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首都博物馆重磅大展开启!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多感体验

2023-04-11


 首都博物馆 重磅大展 

“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辉煌中轴”

展览以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大部分

采用了多感知的数字艺术化设计理念

通过虚实空间的氛围营造和动态叙事设计

完成了中轴线巨型数字沙盘沉浸视听空间

祭祀乐舞、八大工艺、我在中轴线上等

17个多媒体互动展项

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古今相通、

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

……



此次展览是一次博物馆的数字艺术化探索,在壮美中轴打造了首个博物馆中的剧场式展演空间,在文化中轴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艺术化演绎,并在永恒中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构建公共文化记忆的场域。





当古人抬头仰望星空,文明就开始了。序厅屏幕装置由展标、立屏和地屏组成,展标形如圭表立杆,立于地中,立屏和地屏将动态演绎从观天象到执杆测影、辨方正位,以及城市形态从分散到中轴,最终到北京中轴线的演化过程。


作品整体讲述了古人从仰观天象开始,形成一套掌管人间的时空礼序的过程,意图为观众营造整体的中轴印象,传递的是中国先民朴素时空观之下的浪漫与智慧。



壮美中轴

首都博物馆供图


“北京中轴线不是一座建筑、一件文物,如何通过数字艺术将这样一个体量巨大城市级别的文化遗产“活化”,让观众多感官沉浸体验北京中轴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王泊乔和中数艺DAC团队在设计之初考虑最多的问题。


沉浸式壮美中轴线展演空间是由一组按照1:500比例制作而成的中轴线数字沙盘模型(16米*4米)、端头媒体大屏、8个文化遗产点的触控屏及两侧的16个“景窗”共同构成。中数艺DAC团队将北京中轴线视作一幅时空画卷,将体量巨大、内涵丰富、信息庞杂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融入壮美中轴这个单元。以中轴线实体沙盘为底,用数字投影和听觉设计延伸了展演现场的时空范围,构建了一个混合场域的叙事空间,演绎北京中轴线从古至今源起、发展和演变,给观众以超级时空视角和超感官体验,让观众置身情境,体验壮美中轴。

中轴线数字沙盘沉浸空间



展厅两侧采用了16个LED长条屏辅助沉浸感的营造。视听设计上北京钟鼓楼钟声为节点将展演叙事划分为三个篇章。



在一片浩瀚神秘的宇宙氛围音里,观众化身古人置身宇宙星空,竖屏上紫微垣北极星缓缓迎来,众星象围绕北极星旋转形成一个璀璨夺目的星环,天上北极星渐渐幻化为地上元大都中心台,元大都城廓以此为中心点向四周显现。当浑厚的钟鼓声响起,从中心台自北向南射出一条光线,中轴初现,从钟鼓楼到永定门,光影勾勒出中轴映像,元大都城廓也在沙盘上缓缓隐现,与竖屏元大都地图交相辉映。



悠扬的古乐响起,竖屏与沙盘共同化为一幅古画渐次晕染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竖屏古画意蕴穿越燕山山脉,从元四年(1267年)始建至明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中轴线整体格局基本形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1914年,中轴线局部调整与完善,竖屏古画意蕴飞越燕山山脉,画作灵感来源于《燕山八景图》,画面最终定格在《燕山八景图》——“居庸叠翠”。



随着一声钟响,观众进入了当下的北京中轴线,老北京胡同的生活之音与优美的旋律融合,让观众在晨钟暮鼓间感受感受日月轮转,昼夜交替、四季轮转、五色纷披的北京中轴景象。



沙盘两侧的长条屏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中轴线上永定门、前门、天坛等十九个遗产点。“十九个遗产点”对十九个遗产点进行了高精度模型重建,每个模型面数高达数十万。观众既可以观看沙盘动态展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中轴线遗产点建筑的历史和构造。



文化中轴

图片来源:首都博物馆

结合历史情境对文物进行高精度还原,通过大都有自、八大作营造技艺、祭祀乐舞、徐显卿宦迹图、载湉(光绪帝)大婚典礼全图册和历史的见证讲述中轴线的历史源流、初现、发展和礼乐文化等庞杂的信息流。

