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从顶级收藏展,看藏家对艺术生态构建的作用!
-
2023-04-14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现场 摄影:郑乐天,M+,香港,2021
“开启STAR”(第一季)展览现场,图源:星美术馆
不同的藏家有不同的收藏思路和审美偏好,多元的收藏观往往也激发了多元的艺术创作。而藏家的收藏行为,不管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地,都成为了艺术生态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他们在创造着历史,另一方面,他们的收藏亦在成为历史。
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藏家在收藏了一定数量的藏品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要分享的欲望,而大众对展览的需求又与日俱增。“收藏展”的举办很好地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近年来,全球各地相继呈现的不少重磅级收藏展,让大众有机会一窥顶级藏家的收藏趣味。
首先,不同于公立机构常规的叙述和学术梳理手法,这些展览更多是藏家个人意志的体现。跳脱出“时间线”“叙事性”的常规框架,将藏家或艺术机构从全球各地收藏而来的零散的艺术品汇集在一起,再结合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等相关专家运用自己丰富的行业知识对其进行整理和规划,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看艺术的角度,让人们得以用更平等自如的态度来观察和欣赏当代艺术。
星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开启START”展览的收藏体系是“横向蓝筹收藏”式,收藏了不同蓝筹艺术家的单件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在此,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自成时间和丰碑,而不是被时间编排和主题定义。而这也许正好击中的是——既成美术史的书写模式和当下流行艺术展览逻辑的痛点。
龙美术馆此前举办过的“1199个人——龙美术馆收藏展”的策展理念和布展方式别出心裁,打破陈规。仅仅提纯画面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去向哪里”的经典哲学命题,就当代艺术层面为观者提供各种解读的可能。
“1199个人——龙美术馆收藏展”展览现场 图源:龙美术馆
其次,艺术与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在“藏家”这一身份上亦有所体现。通过收藏这一行为,跨越时间和地理限制,从而与时代和地域建立起微妙的连结。M+博物馆的“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背后的藏品捐赠者乌利•希克凭借自身持之以恒的收藏构建起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叙事框架。他意识到,艺术可能比所有的外交晚餐、商业交易、商务旅行或媒体报道更能见证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几十年间的变化与发展。
方力钧,《1995.2》,1995
通过这数千件藏品,人们得以重温中国当代艺术兴起的历史,回顾它与全球艺术界的交流和它造成的影响,并思考孕育出这种蓬勃文化活力背后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的蜕变。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现场 摄影:郑乐天,M+,香港,2021
进一步来说,纵观艺术史,藏家的支持与重要艺术运动的出现、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收藏脉络往往显现出独有的时代精神和气质。
林明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收藏,收藏履历颇丰。高雄市立美术馆正在举办的“世界——林明哲的艺术收藏”就展出了他其中的90件藏品。这些藏品横跨了3个世纪的全球巨匠大师的经典之作,涵盖了诸多流派。这近半个世纪的收藏,相当于收藏了一段段“珍贵的历史”。
高雄市立美术馆展览现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值中国美术现代化大思潮的高峰,林明哲以“油画中国化”为购藏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本土油画的创作。他也曾6次赴俄,把“基本上与中国关系紧密的苏联画家的作品都买了。”在一次采访中,他提道:“艺术品收藏并非简单的财力竞赛,而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艺术生态圈的观念来推动艺术发展,以一个崭新的观念来阐述新世纪中国人的收藏观。”
而另一位从2006年开始收藏的乔志兵已将一批国内外标志性艺术家的创作收入囊中。他用“美感”“情感”“灵感”这3个词归纳他长期以来的收藏线索,希望有计划地用举办展览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收藏的理解。“乔志兵收藏展|美感”展览是第一部分,包含绘画、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创作媒介的作品,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探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给观者带来的启发。
创作这些作品的大部分艺术家今天已享誉国际,而乔志兵很早便开始收藏他们的作品。艺术家和藏家间如何相互识别、吸引和交流,又如何共同成长,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反映出他们共同经历的时代。在展览现场,这些个人记忆将通过作品被串联与传递,从一个角度体现出当代艺术独特的观赏路径。
“乔志兵收藏展I 美感”现场图;左: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黄金构建》,2017年;右: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包含动乱微粒的形态作品3》,2012年;图片来自《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
王珺持续以身体为关键词,切入世界当代摄影创作的脉络。他在“身/情——王珺摄影收藏展”中向公众展示了他所收藏的中外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的作品,如荒木经惟、邱志杰等。通过此次展览,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藏家王珺的艺术眼光和收藏方针,而且可以拓宽视野,促进对于当代摄影的认识与理解,也从中了解到收藏这种实践行为是推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共同的现场: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呈现了由UCCA收藏理事会成员收藏的5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近100件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时期,归属于不同的收藏者,当它们被无差别地纳入展览的论述体系中时,涌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契合了对开放的价值观的不懈追求。
“共同的现场: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展览现场,图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中的作品不乏观众相当熟知和早已在评价体系中获得定论的重要作品,在当下特定时刻的审视和解读中,这些作品又会跟此时此刻发生新的关联。
最后,通过顶级收藏展,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这些艺术品来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也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展览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藏家和艺术从业者互动,来了解他们的鉴藏观点,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起到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有价值作品,为艺术文化视野提供支持。
在这样一个提供了共同经历和分享文化艺术的场域,由观展激发出的观点碰撞、引起的共鸣和无意中得到的收获,都在无形中通往构建出良好艺术生态的道路上。
— END —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