与古为新的精神及开放共享的格局。

创建40周年专用标志则以多彩汇聚的色块组合成数字“40”,象征全年即将展开的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同时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恭博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氛围。

恭王府也将于近日推出多个展览。“恭王府与什刹海”系列展之“邻里眼中的恭博40年”,由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共同策划,通过与周边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向观众呈现老邻居们眼中的“恭博40年”。这将是恭博“我的地盘你做主”社区互动策展理念的首个实践。这一策展模式开创性地邀请喜欢和关注恭王府历史文化及恭博未来发展的观众参与到展览策划中,凸显恭王府博物馆的社区博物馆属性。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展”将于9月与观众见面,遴选众多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了解清代皇子公主年幼时所受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情景。

“恭王府旧藏文物系列之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丝绣精品展”,通过展示一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恭王府旧藏丝绣珍品,向观众展现中国缂丝、刺绣古法秘技,揭秘恭王府旧藏的传奇故事。此次展览是恭博40年来旧藏“省亲”首秀,亦是多年来旧藏追溯、藏品征集工作的成果展示,希望藉由此展吸引更多恭王府旧藏“回家看看”。

“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年发展之路回顾展”作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展览将以图片、文字、老物件等历史资料为载体,以体现恭王府修缮、改造和保护等的关键性事件作为重点,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阐释恭博发展脉络,展现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冯乃恩认为,“数字文物”与“数字运营”是构建博物馆元宇宙的必经之路,打破时空的界限,改变人们参观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服务的方式,这种全新的体验也将促使业态的升级推新和革新转变。

恭博今年的展览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以“梳理历史、展望未来”为目标,在立足“线下”主阵地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数字文物”,开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模式。

“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借由恭博创建40周年的契机,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和艺术化的线上展览形式,实现白玉鸟形对盒、苍龙教子纹盖瓶、清康熙郎窑红荸荠瓶等回流的“馆藏重器”和十数件散布海内外恭王府旧藏的“云端团聚”,让受众在体验文物精妙、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云端虚拟畅游恭王府胜景。

“全景恭王府”系统更是恭博拥抱数字化潮流的新举措。该系统将提供不同主题的特色游览路线,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掌上云游”,而年初刚刚亮相的“小福家族”IP则作为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实现“游中学、学中游”。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恭王府博物馆确立了王府历史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统技艺研究、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三个研究方向,相继牵头成立了中国紫禁城学会王府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举办文博学术期刊发展恭王府论坛,开放科研课题招标,全面提升博物馆软实力。恭博在创建40周年到来之际,将汇集40年来的学术成果编辑成册,作为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同期还将出版反映恭博创建40年发展历程的纪念册《博物馆之路(暂定名)》。

此外,恭博还将在交流共建方面发力。将于下半年成立的“王府遗址保护联盟”(暂定名)将在“共同保护、共同利用”的理念下,与国内外具有王府遗址基础的文化机构“加好友”,联合建立保护联盟,以加强和优化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为核心,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展示和传播各自历史文化和人类智慧结晶的“朋友圈”。(人民日报)



河南安阳: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文化新地标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

4月17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安阳迎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2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调研、建言献策,助力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会议由市文物局、殷都区人民政府主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曹操高陵遗址管理委员会承办。会议回顾了曹操高陵的发现和保护利用过程,阐释了曹操高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并介绍了安阳市丰富的文物资源,梳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历程。

在专家座谈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专家们对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博物馆建筑风格大器,本体保护措施得当,展示利用效果明显,弥补了我国曹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空白,并从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中土遗址的维护、陈展的设计、跨地区联动、文化资源宣传、文创开发以及遗址公园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广泛吸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加强对高陵及周边最新考古与研究成果的展示利用,依托数字科技和多媒体展示手段系统阐释曹魏文化,讲好三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完善遗址本体保护,强化对高陵的系统保护和普及宣传。同时,充分发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宣传阵地作用,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打造成全国乃至东亚研究三国文化及汉魏历史的重要平台,享誉世界的文化新地标。(安阳融媒)



三星堆博物馆与抖音集团达成合作

4月13日,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与三星堆博物馆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同打造三星堆抖音营销开发体验项目。与此同时,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并达成了一系列官方合作协议。


他们将合作为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建立官方抖音账号。此外,双方还将向公众提供科学教育内容,组织与年度活动和宣传主题相关的宣传活动,并深入研究各种文化遗产价值。

在三星堆IP开展深度合作方面,平台将围绕“三星堆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结合AR、VR等最新技术,让三星堆的建筑、文物、故事更加生动。



未来,抖音将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在新技术平台上弘扬三星堆文化。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他们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沉浸式和全面的体验。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将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了解、欣赏和研究三星堆文化。因此,它将使博物馆的展品变得栩栩如生。(新浪)



中国石油管道博物馆焕新开馆


4月16日下午,中国石油管道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焕新开馆。在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通过实物、图片、沙盘、多媒体影像,参观者重温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破解原油外输问题是关系着国家建设的大事,“八三”工程由此发轫。我国第一批管道建设人才在“八三”工程会战中孕育。


博物馆里,50年前使用过的搪瓷缸、复原的项目指挥部、再现的牛车运管场面以及珍贵的老照片,把人们带回了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在逼真的管道施工模拟场景中,人们感受到技术装备在50年间实现的大跨步飞跃。全自动焊机、喷砂除锈机器人、铺管船……一个个处于行业并跑或领跑水平的尖端设备展现在大家眼前。管道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张福录在参观时表示,博物馆建得很大气,内容很丰富,呈现了管道局发展的各个阶段。



在党建铸魂、文化引领展区,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他们是为管道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代表。他们是历史创造者,也是博物馆的主人公。

结束参观后,张福录表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博物馆设计系统、内容精准,形式多样,参观博物馆应该是每名员工的必修课,‘八三’精神和管道优良传统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工人日报客户端)


3c14d98aefa08f4e27d7828f7fa9d301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打卡”人次达1.46亿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家文物局在武汉举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累计1.46亿人次“打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里,我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社会活动4733项,展览活动367项;共开展考古和科研项目465项,学术活动633项。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建成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华社)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授牌


67a968035cb79d4ee4e5ea7bde1d5105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今天(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对第四批19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授牌。

邛窑作为本轮四川省唯一一家正式命名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受了国家文物局现场授牌。邛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德彰代表邛崃市接牌。它是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之后的第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据了解,邛窑是中国彩瓷发源地,始烧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复合彩绘装饰等重要的新工艺和技术,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四川发布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文旅产业 博物馆

1545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