大都有自



北京中轴线营造的原点是什么?大都有自以古人的时空观为视角,以周礼《考工记》为线索,讲述了元大都营建规制的源头,及后续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形成的过程与背后的文明观。




影像以翻折书为内容载体,以暗夜星空为基本视觉语言,用逐渐翻开的形式对应表达中轴漫长、脉络清晰的形成过程,揭秘大都有自之谜,观看视频犹如翻开先民用时间书写的古籍。



结合核心汉字“中”的形态与含义,展现古人天人合一、居中而治的思想。视频中的翻折书以“中”字镂空开始,整体展开之后,以“中”字形态结束,由表及里,亦对应中轴线建筑群的方位和形态。


八大作



八大作营造技艺是官式古建筑营造技,包括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和裱糊作,如何让这八大技艺活起来?



八大作采取手绘二维动画的形式,生动演绎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的这八项传统技艺,其中彩画作起笔落墨之际彩画跃然于木;石作用稳重承载住威严,用坚韧吸纳着气脉;木作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裱糊纸张铺满之际,厅壁共为一色……


祭祀乐舞



雅乐与古舞在今天已经沉寂,要如何重现中轴线上礼乐交融的景象?祭祀乐舞是古时候祭祀仪礼上的一种仪式性的音乐,注重礼仪,崇尚肃雅。祭祀乐舞展项以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祭先农坛图》卷一为底本,将古画卷与LED曲面屏结合,对雍正帝前往先农坛谒神农,在中轴线上行祭礼的盛大场景用视听多媒体的方式进行重现。



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的数十位专业舞蹈演员多次排演乐舞,采取了三维制作、二维渲染、真人实拍和绿幕抠像的方式,在雅乐研究专家黄海涛先生的指导下,将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祭祀典礼上庄严肃穆的礼乐舞蹈进行还原。



乐舞生随着祭祀乐声,在历史上北京中轴线上的祭祀场景中,再次翩翩起舞,从周代传承下来的干戚舞与羽籥舞得以重现。


徐显卿宦迹图



徐显卿宦迹图是一部描绘明代万历年间翰林官员徐显卿仕途成长历程的图册,其中多幅图中描绘了明代紫禁城的形象,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徐显卿宦迹图多媒体增加了中轴线地理信息图,随图册轮播,动态呈现徐显卿在中轴线上宦途得意、光宗耀祖的人生历程。



永恒中轴

图片来源:首都博物馆


在这一版块,从双奥之城、都市脊梁、规划看中轴……到我在中轴线上,用五段叙事影像和两个互动展项以区别于壮美中轴的宏观视野,传达北京中轴线在性质与功能上向人民之轴的转变。


比较视野下的中轴线



比较视野下的中轴线营造一个城市轴线互动体验空间,让观众自主点选感兴趣的城市坐标观看动画。将北京中轴线置于国际视野,传达世界轴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


这一展项最终采取触控屏互动结合动画影像的方式,选取了包含平安京、巴西利亚、巴黎和华盛顿等9个城市,以城市卫星测绘地图为底,用动态图形演示城市轴线与城市区域规划之间的联系,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轴线形态的差异,体现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性。


我在中轴线上



我在中轴线上是一个即时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一步一景在中轴线上游历,然后与喜欢的景点合影打卡。所拍照片将幻化为一只象征中轴线守护者的雨燕,飞入组成字形的天屏中,并还原为照片留存下来随机展示,成为装置的一部分。



观众扫码保存的纪念海报上,会生成往昔文学大师对于中轴线的印象,如林徽音眼中的钟鼓楼:钟、鼓两楼在对比中,一横一直,形成了和谐美妙的组合、历史名人与中轴线在此刻跨越时空展开对话、建立联系,无数个将共同参与公共文化记忆构建。



“辉煌中轴”为庆祝北京建都870周年而精心筹备两年,它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让现代人与中轴线文化遗产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具有深远的公共文化价值。

关于文博数字艺术化,不仅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而是以数字+艺术的手段激活沉寂的文化基因,让过去的岁月与文明在今人面前仍然鲜活有趣。希望最终呈现的展览内容,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和感受中轴线文化遗产蕴藏的古人智慧,用数字艺术的魅力将独属于中国人的这份浪漫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MANA新媒体艺术





END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数字创意多媒体协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沉浸式体验 多媒体互动

2152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